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读书与荐书(杂谈)
阅读,或是一种很不错的人生体验。我读了一辈子书,若有青年问我应该读什么书,我想,鲁迅的书是一定要读的。读他的杂文和小说。敏锐的思想,犀利的语言,鲁迅先生,他似乎上帝的视角俯视大地芸芸众生,对他们的苦难和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却燃着炬火,抱着希望,于黑暗的夜中。
读马克思恩格斯,比如《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看看什么是思想家,什么是主义,什么是渊博的文化知识,什么是极强的语言逻辑。文章中那强大的逻辑力量“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制住,使你无法脱身。”这和你的信仰无关,你或者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妨碍,试着去读它,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句之优美,思想之深邃,你一定会发之内心由衷的赞叹而折服。
再读读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寓言。在乱世中,不屈执著追求着自然的生活和自由的灵魂。汪洋恣肆。司马迁《史记》中说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和文章“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小说吗,过去的书可以读读《红楼梦》,这是中国文化的大观园。比如圣人说不读《诗》无以言,伟人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他人说:《红楼梦》,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现代的书读读沈从文的和他的学生汪曾祺的。这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平和的叙事,羞涩和爱欲,一切未经矫饰的淳朴的感情,哪怕有残忍,也是美好的残忍。比如《边城》比如《大淖记事》,阅之,你的眼睛和心灵都会很舒服。提起沈从文和他的小说,顺便说一下张万新的《马口鱼》,曾经被称为经典的屌丝小说,是一个特殊年代里一个赤贫的船工解决性需要的故事,写得生猛原始,张力十足。当代诗人何三坡说:“中国写酉水写得最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沈从文,一个是张万新……《马口鱼》是自有白话小说以来,中国最好的短篇。”
强烈推荐司马迁的《史记》。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国史又是文学。鉴别一个人的古文字水平如何,就是看他能否读通读懂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是在受了汉武帝的宫刑之下,饱含屈辱,发誓要写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忿情见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报任安书》写得很好。
要想体验深刻的文字,去读王小波和史铁生。但,这要有生活的阅历。比如你经历过文革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或,你孤独,你的人生正在坐望夕阳。如此,在《黄金时代》在《我与地坛》里,你便能和他们对话。
若想陶冶情操,放飞自己,追求诗和远方,就去读诗经楚辞和唐宋的诗词,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贺、李商隐……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秦观、柳永、周邦彦……金之元好问,元之张养浩,清之纳兰性德,均可浅酌低吟,伴你朝朝暮暮。
读海子的现代诗,那个脑瘫女余秀华的诗也可以读读。这是人所能做出的,灵魂和文字最美的表达。这些书可以永在你的案头枕头和行囊里。
另,怡情之作有清苏州人沈复,沈三白,所著《浮生六记》(仅存四记)别具一格,可读。“布衣蔬食,可乐终身。”“雪夜里,生暖炉,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纪实散文,沈复写他与妻子芸娘之间的点点滴滴,文字温馨,所述细腻感人。林语堂称赞芸娘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一颦一笑,跃然纸上。
其他,尽不必读。
当然,外国的书我也读了不少,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开始,从托尔斯泰到雨果到卡夫卡,从茨威格到马尔克斯……茨威格的人物传记特别精彩,我读过他写的《断头王后》。大家熟悉的那句:“她那时还太年轻,殊不知所有命运的馈赠,背后都暗自标好了价格。”就是出自这本书。我更喜欢读日本人写的小说,比如,川端康成的《雪国》,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喜欢那种淡淡的笔调和生命抑郁中那种淡淡的哀伤,四月樱花凋谢时的感觉。个性阅读,故,不在推荐之列。
鲁迅是不主张给人荐书的,特别是给青年人。
他借叔本华的老话,说是倘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子里给作者跑马。鲁迅先生还是主张多读书的。“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至少,譬如要批评托尔斯泰,则他的作品是必得看几本的。”他说。只是鲁迅先生反对给青年开什么“必读书目”罢了。
1925年,《京报副刊》征集“青年必读书”书目,策划此次活动的是刚到《京报》编副刊不久的孙伏园,作为孙伏园的老师,鲁迅应邀参与。
胡适、梁启超、周作人、徐志摩等人先后给出自己推荐的“青年必读书”,其中,胡适甚至开出了200多本书的书目,不久之后,鲁迅惊人的答卷也刊登出来。说“惊人”,是因为他交了白卷,一本书都不推荐,还撂了句狠话——“少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或有道理,但我以为,鲁迅先生的脾气——拗着来,从不给帮闲的“权威”们留面子的。
其实,后来,鲁迅先生还是给青年人推荐过几本书的。一本是美国人斯密斯的《中国人气质》,和中国的国民性有关。他在日本留学时读到此书,后来,多次谈及此书,并向人推荐。直到临终前不久,他还在杂文随笔《立此存照(三)》中说,希望有人翻出斯密斯的这本书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第二部是但丁的《神曲》。他读《神曲》时还很年轻,同时也说明《神曲》对他的影响很深。晚年他还谈到《神曲》说:“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
第三部是《泰绮思》。这是法国作家法朗士的长篇小说,讲述一个“圣徒”法非愚斯,曾感化亚历山大城的名妓泰绮思,使她当了修女,但圣徒自己却因其美貌而对她产生了欲念,因而精神痛苦万状,最终毁了修行。“我以为实在是一部好书。但我的注意并不在飨宴的情形,而在这位修士的内心的苦痛。非法朗士,真是作不出来。”
第四部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不是文学作品,是古来经史子集经典汇编的总目录,这是一条路径,一个线索,是工具书。它让你能对中国古代典籍有个总体了解。鲁迅说:“它能做成你好像看过许多书(似的)”。这倒不是投机取巧,因为如果读书范围太宽了,就无法深入,太狭窄了,就容易盲人摸象。这部书既能让你广泛涉猎,又不至于无法终卷。
第五,就是屈原的《离骚》了。
附:鲁迅曾为从化学系转入中文系的大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推荐过12本国学书单:
1、计有功:《唐诗纪事》
2、辛文房:《唐才子传》
3、严可均:《全上古系列》
4、丁福保:《清诗话》
5、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
6、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7、《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8、刘义庆:《世说新语》
9、葛洪:《抱朴子外篇》
10、王定保:《唐摭言》
11、王充:《论衡》
12、王晫:《今世说》
见许寿裳著的《亡友鲁迅印象记》。此书单后来收入了《鲁迅全集》,题名为《开给许世瑛的书单》。
2023.07.07.浐灞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