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八一” 纪念日(随笔)
◎“八一” 纪念日
今天是“八一”,比平日早起了些,找来六五式军装的照片做背景,又找来当年坐在长江岸边的照片换了头像,码上些琐碎拉杂的心情文字。
用以纪念这个节日,问候那些在世和追思那些离世的战友,同时也还原下,再也回不去的那时穿军装的我……
我身后是辆苏制T62中型坦克,是前苏联六十年代的主战坦克,据说它有近十个改进型,是世界最先采用滑膛炮的坦克。
因为它有故事,所以与它同框。
一九六九年三月,中苏交恶,在黑龙江珍宝岛开战。
双方交火时,我军将乌苏里江的厚达2米的冰层炸开,使这辆T62坦克沉入江底。
遂被我们所在营的官兵,在海军潜水员配合下,夜间借助绞盘拖出,火车星夜运往抚顺6409坦克大修厂,修缮后,送往北京展出。
六年后,我入伍。
五十四年后,北京军博,我静静地站在它旁边。
当年战友音容依稀,有去世,有健在;
当年炮火耳畔尤闻,有回忆,有感慨……
今天是八一 。
致敬,征衣泛白的岁月;
致敬,金戈铁马的征程。
致敬,青春不再的年华;
致敬,热血铸就的忠诚。
◎门前的竹子
几年前搬来于此,楼下门前的竹子,还只是稀疏的几丛。
以为它在北方,活的会很勉强。
沒料想几年的功夫,尤其是今年雨水好,竹子长的碧绿青翠,密致而又旁逸斜出,尤如古代戍边将士奋力的开疆辟土,硬是把几丛拓成了一片,变成了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袖珍竹海……
生活庸常,与其每天看悲剧、喜剧,狗血剧、反转剧的轮番上演,不如移目这老竹新篁,观舒枝密叶,浓翠淡绿,享竹荫可人,清风微凉……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东坡先生说的极是。
诌上几句,聊做心情:
赏竹何须到江南,舍前便是绿盈眼。
青肥枝翠通幽处,苍瘦剑叶遥对山。
阶上疏影闻蝉鸣,径下余晖见夕烟。
凭栏半日独无语,暮色氛氲少俗喧。
◎闲妹的书
七月蝉鸣,溽热难捱。
收到闲妹的书,是窗外阳光慵懒的一个午后。
她在书中,写父亲,话母亲,说自己,既有人生往事,也有军中岁月。五十六篇文章,近二十万字,真实、率性,如流水般侃侃而谈。
尤其是她老父亲,以是父辈又是抗日老战士的双重身份,为女儿的书作序,这成了一段意义非凡的佳话。
其实,闲妹并不闲,在老之将至的时光里,新加入了中国散文协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办文学社团,还是健身会馆的常客,忙里抽闲,出了这本“心中的蓓蕾”的集子……
这的确需要一种精神。
她父母都是军人,她十六岁入伍,参加过对越反击战,血液里就流淌着这种与岁月赛跑的不服输、不服老的精神。
每个人都有一种活法,能把爱好当成事业做,把退休后的日子安排的紧凑而充实 —— 夕阳,红是当然,绚烂多彩更是必然。
那年去杭洲,也是她家乡。看到路边的山坡上,立着一幅“低调是一棵站在山顶的矮树”的标语 。难怪知乎中把杭州说成是新一线城市,把这么文化、文学、文艺的句子,写上了街头,成了一道人文风景。
而她,姑且不论是不是低调和矮树,但肯定是一棵树,一棵开花的树,一棵花开璀璨的树,以摇曳多彩之姿站在了山顶上。
以文修身,以心观世,击缶高歌,有感而发,这是开拓者的声音、奋进者的形像,是她个人思想的珍藏和展示,是与时代主音共鸣的雅歌。
祝她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河北野三坡
生命存在一种高度,那就是自由,
当世界倾斜,
我们在低处穿行,
不变的是永远自由的心。
——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读对姓氏
普及一下,这二十七个姓氏字,你能读对多少?
我勉强才读对七、八个。
缺少基础教育,该读书时,扛着锄头,修地球、练红心去了,号称“知识青年,”其实,没多少知识。
相传唐玄宗的宰相李林甫,他内弟添了个儿子,写个“闻有弄獐之庆”的条幅作为庆贺,把“璋”写成了“獐”。
璋,为玉,古时常送男孩把玩。“弄璋之喜”是贺人得子的代词,可“獐”则是动物,恰似毒舌骂人乱了纲常。
当下,我等人读不正确,尚情有可原。忽又想起,那个百年北大的校长,还曾将“鸿鹄之志”读成过“鸿浩之志”那……
其实,凡读不准的字,先百度下再死记硬背,这样多少会记住。如蒙着过去,下次仍不知对错。
乃心得,是为记。
◎当当生日快乐
你拍一,我拍一,你拍我,我拍你;
我秀你的高冷范,你晒我的老树皮;
你生日,我欢喜,我生日,你不知;
我是前浪慢行好,你是后浪莫追急。
亲爱的当当,姥爷祝你,四岁生日快乐!
◎商周古玉展
抱玉将何适,良工正在斯。
有瑕宁自掩,匪石幸君知。
雕琢嗟成器,缁磷志不移。
饰樽光宴赏,入佩奉威仪。
象德曾留记,如虹窃可奇。
终希逢善价,还得桂林枝。
—— 唐•南巨川《咏玉》
◎在家避疫
在家避疫已月余,想学韩红也不易。
有钱还要有爱心,两头不缺才叫齐。
自发自面自拌馅,自包自蒸自擀皮。
自找营生自找乐,自给自足自欢喜。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