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难忘的土炕(散文)

精品 【东篱】难忘的土炕(散文)


作者:秦之送 布衣,10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10发表时间:2023-06-05 05:43:14
摘要: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于北方农村的人,多半都呱呱坠落于土炕,生长于土炕。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土炕不仅仅是躺卧睡觉取暖之地,更是体悟生活滋味、涵养殷殷亲情之所。

在昔日的渭北旱塬,人们休养生息离不开地坑庄子,同样也离不开睡觉兼顾取暖的土炕。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于北方农村的人,多半都呱呱坠落于土炕,生长于土炕。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土炕不仅仅是躺卧睡觉取暖之地,更是体悟生活滋味、涵养殷殷亲情之所。
  
   一
   故乡的土炕,看起来就是一个泥土砌筑的台子,显得简陋而土气,但建造工艺却绝不比制作一张席梦思床容易。因其费时费工、工艺复杂,故乡人将修筑土炕叫作“盘炕”,既取其垒、砌之意,也道出了筑砌的不易。盘炕先要准备好土坯(故乡人叫作胡基)和泥坯,土坯用来砌炕基和支柱,泥坯用来铺炕面。
   小时候常常看到大人们制作土坯,其原材料就是俯视即是的黄土。提上半笼草木灰、扛上专用的模具和石锤,找一块土质优良、干湿适当的地块挖开,把土捣碎搅匀,就可以开始制作土坯了。将模具放于一块夯打平实的地面上,最好是一块平整的石板上,抓一把草木灰均匀抛撒于模具之内,防止土与模具粘连,然后铲两三锨黄土倒入,用脚拨平踩实,提起平底石锤用力夯锤几下,然后打开模具木栓,双手轻轻搭住土坯一边,快速搬起轻拿轻放于地上,一块土坯就做成了。这个过程用时也就四五分钟,一个上午所作泥坯就会垒起一堵错落有致的墙,等着风吹日晒数日,这些土坯就会变成一块块坚硬结实的建材了。
   制作炕面的泥坯要麻烦一些,原料除了优质的黄土,还要备有一两寸长的麦草,将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和成泥浆,并赤足立于其中用力踩踏,直到泥浆变得粘而筋道。做泥坯同样需要模具,只是比土坯模具大一些。将和好的泥浆倒入模具,一点点弄匀弄瓷实,用抹子抹平,取下模具既可。泥坯是不能当下搬起的,要等到干到一定程度才能搬动。
   等到土坯和泥坯干透之后,就可以盘炕了。一般土炕都砌筑在紧靠窑洞山墙的地方,如果兼做饭的灶窑时,还要与灶台相连。盘炕先要准备好铡碎的麦草、干净的黄土和水,并将其和成起粘结作用的黄泥。伯父是盘炕的把式,他手持瓦刀和抹子,不一会儿就砌好了炕基,然后将土坯一一竖着排列于炕基之上,底下再用和好的黄泥固定,在我眼里看着像迷宫一样地排列,其实都是土炕的烟火通道,并连着灶台与烟囱。然后在立好的土坯上盖上泥坯,并将两者用黄泥粘结固定,再给炕面铺上一层薄薄的细黄泥抹平。炕边与墙相接的地方,要特别用黄泥精心泥抹到没有任何缝隙。如果做不严实,烧炕时烟火就会从缝隙里跑出来。一般土炕靠外的一侧用砖石垒砌,炕沿处安置石条或木条。小时候,常常看到一些人家的炕沿经年累月,被磨蚀的乌黑发亮。
   盘土炕时火道烟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考验着工匠的技能,好把式盘的炕既节约柴火又满炕暖和,炕面不裂缝,炕边不漏烟。虽然盘炕时没有设计图,但盘炕把式大都凭长期积累的经验,会使用简单的热力学原理,能使柴火燃烧后的能量,在炕里充分循环利用。
   炕盘好以后,在使用之前还有一道程序叫出“水”。就是给烧干的土炕上铺上一寸厚的碎麦草,上边扣一只瓷碗,用猛火烧热土炕,只见炕面上腾起一缕缕水蒸气。等到炕上不再有水气时,揭起扣在麦草上的瓷碗,碗内有水流出,说明土炕水已出尽,盘好的炕就可以使用了。
   一般土炕除了留有烧炕的炕洞门,还在炕基处留有一个仓室,用以置放细碎的柴火以及人们的鞋子。
  
   二
   那时故乡的冬日,多雪而寒冷。生活贫瘠,取暖不易,更加显出土炕的重要。小时候到了冬季,每到下午我都会看到母亲烧炕的情景。烧炕的柴火多是一些庄稼秸秆,既不能放得太多也不能放得太少,多了造成浪费,还容易把炕烧得太热,有时还会烫伤人甚至引起火灾,太少则炕热不起来。那时候,一般人家炕面上就铺一张竹席,没有褥子,炕烧不热,人躺在上面更加冰凉。为了保持炕温,烧完炕之后还要在炕洞里的火上覆盖一层柴草碎末,让其在慢慢地燃烧中保持炕温。
   到了三九天,尤其是冰天雪地之时,农闲时节,农活少,人们也很少到室外活动,热乎乎的炕头就成了人们最贪恋的地方。记得小时候,每当雪被四野、滴水成冰之时,我们一帮兄弟姐妹就一窝蜂地拥到炕上,钻进被子,脚抵着脚围坐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堆满玉米棒子的筛子,边玩边帮着家里剥玉米,不一会儿炕头就堆满了玉米芯子。不剥玉米时,大家就聚在一起打扑克牌、玩翻交交(一种用线绳变换各种图案的游戏),或听老人讲故事。男人们则聚集在生产队饲养室的热炕上,抽烟聊天打牌下象棋玩得不亦乐乎,连吃饭都要家里小孩或媳妇多次催叫;女人们则轮流聚在各家炕头,一边干着纳鞋底、织毛衣、缝补衣物的女工活,一边家长里短地拉着家常,到了该做饭的时候,便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去忙活一家老小的晌午饭去了。
   到了夏日,不管外面多么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人只要呆在土炕上,丝毫也感觉不到酷热的侵袭。窑洞冬暖夏凉的特性,使得身下的竹制炕席,宛若凉席般凉爽。小时候,每当和小伙伴们疯跑到中午时,已经热得满头大汗,便跑回家躺在炕席上,顿觉浑身凉爽舒坦,不一会儿汗就消了,人也逐渐进入了梦乡。
   土炕的作用不仅于此,它还是招待客人的场所。昔日故乡地坑庄子窑洞空间逼仄,没有专门接待客人的地方,不管春夏秋冬,来了客人,都会招呼着往“炕上坐”。一般说事办事的客人,都在炕沿上坐一会儿,喝口水就走了。家里来了亲戚或贵客,则是要请到上炕坐的,并放上茶几或木盘,沏好茶水,好一点的人家还会放些果品,主客围坐一起,叙说一番相念之情、生活之变。到了饭点,也是将做好的饭菜端到炕上,一家人围着客人盘腿而坐,碗碟叮当,说说笑笑,一顿饭吃得热乎而温馨。
   小时春节拜年之时,母亲领着我走亲戚,每到一家不管待的时间长短、到没到饭点,都要在亲戚家的炕头坐一会儿。主家有时会摆上酒菜予以招待,那种亲切而温馨的记忆至今难忘。
  
   三
   我生于土炕长于土炕,土炕与我苦乐相依,亲人与我不离不弃。
   每到夜晚,故乡地坑庄子的一孔窑洞里,一片在窗台上摇曳的煤油灯光,将母亲的身影映射在窑洞的土墙上。母亲靠窗坐着,手里常常捧着一本书,而我总是不停地闹腾,母亲就哄我,直到我钻进热乎乎的被窝进入梦乡,母亲才能专心地看一会儿书。这是我两三岁时,母亲留给我的模糊记忆。到了五六岁时,我整天和一帮小伙伴们在外面疯跑,不是钻涝池,就是掏鸟窝,经常惹事闯祸。每次母亲都是随手拿起立于门后用于烧炕的木棍,在我的屁股上敲打几下,往往是吓唬多于惩罚。在我七岁多的时候,母亲突然离开人世,土炕上再也没有了母亲的身影,没有了母亲的陪伴。但母亲那熟悉的气味、温馨的气氛,永远地留在土炕上,一直陪伴着我一次次进入梦乡。
   后来和祖母在一起的日子里,家里的炕头上总放着一架纺车,祖母常常晚上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盘腿坐在炕上,将一根根棉条纺成细细的棉线。每每纺车转动时发出的“嗡嗡”之声,如催眠曲般,让我在热乎乎的土炕上很快进入梦乡。那时,祖母已经年逾花甲,为了养育失去母爱的我,又担起了一个母亲的责任,整日忙碌不休。随着年龄愈来愈大,祖母的脚手肿胀疼痛日甚一日,抽空就会在热炕上躺上一会儿,等疼痛缓解一些,然后再继续忙碌。特别到了冬天,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从梦乡中醒来的我,常常看到祖母被病痛折磨的难以入眠,头抵着双手盘坐于炕头。
   有一年夏天,我在邻村上初中时,周末回家翻越一处沟壑时,同行的同学用土块招惹了路旁一窝马蜂,我来不及躲避,被马蜂蜇得满头是包,还没回到家,头脸就已经肿得不成人样,并且头疼欲裂。那时也没有什么药物可治,祖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我躺在烧得热乎乎的土炕上,一边用热毛巾敷头,一边盖上厚被子捂汗。或许是一头一头的热汗,带出了马蜂的毒素,躺了一夜之后,我的头也不那么疼了。在祖母的精心照料下,两天之后我头和脸的肿胀也消了,又活蹦乱跳地去上学了。这件事使我对故乡的土炕,更有了一种神奇之感。
   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已经过去,随着故乡的人们走出地坑庄子,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用上席梦思和电褥子,土炕终将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土炕以及与土炕有关的那些往事,却能温暖我的一生。
  

共 32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前的北方农村,家家有土炕,在渭北,也就是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土炕别具特色,这土炕,深深地烙印在作者的记忆之中。土炕看着是个泥筑的台子,实际不比制作一张席梦思床简单。建造一个土炕,首先要经历黄土制作土坯、泥浆制造泥坯的准备过程,然后就看盘炕人的手艺了。伯父是盘炕的好把式,手持瓦刀和抹子,不消多久,就能码起一个漂亮的土炕。别小看土炕,火道烟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好把式没有图纸,全凭经验,盘的火炕,既节约柴火又满炕暖和,且质量上乘。有意思的是,要用一只倒扣的碗,通过这道“出水”工序检验,才能将炕开始使用。在故乡的冬日,烧炕也是个技术活,庄家秸秆要放入适量,保证不浪费柴火,炕又热。三九天,土炕成了大人孩子们的乐土。正是农闲季节,孩子们、男人们、女人们在不同的火炕上各得其乐。到了夏天,土炕铺上竹炕席,还能降温解暑。不管春夏秋冬,招待客人,走亲戚,”炕上坐“,成为农村一项置顶的礼遇和风情。土炕有记忆,它见证着作者与亲人的桩桩故事。每到夜晚,母亲煤油灯下看书,作者闹腾,直至被母亲哄睡。七岁时,母亲去世,作者闻着炕上母亲留下的气息,才能一次次进入梦乡。后来和祖母一起生活,常见祖母坐在炕上纺线,”嗡嗡“声伴自己入眠,但祖母却因脚手肿痛难以入睡。一年夏天,作者被马蜂蜇,祖母将炕烧热,让自己捂汗,肿胀消失,火炕神奇。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家乡火坑和火炕有关的往事,这些足以温暖作者一生,也会给读者带来美好的感受。文风朴实,耐人寻味,力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6-05 05:44:30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故乡的土炕以及发生的一些与土炕有关的亲情往事,故事朴实,但却感人至深。对于土炕,作者有着深厚的生活底蕴,讲述信手拈来,细节真实生动。老师的文笔,日渐扎实敦厚,感谢投稿东篱,期待更好佳作!问候老师,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6-05 14:15:39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编稿,祝好!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6-05 06:37:21
  我南方人,没见过土炕,但老师的描写细致入微,从制作土坯到完成土炕,能让读者有很深的了解。一篇有温度的真情散文,给人美的感受,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6-05 14:16:12
  谢谢老师的点评,祝好!
3 楼        文友:枫桦        2023-06-05 07:29:24
  老师的这篇回忆文章,真实地讲述了相关北方土炕的往事。搭炕的过程,描写细致,画面生动。我们这里的搭炕与老师所描述的差不多,有相同之处。好久不见老师的文章,再次品读,觉得精进许多!朴实的文风,更加贴近生活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6-05 14:16:43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鼓励,祝好!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6-05 10:16:51
  秦老师的这篇“土炕”文写得好!文笔简约,描写精细,情感表达也很贴切。土炕,在胶东半岛也是很普及,家家户户都是土炕,四间房子往往有三铺土炕。我高中毕业后做过泥水瓦匠,盘过土炕,也制过土坯,盘炕,我还算是内行,所以,秦老师写的那些情形,仿佛历历在目,一点不陌生。很长时间没有看到秦老师的作品,这次“出品”,很精粹。遥握,问候秦老师夏祺,期待精彩继续,谨祝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6-05 14:17:45
  谢谢社长老师的评论、肯定和鼓励,祝好!
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6-05 12:08:42
  大约黄河以北都是土炕吧,几千年来他一直承载着农民的生老病死,也是是吃喝和劳作的场所,老师文章写的厚重,生活气息浓厚。也有时代的变化。我也写过一篇土炕,大家对土炕都怀有感情。拜读老师佳作,敬茶!
回复5 楼        文友:秦之送        2023-06-05 14:18:20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鼓励,祝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