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思想崇高,爱情伟大(随笔) ——-阅览朱如华《我的爱情很特别》偶感(随笔)
近日,在2023年第5期《军休之友》杂志上看到朝阳区军休十三所休干朱如华写的《我的婚姻很特别》一文,再次怦然心动。为什么是再次呢?因前几年就曾在《北京社区报》见到过《50年风风雨雨情比金坚》的报道和《中国老年报》《55载真情缱绻温暖相伴》的长篇通讯,那时就为如华的婚事所感动。如今在北京军休人的刊物上看到有编者按的报道,再次激荡我的心灵,引起震撼,读后迸发“思想崇高,爱情伟大”的心声。
朱如华的婚姻是“很特别”,特别到奇闻异事那样难以置信,很像是小说,却又并非杜撰,而是真真实实的经历记载。
上世纪60年代初,朱如华是位风华正茂、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一米八的个头,英俊潇洒,要找对象,还不是一抓就是一大把,然而介绍多位,毫无所动,却在一位比自己大5岁、带着4个孩子的遗孀郭履晏那儿碰出了火花,出现了奇思遐想,终于有情人成了眷属,了却终身大事,而且相伴偕老,一个甲子过去,依然无怨无悔,恩爱如初。难怪引起编者感慨:“当下的人们在敬佩祝福他们的同时,也深深思考着爱的真谛。”也诱发见证者的热议:“岁月如歌,爱情不老”、“冲破枷锁,温暖震撼”、“岁月蹉跎,爱情伟大”、“真实、珍贵,爱情、亲情、责任、担当,融为一体,他们是现代的爱情巨人”!
是啊!对这样的“很特别”的爱情,用什么词点赞都不为过,尤其在当今不少年轻人把爱情当儿戏,极不严肃的情况下,如华的爱情,惊世骇俗,犹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华,十分难得,应该当做一面镜子,借鉴学习仿效他的崇高思想,坚贞相守的高尚情操,直面现实,思考未来,确实把婚姻当做人生大事,一旦结合就终身相随,互敬互爱直至天荒地老!
有哲人说:要记住,爱情是意味着对你爱侣的命运承担责任。每逢两人真正相爱时,世界便开始重新创造。法国的雨果说:“爱是人们心里的火头,它是无尽期、无止境的,任何东西所不能局限、任何东西所不能熄灭的。人们感到它一直燃烧到骨髓,一直照耀到天际。”“爱情——天作之合,心灵纯洁的联系!当两颗心在倾爱中渐渐老去……尽管失去了火焰,却依然保持着光辉。”朱如华与郭履晏的爱情就是生动的见证。
从这“很特别”的爱情故事中,明显可见,如华同志的思想之崇高,爱恋之深沉。我想,当朱如华刚看到同事郭履晏的艰难处境时,开始也只是出于同情,出于他有颗善良的心,很想帮这位遗孀摆脱困境,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重建新的家庭。但是接触多了,体贴关怀到一定程度,心随事迁,碰出火花、友谊升华,产生爱慕恋情。这正如我多次主持的婚礼宴上用《一剪梅》调填词的《贺良缘》中所唱的那样:“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开在有缘相会的年华,心心相印,红火灿烂;爱情是友谊的升华,互敬互爱,携手天下。”有了崇高的爱的思想,就助推了爱的行动,海誓山盟,拥抱幸福,相伴终身。
我与朱如华说来有缘,两个军休所相距不远,他是上海人,我是江苏人,可谓老乡;他早我三年入伍,我俩同姓都爱文学,常在报刊登文,以文会友成了军休战友中的知音文友。我从交流中获悉,他不只是忠于爱情,而且是一位爱心满满的大使,极其同情弱势、遭灾群体,曾多次慷慨捐资赠物献爱心。他也曾约我参与社区讲传统、献爱心活动。他婚姻的特别,并非偶然,而正是爱的升华,由偶然成为必然。正如俗话所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有点爱心并不难,难的是有爱的崇高思想,不只爱一个人一个家,而且是爱社会,爱需要温暖的值得爱的人们,这就是朱如华老大哥的可敬可佩之处。在赞颂他坚贞爱情的同时,要学习他的大爱无疆,圆梦中华的理念与精神!
(2023年7月15日于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作者系87岁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