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陈涉”的感叹(随笔)
陈涉也叫陈胜,当年读小学时就知道此人是一个英雄,是他和吴广一起领导了秦末农民的大泽乡起义。我欣赏他有敢于“揭竿而起”的勇气,也欣赏他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名言,更欣赏他的那句对穷哥们的表态:“苟富贵,勿相忘!”也许正因为这些,我总是对陈胜这个人高看一筹。觉得他不仅有勇气,有实干精神,而且还大有情意。
如今年纪老了,也爱翻书度日,近日读到司马迁写的《陈涉世家》,陈涉这人突然一下子在我的心里变得矮小起来,绝对没有当年做小学生对他的崇拜心情了。
当年陈涉为佣工,给人干农活,生活很是艰辛。于是他一手扶着犁头,一边对一起干活的穷哥们说:“苟富贵,勿相忘”。那些穷哥们自然是不相信他的话,就回答他说:“你自己就穷得卖身扛长活了,荣华富贵在哪里呢?”陈涉一撇嘴,回答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不知是说别人荣华以后会忘记他,还是他荣华之后会忘记别人?
很快时机就到来。劳役们在大泽乡遇雨,陈胜与吴广一同商议,带领八百人起义了。举事一路顺风,天下响应,陈涉称王,一下阔气起来,富贵起来。张楚政权虽然没有管多久,但是你是还是给了陈涉表演“苟富贵,勿相忘”的闹剧。
陈涉称王半年后,那些与他一起耕地的穷哥们,果然都记起“勿相忘”的话,都一起来投奔他。但是看到高大富丽的陈胜王宫门,心里还是有点胆小,不敢扣响他的大门,只好站立在一边。幸好陈涉自己出大门来了,那些穷哥们都很高兴,以为是出来迎接他们的,就纷纷呼喊陈涉的名字,有的还问“陈哥哥,你好!”一入宫门,有的呼喊着说:“陈哥哥,你有这么好的房子,你当了王爷,好富贵好阔气哟,给我们分一间住住,行吗?”“陈哥哥,今天让我们吃一顿猪肉大餐好吗?”……
面对穷哥们的坦诚要求,陈涉开始还能忍受下去。勉强给这群穷哥们茶饭招待,给他们简单住宿。可是时间没到半个月,陈涉就再也没有耐心了,就爽快地下了“逐客令”,说是爽快,不如说是很残酷。《陈涉世家》这样写道:“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涉不仅没有与穷哥们一同富贵,而且还斩杀了一起的故人,真是一阔脸就变。这个世界上,几个人能做到“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陈涉自食其言,为什么。也许他当时就是对穷哥们说的是假话。“勿相忘”还可能是怕别人升腾后忘了他自己。也可以从当时的语言环境看,陈涉这种漂亮话就是说给同行的,还带着一种自我感觉的优越和沽名钓誉的野心。司马迁把陈涉这一张“空头支票”复制下来,一是展示大人物早期就有天才的流露;二是暗示这种贫贱之交的升值潜力,万一“由俭入奢易”“平步青云”,当初大话富贵,就成了名利双收的美谈。欧洲有句古谚语说得好:“一登高位就露出本相。”有人因此显得更好,有人因此显得更坏!
毛泽东主席读《陈涉世家》时,深为陈胜吴广起义的失败惋惜,毛主席用红笔批道:“一误,功成忘本;二误,他任用的人不是能人,也不是直人”,最终,陈涉死在车夫庄贾手里。陈涉就是一个开了“苟富贵,勿相忘”空头支票的人。
有成语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正面是夸奖人有长进,也有倒转来说的,就是他堕落了,或者发达了就忘记了根本,的却要“刮目相看”、“刮目相处”。少小之交,患难朋友,生死战友,糟糠夫妻,至亲骨肉,都未必抵得上“三日”之后。一则寓言说:避雨的都是围绕打伞的身边转,结果淋湿的还是地处边缘的人。和大人物打交道,总是小人物吃亏的多,与富人交往,穷人沾不着半点便宜。
那些说空话的富贵人物,都会玩“空手道”,他们有权使用权,无权使用前钱,如同摆地摊,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骗子,唾沫星子乱飞,芸芸过客驻足来听热闹,一旦那些好话入耳,那结果就是自然上当了。
看来“苟富贵”的大话,还是趁早不要讲好。“勿相忘”的假话,你也干脆别信。功名富贵从来都是带有私利色彩的“个人行为”,它不可能变成“唐僧肉”让天下人共享。即使封妻荫子,那“妻”“子”也属于“寄生的荣耀”,“从属的客情”,别人的事业再辉煌,再真实,对于自己也永远是海市蜃楼。
可惜,趋利避害,趋炎附势永远是人性中无法根除的劣迹。于是,危言耸听,善于伪装的家伙便肆无忌惮地虚开“空头支票”,于是,有头脑的,想赌博的就主动上钩,没头脑,想活命的就被动下海,至于结果是当阶下囚还是座上宾,是当营中大将,还是马前小卒,那都不是很重要的,因为都在“空头支票”的假话中上当了,只是上当的大和小而已……
2023年7月5日卧薪斋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