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几百年都走红的“贪官” (随笔) ——说说和珅这个人
清代历史上有一个“ 红人”,一直到现在还走红在多部电视剧上,提起他,几乎人人知晓,有的还赞美推崇,说他真的了不得。也就是说,这个人一直红了三四百年到至今不衰。尽管这个人一直背着贪官的骂名,可是谁都得承认他是不一般的“红人”,这个“红人”是谁?他就是和珅。和珅这人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的确是历史上罕见的现象。
其实和珅早年是一个很受苦难的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祥云照顶的牛人。
和珅,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人,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 本名善保,字致斋,后来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乾隆十五年(1750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岁时母亲因难产而去世,临终时产下弟弟和琳,父亲常保在和珅九岁时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乎乘龙老家丁和父亲的一位偏房姨娘保护着,和珅、和琳两兄弟才能免于被赶出家门。这样一个命运多蹇的人是咋样一步一步走红的呢?难道是他的学问大,谋略深,或者是个天才?事实都不是这样。
和珅虽然脑瓜好使用,也踏实肯干,自己学习的文化水平也不低,甚至还懂得好几种语言,比如满文,汉文、蒙文和藏文等,但是他根本不能和同时期的将相人家相比。和珅是一个名落孙山的考生,没有才华横溢,也称不上一代才子。和珅虽然手里有权,可是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政治作为,和珅也没有武功,就像蚂蚁尿尿打湿地皮一样的不值一提。那么和珅是凭着什么取得乾隆皇帝的青睐而官至高位的呢?
秘诀就是四个字:善于奉迎。
常言说:“一招鲜,吃遍天。”和珅就靠“善于奉迎”这一招,就稳稳当当地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
由于和珅出身低微,决定他走红必须有一段艰难曲折的经历。不过和珅善于安慰自己,每当生活困难时就念起藏文经“唵嘛呢牟嘛哄”,翻译成英语的意思就是:“所有的钱都到我家来啊!”
后来和珅走红,还几乎真的把大清朝的钱全部弄到自己家里去了,这当然是后话。
和珅十八岁那年,苦难日子结束,赢来他人生中第一个转机。啥子转机,就是他娶媳妇了。娶媳妇有啥了不起,男人到了一定年龄都要娶的。和珅的这个媳妇不一般,不是张家的大小姐,不是李家的幺姑娘,而是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攀上这样一个大亲戚,和珅就有了可以依靠的肩膀,为他的直接走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769年,和珅参加乾隆的科举考试,因发挥失利落榜。可是他就是运气好,同年就沾上祖先的光,以文生员身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工作很卑微,就是打水给士兵洗衣服,叠被子一类,但是和珅却干得很老实,很好,三年后就被授予三等侍卫。这一年和珅22岁。公元1773年,和珅得到绝佳的机会,做了乾隆皇帝仪仗队的侍从,具体工作就是给乾隆爷抬轿子,打旗子,差事很低微,可是能在皇帝爷面前当差,那就是上天赐予他的最好礼物。
和珅情感细腻,他在皇帝身边,用自己的细心把皇帝的一切摸透了。连皇帝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心理特点都一一一掌握,对乾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放在心上,乾隆哪个时候要什么东西,好办什么事儿,和珅只要一看脸色就知道,不等乾隆开口就把事情给办来了,有如此好的奴仆,乾隆当然是喜欢。乾隆喜欢吟诗,和珅也暗中学习吟诗,把皇帝的诗风,技法,爱用的词语典故都摸得清楚,这样与乾隆唱和起来就很对皇帝的胃口。乾隆有时写诗偷懒,就叫和珅做“枪手”,替他写诗。这对和珅来说,真是一打铁两方便,又练写了诗词,又讨好了皇上。
和珅拿定皇帝心思,给皇帝分忧也就方便起来。有一段时间,台湾一帮人闹起义,乾隆派兵去围剿老吃败仗,气得乾隆想御驾亲征。和珅知道乾隆是说的气话,就对皇帝说:“杀鸡焉用牛刀,万岁不必冒险,只要换一个能老实给你办事的官,到台湾把你的仁德宣传到位,用恩德感化他们,他们就不会起义了,如果你的恩德感化不了,那就可以再去亲征。”这一席话,很对乾隆的心思,这样一来和珅想不被提拔就不行了。
历史上,任何伟大的统治者也同凡人一样,都是仇恨与他对着干的人,都是喜欢听奉承话的人。乾隆也是一样,蛮喜欢别人奉承他几句。和珅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不是一般的直接“拍马屁”,而是要用上他的内涵。和珅的内涵就是他的行动口号:一切以皇上为准。皇上不喜欢直接拍马屁,他就改变战术,采取隐蔽的,间接地的方式去向皇帝“进攻。”所以和珅大多数时候在皇帝面前都是一副“中庸”样子。既不让皇帝看出他啥都不知道,也不让皇帝看出他啥都知道。“中庸”处世,乾隆觉得和珅很不错,和珅也就跟着乾隆好过日子,真是光棍娶寡妇——两全其美。
和珅发现皇帝看历史书了,他也就跟着看起来,实际就是投其所好,和珅利用小太监给自己报信,皇帝看什么书他也就跟着看什么书,这样与皇帝谈话就有了共同语言。有时和珅还故意留一点错误,让皇帝给他纠正,听候皇帝的训导。皇帝为自己读书高明很高兴,为有训导的对象更是高兴。君臣二人交谈愉快,皇帝心里舒坦。
和珅发现乾隆喜欢校对书籍。和珅想,不怕皇帝爱好多,就怕皇帝没有爱好。因为没有爱好就没有迎合的机会,和珅把好的图书送给乾隆皇帝挑错别字,皇帝挑出错别字后就愉快。和珅就在书的印刷上做手脚,错别字多了对自己不好,没有错别字又会使皇上不高兴,于是就三五个页面安排一二个错别字,皇帝看到错别字拿起朱笔一圈,心里好不愉快。
和珅善于迎逢,拍马都是公认的,但是他就是与别的马屁精不同,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来替皇上赢得好的名声。和珅想主子日子舒坦,自己的日子才舒坦,这个才叫“双赢”!
和珅知道,在盛世里把歌颂皇帝的话变成看得见的东西为最好,最好的形式就是编书籍。书籍就可以流传千秋万代。于是和珅就为乾隆来鼓捣一部大书叫《四库全书》。和珅给皇帝出主意编书,皇帝赞成了。和珅又把大才子纪晓岚拉在身边,用了十年功夫,大书告成,和珅给乾隆的文化功绩又添上一笔。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云南按察使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宁阿、和珅和钱沣远赴云南查办李侍尧。和珅拘审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和珅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属下的大官员,当着他们的面宣布了赵一恒的供述,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掌握了证据。于是他们纷纷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被迫行贿的。和珅取得了实据,迫使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也因此被提升为户部尚书,在议政大臣处行走。案件审结后,李侍尧被判斩监候。和珅升任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洲都统。 和珅开始给自己捞钱了。李侍尧案审结后,李侍尧和他党羽的一大份财产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和珅初尝掌握大权和大财的滋味。四月,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指为十公主额驸,领受乾隆赏赐黄金,古董等等,百官争相巴结。和珅起初不受贿赂,但日子一长,和珅开始贪污、结党,形成一股大势力。 六月,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十月,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随着权力和地位的成长,和珅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打击政敌,聚敛钱财。真是: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贪。
和珅为了迎合皇帝,还经常来赞美康熙,以此赞颂康熙的孙子乾隆,将康熙与乾隆并列,乾隆当然更是喜欢和珅。那一次和珅与乾隆聊天,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乾隆被和珅说的飘飘然起来,吟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定要下江南。”乾隆改编了白居易的诗,“定要下江南”。和珅明白了皇帝心意,和珅就积极筹划准备。
乾隆担心有人说他利用公费去享乐,不务正业,和珅看出心思,就四处连接江南官员和富商,让他们出钱给皇帝游玩,别人无话可说,皇帝也自然高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乾隆帝从京师出发,开始第六次南巡。和珅在第五次南巡时亦有随行,但这次和珅的势力与几年前倍增数倍,更由于和珅下令各府进献资金,国库未曾花一毛钱便完成南巡的准备。所以乾隆帝下令和珅南巡时站在自己旁边,以显示和珅的功绩。这一次,和珅还利用皇帝思念死去的“香妃”的心理,在杭州给皇帝买了一个与“香妃”一般品貌的女子,让红皇帝风流行乐。真是“三十不浪四十浪,五十还在浪尖上,六十后浪推前浪,七十还要浪打浪”,皇帝玩乐够了,对和珅给他“拉皮条”的做法也就更加满意了。于是和珅官职再次加多到三四十个,真是遍地开花,在清朝296年的历史上空前绝后。
但是和珅尽管厉害,但也落得了“马屁精、奸臣,第一大贪官”等恶名,也遭到当时的人和后来人吐口水。和珅被文官们轮番弹劾。嘉庆四年(1799年),清仁宗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乾隆帝死后第十五天,清仁宗赐和珅用白绫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和珅迎合乾隆如此体贴周到,把皇帝心里揣摩得透彻如此,实在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抛开品德,气节等方面的条件,我们来评价和珅,实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因为“迎合”的技巧,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和珅要算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2023年7月8日卧薪斋原创首发
阅读黄老斯文,一个最大的感想是下层人不要有非分之想,更不能用非正常的手段获得高位和钱财,否则杀身之祸正在等待着他、看看现实,多少贪官出生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