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我和我的教鞭(散文)
小树梦想参天,鱼儿梦想大海,丑小鸭都梦想飞翔,所以,我们每个人更要有梦想。一个施展才艺的大舞台,是演员的梦想。而一个小舞台,三尺讲台,是我少年时期已经暗自萌发的梦想。
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某次体验,也许就会改变人的一生。比如负面的惩罚,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正面的激励,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那还是我读初中的时候,因为数学成绩好,常被老师夸奖,甚至让在班上讲解考试卷,当了几回小老师。由此,小老师萌生了当大老师的梦想。
人生的幸福是什么?一万种感受,就有一万种幸福。但我觉得,梦想成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风风雨雨几十载,人生至此,我已两鬓斑白。回味过去的学习、工作、生活,感觉特别知足,因为梦想成真了。我不仅实现了当教师的梦想,而且就是数学老师,在高校任教。至今,我在高校从教三十八年,即将退休。过往的悠悠岁月,不仅有教学相长的感慨,也有如愿以偿的快意。
几十年来,我一直有个习惯,坚持行上课礼。而在行上课礼的时候,我又总是习惯性地双手轻握教鞭,让教鞭同我一块接受学生们的行礼,让教鞭与我一起回敬学生们的行礼,就好像它也是一名教员。
实话说,在我心中,小小教鞭,就是我的一位助教。教鞭不仅是身体的延展,让我能点击黑板或者屏幕的每个角落,而且是思想的交流,每一次黑板或屏幕上的点击,就是一次学习的指引和知识的注解。南昌人吃饭少不了辣椒,我上课不能没有教鞭。没有它,好像上课的感觉和味道就出不来,正如炒菜不放辣椒,吃起来少了味觉的刺激,菜就乏味了。有时我想,教鞭的点击与导视,像母鸡引导小鸡琢食似的,点滴捡拾,配合着语言,帮我强调一个个知识的重点。虽然,教鞭不能像音乐的指挥棒那样,飞舞出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但是,教鞭也如一束光,点明一个知识,指明一个方向。如此教鞭的点点拨拨,教学的点点滴滴,铢积寸累,成就和帮助了一份份成长。
在我这里,教鞭是有尊严和地位的。我不随便扔它,也不用力敲击。记得,在年轻的时候,面对课堂上“不听话”的学生,心里急时也会用教鞭敲几下黑板或讲台。但后来,日久生情,教鞭成了我的“老伙计”,像朋友一样,值得真诚地善待。
其实,我也知道,教鞭,曾经代表一种威严,好像名声不太好。教鞭在古代叫“戒尺”或“戒方”,与严苛、责罚,与“打手心”联系在一起。虽然古有“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之说,但这种棍棒式的教鞭抽起人来,一鞭就是一道痕,一鞭就是一次心悸,确实有点残酷。当教鞭主要用于戒与罚时,尽管也是激励鞭策,也是恨铁不成钢,但也有令人恐惧的鞭挞。物之好坏,在于用之之人。教鞭本为物,没有好坏,用之好则好,用之坏则坏。社会不断进步,不知不觉中,教鞭之“戒”用功能渐渐消失,而成为纯粹的辅教工具。
老实说,我认为,古代棍棒式教育这种“老传统”,也有严明教子的积极成分。毕竟,教育惩戒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循循善诱,其实也需要适当的惩戒和挫折教育。放任自流,不能保证树苗茁壮成长。不过,我的教鞭面对的是青春朝气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恐吓和体罚的“棍棒”。
每次进到教室,我总是先拿出教本,再拿出教鞭。每堂课,小小教鞭都忠实地陪伴我,陪伴我认识一张张新面孔,送别一张张老面孔,陪伴我面对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好像有了教鞭的陪伴,无论头天晚上是不是没有休息好,是不是上课前有什么烦忧之事,我都能立即提了精神,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开始一堂又一堂的课。就是这样,教鞭展现它的忠实,我对它有了心理的依赖。不是教鞭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教鞭。我对教鞭的喜欢与依赖,让我总是偏执地觉得,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只用鼠标在屏幕上游画,缺少感情,缺乏氛围。
这么多年,不记得用过了多少根教鞭。但记得,我最早的教鞭是一根木棒的,是教研室老教师送我的。我初入职,做他的助教。他送我这根教鞭,也把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方法教给了我,虽然我不尽感悟到他所传教的那么多,但总觉得受益匪浅。一个人走入社会,踏出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所以说: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记得,当我要第一次手握这杆木教鞭,走上讲台的时候,我把课备了一遍又一遍,反复试讲了好几次。因为我知道,教鞭的质量轻,但执教的责任重,要站稳讲台,走好第一步十分关键。
木教鞭的质感,握在手里踏实。木教鞭点敲在黑板上的声音,就像啄木鸟的啄木声那样,清脆又笃实。所以,我从此有了握着教鞭上课的踏实感和责任感。
后来,木教鞭不知何因没了,而有了其它的教鞭,激光的,伸缩的。
有些人喜欢用激光教鞭,看起来更科技,其实也蛮方便。但我不喜欢,我总觉得激光在屏幕上晃来晃去,过于晃眼,过于飘忽,有不踏实感。就像一个做事不踏实的人一样,让别人心里没底。
这些年,伸缩教鞭成为我的首选。虽然,金属的伸缩教鞭手感没有木教鞭实,但毕竟它便于携带。还有,我特别喜欢上课时将教鞭拉伸那一瞬的惬意,有点像战士即将冲锋,上刺刀时的感觉。打仗要股子精神,战士冲锋需要有那么一股子气概,我们上课也是需要拿出那种认真的劲儿,需要一股子激情。没有激情,课堂会死气沉沉。小小教鞭,好像是带着激情而来的,从而把我的激情也调动了。教鞭拉伸了,就像亮了刺刀,精神头上来了。站在讲台上,我就喜欢这种一切都已准备好的状态。有人说,这是因为热爱而忘我,但我自觉这只是一种潜意识里的习惯。我也很高兴地看到,虽然自己年纪较大,但学生仍评价“老师上课有激情。”这些年学生的网上评教,我也总是位列前茅。
一个人一旦有了份热爱的事业,就值得去投入,去努力奋斗。作为教师,我们自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名。在三尺讲台辛勤地耕耘,不求人们赞誉“桃李满天下”,但愿能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之时,还能传递对生活的激情,对人生的乐观,传递一份诲人不倦、立德树人的担当。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求有鲜花,不求有谢语,送走的一届届学子,就是最好的奖赏。就像农人的播种、耕耘、收获,春华秋实一轮回,期待的只是收成。而那些优秀的毕业学子,犹如颁给老师们的“军功章”,是对潜心育人的最好奖励。对我而言,“军功章”里有教鞭们的一半。
现在,我上课提包里的这根教鞭,金属伸缩的,陪伴了我十多年。它拉长有两尺,收起只有三寸多。鞭头小钢柱盖可拧下,内有圆珠笔。
这根曾经崭新的教鞭,在无以计数收拉和磨损之后,表皮墨蓝色的油漆斑斑驳驳,露出金辉色的不锈钢,就像是一位历尽沧桑皮肤古铜色的老者,苍老却底蕴深沉。原装它的铁盒子,也已经生锈而由当初的白亮变成了黑褐色。我把它叫做老教鞭。尽管它“老”了,但仍然伸缩自然,结实如初,令人折服。有几次,我以为把它弄丢了,结果都被幸运找回。我欣喜我们之间的情缘,还未到该了的时候。人的一生,有多少可以跟随自己十年以上的身外之物?所以,我很珍惜它,并且有时向学生炫耀,我有一根这样的老教鞭。我想,它最后应该要善始善终,陪伴我到退休,然后成为我人生的珍藏品。其实我写这篇文章的原由,就是因为这根教鞭对我的触动。
小小教鞭,自它由普通的物而升格为教鞭,就被赋予了责任和使命。人更是这样。一个人一旦荣幸成为教师,就肩负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就要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真正扛在肩上。这就是教师的良心。良心是什么?良心是一种善,良心是一种责。我总觉得,教师是最应该有良心的,应该做良心活。只有这样,才能用慈善之心,育善良之花;用高尚之心,育高贵之花;用美丽之心,育纯美之花。回首过往岁月,从教之程,问心无愧也。这良心活,一直有我的教鞭陪伴。它尽职,是连通知识的桥梁。它用情,能拨动优雅的旋律。它有爱,是春天生发的翠枝。
我突然意识到,教鞭好似是我的影子。它融入了我的教学生涯,是我的老伙计,更是我在教育战线奋力前行的亲密战友。
很有意思的文章,品读好文,问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