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旧时光】窑匠人生(小说)
一
冬月里,乡下人睡得早,天一擦黑,小泡村的人们就熄灯入梦了。现在能固守家乡老宅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都走了,只有老人们不愿离开,因为他们爱这片土地更深。
关内来的窑匠李成友今年也人到中年,他同样爱这片土地,也同样爱这片土地上的人,因他在小泡村足足烧了二十年土窑。如今随着全国各地对环境的大力整治,小泡村的窑砖生产被关停了。窑厂人去楼空,冷冷清清的。李成友心里上火,脑袋愁得老大。他想,我李成友天生祖上都是烧窑的,在这不烧窑自己还能干啥?只好打道回府了。
可他舍不得走,要不走,没窑烧自己就无所事事了,必定这里还不是自己的家。小泡村的人好,他在这里干了二十年,真走了还有些舍不得,自己虽然是外乡人,但小泡村的乡亲们从来没拿他当外人,自打他来到这小泡村干窑厂,人们似乎都忘记了他李成友的名字,都亲切地叫他“窑匠,”好像窑匠才是他的真实姓名。
准备好行囊,天色已晚,明一早就要启程了。李成友心情复杂,七上八下的,他担心,他惦记,他心里舍不得这个小泡村,更放不下那个二十年来,在窑厂,一直对他精心照顾,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的,那个扎着马尾辫的桂香。
李成友恨自己,认为这世上他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桂香。如果当年桂香的丈夫马大壮,不去挖掏村上即将报废的水井。如果他李成友不答应资助他,不提供所有维修井用的砖石料,马大壮干不成这事,他也不会死,桂香也不会孤儿寡母地生活了这么多年。本想做点好事,却事与愿违。李成友越想越自责,越想越愧疚。自己要走了,他想跟桂香告个别,感谢她这些年对自己无私地关心和照顾。不留遗憾,也许从此天各一方,再也见不到了。
二
窑厂在小泡村后面的岗子里,走路二十几分钟就进村了。桂香家在村东头,紧挨水泡子。李成友刚走近桂香家大门,还没等进去,就听桂香家满院子的鸭子、大鹅,嘎嘎地叫起来。紧接着,桂香西院长舌婶子家的大黑狗也跟着狂吠。李成友心里嘀咕,看来这鸭子,大鹅和狗狗们,都是在给桂香报信呀。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桂香家借靠近这大水泡子的便利,养了不少鸭鹅,它们下了不少蛋,平时李成友在窑厂也没少尝这个口福。
村里旁人家都漆黑一片,只有桂香家的灯还亮着。李成友心想,来得正好,桂香还没睡觉。灯亮着,也许桂香家的孩子在县高中回来了,正在读书学习。要不是自己明早走,自己决不会这么晚来打扰人家。人家桂香是单身女人,自己过来桂香就是不说啥,让别人看见也怕说闲话。
唉,不考虑这些了,硬着头皮进吧。摘掉桂香家大门口木栅栏上的铁环,李成友大步流星地往院里走。一群鸭子、大鹅,越叫越欢,似乎在给屋内的主人发出强烈的信号。桂香听到外面地吵闹声,披着大棉袄,趿拉着鞋就出来了。
李成友见桂香出来,马上迎过去。由于屋子里灯光明亮,外面太黑,桂香没看清李成友的面孔,刚要问谁?李成友赶忙道:
“桂香,是我,窑匠。我明天要走,特意来看看你,想跟你说声。”
“噢,是窑匠大哥呀,那赶紧进屋,你不来我还想明早去看你那。不烧窑,知道小泡村就留不住你,早听说你要走,没想会这么快。”
李成友在桂香的引导下,边往屋里走边道:“早走晚走,也得走,不走心里总是个事儿。”
“来,喝点水吧。”桂香倒了杯热水递给李成友,笑呵呵地,“咋这么晚过来,东西都收拾好了?”
“收拾好就来了。幸亏你家还亮着灯,不然我还不敢进来呢。亮灯,我就寻思肯定孩子回来写作业呢。”
“这话让窑匠大哥说的,有啥不敢进的,我家又没挂杀人刀。我织毛衣呐,孩子没回来。要期末考试了,考完试就放假了,放假一起回来。”
“孩子没回来?”李成友四周望了一下,是没看见孩子。但他发现桂香家柜顶上,醒目地放着的一个马大壮的遗像相框。心里一震,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那一年,对,就是在那一年,是李成友刚来小泡村的时候,她来到桂香家。马大壮是民兵连长,在村里很有号召力,他想让马大壮帮找个给窑厂做饭阿姨,马大壮就主动推荐了自己媳妇。说自己媳妇桂香做饭好吃,以前经常给生产队出工修堤坝的社员们做大锅饭。李成友见桂香年轻实在,精明强干,愉快地接受了。那一晚,李成友还在桂香家喝了酒,领略到桂香干起活来麻利洒脱,风风火火的样子。
三
就是在那次两人喝酒的席间,马大壮提到了一件事,让李成友感到十分敬佩马大壮这个人。小泡村,有一口多年老井,这井养育了小泡村几代人。凡是小泡村的人,都是唯一吃这井水长大的。随着时间推移,年久失修,这井水的质量越来越差,浑浊,有杂物,有异味。井里的沉淀物逐年增加,井底越来越浅。以前来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眼下,一担水打不满就没有水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全村人都能吃上干净,水源丰厚的水,马大壮张罗着要修复这口井。这口井必须深挖深掏,恢复原有清净,甘甜的样子。马大壮想让大家每户凑上两块钱,买材料。干活出力气的事,他自己揽下。老百姓过的都是苦日子,两块钱也酬不齐,资金不足马大壮不知如何是好?
李成友了解了马大壮一心想修复小泡村水井,而又困难重重的事,他果断地承诺:小泡村是我的第二故乡,小泡村修井,我绝不能袖手旁观,这是为民造福的善举,我愿意为这次修井出所有用料。我也愿意出力气,挖井那天我跟你一起下去掏井。
马大壮听李成友这么一说,很是高兴,他说窑匠大哥,有你这样的支持,我已非常高兴了,哪能让你下井呢?那天不用你跟着干,你安心烧窑吧,窑不能停火,我一个人下去就行了,我有的是力气。李成友却说,我知道你有力气,你要养家,养老婆孩子。我一个人,光棍一条,家的老娘还有大哥照顾,我在这无牵无挂的,自己吃饱了,全家都不饿,还是我来吧,就是有啥风险我也不怕。
马大壮连连摆手,李成友只好作罢。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桂香听到李成友的家况,内心很是感激,一个愿意为他人着想的人是值得尊重的,何况他还是个外乡人。人在他乡漂泊不容易,今后人家有啥困难了自个也理应关照一下。
一股冷风吹过,窗棂发出“咔咔”地响声。
桂香织完手中的最后几针毛衣,往自己身上比了比,见李成友还站在屋里发呆,便喊道:
“窑匠大哥,来,到我跟前来,给你试下这毛衣,看你穿上咋样,相信我的眼力不会错。”桂香笑着说。
“让我——试这毛衣,合适吗?”李成友瞪大眼睛,望着桂香,显得有点发愣。
桂香见李成友有些难为情,愣头愣脑的,马上肯定地道:
“咋不合适了?就是给你织的嘛,有啥不合适的,你怕啥?把外套脱了,快过来,穿上试试。”
听桂香这么一说,李成友不好拒绝,脱掉棉大衣,乖乖地上前,让桂香帮他穿上。不过心里是五味杂陈,他不明白桂香这样做到底是为何。李成友只记得,当初他来小泡村的时候,桂香就无所顾忌地帮他干这干那,甚至连衬衣,背心裤头,都给他洗得干干净净。他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刚想向她表示一点亲近,却被桂香拒绝,说她是良家妇女,不能干那些偷鸡摸狗的事。后来马大壮走了,桂香还是那样不知疲倦地为李成友操心。李成友理解桂香内心的难处,也想为她做点什么,早晚帮她做一些家庭琐碎。而桂香,却一再旁敲侧击地暗示李成友,自己是不会再婚的,为了孩子成长,她要坚持单身生活。
李成友身着桂香给他织的毛衣,站在炕沿边上,呆若木鸡,不知该说什么。桂香看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李成友穿着那么合身,心里暖暖的。她为自己的眼里能量身定制,也为自己的劳动呈现满意的结果而雀跃。她无意中兴奋地拍了拍李成友的肩膀,拉他转身对着屋里墙上的大镜子照了照,露出一种开心的大笑。
这时,窗外突然“咕咚”响了一声,好像什么东西摔在了地上。李成友和桂香同时楞了一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后,两人不由分说地往外跑,想进一步探个究竟。
四
李成友和桂香两人脚步刚迈过门槛,就看一个黑瘦的人影眼前一晃而过。只见那人影快速绕过桂香家的柴草垛,在一个墙豁口处,朝邻家长舌婶院子躲进去,动作十分利索。李成友欲继续上前追赶,被桂香拦住了。
李成友不解。桂香心里明白,那个躲在柴草垛后面的人,她不用看就已经知道是谁了。谁爱听墙根儿,谁爱扯老婆舌,土生土长在小泡村的桂香最清楚。大不了,不久的将来小泡村,又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又吐露出来呗。桂香蔑视这种丑陋行为,心想,她能咋地?身正不怕影子斜,舌头再长它也吃不了人,她能主宰我桂香的个人生活吗?我过啥样的日子,又不是给谁看的,我自己怎么活,自己说了算,只要不违法,谁也干涉不着,自己想对谁好就对谁好。
寒冬腊月,夜长梦多。明个早起,要送窑匠大哥去镇里的汽车站,心里有事惦记,桂香睡了醒,醒了睡,折腾了一宿,等她最后一次醒来,鸡都叫了不知多少遍了,反正天是大亮大亮的。想到要赶紧去窑厂送窑匠大哥,桂香着急地爬起来。她穿好衣服,骑上自己的二八自行车,急三火四地向村北的岗子里赶。
到了岗子里的窑厂,桂香发现窑匠住的宿舍,早已关门闭户。窑匠离开窑厂了,桂香一种失落的感觉涌上心头。在桂香的心里,窑匠是个好人,可他的命其实很苦。一个人离乡背井,飘落在外,有多少乡愁在心里呀。本来说好自己是要送他的,哪知自己却睡过了头,她使劲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怪自己真的没用。
桂香打开门锁,走进屋子,这是她最熟悉的场所了。平时窑厂开工,窑匠大哥总是让自己把饭菜打到自己宿舍来吃。窑匠喜欢独处,安静,没事不愿意接触人,哪个人有事他还愿主动上前帮助。
只打一脚迈进窑匠的宿舍门,桂香脑海里就一直转着窑匠的影子。眼前的情景是那么熟悉,也许这熟悉的景象,从此告别于尘世,再也不见了。苍凉的心,颤抖的手,模糊的眼眸,无意识地举动,似乎碰到了,一件不可想象的物品。一个厚重的牛皮纸信封,在原来窑匠经常喝茶的八仙桌上放着,下面还压着一张字条。
桂香打开信封,一沓崭新的十元纸币露出来。桂香惊到了,她又展开握在手里的字条,只见上面写着:桂香,俺走了,俺不用你送,俺坐队里送公粮的马车连夜走的,也许今后俺们再也见不到了。这一千块钱是给你的,留你跟孩子花吧,孩子读书累,应该补充些营养。本来昨晚去你家的时候应该给你,怕你不收,俺就把钥匙给你让你帮俺处理留下的物品,其实俺什么都没有,无可留恋,唯一不舍的就是你对俺这些年的精心照顾,你是个善良的女人,遇见你,是俺的福分,愿老天保佑你和孩子永远幸福。
桂香哭了,心里无比难受,心里叨咕着:窑匠呀,这些年你也没挣到什么钱,自己省吃俭用,唯一这点钱财,还给我留下,让我咋能受得起。我咋能要你的钱呢,这算什么钱啊?窑匠啊,你糊涂啊,你应该用这笔钱回老家找个女人,我不值得你这样……
五
冬月的天很短,李成友风尘仆仆回到老家李家庄的老宅,已夕阳西下,唯独一片晚霞,仍涂抹着一层暗红色映照在,依稀可见老宅古老的容颜。李成友刚要敲门,发现大门上着锁,那锁已是锈迹斑斑,显得十分冰冷。从门缝里看进去,院子里早已枯草满园,根本没有一丁点人居住的烟火气。
李成友正纳闷,老妈呢,这些年没回来老妈去哪了?山庄里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者,步履蹒跚地走过来。他了解了李成友后,告诉李成友说,这房子早已不住人了,他老妈已经搬到他哥哥家去了。他哥哥的儿子这几年闯深圳赚了不少钱,他哥家在西山坡还盖了小洋楼。
哥哥家今非昔比的变化,让李成友很是高兴,老妈过了一辈子苦日子,如今也借了哥哥家的力享福了。李成友怪罪自己不孝,这些年对老妈和哥哥关心不够,书信都没怎么写,只顾烧窑看火,心无旁骛,真是作孽呀。
哥哥家的小楼,宽敞明亮。妈妈由嫂子伺候着,过得相当舒心。哥哥在庄里给大队看护山林,一家人过得无忧无虑。侄子在外打拼,还经常往家里寄钱。
眼下家里再也没有人提起什么以烧窑为生的事。为了能让李成友住的安稳,嫂子特意为小叔子整理出一个单间。哥哥也是时常叮嘱,既然回来了,就在家边干点啥吧,别再这那跑了,年龄也不小了,收收心吧。可李成友心里不得劲呀,这多年自己没给家里做什么贡献,坐享其成,这哪是他李成友的性格呀。不行,自己绝对不能长期在哥哥家生活,必须出去再拼一把。听说深圳有发展,那里一天一层楼,时间就是金钱,那改革开放的号角,吹的最响,自己倒不如也去闯闯。
耐着性子,李成友勉强待了半年,他再也不想做一个多余的人。一个黎明,他告别了老妈和哥哥嫂子,披着微弱的月光,李成友在老家县城,登上了开往深圳的省际大巴。到了深圳西乡下车,李成友举目无亲,面对人山人海的打工浪潮,他不知该去哪落脚。开始他打算在深圳关内找一家适合自己的活干,可到了南头关要边防证,没有边防证不得进关。他想投奔侄子,侄子在宝安松岗电子厂干流水线。那里大多是年轻人,不适合李成友。最后他终于选择了一家沙井的建筑工地搬砖。他觉得在这虽苦点累点,但工钱不少。最重要的是沙井离松岗近,坐公交车十几分钟,这样有事可以找侄子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