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田园依旧(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田园依旧(散文)


作者:风土人情 秀才,172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27发表时间:2023-06-05 16:54:40

夕阳西下,晚霞在遥遥的天边隐退,眼前的一切悄无声息地陷落到渐浓的暮色中,大地小河村庄树木花草全都安静了下来。
   此刻,远处的大田里有人打开了头灯,随着身体的晃动,灯光在忽远忽近地闪耀,借着光亮他们连夜在蒜田里收蒜。俗话说麦熟一晌,庄稼不等人,成熟后的大蒜也要尽快收起来。若遇上了连绵的阴雨天气,蒜皮变黑烂掉,失去好品相,就没有人愿意要了。对蒜乡人来讲,心里最喜欢的还是晴好的日子。
   在这片由泗水沂河及大运河围起来的淮海大地上,水源充沛,冲击平原独有的土质也适宜大蒜生长。记得我上中学时,那时大蒜还没有大面积种植,田里还是以传统的小麦为主要作物。我们校长在学校旁的一块闲地上种上了大蒜,蒜头年年能长得比拳头大。在农历三月二十的庙会上,校长的儿子扛着一捆蒜苔,满头热汗地挤在人群中,看到我高兴地说道,今年蒜苔的价格高,卖了它们,又有钱买书了。生于书香人家,他喜欢买书,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有,我们常到他那里借书。
   现在想来,那时能多读些书,可以说是得益于大蒜。尽管我们也到那块蒜地里去帮着拔草浇水,但认真细究起来,还是觉得心里有愧。乡里的孩子顽皮,偷鸡摸狗拔蒜苗这类事就没少干过,有时趁着校长不注意,我们常跑去偷拔他的蒜苗。干过坏事还会为自己辩解,那个“周七猴子”也做过同样的事。
   周七猴子是谁呢?在大清乾隆年间,这里的周姓人家出了位名人。此人聪明伶俐,在学习上一点就透,偏偏又生性顽劣,连他的家人也难逃他的捉弄。有一次老师到他家里喝酒,刚巧那几天他父亲在拉肚子。周七猴子便事先央求老师,若父亲在喝酒时要起身上厕所,你千万要把他拉住,他这是找个借口想打我的。席间周老爹腹疼难忍,果然是几次起身想上厕所,但老师记住了周七猴子话,每次都拦住了他。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腹痛难忍的周老爹在客人面前颜面尽失。因为性格与五指山下的孙猴子相似,大家便称他为周七猴子。此人少时虽然顽劣,长大后却专爱打抱不平。后来参加京试,却屡试不中。有人说他这是有状元之才无状元之命,屡试不中的原因是因为得罪的人太多,缺失了阴德所致。而他所处的年代,社会风气已大不如前,掩藏在乾隆盛世下的,是地方官员与大户们的沆瀣一气。平民有冤难伸,他惩治的都是那些欺负穷人的恶人与坏人,这样的行为分明是积德啊。因为周七猴子幼年时也拔过别人的蒜苗,我们错把这也当成了榜样,年轻时没觉得这是多大的错,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内心里的愧意竟越来越浓了,不知不觉地关心起蒜事来。
   后来,在一个名叫宿羊山的镇子率先普及开了大蒜。得益于种蒜,那里的好多人都发了财。尽管效益比种粮翻了倍,有时还能多到三倍,但周围的人仍是不为所动。在长期缺粮的条件下,挨饿的滋味在许多人的心里留下了恐怖的阴影,这种恐怖又转化为以粮为本的固有执念,阻碍着他们灵活地去变通。
   在非典肺炎与汶川大震两次灾害期间,几十辆货车披红挂彩,满载着大蒜驶往灾区。人们这才意识到大蒜的宝贵,它不光是调味的佐料,还能帮着杀掉病毒。那时还没有自媒体,浩浩荡荡的车队仅是引来了各路记者的围观,但通过他们的一路宣传,人们知道了淮海大地也是大蒜的主产区,此后购蒜的客商往来不绝。看到种蒜带来的效益能让生活切实地变好,老年人的心里开始活泛起来,他们不光在大田地,连房前屋后也种上了大蒜。
   那天夜里,收蒜的人中有个叫二萍的女人,她的丈夫在城里打工。因为家里的蒜田不多,丈夫这次要回家帮忙被她拒绝了。她知道丈夫的那点小心思,每次回到家都会赖着不走,他在外面干活累倒是不累,就是常会感到孤独的难受。但村里的青壮年有几个在老家呆着的,大家不都是这样吗?再苦上几年,孩子们长大后就好了。晚饭后,她把孩子交给了公婆,自己又回到了蒜地里,两只手鸡啄米似地拔着蒜。家里种的蒜不多,二萍为何还要这么拼呢?原来这几天收算的工钱一天一个样向上飞涨着,最初雇人帮忙每天要二百块,接着涨到了二百四。现在田里的蒜全都成熟了,大伙一齐抢着雇人帮忙,每天的工钱已经涨到了三百。二萍想尽快收拾好自家的这点蒜,然后再去帮别人,凭她干活的麻利劲,每天三百块钱是少不了的。这年头,物价止不住的飞涨,各处都用钱,谁还怕钱多扎手,趁着年轻能多苦一点是一点。
   晚上的十点多,二萍才把自家的大蒜收拾干净。洗好澡后,又累又乏的她倒头便睡下了。第二天凌晨还不到四点,二萍就被邻家的一位小妹叫醒,她爬起来后胡乱地吃了几口剩饭,便与邻家小妹一同赶向了镇子。
   初夏的太阳升起的很早,四点多天已放亮,但二萍还是感到了空气中的丝丝冷意。等她们赶到镇中心的十字街时,那里早已是人声鼎沸,比平时的庙会还要热闹,只见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人正聚在一起讨价还价。平时卖农品的市场,这时早已变成了临时的劳务市场。与二萍她们不同的是,这些人大多是从外地赶来的,最远的来自于邻省的山东安徽或是河南,但更多的是从周边县市赶来的。每年到了收蒜的季节,他们候鸟似地准时徙来,然后分布在几十个乡镇里。怕受到当地人欺负,大家都是亲友间结伴而行,出了事也好相互照应着。为了省钱,他们从不去住旅馆,每天干完活后就住在盛放大蒜的铁皮棚子下。运气好时,他们也能借住到当地人的家里,有的与雇主结成了好友,年年就借住在雇主家。
   二萍和小妹好奇地看着,她们想先探清今天工钱的行情。只听一个戴着草帽的大哥向一位老头说道:“您老别光想着要三百,也不想想您有多大岁数了,干活还能撵上年轻人,今年该有七十了吧?”草帽大哥想压低工钱,故意把老头说得不堪。“嘿,嘿,别看俺看着显老,那是太阳晒的,我今年才六十出头。年纪大是大了点,但干活却不输年轻人。”那老头毫不气恼地争辩着。“嗯,容我再想想,出了意外可不是闹着玩的。”草帽大哥犹豫了起来,转身想到旁边另寻一伙人。“年轻人,别在犹豫了,俺们是一起来的亲戚,不可能撇下他不管的。你看这满街里有几个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谁会干这种活?又脏又累的。”和老头一起来的中年人叫住了草帽大哥。接着,中年人和草帽大哥小声嘀咕了半天,最后给那老头开出了二百八的工价,虽比别人少了二十,但老头还是开心。因为这里的雇主们急着要把蒜收到家,为了省时,他们会把免费的午餐送到地头,菜里少不了肉,还能有啤酒喝。老头寻思着,加上饭钱离三百也就不远了,做人该知足才行。随后一行人便跟着草帽哥匆匆地离去了。
   二萍看着那些有黑有白、有胖有瘦的雇主,正想找一个看着顺眼,通情达理的爽快人。突然从一个角落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有人喊道,那边的两伙人要打起来了,接着就向那边飞跑了过去。大家的目光一时被吵闹声吸引,无人再理会找活的事,二萍也拉起小妹向人群里挤去。
   从那些争辩声里,二萍听出了事情的原委。有一帮到江南城里找事做的年轻人,把钱交给了一家中介,中介承诺替他们找到三百块钱一天的工作。结果这伙人就上了车,稀里胡涂地被连夜拉到了这里。天亮后他们才知道是来挖蒜的,不是说好的进工厂吗,于是大伙便闹着要中介退钱。“这明明是三百一天的工作,苦是苦了点,不苦谁给你三百块钱。”中介好不容易把钱哄到手,自然是不愿再吐出来。旁边有人看不下去了,气愤地骂道:“真他妈的缺德,为了钱就不顾做人的底线吗!”也有人跟着和稀泥说,来就来了,今年到城里去也不好混,先在这里把生活费挣到手再说,一个蒜季十来天也能挣到三千块呢。但那些上当的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心里怀了份在城里奋斗的美好梦想,哪会听别人劝解。当中有人带头一声大喊,众人挥起拳头就要向中介冲去。中介里有个女的,早已吓得脸色苍白,抱着头蹲在地上。眼见事情要闹大,这时一辆警车呼啸而来,把闹事的双方请到了不远处的派出所。
   二萍看到,刚才有很多人拿出手机,把双方吵闹的画面发到了网络上。邻家小妹羡慕地说道,嫂子,现在拍视频可挣钱了,要是成了网红还能在上面卖货。这几天,天天有人直播收蒜的全程去吸引粉丝,俺也想这样。二萍回道,你这丫头,就是鬼心眼多,需要帮忙的就找我。晚上,二萍回到家后,果然刷到了中介与那伙被骗者争吵的视频,下面的留言有上千条,点赞的有上万。大多数留言都是说出门在外不易,呼吁雇主们能善待这些外地来的蒜客,不要抹黑了当地的形象。二萍想到了同样出门在外的丈夫,希望警察们能公正处理今天的事。最后,她在那条视频后面郑重地按上了一个赞。
   十多天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二萍如愿地挣到了三千多块钱,逢人都是笑嘻嘻的。她早忘了这十多天里的劳累,步子变得轻松,走路也带着风。趁着大蒜的价格比往年高,她又卖掉了自家的大蒜,打算等孩子放了暑假,马上就带着他们进城去看爸爸。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二萍卖掉大蒜后没几天,蒜价就开始下降了,贮蒜大户、中间的小贩与蒜农间又开始了一场新的博弈,市场就是这样,总让人捉摸不定。因为没有及时把蒜卖掉,有人后悔地直叫;也有人气得大骂操控价格是为富不仁。但蒜价的话语权在别人手里,跳起来骂人又有何用?比起那些因为买了假种子假化肥,使用劣质防水布让大蒜被雨水沤烂的人家,这些人又算是幸运的。
   年复一年的初夏,蒜农蒜客及蒜商,还有那些新兴的直播者,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这片大地上,如同举办着一年一度的热烈盛会。他们或出力或凭智,以蒜为媒在各自奋斗着。其中勤劳的、善良的还有诡诈的可谓是各姿各态,丰富多彩。蒜市上的有输有赢,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又一个真实的缩影。田园依旧是那个田园,变化的总是世道人心。

共 379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泗水沂河及大运河围起来的淮海大地上,水源充沛,不仅适合生长庄稼,也特别适宜生长大蒜。大蒜的好处在粮食紧张金贵时似乎并没有得到农民的重视,但是生活清苦时,蒜苔还是发挥了它的价值,上学的书本费用都是由它贡献的呢。还有这片土地上的名人周七猴子,他的聪慧顽劣,他的许多故事也和大蒜有关呢。在新时代真正让大蒜成为支柱产品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人们真正认识的大蒜的经济价值,开始大面积种植。到了大蒜收获的季节,蒜产业不仅成为商人们盈利的焦点,同时也成为四里八乡人们增加收入的主要方式。同时,因为收获大蒜的劳力紧张,又上演了多少为了争夺劳动力,讨价还价的故事。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乡情乡音。通过作者满含深情地讲叙,让我们对泗水沂河旁的这片肥沃的土地产生多少期待和向往。感谢老师精彩分享,佳作力荐赏读。【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6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3-06-05 16:56:25
  大蒜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老师的文笔让人常读常新,问好,点赞。
回复1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3-06-06 08:47:45
  感谢萧垦老师的辛苦编辑,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何叶        2023-06-12 21:08:22
  恭喜风土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3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6-13 07:14:04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