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马累非马也非驴(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马累非马也非驴(随笔)


作者:严真 秀才,137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43发表时间:2023-08-01 10:39:07

最近,著名流行歌手刀郎的《罗刹海市》,一曲封神,红爆网络。岂止网络,昨天,连我们社区的广场舞,都更新了舞曲。我好奇地问,这是啥歌?一位头发染得乌黑,跳得不亦乐乎的大妈说:《罗刹海市》呗,最新录制的。我问,歌词是啥?她气喘吁吁答,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嗨,管它哩,跳呗!
   晨练完毕,我兴致勃勃在网上搜索歌词,如下: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
   只为那一条丘河
   河水流过苟苟营
   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
   十里花场有浑名
   她两耳徬肩三孔鼻
   未曾开言先转腚
   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孵
   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勾栏从来扮高雅
  
   自古公公好威名
   打西边来了个小伙儿他叫马骥
   美风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
   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击浪
   龙游浅滩流落恶地
   他见着罗刹国里常颠倒
   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
   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半扇门楣上裱真情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也是个脏东西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岂有画堂当猪狗
   哪来鞋拔作如意
   到底马户是驴又鸟是鸡
   是我们人类最根本的大问题
  
   读罢这样的歌词,联想刚才伴随着歌词,怡然自得健身的大妈们,我感觉场面有点搞笑,不,滑稽。
   孰料,《罗刹海市》竟然还被地方戏曲移植,豫剧套用的是,著名豫剧艺术家李斯忠《铡美案》里“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曲剧套用的是海连池大师《卷席筒》里,“小仓娃打离了登封小县”;越调套用的是申凤梅大师《收姜维》里“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的唱腔。地方戏河南人喜闻乐见,这些经典家喻户晓,唱段唱词耳熟能详,平心而论,移植版的演员艺术功底深厚,把大师的原词曲调,翻唱得天衣无缝,惟妙惟肖,而配器,吹拉弹奏更专业,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但是,听来听去,说不上是恶搞,可不知怎的,我总感觉啼笑皆非,心里五味杂陈。
   我这个人五音不全,爱好体育,不爱唱歌,但是爱听歌,小时候荡漾校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优美歌声,伴随着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光让人怀念;参加工作后,就业的工厂是一家大型国企,7000余名职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繁荣辉煌,我们厂的党委书记原来是八路军某部文工团的政委,因此,每年的五一和国庆节,都组织职工歌咏比赛,气壮山河的大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振奋人心,而抒情的《我的祖国》又让人沉浸在好山好水好地方的优美画卷。但是,随着企业的改制,职工分流下岗,直至我们企业灰飞烟灭,那些歌,那些工人群众放声高歌的场景,渐行渐远,今天成为了珍藏的记忆。
   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国家,似说非说,似唱非唱,兴起之初我是排斥的,但是李春芳的那首《小芳》打破了我的成见,不是那首歌的旋律,而是创作者幕后的故事。李春芳是从知情岁月刻骨铭心的日子走过来的,这首歌就是他上山下乡时的凄美爱情故事,小芳确有其人,虽然没有“辫子粗又长”,但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却是真的,她是当地农村的一位姑娘,上世纪六十年代期间,李春芳的初恋,善良美丽,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改初衷,一直等了李春芳20年!这首来源生活的流行歌曲,令人震撼,爱屋及乌。以后的《一封家书》通俗易懂,尽管流行音乐的曲调并不优美,近乎直白,可我同样接受,喜欢。
   但是,《罗刹海市》的歌词,我感觉晦涩、深奥、古怪,读了三遍,仍一头雾水。于是,我想到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在抗日战争艰难的岁月,我党指明了文艺为人民大众和为民族解放服务的“两为”方向,毛主席深入浅出阐明文艺作品,必须来源生活,同时,通过“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比喻,苦口婆心,谆谆教导作家、歌唱家、文学艺术家如何为人民服务。逝者如斯,81年过去了,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党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初心没有变,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没有变,在继承发展和丰富弘扬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基础上,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新两为”宗旨,为繁荣文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增加了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过去,四人帮给文艺作品扣帽子、打棒子的恶劣行径,早已被人们所不耻、所摒弃。据统计,《罗刹海市》网上的关注量已超50亿,平均每天8个亿的点播率,秒杀历史上所有歌曲,可谓惊世骇俗。因此,我认为,结合党的“两为”和“双百”方针,实事求是评价这首流行歌曲,畅所欲言讨论《罗刹》现象,对繁荣文艺,引导健康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在我对刀郎的新歌一头雾水之际,刷到了一位文科老师对《罗刹海市》的解读,如获至宝,老师讲,歌词是根据蒲松龄的怪异小说《聊斋志异》改编的,罗刹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国度,海市是海市辰楼,虚无缥缈。罗刹海市国,是非颠倒,黑白错位,以丑为美,歌曲的立意和原著一样,含沙射影,热潮冷讽社会的丑陋现象。新歌针砭时弊,希望激浊扬清,有一定的正能量。再读,我感悟到,老师的解读不能说没有道理。
   确实,我们现在的社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罗刹海市所唱的丑陋,屡有发生,但是,摒弃这些现象,让我们的社会和谐美好,任重而道远。正如毛主席《愚公移山》里所言,人民群众一起干,愚公移山才会成功。而《罗刹海市》普通老百姓读不懂,或者只是“看瓜”凑热闹,那么,这样的文艺作品,无论如何也不会有“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战胜敌人”的力量。
   毋庸讳言,文艺娱乐圈是社会的一部分,并非世外桃源,《罗刹海市》讽刺抨击的丑陋现象,在娱乐圈屡见不鲜,老一辈艺术家,坚守“唱戏先作人,无德艺不立”的信仰理念,为今天年轻艺术家作出了楷模。如今娱乐圈里的明星,德艺双馨,以身作则,他的作品才更有魅力。
   马累,非马也非驴,骡子融汇马和驴的优点,避却了马和驴的短处,因而备受农民朋友欢迎。流行音乐是舶来品,芭蕾舞也是,洋为中用,非中非西的芭蕾舞《白毛女》,历经风雨,久演不衰;《罗刹海市》把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相融合,古为今用,但是,能否创造传统戏曲演绎现代生活的现代戏,例如《朝阳沟》那样的造诣,我认为,还在实践和时间检验的路上。
  
   笔者附言:
   面对《罗刹海市》50个亿的关注,我是沧海一粟,文章仅草民之见,赞同的,我感谢;批评和反对的,我欢迎。成语“从善如流”,我践行之。
  

共 26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最近刀郎的《罗刹海市》被炒得很火,甚至一些好事者“对号入座”,认为歌词直指某些大咖及组织方,且不谈这些,歌曲还是要看艺术本质。作者从广场舞上听到此曲后特意搜索了歌词,却看的一头雾水,进而联想到各种地方戏剧移植情况偶有发生,故有感而发回忆起多年以前的老歌。而当感觉《罗刹海市》歌词晦涩难懂时,又不禁想起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对于此歌现象级的关注度作者认为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对文艺的繁荣大有裨益。后得知歌词来自《聊斋志异》文章的改编,借罗刹国里黑白颠倒隐喻当前社会上的丑陋现象,作者多了几分心得,一方面对歌词的不接地气而认为大多数百姓只是来凑热闹,形不成有效的力量,另一方面也相信老一辈德艺双馨艺术家们的作品才最有魅力。最后作者认为传统文化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任重而道远,最终的成就得需要实践和时间来检验。作品由当前一首热歌引发了感悟,从圈外视角对文艺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外延很广,内涵聚焦,这也是作者关心艺术发展的体现。问候作者,写作愉快!【编辑:林火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8-01 10:40:55
  严老师的作品总是带着自己的观点,也正如文中所述,畅所欲言对繁荣文艺,引导健康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3-08-01 10:41:13
  感谢赐稿柳岸,这里因你更精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3 楼        文友:严真        2023-08-01 10:50:04
  感谢林老师的推荐和精彩编按,祝老师健康幸福!
4 楼        文友:千秋万里        2023-08-04 19:37:49
  严真老师好。拜读了你的文章。文中提到当年那些美好的,有力量的,催人奋进歌曲,那是时代留给我的经典,我也感同身受。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长大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它与人的共鸣是深层次数,是一种真正的内心共鸣,这种共鸣,是人类所共有的,那就是善于真,这才是美的本质。
   你的文章值得我好好学习!遥祝夏祺!
5 楼        文友:雁南        2023-08-20 07:55:58
  说白了,每个人都是要脸面的,尤其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刀郎被文艺界几个大咖无辜羞辱,无奈之下,只能忍辱隐退……一旦出山了,并开始了自卫反击,才引出了此歌曲(罗刹海市)。明眼人都知道,所指的就是那几个大咖,只是采用了文字游戏罢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