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齐鲁】不要“光看着别人碗里肉多”(随笔)

编辑推荐 【齐鲁】不要“光看着别人碗里肉多”(随笔)


作者:阿城镇赵店 白丁,0.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4发表时间:2023-07-09 14:31:47
摘要:不要“光看着别人碗里肉,自己碗里汤多”。不要贪欲过强,吃亏是福。

【齐鲁】不要“光看着别人碗里肉多”(随笔) 《宋史•张齐贤传》里有一则“换舍止讼”的故事,说的是皇帝的外戚因财货分配不均,在地方上打了多年官司。双方都有高高在上的特权,都有一副“谁怕谁”的心态,背后都有皇帝撑腰,地方官哪一方都不敢得罪,于是多年的积案不得判决。最后,官司直接打到皇帝那里。按说,这个案子应由御史府来断,但御史府作为审案的最高机关竟不敢接手。还好,有个叫张齐贤的大臣,自告奋勇,接手此案。他三下五除二,快刀斩乱麻,分分钟将案子搞定。你们猜,他又是如何断案的?他问双方:“你们不都怀疑对方分的(财货)多吗,那好,你们双方互换房屋,签字画押,不得反悔,双方无语。
   案子之所以是这样的结局,用句土话说,就是“老看着别人碗里肉多,自己碗里汤多”。其实,就是“贪”字作祟,贪欲心太强。这样的人很多很多。别人盘里的饼大,自己盘里的饼小;分田,兄弟拥有的田比自己的好;分家,兄弟的房子风水好,自己的不吉利;娶妻,兄弟的婚礼风光,自己的寒酸……无一不计较。贪不到,苦恼;贪到手,嫌少,仍是苦恼,没有满足的时候。
   更有甚者“三天不拾东西就感觉掉东西了”、“不占便宜就感觉吃亏了”,这种人总想多吃多占,无论是金钱、地位、名声,凡是需要抢的,都特别来劲。他们除了贪婪,还有较强的攀比心、嫉妒心。你财货多,我要比你多,你就不能比我多。看到有便宜可占,便像打了鸡血一样,全身肾上腺素迅速分泌,处于战斗状态。占了便宜就沾沾自喜,把不劳而获看作理所当然,无耻至极;不占便宜便如丧考妣,丑态百出。
   本故事中的双方通过诉讼争得所谓的属于自己的那份财货,几乎是不可能的,怎么取证,又有谁去取证,这种“家务事儿”,那个高明的清官能断得了?这一点儿双方都应该明白,最好的结果只能是双方有点高姿态,都退让一步。可是却恰恰相反,双方非得弄个清楚明白,争个你死我活,实现私利的最大化,这就有点儿愚蠢至极,丢人现眼,还把皇帝弄到很尴尬的境地。
   双方都是皇帝外戚,即便财货比不上皇帝多,但也富得流油,两家没必要打这样的官司,都应互相谦让为上,知礼道法才是,但他们偏不,不光自己颜面扫地,而且还让皇帝蒙羞。
   贪欲让他们疯狂,宁可颜面扫地,也要争利,真是寡廉鲜耻,一切都霍出去了。
   贪欲是人的自然属性,人人都有,关键是如何遏制贪欲?有一寺院的和尚们提供了案例。他们为消除攀比、嫉妒、贪欲心理,有一种训练修行课,行之有效,那就是“看着自己的碗吃饭”。为此,他们的饭桌不做成圆的、方的、长条的,竟是一个C字形的圆弧。僧人们吃饭时鱼贯进入C字桌内,每人间隔半米依次面朝外坐,互相之间,只要不故意侧转身,就看不到别人的饭碗。其目的是让和尚们不能光看着别人碗里饭多、饭好,不能“老看着别人碗里有‘肉’”。这样做也让和尚们‘吃不言’,利于每个人咀嚼、回味和思考,更有利于开悟和修行。
   要想跳出“攀比、嫉妒、贪欲”的心念,就需要建立正确的得失观,在心理机制方面,要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项事宜,避免因过分计较得失,而心生苦恼。
   除此,人生还应该有大境界——吃亏就是占便宜。东汉时期,朝官甄宇奉命分羊,羊有大有小,方案纷争难定,如此情况下,他什么也不说,自己先牵了一头小羊走了,大家纷纷效仿拣小的牵,主动把大的让给别人,分羊没有任何争执,还营造了互相谦让的气氛。
   吃亏并不是笨人,多吃点亏儿没关系,让别人占点儿便宜,他也高兴,你也高兴,岂不更好。不要觉得人家占了便宜而难过,只要想到对方,也会替他高兴就行了。所以吃亏也是福!
   故事中的双方咱也不知道是谁沾光吃亏,但是生活里吃亏沾光不是个人主观意志所能决定的,想沾光的反而吃亏,想吃亏的反而沾光,得了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就是这回事儿。
   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大儿子抢了上面有蛋的一碗;小儿子不抢,只好吃上面没有蛋的这碗,吃着吃着,碗底里有两个蛋,争抢的大儿子吃了亏,干瞪眼。父亲教训大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大儿子一脸无奈。
   在利益面前,人们难免怦然心动。追求个人发展、保护个人利益和追逐个人成功,都无可厚非。但是,在正当权益与唯利是图的界限比较模糊的地方,宁可自己吃些亏,也不能为了一时的便宜,丧失了对原则和底线的坚守。
   所以,人要有点吃亏是占便宜的心理,更不要“老看着别人碗里有肉”。

共 17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的标题可以说就是一个中心论点,而为了论证这个论点,文章开篇作者就抛砖引玉,讲述了《宋史•张齐贤传》里一则“换舍止讼”的故事。从这个历史故事里,作者就是想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光看着别人碗里肉,自己碗里汤多”,不要贪欲过强,吃亏是福。围绕这个话题,作者分析了具有贪欲的这类人心理,并且建议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如何去除“攀比、嫉妒、贪欲”的心念。文章夹叙夹议,结合历史和现实的事例进行点评,很有说服力。作品富有哲理性的指导意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美文编辑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7-09 14:35:53
  文章结尾说得好:人要有点吃亏是占便宜的心理,更不要“老看着别人碗里有肉”,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遏制住自己攀比妒忌虚荣的贪恋吧!感谢作者的倾情赐稿,学习受教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阿城镇赵店        2023-07-09 14:38:45
  谢谢点评。
2 楼        文友:流泪的飞鱼        2023-07-10 08:56:26
  欣赏老师的文字。如何人的欲望似乎是无止境的,攀比心即使在亲兄弟姐妹里也随处可见。如何调整,让自己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这恐怕是一生的必修课。
岁月从来不斟酌谁得到更多,笑看人生最洒脱。
3 楼        文友:朱文朝        2023-07-10 12:43:58
  在这浮躁的、利欲横流世界,老师的文章,让我感慨良久,也使我想起“塞翁失马”的典故。感谢老师精彩文字!
4 楼        文友:江亲莲        2025-01-20 21:50:20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容易被外界的诱惑和比较所牵引,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他人的生活,羡慕着别人碗里的肉多,却忽略了自己碗中的珍馐。其实,生活就像一场盛宴,每个人的餐盘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味,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品尝和珍惜。
君子立世当刚毅坚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