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崇尚读书养心智(随笔)
书籍的宝贵,读书的重要,可谓人人皆知。“书是巨大的力量”(列宁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语),“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语),“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语),“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道,必在于读书”(朱熹语),“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毛泽东语)。诸多哲人、作家、学者以自身的体悟给书起了恰如其分的绰号,将书比作阶梯、钥匙、灯塔、烈火、宝器、乳汁、营养品、加速器、编年史、思想之船等等,赞颂书给人类以巨大的力量,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宝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知书的重要而不读或少读的现象,并非个别。我们有些离退休老战士,以为戎马倥偬大半生,如今安置休养所,可以放松心情、安逸度日了,不必再读书学习、费神用脑了,因而不看书不读报,碌碌无为,无趣度日,柜中之书成了摆设。
愚以为,退休后尚有几十年的光阴,不再读书学习,任其流失,实在可惜。应该重拾在职时的学习嗜好,珍惜晚年时光,认认真真地读些书,让书籍相伴终身,用知识充实自己。这样,既陶冶情操、升华人生,又增智养心、益寿延年,何乐而不为呢?
读书,可让晚霞璀璨。古谚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更新观念,跟上时代,适应发展,就得读书学习,仅仅是看电视、听广播、阅报刊,浏览消遣式的了解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休干虽不任职、担当要务,但仍是社会一员,是光荣传统的传承者,亦被称之为国家的“财富”,如不再修炼思维、提升精神,丰富知识,怎能谈得上传承呢?读书吧!一本好书,是一团智慧的火;一个读好书的人,犹如一头醒狮,会焕发出无比的能量。书籍不仅给人以知识的力量,更给人以道德的砥砺、情操的陶冶,特别是一些有益的好书,更富有特殊的精神营价值。我们一定要善读书、读好书,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自己,用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用优秀的作品鼓舞自己,时刻校正人生航标,使自己在夕阳的旅途中少走弯路。君不见,有多少老干部,尤其那些身居要职的高官,皓首犯罪,晚节不保,锒铛入狱;又有许多老干部竭诚奉献,老有所为,成就斐然。究其根源,都与能否自觉读书学习密不可分。勤学习大有益。在每年朝阳区军休办召开的宣传报道工作总结表彰会上,都可看到不少古稀耄耋者,手捧获奖证书的风采。他们人老心不老,自觉学习,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孜孜以求,将所闻所思所感所悟洋溢脑海,流于笔端,抒发出篇篇佳作,登于报刊。对此,常使笔者赞叹声声,肃然起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当然,尤应像敬爱的周总理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让晚霞璀璨,余热生辉,永远保持一颗上进读书的心。
读书,可以益智醒脑。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出来。一个睿智聪颖的头脑,常常从书中获得。人类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更是博大精深,古今中外的圣贤智者,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对科学的研究探讨,有着丰富独到的见解;对生死祸福、名缰利索、荣辱得失等人生重大问题,有着精辟透彻的阐述,各种观点哲理、感悟妙论,贯穿许多经典著作中,渗透在诗词歌赋、戏曲小说、散文随笔及寓言札记种种著作里。潜心阅读,深刻领悟,细细品尝,就能丰富头脑,增长见识,大开眼界,拓宽心胸,就可摆脱名利得失的束缚,排除烦恼忧虑,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大度,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境界。读书,能陶冶个性,净化灵魂,改造思想,振作精神,让人永远保持一颗纯洁的心。
读书,能够养心益寿。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有个养心殿,那是专为帝王建造的。帝王,一统天下之主,一呼百应之尊,心想事成,随心所欲,尚且要养心,何况普通百姓,不如意事常八九,烦心杂事丛生,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生活环境里,心理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更需要通过养心求得释怀,静心取得安逸。养心固然有诸多途径,但读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北宋诗人、书法家王庭坚认为,治经之法,不独玩其文章,谈说礼仪而已,一言一句,皆以养心治性。清人袁枚也说:诗人之诗,可以养心的确,闲暇之时,居于斗室,一杯清茶,一卷好书,注神读之,岂不逸乐清静?以书为友,力避应酬,少见许多闲人,少讲许多俗话,少惹许多是非,于心岂能无益?善读勤学,可以延缓人的衰老。假如思想怠惰,无所用心,大脑就易退化老化,记忆衰竭,反应迟钝,还可能闲出诸多毛病。反之,乐于阅读思考,不断接纳新事物、新知识,脑细胞就会持续活跃和再生,从而有效地推迟大脑乃至整个身体的衰老。因此,凡是有条件的老年人,都应该力所能及地多读点书,多动动脑,多学些知识,即使所学用处不多,也肯定比一味休闲、不读书不看报、虚度光阴、无所事事好得多。
畅游书海,妙趣横生,会让您焕发青春,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读书,贵在惜时如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人的精力也总是有限的。热衷于玩,必懈怠于学。陈毅元帅曾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挤,总是会有的。只要有挤的恒心和韧劲,锲而不舍,钻之不懈,就一定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读很多书,长很多学问,把流逝的光阴变成有用的财富,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当然,挤时间读书,并不是不要正当的休息和娱乐,而是要适度,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书学习上。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心健康的人,就得利用宝贵的时间,善读多读,读优秀的书。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读总比不读强。读的书愈多,生活就愈光明愈有意义。当然,读书不只是惜时有恒,还要培养兴趣,只要兴致盎然,就会愈读愈有味,愈读愈轻松,广博涉猎,乐此不疲,永远保持一颗勤奋的心。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在此,愿以《四季读书歌》与休友们共勉:
春读书,驱杂想,神专注,墨生香;如饥似渴不懒惰,不负春色好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勤耕读,声琅琅;骄阳似火无闲人,汗珠洒播孕希望。
秋读书,玉露凉,燕去雁来促我忙;千金一刻莫虚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休闲忙,看经典,细思量;挂角负薪效李密,囊萤映雪学孙康。
勤奋刻苦来读书,建设祖国献力量!
(2023年6月24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