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牢记铭言,攻关苦读(赏析)
摘要:青少年一定要立下恒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才能行稳致远。盛红以攻关苦读、刻苦创作,把寻求人生真谛的经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再汇编成《芳踪集》流传后世。
今天很高兴参加四川散文创作研究部和盛红老师撰写的《芳踪集》新书发布会,今天见到邀请的各位专家、大作家们,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昨晚十点过时,我就在琢磨参加盛红老师新书发布举行的沙龙活动时该说点什么,于是我提笔拟写了简短发言稿,向各位老师、作家们分享一下我内心的感悟。盛红老师的散文集《芳踪集》是由(北方文艺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资深媒体人、策划人、作家盛红携新书《芳踪集》来到今天的会场,她在继数年前出版散文集《光阴U盘》《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等个人散文著作后,这次是盛红近年来推出的又一部以“行走中国”为主题的散文合集。
《芳踪集》以时间为经,以“行走”为纬,共分“四辑”选取了历时十余年漫游与穿行于祖国山山水水中的沉浸式散文,虽只是她岁月行吟中的光阴一角,却亦是一吟三叹,充分展示了一个始终走在路上的传媒人和作家的双重眼光与思考。
我收到这本《芳踪集》时,心情充满许多感慨,不由得联想到,盛红老师的新书不也是她的自述吗?她自述的主要是她2004年迄今二十年来这段人生中部分旅行经历与点滴感悟,以及写在后记中和穿插在旅行中探索人生的艰难成长往事。
《芳踪集》这本书作为盛红老师的人生自述。因为自述的第一要义就是真实,引领读者们在日后最美好的年华里,敢于放开身心去旅游四方,真正体验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莫大乐趣。正如书名的字面意思,集入《芳踪集》中含后记共五十件作品,无一不是对行走和遇见的收揽与回望和记录。这些作品,依然承续了盛红一贯的散文笔锋与写作方法。盛红的散文写得很正能量,清晰,结实,诚恳;有环境、事体、人物,更有自己的思想与评判;引领读者可以既当文学,又当科普文章阅读,让读者理解《芳踪集》的真正内涵。读到盛红老师的作品,一是感悟她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志向一往无前,各种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她学习和创作的信心和毅力。二是如此优秀的作品书刊,没有做过专业记者养成的拍照、做采访、记笔记的习惯是写不出来的;如果没有做过团队领导者的组织经历,没有做过教书育人生成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写不出来的;如果没有刻苦攻关苦读的恒心和勇气,没有充满坚定信心的毅力更写不出来。看到《芳踪集》这本书刊,让我回想到周恩来有句铭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这句铭言只有九个字,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牢固树立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以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表现以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天阅读到盛红《芳踪集》散文,主要体现在她勤奋苦度的积累,以随笔灵动的语言、氛围的洇染、细节的把定、思辩的追踪,尤其情感温度的投入。盛红正是用她的文学性,灵感性完成了《芳踪集》的成功创作。引领读者们深思,“读书、重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要使青少年真正弄懂读书:是丰富自己的头脑,获得有用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增长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引导好青少年真正懂得勤学苦读的内涵,古人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树不修不成型”。一个人要成材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回想古代的帝王将相、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无数的科技工作者和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是因为他们已被打磨成了意志坚定的人。青少年一定要立下恒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牢记铭言,攻关苦读,才能行稳致远。盛红老师以攻关苦读、刻苦创作,把寻求人生真谛的经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再汇编成《芳踪集》流传后世。在这些充满人生智慧的文字里,有她亲身经历的苦难磨砺,探索人生的路径,才会闪耀出她人生的坚定信念,以昂扬向上走向远方和人性善良带给读者深深启迪。《芳踪集》是一部很优秀的书籍,值得阅读,值得传扬。
2023.7.20.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