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消逝的村庄(散文)

精品 【东篱】消逝的村庄(散文)


作者:淡墨花开 布衣,381.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97发表时间:2023-06-14 06:00:34
摘要:每次回家,看到耕地被占或种上了树,村里却砍掉了树木,地面硬化,不种菜不养鸭,全靠买饭买菜买水果过日子,年轻人几乎不下地,不会种地,农民的勤劳节俭被下一代丢到了爪哇国里去了。这还是农村吗,这还叫农民吗?有感于此,遂成此文,回忆儿时村庄的美景和风土人情,以此怀念之。


   昨夜又梦见了我儿时的村庄,儿时我家的大院。那么亲切、那么清晰,起床后便决定回家看看。
   走到平青大公路铁石山西这一段路时,因这里是司家营铁矿的露天采矿区,薄雾天气,烟灰迷漫,朦朦胧胧。路边的树叶和庄稼上积了厚厚的一层尘土,变成灰蒙蒙的一片,就像晨起蓬头垢面的样子,不忍看。隔着车窗,干干的灰土气味就呛入鼻喉之中,令人窒息。运输矿石的车横七竖八地塞满了公路,所以这段堵车,是家常便饭。有时等得实在烦闷,只好让侄子用摩托车来接我们,什么时候疏通了再来取车。
   转过铁石山,来到村南的公路上。一条光滑平整的水泥路直通村里。再不像记忆中的那条疙疙瘩瘩,坑坑洼洼的山路了,这是我们上初中的必经之路。那时南山头处地势低洼,大雨天会积很深的水。有一次刚下完雨去上学,到此处只能挽起绒裤,蹚水过去,没想到积水很深,绒裤一直湿到大腿根部。因此我还得了一场病,还落下了病根,直到结婚后才调理好。
   路的东面是几家工厂和大片树林。这里原本是大片水浇田。小时候经常到这里拾野菜,偷偷地烧麦穗、烧玉米,吃到嘴里,粘粘的、糯糯的,那小麦和玉米的清香,直今回忆起来,唇齿仿佛仍有余香。一望无际的麦浪,被风追赶着,一波一波涌向远方,像老农脸上的笑纹一道道荡漾开去,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我最初看到耕地里种上了树,就疑惑地问兄嫂和姐姐:“好好的耕地为什么不种庄稼,要栽树啊?”“种地又买种子又买化肥农药的,不挣钱,还费心费力。”“口粮怎么办?”“有点余粮,不够就买呗,存太多粮,还占地方。”我不禁气愤起来。农民向来是自给自足,粮满囤,米满缸。看着那一囤囤地粮食,心里是那么满足,那么踏实,那么温暖。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民以食为天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民竟然丢弃了农业的命脉,改变了几千年来农业是百姓衣食之源,国家财富之泉的铁律,算起了经济账,也不再多种粮储粮了,也过起了什么都是买买买的都市生活。好耕地种上了树,吃粮靠买;院子地面全部硬化,吃菜靠买;院里的树木都被砍伐,吃水果靠买。即使种点儿地,种子也靠买;种点儿菜,菜籽也靠买,而且还都是进口的,多数是美国的。我不由得深深忧虑。这一旦发生旱涝虫灾等自然灾害、极端气侯和战乱如何了得。面对世界粮食危机和多变的政治局势,一旦被人“卡脖子”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长期使用化肥,土地板结,离开化肥和农药就颗粒无收;农民自己也不育种,不进口种子,有地也是干瞪眼。爸爸种地种菜时,全是自己育种。在整块地里挑选最大最饱满的小麦和玉米等留作种子,家家墙上或屋檐下悬挂着十几个金黄或乳白的大玉米棒就是全家来年的指望。在田埂、墙根下一行毛茸茸的大白球,是爸爸留下的葱籽,眼前仿佛已浮现出来年那大片大片水灵灵、绿油油的葱苗;那一畦开着金黄金黄小花的是育的白菜籽,盛放着爸爸的希望。现在即使自己留种子,种上也不出苗,或不结实。种一畦黄瓜或西红柿都要买菜籽或秧苗。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如此下去“农将不农”了。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吃饭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冠疫情期间,武汉、上海封控,保障武汉908万、上海2000多万市民的吃饭问题成了我们国家一个新的考验。试想这仅是一城一地,而且有全国作后盾尚且如此,如果是一省和整个国家呢?现在虽不缺吃穿,但睿智的人一定“图安必先思危,事稳必先谋全”,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装满中国的粮食。正所谓“粟者,王之大用,政之本务”;“德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
   我不知这不种粮食的现象只是我们这局部地区,还是普遍现象?但曾看过一个电视剧,剧名忘了,还清楚地记得其中的一个情节:领导检查当地粮库,要么是空的,要么装上草料充数,要么发霉烂掉。一旦有事,个人无存米,国家无存粮,该如何是好。记得爸妈那时秋收后,总是选最好的粮食去交公粮,一个公委就有一个粮库(站),现在也撤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高屋建瓴地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此言不虚。我越思越恐,不禁浑身冰凉,两股战战。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或认识偏颇。
  
   二
   来到村口,那棵两搂粗的大槐树,也没了踪影。那槐花香,槐花饭偏偏从记忆深处探出头来。脑海里浮现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但现实是四周像卫士一样守卫村庄的树木已砍伐殆尽;原来的铁石山早已消亡,采出矿石后,又用废料堆成了现在这座荒山。走入街巷,寂静清冷,未遇一人。各家门口、院子里的树也没有了。可别忘了,有树才是“村”啊!儿时谁家门口没有一棵大树啊,夏天大人在树下边乘凉聊天,边做着各种零活;孩子们或听大人讲故事,或跳房子、踢踺子,玩得热火朝天。每户都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一棵棵大树撑开一把把巨伞,为每个家庭遮风挡雨,荫蔽人丁。一边走着,我很纳闷,这农忙时节,怎么不见那车水马龙,龙腾虎跃、热闹而繁忙的麦收场景呢?
   到了家门口,那雄伟的大门楼早已消失了,大门两旁的一对石狮子在破“四旧”时也被砸碎了。兄嫂们迎接出来,寒暄了一阵,便拉起了家常。
   饭后,我自己遛达出小院,寻觅我儿时的蛛丝马迹。小时候我家是个大宅门,东西两个大门楼,虽比不上贾府的雄伟庄严,但也很气派,在当地十庄八村很少见,所以至今人们还称之为“大院”。平时只走东面的大门,只有红白喜事才打开西面的大门。进了西大门,是一个小院,然后是二门,二门右边是三间厢房,二爷爷家的三叔一家住在哪儿。北面是四破五的大瓦房,爷爷奶奶和二爷爷二奶奶居住。院子西北角有五间厢房,是我家和老叔家。剩下的是各家的菜园、猪圈。后来将大院“刷”的一下,拦腰截断,前面分给二爷爷,后面分给爷爷。前面又一分为二,分给三叔和小老叔;后面的分成三条,分给大伯、爸爸和老叔。再到下一辈,分得就更七零八落,零零碎碎了。各家都是高墙围院,门楼耸立,院门是大铁门,屋门是防盗门,铁筒一般,完全与外部隔绝,仿佛家家都比千万富翁富有,恐怕贼钻进去。原来可都是富有情调的篱笆、柴门。站在院子里能看到几个院子的情况,那时是宽敞的、开放的、明亮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来帮忙,过来过去天天见面。现在每天呆在自己的小院里,不出门难得见到人,把自己封锁在这小小的牢笼里。天天见到的就是院子上面的那块天,跟城市里钢筋水泥的火柴盒没什么区别。楼房里对门住着,互不相识,互不来往,互不说话。据说有个独居的老人,死了两个月无人知晓。当然,这个现象纯属个例,不足为奇,但也给我们一些警示,人居的社会,离不开相互往来的。
  
   三
   我站的这里,应该是我家的麦秸垛的所在。大院里有四个麦秸垛,一个个像巨大的蘑菇,矗立着,胖胖的,高高的,铁塔一般。四周篱笆上靠满了玉米桔。
   西边是几棵杏树、柿子树、枣树和梨树。大院里最先盛开的就是杏花了,似乎昨天还是光秃秃的树枝,今天“忽”地一下开满了雪白的花。手牵手,肩并肩,挨挨挤挤凑在一起,好不热闹。她们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众多花朵的后面,忸怩着,不敢见人。有的像一个个小懒虫,东风已经唤了她多次,还躲在花苞里睡大觉。还有的迎着太阳开放,阳光照得她们宛如无瑕的白玉,晶莹温润,玲珑剔透,蕊上的水滴似可人儿的泪珠,一闪一闪的。一朵朵娇媚的杏花,簇拥着,欢笑着,是在窃窃私语还是在议论谁更漂亮?杏花落了,树下像铺开一层薄薄的白雪,被风飘落的花瓣,落满半个院子。麦收时节杏儿黄,一边挑着麦根,一边抢着落下来的大银杏,谁能抢到,吃到嘴里,那叫一个甜啊。每天早起都到树下侦察一番,耗子窟窿都看几眼,青草墨棵都搜寻个遍。运气好的话,会拾到五六个大甜杏。到秋天,柿子因为病虫害,有的就先红了,就用网兜套下来或三蹿两蹿爬到树上摘下来,咬一口,满口的汁水,甜甜的,滑滑的。每天都有几双小眼睛像探照灯似的在一棵棵树上逡巡,恨不得长出孙悟空的火晴金睛。深秋时,柿子树叶,五彩斑斓,随风摇曳,煞是好看。叶子落下,枝头上挑着一盏盏红灯笼,柿子树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给人无限的欣慰和温暖。
   我怀念曾经的田园,多么想唤回来,哪怕我再也爬不动树,再也不能像儿时那样眼尖,看看那样的景色,心中也是风景如画。
   北面是二爷爷、老叔和我家的菜园。一畦畦、一垄垄各种各样的蔬菜,蓬蓬勃勃,绿意盎然。宛如红宝石的西红柿,似紫水晶的大茄子,一尺多长的豇豆角,火红火红的望天椒,顶花带刺的嫩黄瓜,真是喜人。菜园里的菜,各家是互通有无。老叔家的韭菜茎粗叶宽,色秀、香浓、味鲜,“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家家包顿饺子,没有白面,玉米面也不错;买不起肉,放两个鸡蛋,也挺好。韭绿蛋黄,非常鲜艳。吃起来芳香四溢,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孩子们吃饭愿在谁家吃在谁家吃,老婶做的白薯粥,堂妹不爱吃,就来我家吃一碗高粱米粥。
   北面西面和东面各有一处猪圈,每年每家都养一头大肥猪,到过年时,交给食品公司,卖钱贴补家用。还能攒一圈粪种地,是纯有机肥料绿色又环保。现在是既无猪圈,又无牛羊,甚至听不到鸡鸣鸭叫。再也没有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生气和热闹,显得冷清、凄凉,没有了鸡鸣狗叫,村庄就死了一半。到处都是硬化地面,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土地痕迹,似乎要永远和土地绝缘了。
   西北角是一口井和一座碾棚。那口井一直滋养着两个村庄。早起、中午或晚上男人们都来担水,也借此聚集聊天。不但做饭喝水用它,还要用它浇菜浇园。那时几天就得打水浇一次菜园。后来有了压水井、自来水,它才被废弃了,半死不活的。再后来人们干脆用土石把它填上了,它也就永远地被埋葬了。
  
   四
   傍晚,我出了家门,沿着街道漫步。正是做饭的时候,却不见了房顶上那袅袅的炊烟,炊烟是村庄的生命,没有了炊烟村庄还有什么味道?闻不到饭菜的香味,不少人家不做饭,而是买饭;即使做饭也是电气化,少了烟火气。很多院子和房屋在苍老,大都空着,杂草丛生,孤寂落寞地徬徨着,不知所终。现在的年轻人,父母给盖好的“北京平”,也不住,非去城里买楼。有的去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弃它于不顾,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村庄。挣了钱的,回村来办厂,不再关顾田园。回来时天完全黑下来了,路灯亮也起来了,抬头看看天,灰蒙蒙一层尘雾,哪里还看得见爸爸在夏天乘凉时教我看的北斗七星、牛郎织女星啊。现在的孩子恐怕没有机会认识星座了。
   第二天傍晚,我站在西边村口的水泥路上,夕阳正和铁石山缠绵,久久不肯落下,频频回头眺望。此时浮现出了一个牧童横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叶笛。一群羊,乱哄哄地赶过来,一位老者高高地扬着鞭吆喝着。哎,原来是儿时留在脑海里的剪影。一到雨季,路上就漫着一层清澈的流水,从村里流过,直入滦河。在坑洼的地方也会积一小坑清水,我们会在里面嬉戏打闹。大姐时常揭我小时候的短:“我在南道沟子里是连扎猛子带凫啊。”那时人们夏季确实是到河里或坑里洗澡的。
   我一直认为,村庄,是我的家,是我的根,是我灵魂栖息的地方,是我生命开始和生长的地方,也是生命回归的地方,尽管她已非从前的模样,踩在硬化的地面上,再也踩不出儿时的足迹,踩不出曾经的时光和过往,但她依然是我的家乡,是我日日夜夜魂牵梦绕的地方。据说,我们村不久也要搬迁了,到那时我的村庄恐怕就要彻底消失了。
   夜晚,一切都沉静了,而我不能沉静。走出老家的门,到了村外的路口,坐下来。除了把曾经的田园一幕幕这找回来,我又做了一些思考。社会在进步,进步的过程中,必然要打破旧有的样子,但愿这些生产和开采活动不是长年累月的,尽量缩短这个进程吧。曾经的村落,的确落后了,有的东西可以推倒了重来,而赖以居住的家园,必须好好安排,重新建起,我将来的家在何处,一定会有着落,更加美好的田园,一定是推翻旧格局,创造新的田园,我在期待。尽管我的乡愁定格在这里,但想我和乡亲们带着曾经的乡愁,住进崭新的家,让乡愁不再游荡。
   老旧的村庄,消逝了;崭新的村庄,在梦中很快会苏醒的。
  

共 48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村庄,两个字,曾经是古人眼里的画与诗,是我们儿时的人间天堂。承载着多少人的记忆和情感。提到村庄,必定是良田农舍,团团树冠绿得发黑的地方,是春雨暗千家的地方,是炊烟袅袅饭菜飘香的地方,是鸡鸣狗吠人声喧喧的地方,是墙不隔声人不隔心的地方。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她的村庄完全变了模样。山不再是山,为了开矿,山体被毁,尘土飞扬,空气中不再是青草的清香和野花的芳香,而到处都是呛鼻的灰土。水不再是水,坑坑洼洼下雨积水可以嬉戏的地方全都变成了冷冰冰的地面,再也踩不出儿时的痕迹和快乐。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农民不再种粮,上好的农田里不再是麦浪飘香,而被人们种上了树。吃的东西全靠买。连菜,都要买。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只能在诗里找寻了。年轻人在外面买楼买房不愿意回乡。村庄像个得了病的老人,没有生机只有痛。作者花开老师是性情中人。她用特别精美生动的语言来描写小时候大院的生活,字字句句都流淌着快乐与欢欣,温暖与安恬,与现在的沉重与忧虑,形成鲜明的对比。文中对粮食的重要作了深刻的阐述,对田地的荒废感到痛心疾首。这些都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民以食为天,其音,震耳发聩;其情,滚烫赤热!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取与舍,得与失,追忆和失落或许能换来改变和发展。此文内涵难得的深刻,花开老师的情怀让我感动!语言朴素却透着深情与凝重,表现出一颗赤诚之心,非常难得的佳作!倾情力荐【东篱编辑:房顶月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1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6-14 06:19:20
  花开老师的文章深深打动了我。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什么当我见到河南大片大片的麦田心情无比激动?是因为看到了粮食心里不慌啊。特别欣赏花开老师的大情怀和这种忧患意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让我们共同祈祷一切安好吧!花开老师的文章东篱锦上添花,感谢老师!祝老师快乐幸福!佳作频出!早安!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6-14 08:46:04
  花开老师的这篇文很有分量很有感染力。我们这农村也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要求退耕还林,许多肥田都栽了树,成了真正的“废”田。现在要求退林还田,但一直没还回来,到处都见荒田荒地,村里不见年轻人出入,老人已经无力耕种。留守老人孤独地看守着子女修建的别墅,子女有的在城里买了大房子,有的在城里打工租房住。农产品一直不值钱,一斤稻谷买不到一瓶矿泉水,谁愿意种田?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可握在手中的饭碗是空的,谁愿意握啊!唉!希望老师的文能让某些人能真正引起重视,粮食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十多亿张嘴啊,每天是要吃东西的!好了,我也是有感而发,多说了几句。拜读老师的好文章,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2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6-14 14:27:27
  感谢红花草老师驻足留墨。感谢您的美评。一次次回家,一次次遗憾心痛。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号退田还林,现在却确实又号召退林还田,可能是有些领导或专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老师在农村应该目睹的更多,感受也更多,而且是从农民的角度来审视问题。老师说的也是实际情况,农产品确实太不值钱,种一年,得不了几个铜板,。我就常说农民种一年地,卖不了几个钱,再加上买种子化肥农药,可能还赔钱;而工业产品有的一分钟就生产成百上千上万,卖得还贵。这可能也是农民不愿种地,宁可种树,宁可打工(打工挣得再少,也得两三千吧,总比种地强)的原因。三农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毕竟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很大比例。农民不富裕,国家就富裕不起来。我们还是拭目以待,期待国家有更多更好的惠民政策吧。祝老师身体康健,生活更上一层楼。
3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6-14 08:52:56
  淡墨花开老师这篇怀念故乡的散文,写得非常细腻感人,字字句句渗透着对故乡深情,世态的变迁,令人感慨令人难忘,欣赏学习老师的佳作!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6-14 09:10:27
  老师的文,让我们这些远离故土的人不禁担忧,说不定,哪一天自己的老家就消失了,除了那些田、树木、房屋,还有那些古朴的民风。没有了村庄,哪里安放乡愁?老师的文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问题,叫人遗憾和痛心。好文拜读学习,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6-14 09:45:12
  淡墨花开老师,上午好!你描叙的故乡情境和我的故乡差不多,可能天下情况也差不离。开矿,不仅严重污染了该地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年青一代离开了村庄,村里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大片的良田植树长草。生在农村,吃粮吃菜都是买买买。农村见不到诗意的炊烟,传统的耕耘也渐行渐远。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的粮食,大都属于转基因农作物,对人身体十分有害。况且,遇到自然灾害、遇到荒年、遇到整治危机、遇到军事危机,断了粮怎么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何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作者提出了深层次地思考,读罢文章,深受启迪。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笔丰、夏祺!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6-14 10:52:28
  花开老师这篇文章很有深度,花开老师的家乡不是个例,国内目前很多村庄都是这样,我的家乡也是,田地都种上了果树或者建了水果大棚,粮食蔬菜全靠购买,这确实是一种隐患,中国目前再也不是像以前那样自给自足的状态,如果全靠进口粮食的话,命脉就掌握在他国的手里,一旦遇到灾荒年或者赶上战争发生,后果真的不堪设想,中国人确实需要居安思危。花开老师的家乡以前很美很温馨,如今只剩下了回忆,不禁感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田地消失了,菜园消失了,村庄消失了,古朴的民风也消失了,只剩下一声叹息。文章内容厚重,语言细腻生动,句句深情,感人肺腑。拜读学习,大赞!问好花开老师,遥祝夏琪!
7 楼        文友:枫桦        2023-06-14 11:35:21
  如老师所写,我们这里的村庄也在渐渐的消失。由于种种原因,村庄在萎缩着,人员减少,耕地减少,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在日益减少。有些东西,是我们不能左右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痛感,在心里窝着,真的难受。老师的文章起意转承,自然流畅,文意深远,拜读好文!
8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6-14 12:58:54
  非常感谢月亮老师编辑拙文,辛苦了。编按唯美深刻,为拙文增光添彩。虽是溢美之词,花开权当是老师对我的鼓励。小文写了三千多字时,因手机用不好,误操作,一下全丢了,只好又重写,所以时间紧迫,成文仓促,后来又想起不少内容都未写,写完也未及细看,细改,所以留有很多不足之处,幸有老师精美的编按斧正补充,略使我心安。收藏了,再次感谢老师,祝老师天天开心!
9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6-14 14:37:20
  红花草老师下午好。我给您的回复我手机上没有显示出来,不知何故。一点回复,写出来的都不显示。直接在"大家来说说″写的话,又不在其评论下显示出来,都堆在后面了。
10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6-14 14:42:14
  江南小溪老师好!感谢您驻足留评,溢美的评论虽不敢当,但我愿当做鼓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以期在不久的将来,做到老师说的那样。祝老师夏安吉祥!
共 23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