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十五月亮十六圆 (散文)
电梯一个劲儿地攀升,老爸有点儿疑惑了,
“这得上多高,怎么还不停啊!”
“别着急,爸,得上36层呢!”扶着老爸的爱人凑在他耳边说。
“啥?那么高啊,那不就够得着云彩了吧!”老妈一听也惊讶了。
这是千禧年中秋节第二个夜晚,我和爱人领老爸老妈来了松花江畔的融府康年酒店。真不能怪老两口儿一惊一乍,这可是他们这一辈子上的最高的楼。
电梯门一开,两位老人的神情像极了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又惊愕了,因为那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一下子就那么近地,毫无遮挡地跳入了眼帘,像是就要贴到了身边。
“这个大餐厅是个圆的,还能转圈儿呢,一会儿就能看到它慢慢转到市区了,不过,妈,你今晚怕是要失望了,没有云彩,上哪儿去够啊!”我有点儿谐谑地揶揄着她。
老妈白了我一眼,“没有正好,我还怕有云彩遮住月亮呢!”
看着老爸老妈抓着落地窗边的护栏,对此时正旋转到浩浩江天上的银盘圆魄,指指点点,我和爱人都是一阵欣慰涌上心头。
“你在这儿守着爸妈,我去选几样他们乐意吃的顺口菜!”爱人说着就直奔了服务台。
那一年,老两口儿的人生之旅都叩启耄耋之门了。这一辈子,他们除了含辛茹苦,就是无私付出,唯独享受得太少。我这个做儿子的,自然心知肚明。但时间长了,也有点儿习惯成自然,不那么在意了。倒是后来进门的爱人却看得清楚,她这个人好像天生就有老人缘儿,在娘家和自己的奶奶最亲,嫁到了婆家,好像把那份儿不能天天相守的爱,也嫁了进来,对老爸老妈的吃穿用度,六个儿媳妇她操心最多。正应了老妈和老街坊家长里短唠的那样,俺没有贴心小棉袄儿不假,可上场扬一扬,上簸箕簸一簸,不能一个成实的没有,有一个能想着你的就中啦!
过日子,家家户户,自然是粗茶淡饭的多。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成了常事儿。隔三差五下个馆子,换换口味,打打牙祭解解馋,也不像六七十年代,那么口挪肚省的算计了。不过,时代总归属于年轻人。满大街的烧烤摊儿,馆子里大快朵颐举杯畅饮的,也几乎没有老年人什么事儿。不是老年人不想见世面,更不是他们甘愿糗在家里,就满足粗茶淡饭,而是他们老了,听不清了,说不明了,走不动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自尊心强的,还担心自己老天怕地,人前招摇让儿女厌烦。那一回,我俩接老两口去吃哈尔滨五星级香格里拉大酒店的自助餐,更打心眼儿里深深体悟意识到了这一点。
先打了电话,等我俩打车过去一开门,老爸已经换好了衣裳,老妈把几乎不见银丝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好像还抹了头油。正对着镜子,戴她那副老爸六十年前,给她这个新嫁娘买的,压了大半辈子箱底儿的大箔豆金耳缀儿呢!一见我俩来了,马上跟爱人说,你看看我穿这件短袖儿的好不好?爱人一看,这是前几年老人过生日时,她特意上哈一百给买的那件南韩纱。妈呀,好看,花色质料都好,一打眼儿你就是一个不一般,够档次的老太太。是吗?我也觉着不错,俺可不能像你爸那样,老母猪赶集里外一身皮,连打连身儿就出得去门儿!一旁的老爸不乐意了,也朝着我俩抱怨,我这身儿不好吗,非得逼着我换,不换就不让出门,赶上过大年啦!
出租车上,我俩谁都没说话,此时就是心有灵犀,都是那种酸酸的滋味儿。从来没有想到,老人上一趟五星级酒店,在他们的心目中,就跟又过了一个年一样,是那么的正式和隆重!
记得那天的午餐价,是每位103块。怕老妈心疼,就没告诉她。一进一楼的大堂餐厅,俩老人又目不暇接,眼神儿不够了。老爸是上下左右地打量,看酒店金碧辉煌的装饰。老妈则不然,她专往络绎进来就餐的人身上踅摸。我问,妈呀,你是不是有认识的?她没理我,却自言自语,自顾自说,还真没有俺俩这么大岁数的!爱人清楚听到了她的话,妈,你没看见吗,也有人看你俩呢!人家是在说,这么大岁数的老爷子老太太,也能来这儿赶时髦,这是福啊!说着话服务员把灯光打亮那一刻,我看到俩老人是一脸的自豪,和溢出皱纹的幸福。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会儿来36层高的融府康年大转厅,享美食,赏月亮,情境氛围,可比过大年,满街放鞭烧纸闻火药味儿强多了,比香格里拉还又多了一种神奇和梦幻。菜上来了,可老爸老妈还是不肯坐下,就那么手把着栏杆,望着落地窗外,须臾舍不得眼前这人间天上的美景。
老妈的那个年轻时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一辈子大字不识一个。没想到这会儿反倒来了灵感,她碰碰老爸,哎,老头儿,你说那月亮里真住着神仙吗?她不孤单吗?老爸咧嘴一乐,叫你文盲你还不乐意听,那是嫦娥奔月,都是古人编的神话儿。老爸儿时念过几年私塾,古文功底儿还没全丢。他回应着老伴儿,你不知道有这么一句诗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就是说她上了天就后悔了,不该偷她男人的仙丹妙药飞进了月亮,下不来了,白日黑夜的能不孤单嘛!老妈若有所思地说,我看她也是聪明过头儿了,算计来算计去,把自己算计到那么老高的地方,哪赶得上待在人间好,看到现在的变化,她指定得把肠子悔青啦!
“爸,妈,坐下吃吧,一会都凉了。”我催促着。
“感觉到了吗?你们看,月亮是不是又跑到后边去了!”爱人指着窗外。
“哎呀,你看,老头儿,这不又看到了满大街的大楼和亮着灯的汽车了?”老妈微微晃了晃头,总算坐下了,可却是兴头未减,嘴里还在喃喃自语,真好,真养眼,没活够啊!老爸更有点儿老泪潸然了,咱得知足,不管怎么样,还是赶上了这一步,比老辈子的人有福啊!
看着老人家完全沉浸在了对良宵美景,人间天上浮想联翩,感恩知足的慨叹之中,我突然想起了苏东坡的那首水调歌头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900多年前,中秋夜的月亮,引发了大文豪苏东坡浪漫的咏月情怀,寄予了人类对月亮无限美好的理想和憧憬,给后人留下了思绪翩翩,神思淼淼的千古绝唱。而眼前,一对耄耋老人,面对古今这同一个月亮,思绪感悟竟能跨越历史长河,与苏词的情境不期神合意会,这不容不令人赞叹称绝。不得不让人深深体悟中华文化那种普浴人类的极致大美,和代代不泯薪火相承的无穷魅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这首词,原是为表达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而作,但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远,旷达超然的气度和乐观,则更升华抒发了对人世间,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成为一种共同的普世之情。从而,最终凝练出了这样一句千古无二的佳句。只要亲人长久健在,纵然远隔千里万里,都能通过普浴乾坤的明月韶华,让彼此的心沟通依偎在一起。
月上中天,瑞华莹莹。怀古之圣哲,感今之柔情,我的思绪也心驰意飞起来。有父母高堂陪伴,当感恩幸福,但遥想已去大洋彼岸的女儿,则又不免忧思缱绻。祈愿今夕之皓月,梦醒六个时辰之后,再靓倩影于大西洋海天,吻抚女儿额头那一刻,一定不要忘记把今宵之殷殷亲情,把老人父母对她的融融祝福,也送入孩子的心头。
情难自禁,双手合十,我不由向着郎朗穹宇,盈盈月轮,恭揖拜祷——
十五冰轮十六圆,
关山万里共婵娟。
人间天上情切切,
地远洋宽意连连。
看着两个老人仍余意未尽,兴未阑珊,我没有饮酒,心却醉了……
(2023年7月于纽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