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闲谈“隐士”诸葛亮(随笔)
《三国志》是这样描写“隐士诸葛亮”的,“亮躬耕垄亩,好为《梁甫吟》;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也!”就凭这个,就能把诸葛亮当成隐士吗?未必。“隐士,是道家的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做隐士,首先必须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士。”隐士并不是所有居于乡野山林,不入仕途之人都可称为隐士,而那些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之人不是隐士,那些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也不是隐士;只有那些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是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被称之为隐士。
隐士历来就有,三皇五帝时期就有许由。当帝尧想把王位传给他,但被他严厉拒绝了,逃到了箕山隐居起来。帝尧想邀请他去做九州长官,他却去水边洗耳朵,并表示不愿意听这些话。漠视名利的崇高美德赢得了后人的尊敬,被视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一时期的隐士。他是阳城(今山西省洪洞)的一位圣人。在山区居住,在树上筑巢。人们称他为巢父。传说帝尧想把王位让给他,也被他拒绝。后来还有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孤竹君想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叔齐作为他的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认为这样做违背了他父亲的意愿,于是从家里跑了,而叔齐也拒绝作为继承人,于是他也跑了。后来,在武王征服商朝后,伯夷叔齐以吃周的粮食为耻辱,双双逃到首阳山,靠采集野菜吃维持生计,最后两人饿死。这样的人是配得上“隐士”称号的。
而诸葛亮就大不同了。他虽然隐居隆中,还装模作样地种着几亩地,但是他内心里却是一直想着去当官。而且还要摆出很大的架子来,让人家去请他当官。 这样看来,诸葛亮的隐居,只是一种等待时机,待价而沽的行为罢了。
为了寻得当官的机会,诸葛亮还派出好友徐庶等一些人为他做引荐做吹嘘 。徐庶就神秘地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下来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细想起来,一是表现刘备求贤如渴,二是显示诸葛亮很有架子。“你这刘老板想让我给你“打工”,你不来请三次我是不会来的。”
诸葛亮自以为有几分才能,就摆起一副臭架子:“你要我当官,你就来请几次,不然我这个 ‘大学生’是不轻易出山的。”诸葛亮这样摆架子,其实是与老板索取高价钱,为自己当个大官捞取资本。其实诸葛亮内心还是很想当官的……人家传给帝王位置就不要,他却一心想着当大官,这是隐士的做法吗?
你看诸葛亮如果真的想当隐士,那就种自己的地吧,你种地就种地,还唱什么梁甫吟,你喜欢梁甫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对比许由等人你也不算牛的。诸葛亮身居山里,广告却打得天响,这才使得刘备知道了,去请他了。诸葛亮好为梁甫吟算是么?不就是吟几句诗么,诗可以言志不假,但是诗也可韬光养性。诸葛亮吟诗就是展示自己很有才华,你的好好用我……
《三国志》里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说明身材很伟岸高大,这也是传统的相人术而已。《封神》里的土行孙身材很矮小,还不是很有才能,说到底,还是以貌取人。就与诸葛亮同时的庞统因为没有做广告,刘备就以貌取人,嫌弃庞统面貌不好,就给个小官做。诸葛亮身材好,一出山来就是大官。“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穷通看指甲,寿夭看脚肿,如要看条理,自在言语中。”《冰鉴•曾国藩著》,身材相貌都成了做官的资本,成了炫耀的资本。隐士强烈的自恋,加上同行的吹嘘,再加上后来的崇拜,就共同营造起一个庞大的神话,一个“自恋”加“帮闲”的名利场。再加上有姬昌,刘备这群“爱贤僻”人的介入,更加为这个名利场增添光彩。姬昌替姜尚品拉车,刘备为诸葛开门……
诸葛亮不在隆中当隐士了,到刘备公司当了总经理,实现了心中的愿望,于是他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隐士成为治国安邦的新贵,大有舍我其谁的明星幻觉。其实这种推来扯去的游戏,就是君臣之间互相借势,互相逗着玩,一旦得到好处,就是大功告成!隐士,其实没有几个愿意真正“隐”下去的,人嘛!还是入世做官好!
2023年7月22日卧薪斋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