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齐鲁】廉戈先生(散文)
人的一生,很多人和事如过眼云烟,也有的人和事,会让人终身难忘。
——题记
廉戈先生是我的朋友,是我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朋友。我了解江山文学网(以下简称江山)并注册,开始文学作品的写作,是他所介绍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也可以算作是我文学上的一个引路者吧。
他年长我几岁,按理说应该称他为小哥,但我还是愿意叫他廉戈先生。我用这个称呼,是约等于很多名人笔下的“先生”的。是否够格,各位看完文章后再判断。
初相识,是在2013年的夏天。那时我只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在某机关刚转行从事纪检工作。他在市纪检部门,编辑单位内刊的部分栏目稿件。我们向刊物投稿有任务,我便通过邮箱投了一篇散文稿《梅花三弄与十年之约》。他看后大加赞赏,兴奋之余,约我见面。能被上级部门的行家肯定,我也十分高兴,立即应约前往。
那是2013年的一个三伏天,十分炎热。走到他们单位见面后,我又累又热,满头满脸的汗。他却像没看到一样,既没给我递杯水解渴,也没管我满头满脸的汗,而是拉着我坐下,兴奋地谈起了看稿后的激动。我这才知道,原来他把这篇稿给身边同事,给单位领导都看了一遍,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后,就在当月的内刊刊发了。接着他就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谈自己文学创作的体会,谈自己的作品,并向我介绍了江山,当场在电脑中打开江山的主页,打开了自己的作品集。他诚挚地说:“你的作品这么好,不注册江山可惜了。我在江山畅游了五年,接触了很多‘大神’,看到了很多好文章,文学创作进步的非常快。希望你也一起注册江山,多向‘大神’们学习,也请你对我在江山发表的文章多提意见。”又问我:“你有没有感兴趣的笔名或者网名,我帮你注册,省得你自己摸不着头脑。”知道我曾用过“失落的草帽”笔名后,直接帮我完成了注册。当时,我只当他是一句客气话。回去后,认真地翻看了他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并并没有提意见的想法。毕竟从创作经历和已经取得的成就看,我们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我怎么能班门弄斧呢。
没想到,他却是认真的。下次见面,立马就对他自己引以为傲的几篇文章征求我的意见,弄得我有点措手不及。
那时,他的创作主要以反腐倡廉小小说、微小说、诗歌、散文为主。其中他最满意的,是反腐倡廉小小说。这些小小说,素材绝大多数来自于他在纪检部门日常办案及所见所闻,短小精悍,针砭时弊,语言锋利。既无曲笔,也不懂得留有余地。他的小小说质量很高,在一些纸媒是发表过的。他所热爱的诗歌,和他的性格相同,也大多是这样直舒胸臆、情感饱满之作,很少当时文本诗歌比较崇尚的艺术性、比较隐晦的表达手法。
作为纪检工作的同行,我佩服他的个性和胆量,很多事情自己是肯定做不到的。但也同时为他担心——这样的作品,一旦被身边人或当事人看到,难免对号入座。如果恰巧被领导看到,背后扣他一顶大帽子,他可能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对官场和职场,他似乎缺乏应有的戒心。不懂得鲁迅先生所说的:先穿好防弹衣,再披挂上阵。
我委婉地和他说了这方面的担忧,他却根本不在意,并且说:“这些人事都做了,还怕别人说吗?我写的每个事儿,都是有事实根据的,我怕什么?打官司我都不怕!我的笔名和网络名为什么叫‘廉戈’,戈在古代是一种兵器,在战争中是要对方命的。在纪检部门工作,我就是那把刮骨疗毒的刀。我这把刀如果不锋利,腐败分子不哆嗦;出刀如果不见血封喉,腐败分子如果不被绳之以法,歪风邪气怎么刹得住?社会风气怎么能改变?只要是我查的案子,不论案情有多么复杂,压力有多么大,背景有多么强。不把蛤蟆捏出尿来,不把违法犯罪行为查到底儿掉,我自己都不能放过自己。”
后来听熟人介绍,他在单位里是多年的优秀公务员,办案能手,在地方和上级部门都是挂了号的。他办的案子,领导都无法改变结果。知道了这些,我才了解了他的傲气和底气所在。同时,也在心里暗暗为他祈祷,“佼佼者易浊,骁骁着易折”啊,屈原就是前车之鉴。他怎么就一点都不为自己考虑呢!
后来,我们接触越来越多。我和他先后加入市作协,我们身边共同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大家对他的印象和评价,也越来越一直致: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对他认可的朋友,掏心掏肺;对他嫌弃的人,多一句话都不爱说。以至于朋友相聚时,他都要先问明都有谁到场。一旦其中有他嫌弃的人,是坚决不参加的。有时候作协组织的一些活动,有他在场时会引起尴尬。他情绪不佳时,几句话,就会让活动难以继续进行。
据内部人讲,他在单位是老人儿,升迁之路却一直不顺。大家私下猜测,可能还是性格方面过于刚直的因素影响。作为纪检部门的领导,对他这样的干部,表面上肯定会赞誉有加;一些荣誉也只能优先考虑。但在内心里的那杆秤,就不好说往哪里偏了。
不久,在临近退休前两年多,听说他被外派了,到某个各方面待遇都比较好的部门负责纪检工作,级别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了。身边的朋友都为他高兴,他也在向领导表决心后,兴致勃勃地去上任了。据我们私下里交流,他准备大干一场,不辜负领导的厚望,确保本单位只要有案件线索就一查到底,震慑违法犯罪,实现本单位风清气正的目标,心无遗憾地退休。
开始,他的工作还算顺利,单位领导对他也支持。领导也是前途光明的,指望着有更大的作为呢,不会因为纪检工作一票否决的事儿,影响了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后来据说,他原来单位的领导之所以派他到这个单位,事先是经过了相关领导考察的。原单位领导对派他去,也是有多重考虑的。这些,领导没法点明,他更是不知底细。
进入工作后,随着他认真查案,工作步步深入,他才慢慢发现单位的水太深了。他经常和我们感慨:“很多线索,一到关键环节就断了。他就像一个钓鱼者一样,遇到了拉不出水的‘大鱼’。”
就这样,他按规定办案,越过了本单位领导直接向纪检部门汇报案情。接着,他在本单位,也就变得寸步难行起来。本来的一个团队,变成了他个人的孤军奋战。身边同志慢慢和他疏远,见面打哈哈,不说真话。有时办案,甚至变成了地下党接头,不得不转移到外地。要了解清楚一件事,需要斗智斗勇,甚至需要借助上级机关的力量。不知怎么,他就像希腊神话中大地之子安泰一样,失去了大地的力量和根基。
他日夜忙碌,但往往是在做无用功。第一次,他感到了茫然无措和无力感。
在他最难、最痛苦的时候,往往是不经意间,他在最亲近的朋友的面前就会泪流满面。大家都在为他担心,也都劝他不要过于较真,毕竟反腐倡廉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何必呢?可他表示他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单位领导和他正面交锋了,两人对着干。单位领导直接告诉他:“你爱上哪告上哪告,我这个级别的案子上级不管,最后还是会转回地方办,你能奈我何!”
他痛苦地说:“我就不相信共产党会放任这样的干部,更不相信邪真的能压住正!”
后来的一段时间,朋友们都失去了他的消息。电话打不通,人也找不到,大家都很为他担心。
接着,就传出了一些小道消息。有的人说,他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有的人说,他玩起了迂回战,到省里、到北京实名举报去了。
大家将信将疑,也都为他感到惋惜。
后来,朋友们终于有了他的消息。
对一般的朋友,他含糊其辞,说自己到外省探亲去了。只有身边最亲近的几个朋友知道,上面的两个传言,都是真的。
据说,后来,他所在单位的领导,甚至是纪检部门的领导,都通过各种关系找到过他,希望大家各退一步,让这件事有个比较圆满的结局。毕竟再闹下去,可能真的会鱼死网破的。这里面,不排除威胁的成分。领导的背景和实力,大家可以自己脑补。
马上就退休了,退休后的待遇和所有相关的事项,都离不开本单位。闹到这种程度,我想99.99%的人,都会选择放一马彼此安好的。可遇到我们的廉戈先生,这个万里挑一的人,一往无前的人,信念坚定的人。就像暴风雨中的一棵大树,任凭风雨雷电,就是孤零零地、孤傲地挺立在那里。即使枝叶折损,风雨后也更能彰显生命力的遒劲苍然和残缺的静美。
退休前,廉戈先生的“事业”并未圆满。退休后的待遇和各种福利,廉戈先生的心情,可想而知。
退休后,廉戈先生只关心两件事,一个是在自家附近租了一块地,做起了实实在在的“农民”。实践了他“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诺言。一粒粒种子种下去,一颗颗汗珠洒下去;秋后一袋袋玉米、大豆、地瓜、花生收回家。第二个就是继续他的反腐“事业”,继续一级级实名举报。
第一件事,是安慰家人的;第二件事,是瞒着家人的。
这两件事,他都做得很好。只是他的抑郁症,还是时好时坏,睡眠质量持续下降,他的身体也日渐虚弱。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他和爱人,已经需要爱人搀着走路了。我当时很惊讶。没想到他的病情,会如此严重。
按理说,他的抑郁症,是由于认真工作所带来的,申请工伤也不为过。但就他的情况来说,又怎么可能呢。
他的抑郁症是一直瞒着家人的,检查也从不让家人陪着,药盒在外面就扔掉。他就像一件精致的瓷器,外面光滑圆润,内里却血色的暗纹纵横,碎裂只在举手投足间。
退休的四年间,他还到所在社区讲党课,被社区排到民营企业担任业余党建指导员,参加社区抗疫活动,匆忙而又充实。表面看,精神状态好多了。
终于,两年前,中央巡视组巡视到了省里,受理了他的举报,专门找他谈了话,转办他所反应的问题线索。接着,他所举报的领导被降级退休了。
那一天,他高兴极了,请我们所有亲近的朋友吃饭。脸色一改阴沉抑郁,满是喜色。席间,本来不善饮酒的他,喝了很多酒,却并没有醉倒,还兴致勃勃地唱起了“孤勇者”。那天,他醉意朦胧中说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我的天亮了”,“正义胜利了”,“我的使命完成了”,“我这辈子值了”。最后,是大家把他送回家的。
一个月后,朋友圈里突然出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廉戈先生失踪了,家人已经找了两天,也到派出所报了案,但却一直都没有消息。恳请有见过他的人,和家属联系,必有重谢。”消息中还详细说了他离家的时间,所穿的服装,以及他在路上进了一个小超市,买了一根绳子的过程。消息中摄像头能跟踪到的他最后消失的地方,就在我家所在小区的门口。接着,透过窗户,也看到陆陆续续的人,向我家不远处的小山上去了,警车也来到我家附近。我着急上班,让我爱人随后跟去了。
围绕附近的小山,大家一圈圈扩大范围,可还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据大家估计,生还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最后,临近傍晚的时候,家人和朋友终于在一个树林茂密、极其隐蔽的山坳间,找到了我们的廉戈先生。
他安静地坐在一小处断崖下,神情专注地望着前方。一根绳子把他和身后的小树枝系在一起。不远处是他的帽子,身边是一个喝空了的矿泉水瓶。他一直吊着的一口气,终于咽下去了。
树枝折了,锋利的“戈”断了,茬口簇新。一抹白色的闪光中,廉戈先生回归了他所喜欢、仰望的天空。
那天晚上,天空中滑过了一颗流星,黑暗的天空瞬间亮了一下……
(注:为避免引起麻烦,廉戈先生的真实姓名就不介绍了。廉戈先生在江山文学网的注册地址: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7647.html。所投稿件中:短篇数量263篇,社团推荐152篇,精品推荐14篇,绝品推荐1篇)
/>
感谢老师的分享!也祝天下所有好人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