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怀念的力量(散文)
多年来,我被一种唤作怀念的情愫缠绕,奔涌的思念与感伤,起初勾起我心头无尽的惆怅与沉重,渐渐地,它在我前行的路上,在我周身的细胞里注入了一种力量,催动体内的发动机永不停歇,驶向远方……
这种力量来自遇难的父亲,我的怀念就不仅仅是一种悲情的表达,而也成为我时常激励自己的自省。
一
七月二十八日,对我来说,一个黑色的日子。唐山大地震的灾难距离我们已四十七年了,每每捱近这个日子,心头便聚集起一团黑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失去的亲人。便任由脚步迈向他们的寄居地——唐山地震纪念墙,去看望他们。坐落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内的地震墙,高7.28米,长500米,上面镌刻了二十四万个已经长眠地下的名字。
我沿着长长的纪念墙走着,脚步缓缓,内心戚戚。心头的那团云雾,如一朵无形的山峰,让我有些窒息。纪念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烫金的名字,犹如一双双黑亮的眼睛在凝视着我,是要诉说他们四十七年来的痛苦与欢乐吗?二十四万鲜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我熟悉他们,有如一个家庭中的父兄姐弟。如今快五十年过去了,你们在天堂还好吗?
纪念墙下,那些祭者献给亲人的花,蔚成一道壮观的盛景,在表达着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墙下垂首肃立的人们,眼中或泪光闪闪,或泣下横流,与”奈何桥下”的一个个魂灵做着无声的交流……
倏地,我在墙上看到了熟悉的名字!那个曾经给了我生命,并从中灌注了全部情感的名字,如今就在万人丛中,傲然地闪烁着光华!父亲有幸,生时活得潇洒,死后竟有如此排场,让我欣慰。一旁是我的二弟,紧紧依偎在父亲身旁……心头似有一股潮水涌上来,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痛哭失声……在滚滚如潮的哀思中,被泪水浸过的记忆,如纷飞的碎片,在心空里天马行空,上下翻飞。突然,脑中似有一叶碎片划过,让我的哭声倏然而止,流淌的泪水也瞬间断流。
那是幼时的一个记忆。我跟着休班在家的父亲,去村中的水塘捕鱼。父亲提着渔网,走得很快。我跟在后面,迈开小腿紧追。追着追着,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身体向前摔出了一米多远。胳膊也被身下的一根木棍重重地咯了一下。火辣辣的痛感,让我放开喉咙,哇哇地大哭起来。父亲听到哭声,连忙回身走到我身旁,俯身看看我,确定身上没有大碍,便说道:“别哭!男子汉不能轻易掉眼泪。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走。”说来奇怪,当时父亲的这句话立时就把我的眼泪和哭声给止住了。不仅如此,此后的几十年中,父亲的话如同镶嵌在我人体中的一枚软件,每当我在生活中遭遇痛苦和坎坷,它就会鸣想在我耳边。
我一直觉得在父亲高大的身躯里,有着非同常人的铁血钢骨。二十五岁,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被国民党的罪恶子弹击中了左腿,还硬是拖着伤腿冲进敌方阵地,鲜血染红了身后的脚印……解放后,他拖着已有后遗症的伤腿,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往返于工厂二十公里的路上。其时,旁人哪里知道,他伤腿的病毒在时时噬咬着他的神经,附身的魔鬼,一直在他的体内兴风作浪。在我们面前,他却面露微笑,从容镇定。成年后才知道,父亲的肌体里,在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而那巨大的痛苦,只有他自己在默默忍受……父亲钢铁般的意志,通过人类的基因和爱的传递,输送到我的细胞,给我以坚强,注入我筋骨,在未来的路上,面对世间的艰难困苦……
二
我曾在文章中,多次写到坚强的父亲,那坚如磐石的意志,每每让我浑身蓄满力量!在他刚强的背后,也有着千丝暖意,万般柔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父亲的柔情,像一股涓涓细流,慢慢渗入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人生,给我一种别样的力量。
怀念,如雨丝般缠绵……
在悠悠的梦境中,突然有着一种声音在呼唤——仿佛天籁之音,轻轻叩动着如画的梦幻。我慢慢打开眼睑,是父亲来自窗外的召唤:“起来了!起来了!”我吱了一声,窗外唤声戛然而止。我抛开依旧鼾声均匀的二弟,穿衣下炕。刚走出屋门,远远地传来南院老石的吼叫声:“日头都晒屁股了!一群懒猪——都给我滚起来……”那叫声如同晴天的炸雷,突兀,刺耳。
堂屋里,母亲灶前做着早饭,我拿起扫帚,开始打扫院里的尘土,杂物。此刻,父亲的话就响在我这个八岁孩童的耳边:“人要勤奋,这是做人的根本。”像有着某种驱使,我手中的扫帚呼呼生风……早饭已经做好,我静等父母坐好,端起饭碗,才盛上一碗粥,慢慢吃了起来。我小口啜饮着,怕弄出声响。因为父亲立过规矩:吃稀饭不要喝出声音,吃饭不要吧唧嘴,不要用筷子敲击饭碗,夹菜,要靠近自己这一方……父亲早年给我们定下的这些规矩,初始有如枷锁,成年后方知,是对人的打造,是注入人格的一种力量!
碰上星期日,家里没有杂活,父亲开始施展他的手艺,我的快乐生活也开始了。
父亲没有文化,却兴趣广泛,打猎,捕鱼,庄稼活样样精通。他有一把鸟枪,还有各式渔网。当时对野生动物,人们都没有保护意识。父亲的枪法精准,这缘于他在军队里的历练。疲于逃命的野鸭,在空中也没躲过猎枪那黑洞的枪口。父亲潇洒的持枪动作,让我看到了一幅画面:那是昔日,同国民党反动派殊死搏斗的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剪影……
自出生到二十二岁,父亲永久离开,受父亲的熏陶不可谓不多。但是父亲寄情于大自然那些兴趣爱好,却与我无缘。鬼使神差地成了“书痴”,并恋上写作,岂不怪哉?经年累月后,我才渐渐厘清,这是父亲热爱生活的秉性在我身上的延续,只是方式各异罢了。他在忘我工作之余,让大自然来陶冶性情,松弛自己,也暂时忘却了伤痛的折磨。他倾注了对生活的千种热情,万般乐趣。我在书中自由徜徉,文学中寻觅着人生的真谛,生活的底蕴,说到底,还是源自父亲这条汩汩不息的源泉啊!
三
父亲生前曾不止一次地说过:男人到哪里都要做条汉子。他真正践诺了自己说过的话,够得上一位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儿时随父亲去乡邻中串门,看到他们面对父亲一道道崇敬的目光,和谦恭的姿态,所到之处,被乡亲们炽烈的热情包围,我感受到父亲炫目的光环。父亲早年杀敌除奸的故事,早已在老一辈乡邻中口口相传,近乎神奇。对于父亲参军前在敌占区担任地下交通员,联手区小队,除掉作恶多端的特务张振海的故事,我早已听过。当时的情况是:按照事先组织上设计好的,诱敌深入的办法,将特务诱骗到村保长的家里。入庭院行至二门,他的一条腿刚迈过门槛,埋伏在门后的父亲,用木棒将特务打倒在地,随后区队长将其击毙……这段经历在父亲的人生中,写下了重要一笔,而这一笔是由那根木棒写下的。看似寻常地举起,但支配父亲手中木棒的,正是一种浩然的气概!
长大后,我知道,乡亲们对父亲的崇敬源于他们内心的英雄情结。一个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在不同的战场上抛洒热血的战士,定会受到人们由衷的敬佩!其实,崇拜英雄何止当今,古代亦然——连李清照这位写惯了婉约词的大家,有一天路过江东,想起项羽,不也发出豪放的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听闻着先辈的故事,叹服于父亲木棒锄奸、战场杀敌的壮举,在自己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想着有朝一日能有父亲那般的气概。结果虽然不如所愿,却在自己的路上,也划过一条值得骄傲的印记——
我迈进小学的门,是连续四年的班长,初中是班级里的排头兵。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童年集中诵读传阅。错失高考后,我在工人岗位上,用别人喝茶、吸烟消遣的时间,完成了高教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通过努力,我又成为企业中层干部。在领导岗位上,带领着一方员工为企业的目标而奋力拼搏……我知道在自己路上的所有一切,都有着父亲雄厚的底气做铺垫!
四
父亲五十二岁时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一生,不是一个强字能概括的。既有着无畏的气概,又有着不屈不挠、奋力拼争的勇气。像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千磨万仞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中”。就算是在那场让他走到终点的大地震面前,他也是铁骨铮铮,视死如归。时隔多年,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幕,永久的嵌入我的记忆中……
当时我被一阵强烈的晃动和纷纷下落的泥瓦块弄醒,看见眼前的父亲站立着,双手向上托举。屋顶上,碎石块在晃动中如雨般落下,在它的身上,被弹向四周。忽然,一根水泥檩落下,随着面前高大的身躯的訇然倒下,我也瞬间失去了知觉……获救醒来后我细细回忆,父亲落难前的身姿,是试图用他的生命,为他的孩子们遮挡。
以后,我终于解读了父亲动作的含义:有着做父亲的一份爱,更有着男人的一种气概。上天只能让他的生命定格,却不能摧毁他的钢铁意志!在他的面前,上天是失败者!经过很长时间,我不相信眼前的这一切事实,一直以为,父亲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心里,没有什么力量能撼动父亲这座山峰!在工厂的二十多年,他拖着一条伤腿,还负责着一个车间的管理,每天忙得常在半夜里,我才能见到他。在路上,老天又不时作祟。到夏季,如注的大雨泼的乡间道路一片泥泞,冬日里,没膝的大雪让父亲和那辆破旧自行车举步维艰。但父亲把它们踩在了脚下,蹒跚而坚定又向前走去……
面对天堂里的父亲,我时常自觉惭愧。离开父亲的四五十年中,我也走在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上。“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这条路上没有父亲的陪伴,亦是走得磕磕绊绊,尤其是下岗后的一段路,让我身心疲惫,孑然难支。我在一条崎岖、看不到远方的小路上跌撞前行,误入过金融的坑,冲撞过传销的网,遭受过民企的奚落……当喧嚣渐渐停歇下来,夜半钟声来临的时候,我听到冥冥中传来了父亲的声音,依旧铿锵有力:“不用怕!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于是我倦怠的身体为之一振,前方出现了一线曙光……
我的父亲,您在天堂可以安心了!您给我储备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让我在漫漫长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您的儿子如今已经趟过险滩,越过暗礁,走在一条宽阔的大路上!
父亲是人生的榜样,榜样给我的力量无穷。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