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时蔬之趣——丝瓜(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时蔬之趣——丝瓜(散文)


作者:秋水翁 秀才,1824.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6发表时间:2023-07-26 10:56:01

小院里种了几株丝瓜,炎炎夏日,既不开花,亦不见果,只是一片绿意,不知是何原因,竟冥思不得其解。
   那是孩子的外婆在初春时,剥了从故乡带回来已经干瘪的老丝瓜,取其丝瓤后,留下几粒种子,顺势丢在花园里。不想没几日,那籽粒开始破土、发芽,三两片嫩叶,在春风中摇曳多姿,惹人生羡。于是培土、浇水,渐成势头。每日清晨,我总是早起,不洗不梳,独坐瓜苗旁,默然一阵,守望着那一抹绿意,甚感欣喜。
   日复一日,春尽夏来,只见丝瓜抽藤拔节,触须卷曲牵引,使细藤蔓延于小院的围墙内外。那叶片大如扇面,形如鹅蹼,几场雨水,其色郁郁青青,阳光下闪着嫩绿的光辉。
   于是趁某日闲时,松土、锄草、浇水、施肥、搭架,忙得不亦乐乎,几近汗流浃背,却并不以为繁琐劳累,皆以期早日开花结果之愿。
   每至晴朗的夜晚,趁月上柳梢之时,总爱守在瓜藤下,隐约地看那绿叶藤枝,既养目,又养心。——夏日一阵晚风吹过小院,除了有一袭凉意,更有一股淡淡的田园气息。
   有时在花园里夜读,正捧书入神,忽而从瓜藤下传来几声“叽叽”“扎扎”的鸣叫,于是放下书来,寻声在瓜藤下静听,然人近声息,却不知那小虫隐在何处。
   故乡的夏夜,每至月明之时,田野里一片喧嚣,“扎扎”“吱吱”从夜晚到天明,不绝于山村。儿时的夏夜,总爱守在小河边,一会儿仰头看月色,一会儿俯首听那虫鸣之声,及至夜深,时有远山送风而来,稻花香里犹觉梦也香甜。
   据一本书上记载,草虫有“八畏”:油、盐、酒、醋、臭、香、各种烟熏、各类化学气味。——细细想来,我家小院,既生瓜藤,又闻虫声,亦算一片净土了。只不过此时不是秋夜,倘若再下一场秋雨,残灯下,一面读书,一面静听虫鸣,那秋声幽怨之时,诵“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之句,顿生缘起性空之悟。
   一时甚感欣喜,想那丝瓜藤下,虽是半方阴凉之地,却可以藏蚁窝、隐虫形,俨然另一种生命的世界。
   丝瓜又名“天罗”、“布瓜”、“蛮瓜”,最喜欢另一个名字:“天丝瓜”。皆因其成熟后,瓜瓤成纤维丝状,相互密织交错、韧性十足而得名。儿时母亲总爱留下老掉的丝瓜,摘时保留下瓜柄,三五个成串,吊晾在屋檐之下,风吹日晒,丝瓜干枯,再取里面的瓜瓤,用以厨房里洗锅刷灶的抹布,既快捷、又吸油,是天然的清洁工具,故乡人因此取一俗名“丝瓜布”。
   某年去北京出差,在一条老式的胡同里看一位老奶奶卖鞋底,大声叫卖:“丝瓜络鞋底,舒服透气,又治脚气!”当时不知何为“丝瓜络”,待上前询问,原来是取老丝瓜的瓜瓤,一分为二,压平实,修剪成鞋底子的大小。于是欣然买了一双,垫在鞋子里,绵软透气,双脚入睡席梦丝一般,甚为贴心。
   《集解》上载:“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于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寸许,长一、二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靴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栝蒌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
   旧时故乡人种的丝瓜分两种:一种长而浑圆,通体光滑,手摸时软而有力,俗成“肉丝瓜”;另一种,浑身棱角,共有八条,故乡人称“八棱瓜”。每年三四月间,于房前屋后,或者菜园的篱笆边上,随意的丢几粒瓜种,及至夏天,总看见一片青绿的颜色。其藤攀高枝而上,不卑不亢,蔓延数十米之远;其花色深黄,形如五星,有一股浓烈的香气。雌花落后,便见青色的瓜,一日二三寸,只要雨水好,光照足,三五日,花蒂落后,瓜便可食。
   多年前生活在山城重庆,孩子的外婆在夏天喜做一道美食:选新鲜丝瓜一两根,刮去嫩皮;取猪瘦肉,切成小片,拌上盐、胡椒,再和上淀粉待用。锅中烧水,待水沸腾,丝瓜切片下锅,再放拌匀的猪肉,一起混煮至水沸时,文火煮两三分钟,起锅时加上鸡精,尝一口,清香中带着浓浓的肉味,是夏日里生津解暑的一道佳肴。
   也有做得简单的,选鲜嫩的丝瓜,去青皮,切成长条形,锅中放油少许,三两片蒜和姜,待火旺油热时,下丝瓜条翻炒,两三分钟,起锅,尝一块,清新微甜,下饭可口。
   医书上载:丝瓜能除热利肠,主治痘疮不出,乳汁不下。其味苦微甘,有清热化痰、解毒、润燥、驱虫等作用。可以用于肺热咳嗽、咽痛、疔疮等。丝瓜藤茎的汁液具有美容去皱的特殊功能。丝瓜根可以用来消炎杀菌、去腐生肌。
   所以夏日炎炎,丝瓜是绝佳的时令蔬菜。
   宋·杜北山有一首《咏丝瓜》:“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寂静的农家山园中传来山泉水声,看不见任何水流的踪迹,而声音却非常清晰。下了数日的雨后草长了起来,丝瓜沿着墙沿在瓦上生长。
   于是回头再看看自己家的小院,虽不是山园,也无泉水声响,但那丝瓜藤正沿着刚搭的绳架上拼命地向上攀爬,那藤、那叶相互缠绕,一时间小院里犹觉一阵清凉,仿佛神归故乡一般。
   然时进三伏,那瓜藤茂密而生趣盎然,却不见一花一蒂,甚为奇怪。后来只得询问父亲:土肥水足,猛长藤叶,但可摘叶掐尖,以观其变化。
   恰巧傍晚,一位文友前来,两人在小院的丝瓜藤下品茶读书,谈论文学,朋友兴起,谈到无物可入笔时,突然问道:“你家丝瓜长得如此之盛,却不开花结果,真真地奇怪?”
   我被朋友突然发问,一时不知如何作答,于是笑道:“故乡人有一句俗语:‘苦瓜藤,丝瓜藤,不开花,不结果,当毬藤。’——岂不是笑我等所谓的文人否?”
   朋友听后,哈哈大笑,喷茶一地。
  
  
  

共 22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文字,生活气息浓郁,内容充实精彩。自家院里的几株丝瓜,偶然破土生长,尽管不开花结果,但仍让人为之培土施肥,付出辛劳,有所期待,能让人在摇曳多姿的瓜藤架下养目又养心。在花园里夜读,来自瓜藤上的小虫鸣叫生动传神,倍感惬意,感悟因瓜秧而形成的微小生态。文章详细阐释了丝瓜对人的各种作用,除了食用,还能当抹布、做鞋垫、 当中药,可谓作用神奇。对丝瓜的生长和分类进行了详细描写,对生长环境的不苛求,却能服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行赞美,借用古人的文字信手拈来。最后回到自家小院,与友人品茶聊天,呼应前文不开花不结果的话题,却用一句俗语让心中疑问成为笑谈,寓意只要曾经努力,无论结果如何,都是生活的乐趣。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更多交流。【文璞书苑编辑:寂寞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3-07-26 11:54:24
  欣赏秋水翁老师的精致美文。语言清新明丽,又颇具幽默风趣,真是妙笔生花,丝瓜用途广泛,寓意深刻,不择地而生,坚韧不拔,朝着自己的方向,向上而生,开花结果又如何,只是享受期间奋斗的过程。文学之路不也是默默耕耘,笃定而执着,自得其乐,趣味无穷。好文点赞学习,期待新作,问候夏安。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2 楼        文友:木语杉言        2023-07-26 12:54:50
  秋水翁老师的文章,就地取材,用精美的语言表达种丝瓜、赏丝瓜的乐趣。结尾更是妙笔,用丝瓜长势茂盛不开花结果暗喻写作之人辛苦创作却不一定有自己期望的收获。
   “天道酬勤!”祝愿老师在自己的清凉小院收获多多!
3 楼        文友:海宁        2023-07-26 13:24:54
  欣赏秋水老师唯美的散文佳作。炎炎夏日,如清风拂面,山泉流淌,老师的文字给人美的享受。妙笔执手,字字珠玑,守一处阴凉,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我手写我心,乐趣在其中。欣赏学习了,点赞美文!问好老师,期待新作。
4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3-07-26 15:58:12
  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颗深入体会的心灵,万物皆可入文。撷取司空见惯的时蔬入笔,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体察与感悟,微小的事物有了美好的喻意,颇有汪曾祺散文的妙笔。欣赏秋水老师散文,抒写性灵,赞美生活,让人感觉可物皆可爱。
5 楼        文友:飞不高蝴蝶        2023-07-27 17:41:17
  欣赏秋水翁老师的文字,语言清新,把丝瓜的来源、形色和作用写得很是详尽,丝瓜不结瓜,又富有另一层有趣的含义。点赞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