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在麦盖提遇到的三个女人(散文)
【编者按】散文《在麦盖提遇到的三个女人》叙述翔实,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作者首先详尽的介绍了第一位女主人赵明明(学名赵文明)。她是村里的妇女主任,热情好客,干净爱美,吃苦耐劳,不只自己家庭生活小康,而且政绩卓越,事业辉煌。特别是在带领村民群众治理沙漠,脱贫致富攻坚战役中硕果累累。在茫茫沙漠中植树造林,对麦盖提人而言是极大的挑战。缺水,缺电,缺技术,缺资金,他们通过在内蒙、宁夏等地区学习,采取了在沙漠中开凿机井357眼,铺设滴灌带10亿米(可绕地球2.7圈),开挖排碱渠68公里的方式,艰难地跟沙漠开战,千方百计提高树木成活率。展示馆的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这个30万人口的县域,10年时间植树造林41万亩,植树2.2亿株,构筑了一道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绿色长廊。这210多万人次之中,无疑有着赵文明的身影。“沙漠美吗?”千万个赵文明,肩挑手抬,栽树浇水,铺设滴管,顶着烈日,洒下汗水,日思夜想……令人钦佩敬仰!第二位女主人公是位卖馕的维族少妇。她是红光村人,是位维吾尔族大姐。她做的民族馕饼,香喷喷,软绵绵,不乏嚼劲,富有民族食品特色,她的生意兴隆,勤劳精神也是令人钦佩。第三位女主人公是“雨神”曾老师。之前曾老师只不是一位美女作家而已,后来,曾老师夫妇驻扎在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著述的长篇报告文学《亲历:我的新疆之家》不同凡响。这本书,是以南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库尔玛乡红光村为背景,介绍了五十多年来,各民族之间建立的深厚情谊,村民之间互助、互学、互帮,邻里之间和睦相处,通过一件件事例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凸显生活在新疆很基层的人民群众应有的和谐状态和它的历史传承,表现出民族团结给这个村庄带来的幸福生活。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每一个人都去践行的一种良好风尚。四年一本书,一本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不但采访记录,还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跟随村干部宣传政策,对家庭贫困的,自己掏腰包开展助学活动。四个年头,跟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本书,引起了上上下下广泛的关注,被各级政府当作了研究新疆民族关系的第一手资料。虽是一行八人组团飞越万里,赴喀什麦盖提库尔玛乡红光村采风的记叙文章,但却描写了三个女人的光辉形象,还有祖国各民族团结友爱,事业飞速发展变化的大好形势让作者自己还有广大读者不能忘怀,感慨万千!好文倾情推荐阅读分享,问好作者!【敏思编辑:介非】
3 楼 文友:情满珠江 2023-07-10 10:43:00
此次新疆之行,收获满满。结识了三位不凡女性,尤其是曾老师,四年一本书,且成了各级政府了解研究新疆民族关系的第一手资料,令人钦佩!
雪之韵 冰之魂……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