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一直走下去(散文)
曾经,有一首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走在夕阳下,归家的心情多么每美妙!还有一首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行进在宽广的街道,心中充满中华儿女的自豪。如今,我们生活在新的时代,交通发达,出行便利,散步,成为走的主要方式,而且,日渐成为一种休闲健身的方式,益处多多,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青睐。
一
散步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近些年的事。时光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不知它为何方“金匮”。在故乡农村,偶尔听到乡人在茶余饭后,窃议在村里溜达的年轻人为“闲汉”。若是在秋忙之际,再见到他们,心绪缥缈,街亭漫步,便称之为“吃饱了撑的”。在他们根深蒂固的字典里,要一切围绕自己的日子,才算正业。哪怕在田野里捡回几只烧柴的干枝,掐回几把喂猪羊的青草,也是过日子之举。后来我成年后,思量那句近似损人的诘语,方悟其中之理。看来,散步还不是那么说来就来,表面需要经济支撑,实际是需要理解。
为了心目中的那个好日子,他们以身示范的同时,绝不忘告诫和打造自己的晚辈,以传承着自己的信条。于是就有了我家南院,那哇哩哇啦的吼叫声,从早吼到晚,从春吼到秋。吼叫者老石,四川人,一位成婚在村的赘婿。他小小的个子,一脸的蛮相,在家里经营着一个豆腐坊。他每天吼叫的对象,是他的四男两女六个孩子。每天清晨,他就一边驱赶着磨房里的驴,一边朝屋里大声吼叫。不一会儿,随着他凌厉的嘶吼,从低矮的屋门里,姗姗走出了他的子女们——有的衣衫未扣,有的趿拉着鞋,有的揉着惺忪的睡眼……老石的吼叫继续着,俨然一个指挥官,下达着道道指令:老大去担水,老三看磨坊,老二去整理豆腐车,老四抱柴火,两个姑娘帮母亲烧火做饭……老石家的日子就在他的威严下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散步,看似闲人的作为,与他们家无关。
我却是在柔声里,被父亲所唤醒。他虽没有文化,但在部队当兵和工厂里的经历,让他多了一些独有的见识。他注重培养我们的勤俭之风,但更关注我们的全面成长。他没有文化,却深知知识的重要。谆谆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殷殷之情溢于言表。长大后我常常自忖:一生中对知识的不舍,是否源于父亲早期的启蒙?这么一位开明的长者,竟没有告知孩子,散步与人生的联系,他疲于为生活奔波,可能没时间去悟,人该怎样潇洒走一回?疏耶?误耶?不得而知。但我还是理解了他——毕竟谁也不能回避时代的局限。
二
其实,有很多事物,都是合着生活的节拍,应运而生的。比如散步,它的出现,少了一道仪式感,却多了一层爱意和温柔。似一位春心荡漾的少女,翩然而至。当年,上初中的时候,散步就已不知不觉地与我形影不离。
学校离我家五里,每天往返都是步行。那时候,有辆自行车是很奢侈的事。班里两名骑车手,自然为大家所垂慕。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到今天,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当年中学五年的辛苦往返,奔波,都化作了一支支强健剂,注入到身体的各个器官,使这部机器保持了旺盛的活力……我在工厂开始上班的半年里,没有自行车,能靠着两条腿往返二十公里的路程,应得益于在学生时期脚力的积累。散步,早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融进了我的生命中。
我真正和散步结缘,并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却是在下岗后的岁月。彼时单位遭遇破产,我来不及体会改革的阵痛,就被生活的激流卷进无情的漩涡中……几度飘零,几经辗转,最后终于在家乡的一个小镇上,开了一爿小店,借以度过时艰。在最初的日子里,小店门前冷落,生意清淡。也许是上苍在考验我的意志,不久,我又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膨突的部位,逐渐压迫到坐骨神经,一条腿疼痛难耐。后来我才知道,这完全是由自己的“吝啬”所造成:腊月天,夜间睡在店里楼上那冰冷的床上,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寒气袭骨,遂酿此疾。不是囊中羞涩,岂会这样?上大学的女儿如同待哺的羔羊,在校园里已经节衣缩食,总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上学。保障她的基本生活,也是为父亲的责任。省吃俭用的结果,却节外生了枝。
没办法,我只好四处辗转,求医问药。没有明显效果,只是腿部的痛感稍有缓和。远在千里之外,就读医科大学的女儿假期回家,看到我的症状,心急如焚。于是提早回校,请教了他的老师。给出的三种治疗方案中,有一项就是散步,且要倒着走。现在回想起当年治病的经历,很是庆幸能得此真法。事实证明,倒着走,是蕴含着一定科学道理的:随着两条腿的向后摆动,增强了大腿后肌群和腰背后肌群的力量,使腰部韧带弹性增强,腰椎稳定性增强。使骨骼、韧带、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故能使腰部疼痛随之减轻或消失。一段时间后,我按照女儿的嘱咐,又实施了正倒结合散步法,使病痛趋于稳定。数年的坚持,让我身体各部器官得到加强。散步,也成为我宠爱的保健医生。
三
在与散步的“缠绵”中,我的身体渐渐恢复如常,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散步,也在我晚年的行程中,悄然改变着我的生活。
退休后,顿感“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而幽。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阮籍)仿佛人生经历了一段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一处驿站。过往的红尘飘飘而去,只留散步依依伴行。
女儿在小城为我和妻购买了新房,80平的面积,两室一厅。格局很好,深得我们欢心。装修过后,简约雅致、温馨舒适的一套全新住室呈现在面前,令我们喜不自禁。
最让我们欣喜的是,新房所处的环境。从阳台上放飞视野,窗外林立的楼宇鳞次阶比,如一个个巨人仰视太空。近前的一处旧厂区,似乎和这些新舍有些不搭。但在我看来,倒有些情调:那些熟悉的一栋栋旧厂房,随意而错落,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繁忙时的情景,勾起了我的遐想。思绪在这里延伸缥缈,联想到伴我30年的工厂,那些激情如火的岁月……旧厂房在我的面前,平添了一道风景。出小区北大门,即是一条景观大道,小城的精华全部贯注于此。最中间的双向四车道,供机动车疾驰;两边一条自行车道,一条便道,搭配合理,布局完美。道与道间有绿植相伴,夜晚,树上华灯璀璨,宛如银河边陪衬的点点繁星……款款漫步,穿行于两行浓绿的盛意中,让我顿感神清气爽。
自此,我和散步都有了归宿。两公里长的景观路上,在旭日晚霞不停的切换中,总能见到我疾徐交替漫步的身影。
随着年事渐高,曾有好友提示,或可采用别的健身方式,比如太极拳。对这种方式也曾尝试过,可最终还是失之交臂。太极拳在养生保健方面,确实不失为一项很好的运动形式。它那舒缓如行云流水般的样式,能使习拳者的身心,得以由内向外的释放和宣泄。但他对习拳者的要求甚高,只有达到一定层次的修炼者,方能得到身心上相应的享受。能达到这个高度的习拳者,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儿为摆摆架子。本人自知难怀此绝技,只好望太极而却步,平生甘愿与散步为伍。
四
清晨,当金灿灿的阳光把我从床上唤醒,新的一天开始了。有些慵懒,做梦也够累的,我翻身起床,我要尽快出去散步,张开双臂,拥抱崭新的朝阳,迈开双腿,将昨夜残留的噩梦抖落。
我心与散步相伴而行,一路上同她喁喁私语。她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时而激越,时而温婉,时而如冲锋陷阵的战士,时而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
当我意绪低沉,精神萎靡时,那步履自然是沉重而蹒跚。她总不忘给我打气:一切都会过去,人总得要前行……好一个”总得要前行”!一下点醒梦中的我——可不是吗?生活总是要前行的。回眸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不都是在循着这个规律,在人生的路上奔跑么?不管是天灾带来的伤痛,还是下岗时的泥泞,都已化作几片烟云,飘逝到记忆的深处……
一切都在变化中。每每回农村老家,都会看到在村委会的广场上,到处活跃着新一代“勤快人”的身影。他们或是翩翩起舞,或是闪挪太极,都是那般潇洒自如。村里平坦的路上,还可看到许多大妈的身影——佝偻的身形,手上未揩干的水渍,疲惫的倦容,是那些胼手胝足家庭主妇的符号,如今他们也与散步结下了缘分……
散步看似平常,也不需要太多技巧,但它培养了我的耐心、恒心和信心,给了我生活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耳边想起了一位外国哲人说的话,“人是不知足的,不可测的。他们利用岁月,因而岁月并不使他们厌倦,他们保持着青年的全部特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之激流”。(丹麦•勃兰兑斯)他用形象的语言概括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周易》的开篇便宣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都是要我们在涌动的生命时光中去追求,去奋斗!
从散步中得到启示,我便开始了暮年的求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寻觅觅,千回百转,我遇到了江山文学!它的出现,让我这艘大海中的一叶孤舟,看见了远方的一盏渔火,我开始全身心投入她的怀抱!在江山文学网东篱社团,我贪婪的摄取着大家庭成员们所奉献出的精神食粮。从文友们奋力前行的足迹里,看到了曙光和希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我要坚持散步不辍,不懈怠,不放弃,在这条充满阳光的人生路上,一直走下去!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