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涵】善良的父亲(散文)

精品 【宁静·涵】善良的父亲(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185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99发表时间:2023-07-15 07:42:49
摘要:父亲一辈子做了许多让人难以理解的、克己利他的事。致使很多人对他的做法难以理解,认为他古董、迂腐、糊涂。

昨天夜里,我又梦见了父亲。因梦中没来得及和他说话,醒来以后,我便痴痴地回忆起曾经岁月里的父亲,想起父亲的善良。
   小时候,父亲在本村读了六年的私塾。或许祖父“农本”情结根深蒂固的原因,对读书的事,祖父总持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忽而认为读书好,忽而又认为读书浪费钱财,且耽误时间而影响过日子。于是,父亲在放学或假日期间,多数情况下是不可以看书或写作业的。一旦被发现,祖父就会生气地说:“一天到晚在学堂里念书,放学后也不想着帮助家里做事,难不成急着要考状元啦?”
   每每祖父发火,或投来不愉快的眼神,父亲都会赶忙把纸笔放进书包,然后急匆匆地在家里找活干。实在想读书了,为了避开祖父,父亲就躲到牲口棚,或院子一角看家护院用的土炮楼里边读。
   过年,对一般人来说,就是吃喝玩乐。可对父亲来说,过年正是读书的好机会,因为过年期间是不用干活的。再说,过年期间,家里的大人们都出去“听书”、看“相会”或走亲访友,他一人便可以快快活活地在家里读几天书。
   家里的活计实在忙不过来,再加之生活拮据,父亲只上了六年的私塾就辍学回家。从此,十来岁的父亲在繁重的田间劳动和齐家兴业中长大成人。六年的私塾,和父亲喜欢读书的习惯,使得父亲虽然从事辛苦的田间劳动,但内心深处受文化影响,却愈发朴实善良。
   堂叔家的二爷爷去世了,农村人下葬讲风水。堂叔带着地理先生在他家所有的田块里转了一遍,都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堂婶急的一边哭一边说:“这是过的什么日子啊?连死了都没地方埋。”当时,父亲已经成家立业,他实在看不下去,就对堂叔说:“我家地多,或许能有好的地方可以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挨饿那几年,堂叔赶着牲口耕地,从地里能捡拾一些胡萝卜、山芋充饥,一家人哪儿都没去就撑了过来。而我们家实在没了办法,一家人不得不随从父母亲逃荒到了黑龙江省的安达市。
   上高中实行推荐制的时候,我和堂弟是同班同学,我的学习成绩比他好得多,可升学的时候,偏偏推荐的是他,而不是我。
   田地边子不让人,特别是风水的事更不能让人。挨饿的时候,家里过的不如堂叔家;而到了我的身上,没能上高中不说,身材也长得不及堂弟那样人高马大。都说好人有好报,这到底是怎么了?在备受煎熬的情况下,父亲坐在月光下的院子里,唉声叹气地彻夜难眠。
   父亲心里苦楚,可为了安抚我,他还是耐心地劝慰我说:“要相信命运,相信凭良心做事没有错。好人终有好报,只要咱不泄气,打起精神好好过,日子总有过好的那一天。”
   解放初期,父亲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乡里的供销社、粮管所及政府机关的领导,都到家里聘请他前去工作,可他偏偏认为,什么都不如种地,过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好。尽管人们费尽心思地劝说,他却怎么都不肯答应。最后,实在没了办法,才答应去村里做了会计的工作。
   在村里做总账会计,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顾及其他繁杂的事务。因父亲性格率直,渐渐地,他与领导或同事之间相处的就不是那么随和。
   比方说,庄稼收割之前,大队组织人员对农作物进行估产,以便做出交公粮的上报计划。为了政绩不落人后,村里和生产队的领导,都希望把粮食产量估算的高一点,可父亲的意见就与他们相左。他背后对领导说:“把粮食产量估那么高,以后除了交公粮,余下的粮食不够吃的怎么办?”大队书记说:“各大队都这么报,咱报少了,是要挨批评的啊。”
   那时候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多的会,大队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生产队的队长,有事或者没事,每天晚上都要集中在一起,要么开会,要么学习文件或闲聊。于是父亲就建议说:“有事了,坐在一起开个会正常,可没什么可商量的事,也要集中在一起,一熬大半夜的,这样就没必要了吧。”书记是个好脾气,他对父亲的话,像没听见似的,不说对,也不说错。
   大队经常要招待上级检查工作的领导,或来村里办事的人。遇到这种场合,父亲要么推脱家里有事,要么就谎称身体不适而不能奉陪。因为三天两头都有招待,有时还有领导成员的聚餐,不能总是撒谎。情急之下,父亲便干脆不辞而别。久而久之,一起共事的同事和领导,对父亲的做法多少都有些成见,甚至上级的领导对父亲也有看法。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了脱离会计工作,早日回到生产队去参加劳动,工作期间,父亲刻意从业务技巧及工作能力方面,培养他的助手。终于在两年多的时间以后,父亲拒绝领导的挽留,把在村里担任的工作,都交给了他的助手。
   我刚参加工作时,父亲郑重地对我说:“工作就是为国家出力、为人民办事的,廉洁奉公是应有的本分。沉迷于吃吃喝喝,挖空心思地贪占公家的便宜,那样会丧德,会于心有愧,也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父亲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哦!原来是这个样子,难怪父亲一辈子刚正不阿,两袖清风!
   在庄户人中,父亲是“老把式”,几乎所有技术含量高、且又繁重的农活,他都干的既快又好。播种,他摇耩子;打场,他扬场、垛垛子;耪地、割庄稼,他“带趟子(领头)”;喂牲口,他把牛驴喂的膘肥体壮;搞副业,他带头为集体开办了获利不菲的榨油坊……
   冬季扒河或扒汪泥时,父亲性子急,他常主动跳进冰冷的水里“挑垄沟”。加之在生产队的造纸坊,一天到晚站在潮湿的“旱池子(大水池旁边的小土坑)”里抄纸。时间长了,他就得了关节炎,以致才六十岁出头的人,走起路来都要拄着拐杖。
   因父亲舍得下力气,除草、收割一类的活儿,他稍不留神,就会把那些偷懒或力不能支的人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样,个别人多少对父亲就会产生意见。难怪有人偷偷地嘀咕:“就他积极,就他能干。”
   年景出现饥荒,会有小偷出现。那是解放前的日子,父亲在自家田里就抓到了一个偷玉米的人。小偷是一个背着粪箕子的年轻男子,父亲根本没有惩罚他的意思,可他却一个劲儿地求饶。父亲只是说了声:“把玉米穗子倒出来,你走吧。”那小偷顺从地倒出了玉米后就溜走了。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父亲却为此懊悔了一辈子。后来,又一次无意中发现邻居家一妇人,偷自留地里的玉米,父亲竟毫不犹豫地躲了起来。直到妇人背着满满一粪箕子的玉米棒子走了,他才从躲藏的地方走出。
   我不解地问:“见小偷不抓,为什么要躲啊?”
   父亲说:“人都是穷极了才偷东西的,给小偷小摸的人放一条生路,权当打发要饭的,也不是什么坏事。”
   农村大集体时,除了生产队分配的自留地以外,对家前园后面积不大的边角废地,仍归属于各户自由种植,或栽树,或种植蔬菜等。
   在“割资本主义尾巴”那阵子,有人认为村民占用的边角地属于应割掉的尾巴。于是,在生产队急于建造仓库的情况下,队长连招呼都不打,就组织了几个强壮的劳动力,用独轮车在我家那块南北两侧濒临大水汪的废地上取土。鉴于当时处于动辄“上纲上线”而挨整、挨批的政治敏感期,父亲心里疼痛,表面上也只能表现得没事儿似的。经过前后两次的挖掘,那块原有面积为两分的废地,因取土,西半面变成了一条宽而深的大“水沟”,实际剩余面积仅有原来的一半。
   农村实行大包干经营,土地分田到户时,我家的那块废地被收回,并按折实为一分地的面积,重新分配给我家,此种分配方式合乎情理。可父亲得知后,找到队长说:“那块地原来面积是二分,尽管少了一半,还给我算二分好了。”
   在实行宅田合一、丈量我家宅基地时,按照以前的算法,包括宅基地南边口的路道算在一起,面积是四分,除去路道的话,面积就只有三分半的样子。当把这种情况告知给父亲,并按实际应用面积登记时,父亲却坚持说:“账面登记要包含路道在内,仍然要按四分算。”尽管丈量人员反复解释,怎么也没能改变父亲的想法。
   因不理解在分地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自讨亏吃,父亲便对我说:“像那块零头地,如果给咱按照一分地面积算的话,时间久了,地块西边的那条水沟,很可能就会被不存好心的人无辜地占用,并给咱制造出意想不到的麻烦。另外,宅基地也是一样的道理,路道与宅基地面积包含在一起算,谁都别想打咱的主意。过日子要从长计议,要图个安稳。至于少得了一点半星的地块,那是小事。”
   恢复高考时,我和弟弟都是将近二十岁的小伙子。父亲硬是逼着我们放下锄头,复习备考。平时家里的什么活都不让我们干,就是他和母亲一同下地干活时,也把我俩锁在家里学习。复习的事被邻居知道后,有人就不解地质问父亲说:“让两个儿子放下农活考大学,你以为考大学那么容易啊?要是考不上的话,看你今后的日子怎么过?”面对别人的质疑,父亲只是笑了笑说:“不碍的,车到山前自有路,日子过到哪儿是哪儿。”
   垂暮之年,父亲用颜体小楷书写了四百多首自然情感流露的古体诗。对国家的富民政策,他极尽地讴歌、赞颂;对不平的社会现象,他极力地痛恨、鞭笞;对弱势群体,寄予极大地同情;对家庭的未来,寄予莫大的希望……
   “一宵好景孤月朗,丰收稻谷满粮仓。秋高气爽多愉快,不是春光胜春光。”“身处黑暗多忍耐,待至春来花自开。万物按节巧安排,梅花香从苦寒来”等诗句,用平凡的言辞阐述深刻的道理,成为后人牢记于心的传家金句。
   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一家人能够吃饱饭。我和弟弟通过高考有了稳定的工作,都能开开心心过日子。这个时候,父亲却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渐行渐好的日子,病逝于二〇〇四年,享年八十二岁。
   命运使然,父亲一辈子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不顺。特别是他做了那么多常人办不到的、难以理解或被误解的勤劳而又善良的事。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九个年头了。十九年来,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向好。人心向善,见贤思齐的风气蔚然成风。以前那些错误的东西得到了纠正;那些类似于父亲的行事风格,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褒扬。我为有这样一个慈善的父亲而宽慰,尽管他曾经是一个被人说成古董、迂腐、糊涂的人。或许因了他的糊涂,他的难以理解,才值得我们去怀念,去珍重。

共 39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极具亲情的文字,读来心底震撼不已。此文以已逝父亲的一生为切入点,把一个酷爱读书,却不得不在家庭“迂腐式”的教育下,被迫放下纸笔,而去从事繁重的农活。虽然其间也有思想的抗争,但依旧改变不了辍学的命运。六年寒窗的结束,私塾先生的惋惜,似乎预示着病魔的来临,“脾块”治了两三年,好是好了,然而,留下的竟是永久的心灵创伤。随后,话锋急转,直指堂叔家二爷爷的去世,下葬时,没有找到一块合适的地。这时,父亲浅描淡写的一句话,引发众人的深层反思。从这一点,可以体现父亲乐于助人、看重亲情的高尚品德。都说好人有好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上高中作为当事人的我,比堂弟的分数高,结果录用的却是后者,这里体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病态。紧接着,又写了父亲留下的两次眼泪,从两次事件中,不难看出父亲的倔强,有时候其实是十分脆弱的,甚至就像一张白纸一戳即破。其次,加入解放初期的生活背景,把父亲不愿与那些瞒报谎报,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领导干部同流合污,他的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以自己不合潮流而中止。不在供销社、粮管所工作,就得自食其力,好在父亲的勤快能干,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不愧为时代楷模的一个高大形象。最后,插入小偷偷玉米的情节,与父亲对待此事的态度,宅田和一是父亲的分毫不让,恢复高考,父亲不遗余力的支持,让我和弟弟有了稳定的工作。天不遂人愿。在一家人有了盼头的时候,父亲却倒在了人生之路的最后一站,遗憾终生。读到这里,禁不住让人生出几分悲悯之心,也是这个笔触的走向,使之达到缅怀故人的强烈初衷。所以,如此深度的好文,推荐读之。感谢赐稿宁静社团,问候作者,欣赏美文。【编辑:峙榛起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7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峙榛起航        2023-07-15 07:43:19
  感谢赐稿宁静,问候,祝开心快乐每一天!
坚持原创文学,梦想将在这里起航!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7-15 09:00:15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3-07-15 09:09:34
  一篇极具亲情的文字,父亲的善良跳跃纸上,读来令人感动。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3-07-15 09:23:11
  感动,好文。父亲的形象朴实无华,勤劳善良,您有一位好父亲,学习欣赏拜读。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5 楼        文友:红尘花瓣雨        2023-07-15 12:22:22
  忙忙碌碌中,抽空看看老师们的文章,我也是你父亲般的境况了,自己半瓶水,唯愿孩子能够成才。中午好!
6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3-07-21 10:02:11
  开头打动人心,内容具有真情实感。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