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书香•芒种】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文学赏析)

编辑推荐 【书香•芒种】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文学赏析) ——读徐可老师的《仁者启功》


作者:游泳的马 布衣,29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80发表时间:2023-07-24 21:59:05
摘要:这本书详实记述了一位灵魂工程师后半生走过的——从艺术到学问到人品——的闪光足迹,献上了一位纯朴谦逊的人民作家对这位灵魂工程师的崇敬与仰爱之情。

【书香•芒种】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文学赏析) “我在读着一本大书”。这本书详实记述了一位灵魂工程师后半生走过的——从艺术到学问到人品——的闪光足迹,献上了一位纯朴谦逊的人民作家对这位灵魂工程师的崇敬与仰爱之情。
   这本书就是徐可老师创作的《仁者启功》。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启功先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字元白,也作元伯。北京人,满族。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为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先生是雍正第9代孙,但其出生时家道却已中落。他一岁丧父,十岁失去为他启蒙的曾祖父和祖父,家中就靠寡母和一位未出嫁的姑姑苦苦操持,后在曾祖父和祖父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下,他才得以在汇文学校读书。但因经济困难,启功先生中学未毕业便辍学了,从此养家糊口,背上生活的重担。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发奋自学,先后师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修古典文学,后来更拜陈垣为师,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几十年来,启功先生从未懈怠,终成一代大家,他在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骄人成就,有“诗书画三绝”之誉。
   从艺术方面来说,“启功先生是一代书法大师,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内紧外放的结体,遒劲俊雅的笔画,布局严谨的章法,体现出‘启功体’书法的特有风格。启功先生书法博师古人,典雅挺秀,自成体格……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帜,成为彪炳书史的书坛领袖。”“启功先生的书法家喻户晓,而他的绘画水平更高。‘秋山人在画中行’是其常用的题材。70岁后常作兰、竹,构图平中寓奇,以书法之笔入画,明净无尘,清劲秀阔,充满书卷气。”“真”“善”“美”三者有机结合,是启功先生书画创作意义深长的特点之一。“启功先生的另一‘绝活’是古典诗词创作和研究,他的旧体诗词造诣很深,被誉为当代古典诗坛的泰斗之一。”
   从学问方面来说,“启功先生是当代少有的通儒、文化大师,在诸多文化领域都卓有成效……(其)书画作品蕴含着很高的学术价值。(所著《论书杂记》21则)与《论书绝句》《论书随笔》一起被学界誉为书论经典。同时它们又是美到极致的书法艺术精品。启功先生的书法思想即‘启功书法学’,极富创新精神,已成为书界公认的权威书法理论,成为学者研究的一门学问。”
   启功先生“一生最钟情的,就是教书育人,研究学问……在(先生)去世前几年,尽管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可还是著述不辍,育人不止。粗略统计一下,光是80岁以后,(先生)就出版了20多部著作,在92岁高龄之际,(先生)一口气推出了《启功口述历史》《启功讲学录》等五部专著,令世人称羡。”
   从人品方面来说,“(启功)先生为人至真,他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抱有一颗热诚的赤子之心……他曾赋诗作画,欢呼香港、澳门回归,在各种外交场合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尊严,宣传介绍祖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每当遇到自然灾害,他总是踊跃捐献善款。他诚恳待人,爱憎分明,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
   “(启功)先生为人至善。他对妻子之爱,对母亲至孝,对师长致敬,对朋友至诚,对晚辈、学生关爱至切,和蔼可亲,悉心教诲。为资助考入北师大的贫寒学生,(启功)先生于1990年在香港举办书画义卖……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和激励青年学生辛勤耕耘、严谨治学.对一切遇到困难的人,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慷慨相助;有时他的善良为小人所用,他也毫不后悔。即使对小动物,他也充满爱心,不忍伤害。”
   “(启功)先生为人至坚……(他)温柔敦厚,平易近人,实则外柔内刚,外圆内方,刚直不阿……在原则问题上非常认真,绝不随波逐流,随声附和。我们常见的是他‘笑脸弥勒’的一面,(但也有)‘怒目金刚’的一面,那都是在对待原则问题的时候。”
   “(启功)先生为人至净……(他)性格洒脱,胸襟旷达,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生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功名所累。他心地纯净,不掺杂念。对人生的坎坷总能以乐观的精神、旷达的心胸加以化解,从不怨天尤人。对假冒他书法的行为,对一些人不负责任的议论,他一笑了之,表现得很超然。”
   “66岁,正是(启功先生)风头正健的时候,他却挥笔为自己写下了一篇《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日陋。身与名,一齐臭。’”这段话虽属戏言,但读来却非常让人感慨,别有一番韵味与意境,同时亦更加体味到了启功先生的旷达幽默与崇高的人格力量。
   启功先生生前有一方特别喜爱的古砚,上有砚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先生多次书写这则铭文,并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坚净翁”。坚韧如石、纯净似水,正是启功先生性格和为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启功先生为人处世的本心和准则。
  
   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
   《仁者启功》一书是由著名作家、评论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老师创作的。
   从1984年徐可老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算起,至1991年在《光明日报》工作后与启功先生“第一次亲密接触”,再到2005年6月30日启功先生辞世,徐可老师与启功先生相识20余年,曾经多次亲耳聆听启功先生教诲。在长期的交往中。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师生关系、工作关系而成为忘年之交。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情逾祖孙”。这样深厚的感情,恐怕外人是难以理解或相信的。
   徐可老师说:“2020年6月30日,是敬爱的启功先生逝世15周年纪念日,我决定出一本小书,以此表达对先生的缅怀之情。收集的内容是从1993年6月我写下第一篇启功先生访问记开始,到2020年5月,时间跨度长达27年。”于是《仁者启功》一书诞生了。该书由黄山书社出版,字数近20万字,共分为甲、乙、丙、丁四辑。前三辑按时间顺序排列。“甲辑写于(启功)先生生前,主要是出于一名记者(徐可老师)的敏感和晚辈的感情为了介绍(启功)先生,宣传(启功)先生而写。”“乙辑写于(启功)先生去世后一段时间之内……这一时期的文章以怀念为主,特点是感情浓郁,直抒胸臆,毫无掩饰(徐可老师)心中的悲痛和思念……”“丙辑是(启功)先生逝世几年之后直到2020年5月(徐可老师)写的文章。这一时期的文章特点是感情内敛,相对平静、理性,不再单纯地只是抒发怀念之情,也不再简单地介绍(徐可老师)跟(启功)先生交往的往事,而是侧重介绍(启功)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人格魅力、艺术与学术成就,并尝试研究(启功)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实际上是自觉地承担起宣传与研究启功先生的任务。”“丁辑是一部中篇纪实文学,采用‘条块写作法’,以(启功)先生的治学成就和独特品质为线索,分专题对(启功)先生一生的经历、成就和高尚品格进行了系统深入地介绍。”
  
   仔细阅读《仁者启功》一书,首先你会通过徐可老师的视角与出色地娓娓道来,去了解、认知、走入、理解启功先生这位国学大师,进而亲切地伴随在这位“笑脸弥勒”“怒目金刚”“老顽童“”老祖父“”蜡烛”“国宝”等丰富生动多面形象左右。启功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老人、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更是)一位人格高尚的楷模。”“从启功先生身上……(读者会感悟到)什么是完美的人格,什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
   《仁者启功》一书,没有独特的技法,没有优美的词语,但是,却在看似平凡中表现出了非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我想,《仁者启功》一书的成功之处,除了启功先生感人的事迹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外,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也就是本书的三大突出特点:
   一是真情实感。徐可老师用平实的笔调,平淡的语言,朴实的文风,突出了主题,把对启功先生的一片赤诚,就在这用心写就的一笔一画之中流淌,绵延不绝。“几乎每个字都是沾着泪水写下的”“为情而造文……所书感情是真挚的,深沉的,发自肺腑的,没有半点虚情假意”,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和汹涌勃发。真情实感是散文的灵魂与生命。正如徐可老师所言:“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要下笔为文。如果没有这么真挚深厚的感情,就没有这些文章,也就没有(《仁者启功》)这本小书。”
   二是文化自觉。“这几年我(徐可老师)有一个习惯,每当(启功)先生生日来临之际,都要写一篇文章,表达我(徐可老师)对(启功)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算是一份小小的贺礼。“这样一来,就积攒了很多文章。从《仁者启功》书中乙、丙、丁三辑文章可以明显看出,徐可老师已经从怀念启功先生向研究启功先生、宣传启功先生转变,徐可老师已经不满足于抒发对启功先生的爱戴与怀念之情,而是把对启功先生的深厚感情转化为研究启功先生的行动和动力。宣传启功先生事迹、研究启功先生成就、弘扬启功先生精神,已经成为了徐可老师的文化自觉。
   三是文史价值。作为一位人民作家,徐可老师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详尽记述下了与启功先生交往的、具有宝贵史料价值的历史。“文章无论长短,水平无论高下,所写内容是真实的,很多是我亲见亲闻的,有的是我的独家‘秘闻’,也有一些是从(启功)先生著作或其他可靠渠道了解到的。”
   谛读熔史学文学艺术于一炉的《仁者启功》一书,你会在视角独特、思想新锐、资料宏赡、论述缜密的时空里,在具体的作品或实例、以及图文并茂颇具观赏性的基础上,尽览启功先生走过的万千气象,尤其是晚年的“奇趣雅闻”,还有启功先生在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读来如临面授,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不知不觉中这位“仁者”喜怒哀乐的人生智慧已潜入心田,启人心智,于是顿悟了“真正能治愈一个人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经历”的含义,回头再看看现实中的烦恼和忧惧,似乎并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苦闷与沉重。
   “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这是徐可老师特别喜欢的启功先生写的一副对联,也是徐可老师质朴谦虚的人生态度,更是徐可老师对《仁者启功》这部书的一种深情注解。
   “在我眼里,启功先生就是一部厚重深刻的大书,一部内涵丰富的大书,一部不忍释手的大书,一部获益无穷的大书,值得一辈子捧读。”创作《仁者启功》,“这是后人怀念启功先生、纪念启功先生最好的方式之一。”而拜读《仁者启功》,学之感之念之悟之,亦是如此!
   真心的感谢!
   ——谨以此文向启功先生致敬!向徐可老师致敬!

共 4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一本好书,了解一个名人。此以读徐可老师的《仁者启功》赏析成文,也是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启功先生是中国近代十分著名的名人、堪称大学问家。这段从多个方面,历数了启功先生的生平和毕生成就。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仁者启功》一书为徐可老师近20万字的巨著,此段介绍了徐老师和启功先生的友谊及成书大概。没有独特的技法,没有优美的词语,但是,却在看似平凡中表现出了非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第三段,对《仁者启功》一书进行了几个层面的赏析,并介绍了启功大师的情操、品质和修养。读《仁者启功》,学之感之念之悟之,一篇具有内涵的作品赏析好文,推荐大家阅读。【编辑:北方天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3-07-24 22:06:53
  我多少知道点启功先生的大名,今读老师文,对这位国学大师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谢赐稿支持书香,欢迎常来光临。请茶。
回复1 楼        文友:游泳的马        2023-07-25 21:35:22
  感谢北方天马老师辛苦编发与美评 !继续前行,望多指点!
2 楼        文友:游泳的马        2023-07-25 21:41:08
  什么原因——老师们的评论被不小心删除了?能恢复吗?
感恩、责任、执着、自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