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读久下的偶感(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读久下的偶感(随笔)


作者:者夫 布衣,40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3发表时间:2023-07-02 07:51:23
摘要:我贴身的衬衣口袋里,总装了些破纸,总插有一只笔(原来是插的大钢笔,后掉了,就改插签字笔),无论在什么场合和时候,哪怕就是正在路上走着,只要脑袋里一有顿悟,我就立即将这些感悟,在一些破纸上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对其进行整理,并输入电脑;随着这些感悟的增多,我似乎快就是一个我自己了;而我对这些感悟,则将其称为:读久下的偶感。

【看点】读久下的偶感(随笔) 我大量读各种各样的闲书,是从上世纪一九八四年上师范开始的,那个时代是文学热,又加上我们普师毕业后,是去农村教小学,都以为初中那点知识早够了,于是就跟着时代狂躁文学热去。自一九八四年迄今,即二〇二三年,还差一年就四十年了;也就是说,我已读了近四十年的闲书;也可狂一小点地说,我读了一辈子的闲书了。
   随着读闲书时间地推移,我逐渐对一些问题产生了质疑,并有了自己的些许看法;特别是这几年以来,随着岁数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不再轻易人云亦云;我贴身的衬衣口袋里,总装了些破纸,总插有一只笔(原来是插的大钢笔,后掉了,就改插签字笔),无论在什么场合和时候,哪怕就是正在路上走着,只要脑袋里一有顿悟,我就立即将这些感悟,在一些破纸上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对其进行整理,并输入电脑;随着这些感悟的增多,我似乎快就是一个我自己了;而我对这些感悟,则将其称为:读久下的偶感。
   我读春秋战国和五四前后,这两个时段的闲书,要多一些;当然,太史公司马迁的那本《史记》,也是在我读的范围之内,最重要的一本;我大至好像通读过四五遍罢,确实是很记不清了,但那书都被我读散了架,确也是事实。读去读来,我对春秋以来直至满清灭亡的整个封建史,就有了点不屑,并有了几个印象,是那么的深入血液和骨髓,而成为几个烙印,让我有了那么点的疼痛,而更多的却是麻木、冷漠和无奈。唉,长长的封建史,二千五百多年,却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换个人当皇帝而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我当了皇帝,我儿子当,我儿子当了皇帝,我孙子当,这么的循环不已;即使到了一定时候,也要换姓的,虽换了姓,也是一世二世的,把皇帝当将下去,直至再换姓而已;二就是除皇帝而外的每一个人,好像都是命里注定的,将其扩展的意蕴的原文言,翻译成现在的白话,就是:投胎就定案,按官位大小发钱,学得会捡得累,衙门永远是正确的,老板喊骂谁就骂谁;三就是:越说得漂亮美丽的话,似乎越有问题,似乎越不可信。比如,唐王朝的贞观之治,就尤其让我怀疑。连年战火不断几十年,也许应是上百年吧,天天都在杀人打仗;咋可能一出了个李世民,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大同”,还不止“小康”了呢——怕是穷得只有一身孱弱之肉外,就没有其余的东西,可掉在路上了吧;怕是穷得如俗话所说,一个石头打进屋里,连泡菜坛也打不烂一个,而本来就无泡菜坛可打的什么也没有罢了——唉,路上的行人,到底有什么东西,可掉在路上,供路人捡?庶民的茅草棚里,到底有哪样东西,需要关门上栓,以防小偷行窃?
   还有,就是,在这长长的封建史中,我们都喜欢向后看,这一点,就是现在,也还存在。我们一说到某个古人,比如武松,一定说,太凶了,连老虎都打得死,要是现在……就没了下文。在长长的二千五百年中,一说到最美的社会,莫不首推尧舜禹,但他们的社会到底如何美好幸福,可是却没有一点具体的文字记载和描述;虽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还可在《尚书》中觅得些踪迹,可确实没有那个社会的美好幸福的具体记载,这也是确实如此的。
   孔子非常推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这六君子被他写进了《小康》。按孔子的观点,《大同》是人类最美好幸福的,《小康》其次。我们接着来看看《大同•小康》。《礼记•礼运》篇中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兴,而兵由此起也;禹、汤、文、武、成王、周公,而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无论“大同”,还是“小康”,都描绘得太不具体,比如:“老有所终”,“终”得怎样,就没有具体的描述;“壮有所用”,“用”得怎样,同样没有具体的描述;“幼有所长”,“长”得怎样;“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养”得怎样,这些的这些,都没有具体的描述。但紧跟着的后面那句“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的话,却不但让皇帝们听进去了,而且将其改得更加顺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从而反起来个吊诡就行了。富不能达,就来穷。穷得再没有东西掉在路上,穷得屋里再没有东西供小偷行窃,不是同样达到了“大同”的标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么?而“小康”呢,照我看,则更加的下了一些,因其首先所确保的就是“世袭”:“大人世袭以为礼”;而后面的那个手段“在势者去,是谓小康”,则是为龙椅坐得稳,而笼络民心的手段;也就是说,是用处治贪官污吏,来使老百姓要恨,就去恨贪官污吏吧;而不是我皇帝老倌不想让你们过上好日子,是贪官污吏害你们过不上好日子,从而把皇帝老倌撇得干干净净,我皇帝老倌,可就是个“圣皇”嘞;除了这些,“小康”里好像也没有半句话,是描绘老百姓应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句子的。我眼拙,请诸君仔细找找——看看是否真如我所说,是没有半句话描绘到底要过成怎样的日子,是一天有饭吃,三天有肉吃,还是一星期就有酒喝?或者我们要穿成怎样?才是“大同”,或者说是“小康”呢?好像都没有的。
   而到了孟子,到底生活成什么样子,到底有了描述。《孟子•梁惠王上》里说得很是清楚和明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一美好幸福的目标,是具体的,但可以这样说,在孟子那个时代是高的,但在后来应该是低的。
   可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七十以上才能吃肉?只有五十以上才能穿丝帛?为什小孩就不能吃肉穿丝帛?为什么青壮年只有劳动出力的命,而没有衣帛食肉的份?而从那时到大清皇帝灭亡,都以孔子、孟子的目标为目标,并追求了一共二千五百来年,都未能达到,是不是太不负责任,而太搞笑了一点!对这个问题,我私下以为,这源于不朝“土地”本质来作探索而造成的。这里先暂时宕开一笔,说点似乎与本文主题无关的题外话。我在久读下,似乎还有一感,就是似乎找到了人类史上的“四大恶人”。
   首推后羿,他一弓箭就将天空中的太阳,射掉了九个,而开创了一个人说了算的历史。其次为夏禹,他一出现就结束了禅让制,而开启了世袭制。再次是孔子,他用法律法规,就是他说的“礼”,将世袭制固定了下来。最后一个,则非希特勒莫属,他开创了法西斯一党专制的历史,但却昙花一现,随着二战结束而结束。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科学民主日新月异,什么“一个人说了算”“世袭”等等的等等,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除个别国家而外,都走上了本国人民自己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道路。
   唉,我也是个老机关,一源于岁数大,二源于在机关呆了近二十年,加之如上文所说,由于我的读闲书而“不在人云亦去”,自然有时就会“人也不是随和的”了。故有次我的一些当了这“长”那“长”的兄弟伙,前来我这里坐坐,但他们其中有一个干了享受正科、实则副科的“假私文”说:“这官太难干了,责任重大不说,还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事。”对此,我一时没能忍住,就调侃道:“兄弟,不要吃着葡萄了就说酸,我是事业身份受了限制没奈何;不然,你让老哥干两把给你瞧瞧;唉,我干你那‘长’,我还不要人给我写稿子,我自己写就行;最关键的是,兄弟,哪天我要为自己的事找人盖个章子,也有门路些;我老哥还会这样说,我有个章子要在你那里盖,你行个方便,你以后有哪样事,只要是在我这里的,你说一声,我就给你一定办得巴适漂亮,我这个事就烦恼兄弟了,你以后有事一定要给我老哥说啊。”他们也承认,确实是在台上盖个章子要好办多了。我于是道:“兄弟,这不就结了,还说个铲铲。”
   唉,扯远了,赶紧带住,回到“土地”问题上来;说到土地,我就会想到老农种庄稼;而老农种田,却是从不种稗子的,但那稗子到了秋天,怎样在田里高出稻谷地伫立着,不用我这里描述,想必诸君是比我还清楚的。我曾记得,黄石公传张良《素书》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是谓人杰”。“人杰”,现在有没有?回答是:肯定有,还很多!不然不是要倒退吗?故此,者夫我再一次离开本文主题,而抄我之前作的一小文《鸡头溯源考》,并固执地将其作为本文的结尾,而与诸君一笑而已。
   始时,鸡——头不鸣,翅膀搧,爪子刨,鸡嘴啄,嗉装虫,尾巴摇,屁股滚出一鸡蛋;鸡头半闭其眼,心里躁然:我的蛋!我的蛋!半晌,鸡头仍不鸣,只要收蛋。可爪子已醒,不再刨土,翅膀急眼望毛曰:鸡嘴不啄土,嗉咋能装虫蛋?鸡毛叹曰:醒醒,醒醒!鸡头不鸣,翅膀再搧,也不能飞天!累!都是自找的!翅膀继续哀求,弄得鸡毛不得不笑曰:不破不立!除此,别来烦我,让小小一毛,也跟着忧苦己心。终于,鸡尾下垂,再不下蛋。可鸡头还是不鸣,只默念:我的蛋!我的蛋!鸡,最终闭上了鸡眼。一农夫笑曰:种稼禾,田多稗,吾知这是土壤问题。不破不立,也不能解决鸡头不鸣飞天下蛋!唉,土壤!土壤!死了好!死了好!吾素来愚拙,故实录此,以为鸡亡溯源考。
   (作者注:此文系原创)

共 38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什么书有什么感悟,就像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样,都是一些他人无法猜度的想法和感悟。至于者夫先生究竟是怎么想的到底有什么样真实的感悟,恐怕没有人能够猜得透。但是者夫先生对古往今来朝代更替的事儿可是讲的明明白白一清二楚的,那就是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就像打麻将甩骰子一样,上一庄你甩,这一庄就该我来甩了。至于“大同”“小康”的真实情况,有待于行政干部们去调研调研了。好有意思的随笔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3-07-02 07:52:31
  者夫先生的读书偶感很有意思。欣赏了,问候者夫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者夫        2023-07-03 02:45:05
  感谢社长先生的问候,有社长和看点,者夫我非常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