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走在乡村振兴路上(随笔)
清晨,一轮阳光温馨地洒在亳清河畔新修的乡村旅游路上,河水清澈,白鹭戏水;路边的花儿像一朵朵凑在一起的小太阳,歪着笑脸,探着身肢,喜咪咪地打量着过往行人。
盛夏时节,跟随垣曲县政协组织的乡村振兴主题调研,来到长直乡。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所见所闻感触颇深,处处都有新鲜感。
从县城出发,大概十来分钟的车程,我们见到标有“清廉村”的路牌时,车头一拐走进了这个由原前青、后青、古垛3个居民组合并起来的清廉村。
听说,北魏孝明帝时,清廉村设立过清廉县,这些在县志上有记载。所以,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边整齐的大棚,它们像是一排排威武的士兵,庄严地守候在平展肥沃的田地里。田连着路,路连着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气息。
前行几百米,一条村路隔离在田园和家园中间,车窗外最醒目的就是村边的文化墙。文化墙上主色调素雅、清新,搭配明朗易懂的文字和漫画图案,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舒适的同时,心情也明快起来了。
不一会儿,转弯下坡走进了村部大院,院里正晾晒着村民收获的小麦,这也许是一个种粮大户丰收喜悦的“展示”。小车司机小心翼翼地把车停在空地上,生怕打扰到地面上每一粒麦子所享受的“日光浴”。
政协调研人员坐在村部会议室的圆桌前,聆听了乡上分管副书记、副乡长的介绍。运城市环保局派工作队帮扶这个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清廉村党总支书记是位女同志,个子不高,圆圆的脸庞,黑里透红。听完汇报,她带着调研人员参观了路边的甜瓜大棚。
一个大棚占地大概有2亩,棚内温度控制在摄氏40--50度,一个个甜瓜均匀地挂在藤架上,瓜藤的间隔有20公分左右,每个瓜藤上都挂着大小相近的十来个嫩瓜儿。瓜儿的形状、颜色像身着绿装的小娃娃,整齐、统一,青翠的稚嫩和叶子的旺盛衬托在一起,散发出蓬勃的生机。那些“瓜娃”的小脸蛋上,闪着乳白色的光,在叶子间相互卖萌微笑着。
在这个村连片的塑料大棚里,除了甜瓜,还种有羊肚菌、各种蔬菜等,效益很好。这次政协下乡调研,根据长直乡的安排,重点要看清廉、西交、涧溪三个村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我们离开清廉,沿着亳清河旅游路,来到了西交村。
西交村部的二层办公楼,是由闲置的学校改建过来的,大院中间有一个建造的巨型党徽,在夏日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院里花草苍翠,走在树荫小道,呼吸着空气中清新的气息,带给人们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
村干部介绍,目前西交村建有40个拱棚,种植西瓜60亩,县上要在这儿兴建一个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这个项目占地200亩,计划投资9000万元,包括科技中心、仓储中心、养菌基地、种植基地和示范基地等。
随后,西交村网格员通过大屏幕给大家做了智慧乡村的演示。
智慧乡村也叫数字乡村,通过大屏幕上的数据,可以很直观了解到农业、文旅、党建、村务、人口数据等一系列的具体情况。这是科技发展进入乡村所带来的可喜成果,也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创新点。
从西交出来,调研车辆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东行,中午11点时,来到长直乡涧溪村的玉露香梨种植基地。
这个基地有300多亩,一般成熟期在中秋节以前,成熟后的果子正好供应中秋市场需求,由于这种梨口感酥甜,多汁,销路好,所以亩收入都在一万元左右。
走出梨园,我们又参观了附近的烟叶基地和温室栽培的名贵药材金线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药材种植者竟然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媳妇。听说她是从河北省嫁到山西垣曲的。为了振兴乡村经济,她通过网络了解到这一致富信息,经过外出考察学习后,将这一中药材从南方引进到山村培育试验。
半年来,她像管理婴儿一般哺育那些幼苗茁壮成长,短时间内就可见到效益,预计这一批药材出售后会有十五、六万元的经济收入。实验获得成功后,她要把这一技术推广给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我想这是一条康庄大道,也是一条幸福之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定会让乡村振兴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