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说说“顺其自然”(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说说“顺其自然”(随笔)


作者:惠风 白丁,87.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6发表时间:2023-07-04 15:53:55

所谓顺其自然,意思是说,顺着事物的本来性质自然发展。有诗云:“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我们不妨从圣贤的观点里谈论谈论。
   庄子的处世哲学,可以说纯粹在于“依从天命,因顺自然”。他在《南华经,内篇·大宗师》中说:“古代的真人,不知道贪生,也不知道怕死。他出生也不欣喜,人死也不拒绝,无拘无束地去了,自由自在地来了,死生对他也不过如此而已。不忘记自己的来源,也不追求自己的归宿,获得生命则欣然接受,失去生命也算归复自然。这就叫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为去帮助天,这样的人就叫作真人。”
   仔细推敲得知,庄子的“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为去帮助天”,也不外乎是安时顺世,乐天知命的意义而已。从人的事业功绩上来看,虽然人力可以胜天命,命运能主宰人,然而功名富贵之中,也不能排斥几分机遇在里面。因此,一方面要努力“尽在于我”,另一方面遇上不如意、不得志时,要能“安守天命”。虽然努力去作,却也强求不得。有成就固然不狂喜,不得志、不成功也不忧郁,总是心存高远,不怨天尤人,安分守己,这样就对万事万物都能通达乐观。能做到这点,就不会违逆自然规律去做事。尤其是处于顺境时,把一切都看得淡薄,自然无忧无虑。
   尧夫作诗说:“静里乾坤大,闲中日月长;若能安得分,都胜别思量。”罗洪先的诗也说:“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丘山长孽缘。谈饱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全枉然。
   那么人又怎样才能够做到顺其自然呢!笔者认为:
   首先要懂得安分是福。
   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总要求个安分,把世间一切看得开朗些。能安分,自然能洁身自好,而不使自己屈从于富贵。现实生活中,不能如人意的事十有八九,我怎么会去独自悲伤叹息呢!何不开怀一笑了之?若一受挫折,壮志未酬,便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到头来一线希望也随着破灭。这样,不郁郁而死才怪呢!何况老子还说过“大器晚成”,孟子也说:“天要把大任降临在某个人的身上,必先辛苦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肤体,空乏他的身形,使他去做不能做到的事。”这种苦心苦意的所在,就是勉励人、鞭策人,不管处在哪种艰难困苦、颠沛流离的恶劣环境里,都不要灰心丧气,都不能曲折志向,更何况“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呢?
   人生,要抱着通达乐观、安守天命、不自暴自弃的态度,始终以一往无前的气概去奋进。就是不如意,也能守道藏用,抱璞待时而已。谁都希望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我能明白现实、把握现实,在现阶段中以通达乐观的态度处理它,去求取我内心的充实,以知识、学问来安慰自我,还有什么看不开、想不通的呢?
   其次要明白利人就是利己。
   为人处世,总是要与金钱、地位、名誉、富贵发生大大小小的关系。而一个人对待富贵功名,总要以安天乐命为根本,不能强求。对于道德、学问,但要做到安天乐命,力求强进。可见,安天乐命的责任尽在于自我,不在他人。当然,不能排斥时运与机遇充杂在中间,正如唐伯虎所说:“人算不如天算巧,机心争似道心平。”在处世的法则中,总须尽量息人算,息心机。这样,自然会有一片浑厚、圆融、祥和的气象,自然会清闲、自在、快乐。
   邵尧夫在《省事吟》中说:“虑少梦自少,言稀过也稀。帘垂知昼永,柳静觉风微。但见花开落,不闻人是非。何须寻洞府,度岁也应迟。”这个境界完全是一片自然的回音,完全是一种清闲、恬退祥和的气象。
   洪自诚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为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为人处世,能柔弱,天下就不可为我用;能雌柔,天下就不可动我心;能谦退,天下就不可与我争了。若这样为人处世,自然会有揖让自如,从容婉约,飘逸绝尘的仙风道貌。然而,处在困境之中,以恬退为上;处在盈满之时,更应该以恬退为上。
   从前孔子观看一种独特的器具装满就倾倒,感慨而又叹息说:“物器怎么能有不能盈满的道理呢?”子路进来说:“请问有把它装满的方法吗?”孔子说:“装满时,它就倾倒了。”子路说:“那又怎么样?”孔子说:“聪明睿智,就守住愚笨;功盖天下,就守住退让;勇力振世,就守住怯懦;富甲天下,就守住谦下,这就是减损再减损的道理。”孔子的教导,与老子的观念基本上没有差别。世间精通老子学说的人,本当是孔子。实际上,孔子与老子的学问,一般说来有殊途同归的道理,只是老子的旨意更上一层楼。
   王留耕说:“留下用不尽的巧,以还造化;留下用不尽的禄,以还朝廷;留下用不尽的财,以还百姓;留下用不尽的福,以还子孙。”张无尽也说:“事不可做尽,势不可用尽,话不可说尽,福不可享尽。凡事不尽处,则意味深长。”尽就达到了极,极就要回返,这是诫居满、居极的宗旨。
   《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所以人不能只图雄强长远,还要屈服雌柔;不能只图一味进取,还要甘心恬退。
   三要知道吃亏是福。
   自古以来,自谦,人们就服从;自夸,人们就怀疑。
   与人相处,不仅利不能贪,功也不能贪,名也不能贪;不仅功要让,利也要让,名也要让。有一分退让,就受一分益;吃一分亏,就积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骄慢,就多一分侮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分灾祸。
   天玄子说:“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吕子也曾经说:“退己而让人,约束自己而丰厚他人,所以群众乐于被用,而所得是平时的几倍。”所以说:“谦逊辞让,是人性中的第一美德。”
   一个人,对于事业上的失败,能自认这方面的错误,就能让人感德;在有成就时,能让功于他人,就能让人感恩。老子说:“事业成功了而不能居功。”不仅成功让功,对待名誉也要让名,对待利益也要让利,对待善也要让善,对待得也要让得。凡是坏处就归于自己,好处都归于他人。他人得到名,我得他这个人;他人得到利,我得到他这个心。二者之间,轻重怎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分寸了。
   让人为上,吃亏是福。所以曾国藩说:“敬以持躬,让以待。敬就要小心翼翼、事情不分大小,都不敢忽视。让,就什么事都留有余地,有功不独居,有错不推诿。念念不忘这两句话,就能长期履行大任,福祚无量。”史臣说:“自谦,人们就服从;自夸人们就怀疑。我恭敬就可以平人的怒气,我贪婪就可以启发人们的争端,这都是在于我的为人而已。”
   大概有人会问: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能说吃亏反而是福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吃点亏一是内心平静,不七上八下;二是得到旁观者的同情,落个好人缘;三是这次虽吃点亏,但因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下次可能会得的更多。如此,何亏之有?反之一是占了他人的便宜,发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能安静吗?二是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三是因为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得不偿失。所以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表面上是福,其实是祸
   得与失互为转化的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不过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士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具有真才实学而又十分落魄的士人--冯煖。冯煖在受到益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一次孟尝君准备让人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煖领命而去。
   冯煖来到薛城,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听说收帐的来了,都叫苦连天。收了两天,只收上来一部分钱,冯煖仔细一调查,得知这里的老百姓生活的确很贫苦,许多欠了孟尝君帐的人,根本还不起帐。于是冯煖特意把老百姓全召集在一起,对他们宣布说:“孟尝君放帐给你们,本意是救济你们,并不是贪图钱财。我来收帐,是因为他养了3000多门客,钱不够用。但是在临来之前,孟尝君嘱咐我:能还帐的,你收;暂时还不了的就缓收;真正还不起的,就把债券烧了,一概免了!”众人听了,齐声高呼:“孟尝君真是我们的恩人!”
   孟尝君听冯煖回来向他汇报,说只收了一部分钱,把大量的债券都烧了。孟尝君顿时脸上变了颜色,说:“只收回这一点钱财,怎么养活3000门客呢?谁让您自作主张烧债券的?我一直以为你有什么特殊才能,按最高的待遇招待您,您就这样为我做事吗?”冯煖说:“您别生气,那里的百姓非常穷苦,您留着债券也收不回来,还不如烧掉,换取老百姓对您的感激。我走时,您曾说,这里缺什么,就给您带什么回来,我认为这里最缺少的不是钱财,而是民心,我就给您买回来了。”孟尝君无可奈何,只好恭维说:“先生眼光远大,佩服,佩服。”
   然而过了不久,孟尝君的名声果然大了起来。秦国国君原想得到孟尝君,可孟尝君离他而去。现在见孟尝君在齐国名声越来越大并受到重用,就派人到齐国散布谣言,说孟尝君收买人心,名声比齐国国君都大,齐国国君要让给孟尝君做了。齐国国君齐湣王听信谣言,立即罢了孟尝君的相位,叫他回自己的封地。
   孟尝君被革了职,交出了宰相大印,往日的3000门客一下几乎全散了,只有那个烧了债券的冯煖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他感到十分凄凉。
   后来,冯煖驾着车子,和孟尝君一起回封地薛城。薛城的老百姓听说孟尝君回来了,都从家里出来,到大路上迎接他。他们有的带着瓜果,有的带着鸡鸭,有的提着酒浆。孟尝君见到这种情景,感激得掉下了眼泪,心服口服地对冯煖说:“先生替我买回了民心,您的确为我买来了最重要的东西。”也许,此刻孟尝君才真正感受到吃亏的好处。
  

共 38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关于“顺其自然”的思考,文章谈古论今,娓娓道来,有着深刻的领悟。文章开篇诠释了顺其自然的含意,顺着事物的本来性质自然发展。文章引述了圣贤的观点,庄子的处世哲学,可以说纯粹在于“依从天命,因顺自然”。文章后面部分叙述此刻孟尝君的故事,进一步说明顺其自然、吃亏是福。内涵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3-07-04 15:55:39
  内涵厚重的文字,关于“顺其自然”的思考,文章谈古论今,娓娓道来,有着深刻的领悟。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