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说说“乐善好施”(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说说“乐善好施”(随笔)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0发表时间:2023-07-04 08:33:36

“乐善好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该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笔者对此语的理解是:付出的越多,回报就越丰厚;施予的越广博,成就就越宏大。能做到“乐善好施”,既可以修炼言行,还可以有效地治国理政。
   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多做,而少责于人,这是圣人对待人的心法。多责备自己,检省自己,就会日益进德,而人人会敬仰他。轻责于人,就会与人为善,而人人认为他德高望重。
   李西沤说:“自己的好处掩藏几分,这就是含蓄以养深。他人的好处显扬几分,这也是涵容以养厚。”又说:“君子就怕自处太高,绝人太甚;圣人嘉善而矜不能,自然是道理合当得对。虽天下有很多愚昧的人我也应当怜悯他,教导他,怎能见他不同归于善?”的确,感化君子容易,感化小人困难。如果就国家、社会而言,教化十个君子,不如教化一个小人。知道他不可教而教他,知道他难化而化他。所以,知道他不可为而为之,满腔恻隐之心,不问世道人心如何,这一副与人为善的热心肠,是冷断不得的。做人千万要以圣人眼光看人。以众人自待,以圣人自欺,就会责己也严;以众人待人,以圣人教人,就会责人也宽。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把臣看做手足,臣就把君看做心腹;君把臣看做犬马臣就把君看做普通人;君把臣看做草芥,目就把君看做仇敌。”所以要想人付给我,必须先付给人。我不想人施加于我的,我也不能施加于人。
   孔子极力强调“先施”。在说到君子道时,孔子说:“君子的道有四个方面,一个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做儿子服侍母,不能做到;要求大臣服侍君主,不能做到;要求弟弟服侍兄长,不能做到;交朋友之中,先施好处给他,也不能做到。”这个“先施”,实在是事业成功之宝典。所以老子说:“要想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培养它。”
   做人也是这样,只有爱人的人,人们才永远爱他;敬重人的人,人们才敬重他;施德于人的人,人们才以德来回报他;帮助人的人,人们才帮助他。付出的越多,回报就越丰厚;施予的越广博,成就就越宏大。
   以前,舜在历山亲耕,在雷泽捕鱼,治理河滨。于是历山的人们让出田地,雷泽的人让出居所,河滨的人都不畏惧环境的恶劣。舜以劳身而服务于天下人,所以他能成就自己。禹治洪水,开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在外奔波九年,三过家门而不人,磨光了胫腿上的汗毛。同样是以劳身服务于天下,所以也就使自己有最高的成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汉楚争雄时期,蒯通劝说韩信背叛汉朝,与楚协和,双利俱存,三分天下,鼎立而居,分封诸侯,做天下盟主。韩信始终不听,不忍心背叛刘邦。韩信想到自己在楚项王手下,仅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项王也不听自己的话,不用自己的计谋。而刘邦授我上将军,统帅着大军,并极力改善我的衣食居行,对家庭的关照也是无微不至。所以韩信回答蒯通说:“汉王对我非常厚爱,给我车子,给我衣服,给我食物。我听人们说,乘坐他人的车子,就要分担他的患难;穿他人送的衣服,就要关怀他的忧虑;吃他人送的食物,就要效忠他的事业。我怎么能为了小利而背叛大义呢?”设想韩信如果听信了蒯通的话,历史又会有所改观了,天下大业,也不一定就是刘邦所有。
   夷门侯赢及屠夫朱亥,之所以死而报效信陵君,就是报他能屈自己几次枉顾,并躬身以礼的行为。
   周文王能敬老尊贤,所以有吕尚、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做大臣。商汤王能三到有莘,而有伊尹为相。刘备三顾茅庐,所以能得到诸葛亮。这就是礼一所以获十,罪一所以去百,敬人所以尊已,帮助人所以成就自己之明证。
   爱人就是爱己。古代哲人说:“喜爱人们的人,人们也常常喜爱他;恭敬人们的人,人们也始终恭敬他。”所以说爱人也就是爱己,利人就是利己,助人就是助已,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反过来,刻薄他人就是刻薄自己,诽谤他人就是诽谤自己,损害他人就是损害自己。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古代做大事成大功的人,必然是成大德、得万民的人。能得到大众的相助,就能得到天助。所以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周济他人就是周济自己。”又说:“辅佐帮助人的人,天赐福给助福于他人的人。”这就是想成就天下的大功的人,所以要先求得帮助于人的道理。
   得到大众帮助的人成功就大,得到少数人帮助的人成功就小,得不到人们帮助的人,没有不失败而能侥幸成功的。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帮助别人,吃亏在前享福在后。所以牺牲自己以服务于家庭,服务于朋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族、国家,服务于全天下的人生观养成了,就必然使自己的思想意识表现在行动上,并使这个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习惯、准则,便会出于自然、发于至诚,就像有天赋的本能行为一样。这种服务观,扩充它来说,也就是以救人为目的的人生观。救人的人,成就他人的事业;救国的人,成就国家的事业;救人类的人,成就全人类的事业。如果真正做到了以至诚救人、助人服务于人为终身目的,作为自己终身行事的规范,就自然能赢得人们的灵魂与心力、身体、精神。能做到效死力于人类的事业,人类也会为你的事业效死力。这是自然规律。
   所以说,“无我”是得人的根本,“利人”是得人的实用。必须有“无我”的世界观,方能达到舍己为人,没有我而能舍已为人的人,也没有不为人而能得人的人。释迦佛的慈航普渡,耶稣的博爱求人,墨子的博爱及众,孔子的仁政仁德,老子的去私无身,这些人的观念、出发点,也都是大同小异,殊途同归。
   孔子说:“身处下位,不能获得上级的信任,百姓不可能得到治理;获得上级的信任而不能取信于朋友,也不能长久获取上级的信任。”只有以“絮矩之道”的方法与爱人助人的方法,发于至诚,再达到最完美、最崇高的善德,才能合于中庸的圣德。心诚就能尽心尽性,有善德就能服人聚人。至善至诚,自然就可以立德立业,开物成务!
  

共 23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关于“乐善好施”的诠释,有着深刻的感悟。作者谈古论今,娓娓道来,从成语“乐善好施”的含义到出处,感悟古代做大事成大功的人,必然是成大德、得万民的人。能得到大众的相助,就能得到天助,想成就天下的大功的人,要先求得帮助于人的道理。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3-07-04 08:36:07
  内涵厚重的文字,关于“乐善好施的诠释,有着深刻的感悟。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