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带孙日记(散文)
二0二三年七月十九日
应显平兄邀约,今天我们夫妻俩携怀远前往铜鼓避暑。
上午九时,怀远自己从卧室出来,依旧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眯着眼,踉踉跄跄,大喊:“太亮了,太亮了!我睁不开眼。”这样喊着的时候,他嘴角上扬,眯缝着眼睛,粉嫩的脸在挤进家的阳光中,染上金色。他所有的心满意足都写在脸上,新的一天开始了。
折腾了个把小时,大约十点我们从家里出发。爷爷开车,一路上怀远跟奶奶喋喋不休。出南昌不久,有两个隧道是前几天去靖安经过的,一个短一个长,因为似曾相识,他告诉我:“第二个隧道很长,我们要在黑暗中行驶一阵子,朝前看透出光,就到头了。”
模拟导航,是怀远乘车时的惯有节目,今天最喜欢的一句说词是:“前方道路封闭施工,请安全驾驶。”在模拟导航的过程中,他名堂十足,一会说导航坏了,一会儿说网络联系不上,要我配合重启,或是伸出他自己的左手掌,以右手食指戳戳点点,以示他正在恢复链接。
过宜丰,又有隧道,我指着标牌,告诉怀远,这是天宝一号隧道,还有天宝二号,是对双胞胎。他像是有预感,接口道:“应该是六胞胎。”于是,我们一个个数,三胞胎、四胞胎、五胞胎,很遗憾,经过密紧的五个隧道就下高速了,但不能不说怀远的判断与实情相差不远。他一定是遥望群山,才有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成年人未必有,对一个4岁多的孩子而言,实属难得。
两个小时的车程,抵达铜鼓正好十二点。显平兄候在饭店,我们落座后,饭菜就端了上来。怀远钟情肉丸汤和木耳菜,吃了不少饭。
显平兄家整洁雅致,小家伙在沙发上蹦来跳去,很快就被挂在墙上的、显平兄的篆书作品《观沧海》吸引。怀远跳起来,意欲指定顶上头的“山”字,无奈个子太矮,终究还是借助语言告诉我,“上面那个是古代的山字。”我心中暗喜,连连肯定,鼓励说:“真不错,你再看看上面还有什么字是你认识的?”他指认了“中”“木”“石”,我引导他找到“月”,又告诉他,那像波浪一样的,是古代的“水”字。于是,怀远的目光在整幅作品上流连,把那些带有“水”偏旁的字全都找了出来。
怀远不愿午睡,我也怕他白天睡多了后半夜才就寝。我和爷爷陪他分段玩耍,下午4点多显平兄领着我们去打乒乓球。抵达目的地,怀远不想进球馆,反倒被定江边的景色吸引。我领着他从东往西向定远桥前行,走出不远怀远即被几位钓者绊住脚。
奶奶,河面上红红绿绿的是什么?
鱼标。
那鱼标为什么会沉下去?
有鱼上钩了。
其中一位钓到了一只很小的鱼,从鱼钩上取下,投进帆布水箱。怀远凑到跟前,没看见鱼,看到翻起的小水泡,又发问了。
奶奶,那是鱼在吐泡泡吗?
不是,是给鱼增加氧气,不然鱼很容易就死了。
突然,那位钓到小鱼的三十多岁中年人回转头对我们说:“看,水蛇。”
小家伙急了,慌忙喊道:“哪里,哪里?奶奶,抱我看。”
我抱起怀远,他顺着我的手指,终于兴奋地叫起来:“看到了,看到了。它扭动身子横着游,像在沙漠上一样。
二0二三年七月二十日
到铜鼓第二天,早餐过后,显平兄领着我们去汤里。
汤里温泉很有名,但在三伏天很冷清,那些在冬天里喧闹的小木屋沉寂着,几只嘶鸣的知了不停地叫唤,层层叠叠的树荫下变幻出的光影,把整个汤里衬托得更加寂寞。怀远拿着双管水枪逡巡着,终于找到一处可以挨近水面的埠头。他低下头,蹶起屁股,把桔黄色的水枪伸进水里,费力地把抽水管向上拉。前几天玩过的水枪,吸进了沙子,不太顺溜,好不容易装满了水,怀远想对爷爷进行突然袭击。无奈爷爷站在树荫下,对怀远的企图一目了然。于是,围绕大树,爷孙俩追逐起来。怀远射出去的水,星星点点洒在爷爷身上,更多落入草地为丰美的青草解渴。爷孙俩的欢闹声,在绿树之间撞击,有了金属般的磁性,与树荫下的光影一起魔幻。
寻找到汤里古井,还没下水,怀远就抓到了一只绿色粉蝶。他一只手不够用,双手紧捏蝶翅高高举起,向我们炫耀。不一会儿,他的手就酸了。他刚把右手放开,粉蝶像是有所知觉,更猛烈地挣扎,一下就窜了出去,飞走了。怀远望了望手里的翅尖,无趣地甩了甩手。我让他洗洗手,他的注意力立即转向了那池碧水。
怀远看到一池子清澈见底的碧水,忍不住激动,“下水啰,下水啰!”他自己脱掉鞋袜,把脚探进水里,那棉质的大裤衩很快就湿了,裹住双脚,十分不爽。我说,换条游泳裤吧,怀远马上响应,并强烈要求穿上游泳衣。一身兰色泳装与兰天白云相呼应,怀远,这位自然之子纯净、澄明,像天使。
汤里古井泉眼温度很高,大约七、八十度,向外翻腾的水泡,有时像茉莉花,有时像盛开的玫瑰。古井里的温泉溢出来,从高处跌落进石砌的池子里,离泉眼愈远温度愈低。怀远在远处的水坝边走来走去,有时把水枪当作拐杖,有时停下来吸满水射向更远处的石头、小桥、大树。池子里的石头平坦、光洁,可以想象出坐满人挨挨挤挤的情景。此刻,怀远射上去的水,一下子就干了,我们看着水一点点消失,似乎可以听到经太阳蒸发发出的“滋、滋、滋”声。
爷孙俩玩累了,上岸歇息,神秘兮兮的不知在交谈什么。爷爷眉开眼笑,盯着怀远的脸,怀远颔首低眉若有所思,那一绺湿漉漉的头发像缀满露珠的禾苗,藏着掖着的成长故事,渴望一吐为快。
水枪是怀远暑期大戏不可或缺的道具,从靖安玩到铜鼓,可以滋水,可以是偷袭爷爷的武器,竖在皇冠车里,顶牢在天窗上,又是即将发射的火箭。
太阳越来越热烈,要上岸了,怀远有几分不舍,但并不抗拒。游泳衣的领口小,怀远举起双手十分配合,好不容易换上衣裤鞋袜穿戴整齐,他却一脚踏进了水里。怀远不小心失足,见我们手忙脚乱,他却自嘲地笑了。
坐上车,导航页面显示“目的地”,被怀远瞥见,他返回头问我:“日的地是什么?”他连续问了好几遍,我仍旧不知所以。后来,怀远指着那三个字又问了一遍,我们才恍然大悟,忍不住全都笑出声来。他自觉好玩,几次三番地故意重复“日的地”,与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今天,除抓住粉蝶外,还两次偶遇四脚蛇。怀远喜欢花鸟鱼虫,对大自然中的未知具有探求欲望,这样的遇见让他兴奋不已。
二0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水根从南昌来铜鼓了,又多了一位爷爷与小家伙打闹逗趣,怀远可开心了。他不时撩撩显平兄,不时撩撩水根,嘻嘻哈哈享受被宠的欢乐。怀远不认生,亲人,扑进两位爷爷的怀抱,搂脖子、贴脸,很讨人喜欢。
从东浒村再往山里去,有一处林场,改制后有些萧条,但成片的红豆杉还是很吸引人。我们一行5人午睡后前往,怀远听说可以玩水,对目的地充满期待。车子在山路上盘旋,摇头摆尾的感觉给了他不一样的体验。突然他说:“会不会有泥石流?”同坐后排的显平兄说:“你还知道泥石流?”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泥石流很危险。会把我们吞没。”我安慰他:“没有暴雨,不会塌方,就不会形成泥石流。”“奶奶,塌方是什么?”新问题来了,我赶忙用他能接受的措词回答。一路上饶有兴趣,见什么问什么。
我说,到半山腰了。
怀远说,奶奶,半山腰是什么?
我指指他的腰,问,这是什么?
怀远说,腰。
我说,腰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
怀远说,中间。
我说,半山腰就是山的中间部位。
他“哦”了一声,像是听明白了。
从栈道下去,我们在森林里寻寻觅觅。铜鼓县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称号,全域共有红豆杉80多万株,米径10厘米以上的野生红豆杉约50万株,最大单株直径达1.64米,树龄在1200年以上。
我们进入的红豆杉小镇是国有林场,大大小小的红豆杉间杂在松树枫树当中,有的高耸入云,最大树龄800余年,直径1米以上。
在栈道上穿行,一忽儿上,一忽儿下,怀远不甘落人后。爷爷抱起他辨认红豆杉,我说,这就是长红豆的红豆杉,你不是会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吗?来一段怎样?怀远回答,课程已经结束,过期了。显然,他对背诗不感兴趣,甚至有些抵触。
山里的雨,说来就来。大约到“龙抬头”那个位置,先是稀稀拉拉的大雨滴,接着就噼里啪啦成飘泼之势。显平兄带水根仰望“龙抬头”往高处去,我和丈夫带着怀远往山下赶。在800多岁红豆杉下避雨,爷爷脱下衣服裹在怀远头上,自己跑进大雨去车上取伞取雨衣。我们不敢在大树下久留,怀远也在念叨:“打雷了,树下不安全。”到了车里,怀远指指自己,指指爷爷奶奶说,我们都成落汤鸡了,哈哈!
雨停了,我们返程,柏油马路蒸腾起热气。怀远的问题又来了。
怀远问,地上怎么会冒烟呢?
我回答,下了雨。
怀远问,为什么下了雨就冒烟呢?
我回答,地面晒了太阳,是冷还是热?
怀远说,热。
我说,水遇热会蒸发,变成气体,看上去就像是冒烟。
转过一个弯道,进山时碰到的那群黑山羊又出现了,怀远欢呼:“我们下到半山腰了。”突然冒出这句话,我想应该是山羊使他产生了联想。
行至东浒村,那棵千年古樟赫然在目。昨天我们从汤里返回专门去拜访过它,怀远正泥在我怀里打瞌睡,拒绝下车一睹古樟的风采。今天再至跟前,我希望怀远从它身上体会物寿千年的沧桑与伟大,他不理解我的苦心,我只好以风车、荷塘、向日葵诱惑他。
为表明态度,下车后,怀远还不停地嘀咕:“我是看风车的,古樟我可不希罕。”事实上,怀远对那些红红绿绿的纸片并不感兴趣,很快就被排水渠两侧的圳道所吸引。他自诩不走寻常路。圳道平铺两块红砖,比怀远穿28码运动鞋的脚面宽不了多少,爷爷走在他对面忍不住想要伸手保护他,怀远甩甩手,连声道:“我能行,不要爷爷扶。”更绝的是,我正在与怀远姥姥视频,怀远抢过我的手机,一面圳道行走,一面向姥姥介绍当下的风景,头头是道。终于他把镜头对准了大樟树,鹦鹉学舌般地告诉姥姥:这棵古樟树一千多岁了,去年干旱部分枯死,经过抢救,又发出了新叶。你看上面还有吊瓶呢!”
蓝天白云远山,夕阳斜照,山里的暑熟消融尽竟。怀远忙忙碌碌,短发里、脸庞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细密的绒毛在金色的阳光里纤毫毕现,让我想起出壳不久的雏鸟。铜鼓的山光月色,和风急雨,流岚彩虹,花鸟鱼虫,瓜果时蔬,还有人文品格,润物无声,也必将沉淀于他幼小的心灵,作为生命底色,发挥持久的作用。
老子有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望着怀远那张黝黑的、红朴朴的脸,欣赏他的童真,相信“德优怀远”的期望,经过自然造化,必然水到渠成。
这样聪明可爱的孩子,不知他的小脑袋里藏了多少东西,真是令人惊喜。
读这篇文章,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梅子的喜悦和幸福。
期待更多分享。
他们降生原是上帝,
对我们的慷慨施舍;
笑声含着他的智慧,
亲吻含着他的宽赦。
他们带给我们温馨,
幸福是他们的权利。
……
祝贺老同学又一篇亲情散文佳作诞生。真棒!

小怀远才四岁,说起话来、做起事来就这么有条理,真是聪明,更是父母和爷爷奶奶教育有方,我被小怀远的可爱伶俐甜到了,喜欢得不得了。给你们一家点赞。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十万个为什么,小怀远小调皮,自然之子的情态活灵活现。奶奶的循循善诱和爷爷的好脾性,如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