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那年冬天(散文)

精品 【心灵】那年冬天(散文) ——如烟往事


作者:透明秋语 进士,6462.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89发表时间:2023-07-02 05:09:07
摘要: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选择了负重跋涉,就不能再幻想着校园绿荫。于是,寻找下一个打工地,就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天阴沉着,不时洒下细如牛毛的冬雨,也就在团结旅馆建设工地前站了十多分钟,单薄的衣衫就有些润湿了。有冰凉的水滴从鬓角处流下,痒痒的。伸手在头上一抹,沾了满手的湿。严冬在不经意的时刻,给我带来了它冷峻的礼物。
   周围的路面已经被雨打湿,路边那些枯萎的小草都顶着晶莹的水珠,只有不远处的那棵大树下还是干的。我走了过去,和几个看热闹的人一起,站进了干燥处。
   我想象着自己是站在夏日的阴凉里,耳旁还响着夏蝉尖利的啼鸣。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不久前的夏天,我都还是地区报社人防工地上的一名抬工,冬天到来的时候,那儿的工作也告一段落。此时,我正满世界的寻找新的打工机会。
   激越的音乐从前方传来,到处都是紧张作业的工人。工地上的地基开挖已经很深了,站在它外围的马路边上,只能看到那些锃亮的锄头此起彼伏。在下面挖掘的都是些什么人,外面一概看不到,但担着挖出的泥土往指定地方倒的人却看得很清楚。那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统一的劳动布工装,一些女生也在其中,从工作服的成色来看,应该全都入职不久。
   一定是连日阴雨的缘故,挖出的泥土很重很黏,这从那些年轻人略带踉跄的脚步上,从那些沾满黄泥的竹编撮箕上就可以看出来。
   心被眼前的情景激动着,想象着自己已经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正参与到火热的建设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至少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不会成天在这并不算大的城里四处寻找建筑工地,寻找一份能让自己有些收入的临时工作了。
   或许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除了遍寻这些建筑工地之外,我想象不出自己还能在哪儿找到一份临时的工作。
   今天是周六,一大早出门时,在宿舍前正好遇上结伴上学的初中同学。以我的本意是想躲开他们的,但却被读书时走得最近的一位伙伴看见,他站了下来,朝我露出了笑脸。我只好也笑脸相迎,并加快了脚步,走上前去。
   “听说你在报社打工?这是去上班吗?”
   我摇摇头回答:“已经没在那儿干了,那里的工程正在收尾,已经用不着抬工了……”
   “哦,我一直都想问你,你的成绩那么好,怎么不报名读高中呢?”
   我笑了笑,两手一摊,想含糊过去:“这不是说我的年龄超了么……“
   “我们两人是一年的,比我们大的都报了名。怎么会有超龄这一说?你怕是有其他原因吧?”
   “我家里的情况,你是知道的……”真的不知该怎样回答他的话,我嗫嚅着。
   好在这时,与我们商贸宿舍只隔着一块农田的南充高中校园里传出了预备上课的电铃声,同学要赶时间,急忙与我道别,匆匆地去了。
   而我却陷入了一种莫名的烦恼中,是后悔当初自己的决定么?在同学们忙着去那所著名的高中报名时,我正在报社工地干着抬工,每天一块四角钱的收入冲昏了我的头脑。在面对继续读学还是打工减轻家庭负担的选择时,看着家庭的囧态,我选择了后者。
   临时工毕竟是临时的,抬工的收入尽管较高,却有着没有东西可抬的时候。在结束了报社的打工后,我不止一次地悄悄徘徊在心仪的学校前,甚至走到好友就读的班级外,听着里面朗诵课文的声音,任一种滚烫流过脸颊。
   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选择了负重跋涉,就不能再幻想着校园绿荫。于是,寻找下一个打工地,就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昨天夜里的事情还有眼前闪现,母亲和奶奶的对话那么清晰地响在我的耳边。尽管她们以为我睡着了,尽管她们说得很小声,但那关于家庭困境的话题,关于我的未来的讨论,都刺激着我敏感的神经。
   “……这事不能怪春生,”母亲叫着我的小名,“只能怪不争气的老二。她要是不那么早嫁了人,能调不上来吗?这下好了,她顶替了,可春生的工作却丢了……”
   接下来是长长的沉默。只听得奶奶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些天孩子都在四处找活干。”奶奶小声地说,“人都瘦了一圈儿。”
   “这个我能不知道么?现在的活不好找,在报社的那活儿,还是他大姐托人寻下的。”
   “要不,就真让他回老家看看去,让他三叔给寻个活干……”奶奶轻声说道。
   “娘,这事得容我再好好想一下……”
   我的心猛地跳了起来,回老家,是我多年的梦想,听她们的话音,感情家里也有让我回去一下的想法呀!正竖着耳朵想听下文的时候,却被床下一阵老鼠啃咬什么的声音给打断了。今年秋天才发蒙上小学的弟弟不知是做了恶梦还是被老鼠给吓着了,发出一声尖利的叫声,跟着就哭了起来。
   再装睡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做出是刚被惊醒的模样,起身拿起奶奶床边她的那根拐仗,在外屋一大一小两个床下一阵敲打,驱赶着可恶的老鼠。
  
   二
   “天,那女子这一跤摔惨了!”
   身边一个中年男子突然的惊呼,把我从深思中拉回,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一年轻女孩子正挣扎着从泥泞的工地上爬起来的身影。几个青年男女扔下手里的扁担,跑上前去,将她扶起,少顷,就朝更里面走去,一定是将她送医务室包扎治疗了。
   还是刚才惊呼的那个中年男子感叹道:“那些年轻妹儿,哪儿是干这么重活路的人嘛!”
   “要不然我们再去碰下运气,看他们还要人不?”一个年龄稍轻的男子用征询的口吻问那人。
   “不得行,我都去问了的。这次团结旅馆的建筑工地,用的全是人家建筑公司才参加工作的正式工。说是要让年轻人锻炼一下……”
   听了他们的对话,我的心也往下一沉,就在刚才,我还在想着怎么才能去这个工地打一段时间的工呢。
   雨不知何停了下来,风却越发大了起来,吹在身上冷嗖嗖的。工地上响起了收工的铃声,树下看热闹的人也陆续散去。
   一阵肠鸣传来,这才知道已到了午饭的时间。一个上午紧张的奔走,跑了多少路已无法说清,早上吃下的两碗稀饭早就消耗殆尽,这会只感到又冷又饿。团结旅馆工地离父亲所在单位不远,离家却有好长的距离。小城还没有公交车通行,走着回家,怎么着也得要四十多分钟。
   走了一个上午,已经很饿了,但我却没有想过到父亲那儿去吃午饭,父亲的离休报告已经批准,正在办理最后的手续。要不多久,就会正式回家休息。而家姐顶替父亲回城的手续正在同步办理。这会儿,父亲一定是在单位的食堂排队打饭吧?他们单位人少,饭都是按照人头煮的。我可不想给有着精神疾患的父亲添麻烦,何况还有一些并不友好的面孔在里面,就是那些面孔,给我安上了“疯儿”这样一个让我至今都屈辱的混名儿。
   那年夏天,我趁着暑假在父亲的单位打了一个多月的工,活儿不多,就是修整库房的排水系统。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和另外一个职工子女发现了自己居然还抬得动那些石板,干起了不是抬工的抬工,那一年,我刚过了十五岁。
   回到家时,午饭时间已过,饭菜给我留在锅里。母亲不在,小弟上学离开了,只有奶奶在家里等着我。
   我机械地吃着饭,全然不知饭菜的香味。我想问奶奶,昨天夜里她和母亲说的让我回老家看看的话是不是真的,但却不知怎么开口。
   “还是没有找到事儿做?”奶奶小心地问我。
   “没有。这些天,把全城都跑遍了。没有一处工地招临时工……”
   “哦,别急,先歇歇再说。”
   “奶奶,我已经歇了两个多月了。”
   奶奶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了。
   饭后洗涮时,我发现放在阶沿上灶后的那个包装箱里,生火柴已经不多了。就拿出了儿时常用的那根穿树叶的铁钎子,打算出门去,一来散下心,二来也为家里寻一点生火用的桉树叶。这可是我儿时最拿手的一种活计。
   一定是我已经十七岁,长大了缘故,这段时间以来,母亲再也没有催促过我去外面捡拾树叶。倒是我自己,无论是在哪个工地打工,都会寻一些能够点燃风箱灶的柴草回来,或是干谷草,或是被风吹折的干树枝。那个曾经被我的手磨得锃亮的铁纤却因久不使用,而变得不那么光滑了。
   宿舍处于郊区,出得门来就是农家的菜地。这从小看到大的景致是那么熟悉。不用想要去哪里,就信步而去好了。不知不觉地经过了那个偌大的苗圃,来到熟悉的莲池。桉树是常绿的树种,每个季节都有老叶飘落。此刻,寒风正劲,树上的老叶争先恐后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在堤岸上铺了层金黄。更可喜的是,当下正值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没有人来捡拾,于是,就全便宜了我。
   铁钎如饿坏了的鸡,一个劲儿点啄,不大工夫就在铁钎的尖端集了数十张。我将它们全挼上来,让它们靠在铁钎的手柄处。照这样的检法,这根铁钎还不够存放的呢。
   儿时的喜悦终于回归了,因找不到工作而焦急的情绪也暂时逝去。沿着湖边连走边捡拾着树叶,像是要找回迷失的自己。
   没有工可打,我可以现在就当知青去呀!这样的念头一冒出,心里就“怦怦”跳了起来,自从决定由家姐顶替了父亲后,我立马就到地区知青办公室办了名,成了一名准知青。这会儿,何不去知青办问一问下乡的事呢?要是不久后就能下乡,我就不再找临时工作了。把家里该做的事做一下,就下乡去,也好正式走上人生的道路。
   说走就走,也不管手里拿着的那串桉树叶会不会让人笑话了,径直朝离莲池不远的地区行署走去。
   走进那个长长的走廊,在挂着“知青办”牌子的房间前站定,礼貌地敲了敲门。
   “请进。”一个好听女声传了出来,推门进去,只见一年轻姑娘正埋头书写着什么。见我进来,她抬起头来,问了一句:“你有什么事么?”我分明发现她的目光停在了我手中的那串树叶上,该不会把我当成一个小屁孩儿吧?
   “我,我们报名下乡都好久了,还没有消息。我想问一下,下乡的具体日期。”
   “哦,听语气你还很想下乡?”
   “是的,我巴不得明天就能走。”
   “好,不错,年轻人就得要有这种精神。”她有意无意地夸奖了我一句,接着说,“不过,你现在还得要耐心等消息。下乡都是分批的。等有消息了,我们会提前通知大家的。”
   我都不知是怎样回到家里的了,把树叶在阶沿上铺开,任它晾干水气。为了平息自己的情绪,又抓起了儿时背柴草的背篼,再次朝莲池走去。

共 39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还是那种熟悉的环境,还是那样沉重的氛围,还是那般写实的文风,作品一下子将我们带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特定的场所。刚刚十五岁,面临继续上学还是外出打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为了让姐姐顶替父亲的工作,“我”毅然决然地来到工地,干起了成年人才能干的重体力活。然而,即便工作条件如此艰苦,这项工作也不是固定的,也很难找,因为僧多粥少。无奈之下,只有重操旧业,去捡拾树叶,以排遣内心的不安。作品承袭了一惯的创作风格,通过“我”的一系列行动,既讲述了家境的困难,迫切参加工作的心愿,也揭示了内心的心理状态,极具小说特点。一篇难得的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 黄皮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705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7-02 05:12:35
  盛夏时节,读罢佳作,已隐隐感觉寒冷。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7-02 07:08:01
  谢谢皮人社长清晨辛苦的编辑!辛苦了。敬礼!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7-02 05:13:14
  生活不易,人生艰苦,你的经历令人同情。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7-02 07:08:45
  谢谢社长。从现在看来,那时的经历都成了财富!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3-07-02 05:13:59
  好在有文字记录了这一切,期盼继续拜读佳作。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7-02 07:09:58
  但愿能用文字记录下那一段生活。
4 楼        文友:芳芳        2023-07-22 14:35:04
  唤醒久远的记忆,儿时捡树籽,扒树叶当柴火。一切沥沥在目。回想起来是那么甘甜。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7-25 11:47:37
  谢谢老师的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