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烟火】与水为邻(散文)

精品 【晓荷·烟火】与水为邻(散文)


作者:风土人情 秀才,175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23发表时间:2023-06-21 18:23:37

游船在运河里西行,船头将水面劈开了一道流动的口子,船尾掀起的白色浪花不停地向两边激射,沉静的水面动了,惹得满船欢欣。人喜水,百看不厌,这大概是天性使然。
   此刻的大运河是温顺的,收敛了波澜壮阔的气势,它看上去还有些慵懒,完全不像大海那样昼夜不息地酝酿着一波又一波的涌动。除了汛期,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运河都是平静的,与大堤,与堤上的树,与两边的田野静静地相处着,此刻也与我们相安无事地共处着。
   这种平和的景象只是暂时的,到了汛期,它便展现出桀骜不驯的一面,它曾吞噬过这里的大地,荡平了瓦舍楼房,甚至卷走过这里的人。我把目光投向南岸,但空旷的大地上再也找不到宫女墓,那些曾为隋炀帝拉纤而死的宫女,早已化为尘泥融合于这片大地。隋时,运河刚一连通,隋炀旁就安排了一次巡游,他想借以炫燿功绩,震慑那些不服的反抗势力,让他们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炀帝让人用五彩的旗子把龙船装扮得花枝招展,别出心裁地想到了用宫女去拉纤,拉纤的宫女分成了几队,各队分别穿着红黄绿蓝紫色的彩衣,声势浩荡地向南驶去。船行到这段运河时正赶上连绵的阴雨,头顶是雨水浇着,双脚泡在泥水中,没人知道那次究竟病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宫女因不堪劳顿与病痛的双重折磨,而绝望地投进大运河。传说埋葬宫女的美人冢曾占地十余亩,周围浓荫覆蔽,环境清幽。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洪水冲击中,宫女的香冢终荡为平地。
   到了明代,一位务实的地方官员不忍再看到洪水肆虐,民众流离失所。他不断地上书朝廷,好不容易求来了治理河道的资金。从明代开始,河道断断续续地治理着,期间由于地震洪灾以及战争的影响,治河工程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大清灭亡时也没有彻底根除水患。如果是受限于恶劣的自然及人类的认知而没有治理好河道,这尚可让人原谅。而偏偏人为的干扰不断,既便是法令严厉的康乾盛世之下,也没有杜绝救命银两被人劫贪。
   公元1935年的秋天,一场连绵的秋雨又让这里沦为泽国,幸存的灾民挤在了西边的望母山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山下的茫茫泽国,他们还想在洪水中找到自己的家园。那次作家萧乾也来到了这里,这位对底层抱有深切同情心的文人,对那次水灾有着详细的描述:我看到望母山了,一个光秃黯黄的小山,坡上蠕动着密匝匝一群人们,无助地在风雨中颤抖。一个孩子的眼里蒙着层晶莹的泪水,稚嫩的小手拉着萧乾道,先生,我的家早被水冲没了。与水为邻,无可躲避的洪灾不仅毁灭家园,更让人痛苦的是亲人间的阴阳两隔。
   “看,前面便是大王庙。”同行者的叫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到现实。眼前的河面陡然开阔起来,一片湖泊出现在众人眼前,一条条从遥远北方蜿蜒而来的大河,在这里停歇了,与大运河汇成一体。这片湖泊在洪涝期是最凶险的一块地方,曾有大王庙镇守在这里。早先,大王庙的香火旺盛时,有七十二座分庙遍布于岸北的泇口古镇,大王庙里面供着分管这里的河神,来往的船只行到此处,那些纤夫们便结队前往庙里祭拜,以求河神护佑他们一路平安。大王庙最早在北岸的镇子里,后由北迁南,从西迁到东,几经碾转腾挪,众多庙宇早已难觅其踪,如今只剩了个名字被人偶尔提起。
   众多河流的交错聚集,绿柳掩映,波光倒影,将宽阔、柔美、幽静、原始完美地融合在大王庙这片湖泊中,也让我们急切地想探清这里的每一个细节。在这里,运河分成了两路,一路向西直奔徐州城,一路拐往北面的台儿庄,然后两路河水又汇合于微山湖。
   在古代,人们早已意识到道路与河流交汇处的宝贵,在风水师的眼里,交汇处是天地间灵气的凝结,这种地形不光能凝聚人气,也是财物的聚集处所,那些名城重镇设在交通发达的交叉口是有其道理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断的人气带来了城镇不绝的繁荣。而让人意外的是,处于河流交汇点的泇口古镇却落寞了,在乡镇合并的浪潮中仅剩下了一条老街。
   游船出了大王庙湖泊,沿着运河继续西行不远,岸边有一座深埋于地下的古城,这是二千多年前的古徐国国都,当地称之为梁王城。自夏代开始直到春秋战国,古徐国存世一千六百余年。在一次徐楚相争失利后,国王徐偃王将国都从淮河之滨迁移到这里。国都前临大河,后倚连绵的山脉,易守难攻。
   弃船登岸,我们在河边看见一片方整的杨树林,和它周围的农田村庄一样,在这片大地上显得极为普通。如果不是这里立着的石碑,如果没有当地人的介绍,你完全想不到脚下方圆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会深埋着一座古城。
   田野里,一对农人夫妇正在忙碌着。男主人说,还是在十多年前时,南水北调在这里扩宽大运河,有一天突然从地下挖出了巨量的条石,青砖,陶瓦。他听到后马上好奇地跑了过去,只见那些条石在岸边堆成了山,齐整整的条石显然是经过加工的,他们猜想着是不是挖到了古墓。考古人员赶来后,才知道这下面有座古城。接着他又指向一块凸起的地方说,那地方是金銮殿,皇帝就在那个地方住过。他们说不清皇帝与诸侯王的区别,便统称为皇帝。见丈夫津津有味地说着,旁边的女主人不甘冷落,忙争抢着说道,那个高台上还有座神庙。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徐国故都出现后带给他们心灵上的巨大冲击。中国人自古对官员抱有敬畏之心,因为畏官如虎,平时他们连自己的镇长也不认识,他们常接触到最大的官是村长,这猛然间听到曾有皇帝住在这里,那种震撼带来的自豪可想而知。
   男主不时地把捡到的瓦片扔到地头,既使与王城为邻,守着地下的宝藏,但这些带给他的仅是精神上自豪与闲时的谈资,他依然要耕种为生。看到他捡到了瓦片,有人好奇地问道,“这里的瓦片多吗?”
   “多着呢。你看,把我的锄头都磨坏了,我把捡到的瓦片全扔到了那条沟里。那些瓦片太碎,拼不成完整的啦,你们想要,可以捡几片拿回去留作纪念。”热心的男主见过很多到这里捡瓦片的人,他想在种田时翻出的瓦片,有灰的,有红的,三角的,四棱的,你想不到的形状都有。老农眼里没用的碎片,在史学家的眼里却见证着一段王朝的兴衰,也代表着一个王朝的文明。
   辞别老人,我们在周围的村落中寻找着,还想找到古徐国后人的踪迹,找到古徐人留下的文明,但在这片以明代移民后人为主的大地上,这简直如大海捞针。同行的朋友道,每次大的洪灾来到后,土地被淹,家园无存,谁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为了能有口吃的,只能远走他乡,萧乾看到的那些孩子,后来不也是跑到了外乡,幸存的古徐人是不是也离开了这里?因为多次洪水泛滥,在这片土地下除了埋藏着梁王城,还埋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乃至唐宋文化层。每个文化层都意味着一次灭顶的劫难。古徐人又能在这里剩下多少呢!
   在人们的印象里,大地是沉稳的,也是宽厚的,而水边的这片大地却是流动的,因水而动。中国人有守土的观念,有依赖家园的观念,而与水为邻,得到的从不是固守着家园的那份安稳与桃花园式的恬适,独有的地域文化一次次地被摧毁,这不免让人感到遗憾痛惜。而让人庆幸的是,无论大地怎样流动改变,高山却轻易不被撼动。梁王城北面的大小十七座山头,这些大自然赐于这里的天然地标,一直稳稳地挺立着。秦朝末年,一位不愿做官的聪明老头,圯上老人黄石公从京城跑到了这里的黄石山,他躲在山洞里完成了他的《太公兵法》。但写书远不是他的目的,他不想把书带进棺材里陪葬,他在民间寻访到从博浪沙逃来的张良,并收以为徒。此时陈胜吴广在各处争战的消息不断传来,张良问计于黄石公。黄石公看着山下匆匆逝去的流水道,昔大禹治水在于疏引,治国也当如此啊。张良听后顿悟,一代谋圣因水而成就,这也算是水的功劳一件吧。
   与水为邻,水在浸润着土地,土地也在禁锢着水。水与土的博弈昼夜不息永无休止,没有人知道它们最终谁会成为真正的胜者。而人类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却在水与土一次又一次的搏奕中覆没于地下,后来人只能从地下的遗物中拼凑着破碎的文明。

共 31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阅读此文,小编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水可载舟,亦能覆舟。”晴朗的日子,大运河是温顺的。一旦到了汛期,它的烈性便现了出来。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悲剧故事在这里上演。洪水泛滥成灾,结局便是冲毁良田,荡平瓦舍,夺走人的性命,民众流离失所。古代官员不断上书朝廷,求来治理河道的资金。可治河工程时断时续,难以彻底根治水患。看过《太公兵法》,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不由感慨良多。文章视野开阔,想象丰富,能够巧妙地将过去和现在巧妙地衔接,辩证地说明水与人类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关系。佳作力荐共赏,为作者点赞,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62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6-21 18:26:12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老师的文章大气磅礴,值得细细品读。向老师学习,为您点赞,恭祝老师万事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3-06-22 09:23:55
  感谢芹芹森老师辛苦编按,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何叶        2023-06-24 13:59:40
  风土老师的文笔扎实,厚重,非常棒!
何叶
3 楼        文友:何叶        2023-06-25 15:55:12
  恭喜老师佳作获得精品。感谢老师对社团的付出!期待老师更多精彩!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3-06-25 16:56:25
  感谢社长的鼓励!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6-25 17:45:0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5 楼        文友:萧垦        2023-06-26 21:13:28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风土人情        2023-06-27 13:11:17
  谢谢萧垦老师的鼓励!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