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平淡的日子过成“诗”(散文)

编辑推荐 【齐鲁】平淡的日子过成“诗”(散文)


作者:王义尚 秀才,139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10发表时间:2023-07-29 21:42:02
摘要:生活中不是缺少阳光,而是缺少善于发现阳光的心情;万物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人。1981年2月10日(正月初六),是我与老伴结婚的日子。

【齐鲁】平淡的日子过成“诗”(散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阳光,而是缺少善于发现阳光的心情;万物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人。
   ---题记
   1981年2月10日(正月初六),是我与老伴结婚的日子。
   我生于1955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初九)属羊,老伴于1957年11月26日(农历十一月初五)生属鸡。结婚42年,我与老伴从彼此陌生到相知相爱,一起操持家庭,相扶相携,走过了风风雨雨,历经坎坎坷坷,遭受了人生多种磨难的考验,共同度过四十二年。生活中,虽多有困苦和不同的看法和意念,甚至有时大吵小闹或变脸,但过后仍会风平浪静转入“晴天”,相互疼爱有加心地坦然。
   我们相识是在1979年的夏天,那次大规模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也是我参军入伍的第四年,头一次从云南回家探亲。那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刚收完麦子的鲁西南大地上,到处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因思想观念的滞后,这里的人们仍在遵循亦步亦趋的生活方式与习惯。特别是在找对象的婚姻大事上,大多仍是听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像电影《李双双》里孙喜旺说的一样,皆坚持“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观。
   一天,有个不远的亲戚来家里给我提亲,介绍的是离我们家很近邻村的姑娘。由于我们两个都有些内向不善言谈,相见时皆显得拘谨和腼腆。没怎么用心细致地观察对方,也没有多少语言交谈,就懵懵懂懂的同意,加上姨母在该村的帮衬说合,亲事很快就定下来了。说起来现代的年轻人都不敢相信,那个时候定亲很俭朴,只在饭店简单的要上两桌菜,宴请一下女方家人坐坐说说话,随后两人相互交换个手绢即可。女方根本不都要什么彩礼,更没有要车要房的。手绢里面包的定亲礼也很少(几十元到100元不等),当时我给老伴手巾里包的定亲礼是60元钱。那时家中生活尚有些困难,连个自行车都没有,更谈不上有车有房产,甚至家里也没有任何存款。
   老伴姊妹5个(三个哥一个姐)在家中排行最小,由于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思想意识有些封闭保守,假期结束我回部队那天,她怕外人说闲话,不好意思也不敢去车站送我。回到部队心里总有点烦,两年半的恋爱期间,我们既缺少花前月下式的语言,更没有像别人热恋时的缠缠绵绵。两地书本想在信中多增加些浪漫,但她又顾虑别人笑话说三道四,而不想让过多的通信,至使我们的关系一直有些冷落平淡,处在一种感觉有点别扭的时间段。
   1981年的春节前,我第二次从云南探家,家里正开始张罗着为我操办婚事。结婚前,我们在照相馆仅拍了一张结婚照,那时基本上算是“裸婚”,也不需操办什么家具。嫁妆都是有老伴的娘家给置办,有桌子、桌橱、柜子和箱子,还有四把椅子和一个小饭桌,大小共九件。2月10日凌晨,娶亲的都是骑自行车,虽说离家不到1公里,因乡间的路不好走都需转路,一路转弯抹角上下车三、四次靠步行。经过一段共同的生活,由不熟悉到了解努力适应,老伴与我和家人相处还算融洽。一晃半个月的假期结束,我又返回了云南边防部队。
   一年后再次探家,这次探亲后老伴已怀上孩子。由于干部制度改革与部队缩编,1983年初我复员退伍回乡,离开了七年的军营。不久,便有了第一个孩子也新建了房子,哥嫂与我们分家搬到新院,我们与母亲一起住在老院。老伴常说的口头语是:“为人要正直不说谎,要有志气,甘愿吃亏不占别人便宜。”
   俗话说“过日子比树叶都稠”,刚分家单独生活经济拮据,就像炒菜一样明显地分出酸甜苦辣咸。经常是为吃穿与生活用品犯难,她时常靠回娘家接济点。记得分开家第一个春节,家里实在没钱置办年货,还是老伴去娘家拿回大姐给岳母买衣服的15元钱过的年关。难免她有次对我开玩笑说:“以前也有不少人给我介绍的对象有个体户、教师,还有在工厂上班的,我就是都没答应,咋就单看上你这个‘傻大兵’了?”嘴上虽如此说,但其内心从来没表现出嫌弃我的意思。但凡有点好吃的自己都不舍得吃,总是给我和孩子留着。分家不久,母亲身患高血压、半身不遂,住院治疗后刚能自理。为不使我耽误地里的农活,照料老人与孩子都是老伴自己承担,母亲住院花费数千元欠账和俩哥共同分摊,她也毫无怨言。
   后来,在她的支持下,农闲时我刻苦努力读书学习,坚持发挥在部队的特长练习写作,不断在媒体发表稿件,被上级宣传部门破格录取为新闻从业人员,之后凭突出的业绩被评为新闻宣传拔尖人才,农转非聘干成为国家正式公职人员。为不影响我在单位上班,老伴又经常是不分昼夜家里地里一肩挑,由于劳累付出过度,先后身患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双侧股骨头坏死等,2014年经在北京做DSA介入融通(微创)手术,才恢复到拄拐刚能自理与行走,今年又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
   四十二年的婚姻相濡以沫,如今我们虽已年过六旬,鬓发花白韶华不再,脸上写满了岁月的苍凉,如“绉纱”一般,失去往日的光泽与柔软,但我们的婚姻已进入“珠质”,正似珍珠一样光亮。的确,也曾经有过一段幸福的时光,永远存在着质的厚重感,亦像有人说的“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一样。

共 20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作者对自己的人生、家庭和婚姻一路走来的回顾和自述,特别的朴实细腻真情感人。作者作为军人,常年离家在部队,回家的时候很少,在那个年代,经济都不富裕,两个原因造成作者面对婚姻处于不利的地位。可是,作者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一个好女人,娶得了一个好妻子。两个人的聚少离多并没有影响关系,两个人“先结婚后恋爱”也没有影响感情。两个人组建家庭后,风风雨雨几十年走来,相濡以沫恩爱有加,真正做到了“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如今,夫妻俩已到晚年 ,虽然岁月苍老了容颜,但是两个人的情感却越来越弥久醇香。如今,夫妻俩走向了“最美夕阳红”,继续着一段缱绻的人间佳话。这是一篇非常真情的正能量美文佳作,让写小编读后无限感触与感动。佳作推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3-07-29 21:48:38
  作者讲述的那个年代的婚姻真纯粹,那时候的婚姻彼此就看对眼一个人,没有那么些花花道道。那个年代的婚姻也很稳固,彼此组建家庭了两个人就是做牛做马也是相守一辈子。对比之下,作者讲述与爱人那个年代的结婚,是不是鞭挞和讽刺了现在这个铜臭味的时代和婚姻呢,现在这样的物质和世俗。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王义尚        2023-07-30 09:06:30
  谢谢叶华君老师辛苦编辑,按语精彩,点评精确,文思灵动出彩!说实在的,一直以来,不太看好当下的世俗铜臭,何时能再有一方净土,将灵魂安放?期待共勉,远握!
2 楼        文友:冰阳        2023-07-30 16:50:56
  祝贺友人,齐鲁风采黄河奇葩!
乡土作家、诗人、自由撰稿人
回复2 楼        文友:王义尚        2023-07-31 16:42:29
  谢谢来访,祝夏安吉祥!
3 楼        文友:万重山        2023-07-31 07:09:58
  家和万事兴。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作品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日子。
   作品对读者具有启迪和教育意义。无论作者与妻子碰到任何困难,都共同面对,不向困难低头。
   作品全篇充满家国情怀,充满正能量。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王义尚        2023-07-31 16:44:34
  谢谢留评点赞,祝夏安创作愉快,远握!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