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巍巍宝鼎山 涛涛金沙水(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巍巍宝鼎山 涛涛金沙水(散文) ——华荣能源文协攀枝花分会文学联谊暨夏季文学采风活动散记


作者:爱好者快乐 白丁,5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0发表时间:2023-07-09 13:51:25
摘要:听活动的组织者介绍他们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与兄弟单位攀钢集团的文学交流,互促互学,共同提高文学服务企业、服务职工能力,更好地发挥文学队伍创作的积极性,出更多的文学精品和优秀文学人才,进一步讲好川煤故事。

早在一个星期前就接到《川煤文艺》主编李星桦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李主编和我说:6月12日,川煤集团攀枝花片区要搞一个采风活动,问我有没有时间参加。听说有采风活动又能和老师们文友们相见,我连忙说有时间。感谢李主编一直以来对我这个文学爱好者的关心。自从得到这个好消息之后,几天来,我的心情也一直处于极度兴奋之中。
   采风活动当天不到六点,我就起了床。打开卧室的窗户一股冷风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旁边的妻子关心地对我说:昨夜下了一夜的雨,你出去到宝鼎山上一定穿多点衣服,要不带一件外套吧。我却不以为然对妻子说:“咱们攀枝花前段时间一直热得不行,今天也不会冷到哪里去,穿件长袖衣服就行了。”收拾好随行的背包,我一路小跑地下了楼。就向着攀钢机关大楼的方向赶去。自从内退后,我很少回单位,就住在市里了。听说这次还邀请了攀钢文友们参加这次采风活动,于是我便和攀钢的陈老师打了一个电话,问我能不能坐他们攀钢的车一起同往。陈老师满口答应。不到八点我就来到攀钢机关大门口。等大家都来之后,我一看,呵,同车的攀钢作家中有一多半的人,我都认识。除了陈元丁老师之外,有攀钢文联原副主席史俊老师,《攀钢视窗》原主编王幸老师,《攀钢视窗》编辑温馨老师,还有卢坤老师和王国霖老师。
   事前在同活动负责人交谈中我了解到,这次活动是川煤集团攀枝花片区联合攀钢集团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砥砺奋进新征程”文学创作培训及主题采风活动,两企业的文学爱好者及新闻宣传骨干共30余人参加。同时还邀请了中国作家会员、《攀枝花文学》副主编徐肇焕、编辑管夏平,攀枝花著名本土作家熊显华,攀钢集团《攀钢视窗》主编陈元丁指导这次采风活动并分享创作经验。
   听活动的组织者介绍,他们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与兄弟单位攀钢集团的文学交流,互促互学,共同提高文学服务企业、服务职工能力,更好地发挥文学队伍创作的积极性,出更多的文学精品和优秀文学人才,进一步讲好川煤故事。
   6月12日上午九点,我们来到法拉大桥桥头。李星桦主编正在桥头等我们。按照李星桦主编的安排。我乘坐的攀钢的面包车随着前面李星桦主编的车子向着宝鼎山的方向驶去。经过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灰家所的精煤公司索道车间。这里就是今天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目的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煤索道运煤线分馆。
   当车开到大门口前的停车场的时候,我发现坝子上已经站满了许多人。他们当中有我认识的,也有我不认识的。我看到有太平矿的王玉军,周朝宜,熊显华,大宝顶矿的谢文峰,小宝鼎矿的张全勇,花山矿的何遂忠,《川煤文艺》退了休的编辑何文庭,龙洞煤焦厂的彭英,水电公司的李钢花,还有曾经在太平矿工作过的杨立明。有些文友已经是几年没有见面了。此次相显得见格外的亲切。
   “欢迎来您来到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煤索道运煤线分馆。我是这里的讲解员……”听到讲解员的招呼,大家不约而同随着讲解员走进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煤索道运煤线分馆。
   清晨的山间细雨迷蒙,运煤的索道线在空中交错,煤斗不时从眼前经过,送向远方。沿着索道线,在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煤索道运煤线分馆,作家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地听讲解员讲解“向天借道敢为先,不畏艰险讲奉献”的索道运煤精神,大家一边听讲解员的讲解一边观看着展馆内墙上那一幅幅反映当年艰苦创业的图片,抚摸着地上那些经历了岁月沧桑无数严寒酷暑的老物件。静静地用心去感受当年三线建设者不畏艰难、敢想敢干、大胆创新的魄力和胆识。漫步于展馆之中,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了当年老一辈三线人艰苦卓绝火热的战斗场景。
   离开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煤索道运煤线分馆,车子驶入崎岖的盘山公路,向着海拔1900多米高的宝鼎山驶去。透过车窗向外望去,群山连绵,云雾缭绕。群山中漂浮着一片片有点发灰的白云。汽车行驶在山顶上,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乘坐在飞机上。车里的史俊老师和王国霖老师拿出手机拍摄着这一路美景。同车的攀钢作家们无不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煤矿职工发出感叹。
   十点十五分左右,我们来到位于海拔1940米处的宝鼎陵园。一下车,顿感山上气温的寒冷,后悔出发前没有听妻子的话,多带一件外套穿在身上。
   “走!咱们去瞻仰亓伟幕。”听到马上就要去瞻仰亓伟幕了。连想着当年老一辈在那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工作的情景,我一时浑身热血沸腾,此时感觉身上也不再那么冷了。我随着大家向前走去。
   作家们沿着记录攀枝花“三线建设”时期各阶段历史成就的巨型浮雕墙,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了解了当年艰苦奋斗的火热场面,倾听了宝鼎矿区第一任党委书记亓伟的故事,感受了老一辈建设者的忠党爱国情怀。追忆三线建设历史,缅怀革命先辈,重温“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大家相互交谈着发出无限的感慨。
   宝鼎山我不是第一次来。不算这次,宝鼎山我曾经来过两次,第一次1990年,当时我还在太平矿行政科当工会干事,记得那一年,矿里安排行政科土建队对牺牲后埋在宝鼎山上的烈士们墓地进行修缮。那一次我是随科领导和土建队职工一起来的。
   第二次是2007年清明节,当时太平矿《星海》杂志总编何锦中和我说:要组织几个文友到宝鼎山去祭奠亓伟。我记得参加那次活动的有攀枝花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攀枝花市中华诗词协会第四届和第五届会长李锡庆、攀枝花市西区作协主席毛文洪、攀煤总医院医生、诗人伏仕蜀,还有攀枝花著名本土作家熊显华,我们一行六人在陶家渡租了一辆面包车开到宝鼎山上。登上宝鼎山,我们瞻仰了亓伟墓,为亓伟献上了鲜花。何锦中还在亓伟墓前朗诵了他为亓伟创作的诗歌。中午,我们在何锦中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宝顶矿一位名叫陈思龙的老矿工家中,陈思龙老师也是一位矿山的老诗人,擅长写诗填词。中午在他的家中我们吃的是酸菜鱼。回去之后,我还以那次祭奠亓伟墓的事情作诗一首,分别发表在当年《宝鼎文艺》和《攀枝花日报》上。
   清明时节柳色新,
   心怀景仰缅英灵。
   投身三线多彩路,
   集合四海众精兵。
   战天斗地排干扰,
   舍生取义照汗青。
   三十五载眠宝鼎,
   遗愿化雨大地春。
   亓伟(1911—1972),男,原名亓纯祖、亓维祖;1911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莱芜东汶南人,1965年1月起任四川渡口宝鼎山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他为落实中央开发攀枝花战略决策呕心沥血,参与指挥了年产75万吨的太平煤矿、年产90万吨的大宝鼎煤矿的建井会战,在身患食道癌后仍坚持工作,他带病指挥,日夜奋战,建成宝顶、沿江等矿,保证了攀枝花建设的需要,并在日记中写下“活着建设攀枝花,死后埋在攀枝花”的誓言。亓伟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宝鼎建设者,为建设攀枝花,发展攀枝花贡献力量。渡口日报、四川日报、中国煤炭报、人民日报先后刊登了“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亓伟的事迹。2011年,在亓伟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亓伟同志并被攀枝花市委评为“感动攀枝花十位共产党员”之一。攀枝花市西区、攀煤公司联合在西区苏铁广场为他树立塑像,并将苏铁广场改为亓伟广场。
   在宝鼎矿区第一任党委书记亓伟同志的墓碑前,按照仪式安排,我们排成三排面对亓伟行了三鞠躬,然后我们肃穆第站在那里,聆听四位年轻人朗诵攀枝花著名作家普光泉为亓伟写的诗歌。表达了对老一辈建设英烈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亓伟同志舍身忘我,为攀枝花的建设献出生命的巍巍忠魂令作家们肃然起敬。
   我生在矿山,长在矿山,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讲过有关亓伟的故事。更知道他那句临终前说的名言:活着建设攀枝花,死后把我埋在宝鼎山的最高处,我要日日夜夜看着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
   当年,随着党和国家“三线建设”战略的实施,荒芜寂静的群山沸腾了,攀枝花首先打起了“建矿山、保用电、供冶炼”的战役。
   1964年11月30日上午,陶家渡口壮士欢歌、宝鼎山上红旗招展,宝鼎矿区建设指挥部在阵阵掌声和鞭炮声中正式成立。这是难忘的时刻,来自9省市、28个地区的4000多名煤矿职工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建设“大三线”号召,肩负起为祖国采煤的历史重任。从这一天起,沉睡的宝鼎山被唤醒了。
   亓伟是主动请求到攀枝花开发宝鼎矿区的,53岁的他本可以不用再跋涉新战场,但这位老兵,有着迎难而上的刚强血性。离开了气候四季如春,生活和工作舒适美丽的昆明,来到满目荒夷生活工作十分艰苦的渡口。1965年1月,亓伟正式调任中共宝鼎山煤矿建设指挥部党委书记。
   近7年的时间里,亓伟率领广大职工,艰苦奋斗、勇于创业,在荒原山岗间站稳了脚跟,建立了自力更生的新家园。煤炭工人一声吼,乌金滚滚翻江流,四号信箱的干部职工不断创造建设新纪录:28天时间让小宝鼎矿恢复生产,38天打通太平煤矿主副井,75天建成龙洞矿,开启了“夺煤保电、夺煤保铁、夺煤保钢”的“三夺三保”大会战,确保了攀枝花顺利出煤、出铁、出钢。
   亓伟因积劳成疾,临终前他说:我活着建设攀枝花,死后把我埋在宝鼎山的最高处,我要日日夜夜看着攀枝花出煤、出铁、出钢。亓伟逝世后,职工们将他们敬爱的掌舵人安葬于宝鼎山之巅,日日夜夜守望攀枝花这座英雄的城市。
   祭奠仪式结束后,我们慢慢向山下走去,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在我们刚上山的时候,天上飘起了一片片的浓雾,向山下望去一切都掩埋浓雾中,在我们祭奠完亓伟之后,不知道什么时候那密密的浓雾早已经散去。山下小宝鼎一览无遗。向远处瞭望还可以清楚看到对面弄弄坪的攀钢厂房。站在宝鼎山上,我默默地在想。亓伟墓修建在山梁之巅,处于陵园高处,可以近眺小宝鼎,远望弄弄坪,如今动车已经开到我们家门口了,经过我们攀枝花第一代,第二代人艰苦奋斗和辛勤建设,攀枝花现在的建设成就一定满足了他老人家的遗愿,若是他老人家在地下有知的话,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同行的攀钢著名作家史俊在参观完宝鼎山烈士陵园之后还为亓伟赋诗一首:
   星月离你很近
   风也常常聆听
   它们把您的心思告诉黎明
   井巷缓缓延伸
   始终记得血脉凝结的起点
   万千颗心
   点亮山谷、江川与沸腾的城池
   参观完宝鼎烈士陵园之后,我们的车子向着山下驶去。按照时间安排下一站我们要去目的地是大宝顶矿党建教育阵地。
   接近午时,我们来到大宝顶矿矿机关所在地---干坝塘。一下车,我们就受到了大宝顶矿党委书记张洪斌热情地接待。张洪斌,我们认识的时间比较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当时我在太平矿宣传部当宣传干事,他在花山矿宣传部当宣传干事,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开会学习,来往比较密切。后来他调到攀煤公司纪委,来往就比较少了,再后来他到公司组干处当处长,就更少了。最近听朋友说,他是这两年才来大宝顶矿当党委书记的。我和张书记寒暄几句,便随着大家一起走进了大宝顶矿党建教育阵地展览室。走进展览室,大家被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说吸引。大家不停交谈着询问着,特别是那些来自攀钢的作家们,对煤矿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不时地用手机拍照。我也不停地就我所知道的事情向他们介绍着。通过四个标准化学习展厅中丰富的影视资料和文史材料,使参观的作家们深切地感悟到了老一辈三线建设者“创业、求实、开拓、奉献”的宝鼎精神。当年老一辈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的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作家们纷纷表示,他们将向先辈学习,向典型看齐,做到风雨砥砺践初心,坚守使命勇担当。
   当天下午,作家诗人们还参观了西区陶家渡全民国防文化研学基地。看到展览室内的真枪真炮,高兴得作家们各个眉飞色舞,喜形于色。每个人都在挑选着各自合手的家伙式,拿在手上比划着,都想感觉一下当军人的感觉。还摆出各种POS,留下了难忘的镜头。当听到主持人说要开会的时候,大家才恋恋不舍放下手中的手枪,冲锋枪还有机关枪,极不情愿地走出枪械展览室。
   在文学创作交流座谈会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攀枝花文学》副主编徐肇焕针对川煤、攀钢两企业的作者以新闻宣传从业者为主的情况,提醒各位作家要做好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分,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要充分发挥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注重文本留白和审美意境的营造,让作品“飞起来”。
   在提问答疑环节,徐肇焕以其发表于《人民日报》的纪实文学《青山是个好地方》为例,说明非虚构题材怎样把突显文学性放在主打位置,以区分于注重简明、及时、准确的常规新闻报道的写作。
   管夏平从《攀枝花文学》编辑的角度出发,向作家们传达了刊物的一般用稿标准,提醒创作者们在投稿时要注意的常规问题。她希望大家看到文学世界的丰富性,兼顾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和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所具备的审美特性。
   《攀枝花文学》副主编徐肇焕还以近两年来首发于《攀枝花文学》,随后登上省级文学期刊的优秀小说《散发香气的公路》和《寻夫》为例,通过对这两篇小说从创作、修改到发表过程的介绍,生动而形象地将短篇小说如何获取灵感、架构情节等创作技巧传授给在场听众。徐肇焕等几位老师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讲解了文学创作的注意事项,如何提高创作水平,以及投稿的方式方法等,同时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攀枝花市文创室的张亮老师、攀枝花市本土著名作家熊显华老师、《攀钢视窗》杂志的主编陈元丁老师亦就其创作经验进行了分享交流。
   座谈会结束后,川煤、攀钢两企业的作者们纷纷表示,此次采风和座谈活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提升了他们的创作自信,扩宽他们的创作思路,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过程中贡献文学力量。在今后的文学创作工作中,努力创作出彰显新时代攀枝花精神风貌的更有新意、更有价值、更具美感的文学作品。
   整个文学联谊暨夏季文学采风活动结束了,作家们还兴致未尽,久久不愿离开。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大家都希望下次还能够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共 56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纪实散文,文章着重记录了川煤集团邀请了诸多媒体,参观宝鼎山攀煤索道运煤线分馆。这是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中的一个分馆,作者和同行的许多老师都被这里初期创业的精神和壮举震撼了。这里长眠着三线建设中牺牲的很多烈士,其中,第一任党委书记亓伟的故事,最让与会者感动,他们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壮举,为现场人员做了一次深刻的三线精神教育。作者有其收录了亓伟书记的很多感人故事,和同事们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文章一同发表到四川各大主流媒体上。纪实活动结束,我为这篇文章点个赞,满满的正能量。推荐共赏。【编辑:刘春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春庆        2023-07-09 13:54:01
  继承老一代人的理想与精神,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大无畏气概。感谢赐稿支持社团,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12-02 00:19:07
  偶然间看到老师这篇文章,感到很亲切。因为文中所提的亓伟,我都清楚他的事,跟我没有直接关系,是我妈亲戚的亲戚。谢谢老师的文章,拜读了。祝老师创作愉快。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2 楼        文友:爱好者快乐        2023-12-02 09:52:45
  谢谢老师的关注!在《江山文学网》我的另一篇作品诗词《清明时节瞻亓伟》的注释里面有对亓伟专门的介绍。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