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好声音】【流年】落地生根(散文)
那一盆茉莉花光顾我家阳台有三四年了吧?三四年间,她有过枝叶葱茏的时光,但以憔悴的时候居多。茉莉花喜湿,而我只是一周给她浇一次水,喷水也是看心情。偶尔给她施一次肥,她便像个贪长的小女子,枝条一夜窜出一寸长,可就是不好好开花。网上查了,说是徒长枝要剪掉。好不容易长得青绿,还得剪去,真让人心疼。因为剪得少,树形依旧瘦弱,花也没开几朵。
前几日看到她“掉发”又干枯的样子,终于狠了心,“嚓嚓嚓”一通发力,这株茉莉只剩下了主干和比较粗的枝条,光秃秃一片叶子不剩。这下心中踏实了:能不能茂盛,听天由命吧。
过了两三日,仔细一看,每个切口下面的小凸起处都冒出了小芽芽,比小米大些。这么快就发芽了?大喜,赶忙找出催叶子的肥料,埋上,浇水。十天以后,那些小芽居然都长成了半尺多的枝条,最下面的短枝顶端施施然长出来一簇青白色的花苞,已黄豆大了。
我如此摧残,她不但不萎靡,反而灿烂了。什么道理我不懂,但至少说明她的根具有超强的生命力。
忽然就想到芦汀宿雁的《落地生根》。
芦汀宿雁是江山文学网逝水流年社团散文主编,我平素称她为牛牛,因为从心底里佩服她博览群书,佩服她的写作功力。她人很文静,却心思灵动,言谈中常有妙语惊人。为文更是了得,整体风格含蓄,多禅意。不喜长句,短句跳跃处,画面感却随之而出,人物特征随之而现。她的文,不适合心气浮躁的人阅读。我不能揣测男子读她的文字的感受,若是女子,则适合夏日一壶白茶,冬日一杯滇红,无论晨昏白昼,均可。最好再配一二精致茶点,看似漫不经心,实在心旷神怡。
初读《落地生根》,以为她就是在写一种植物。那植物名曰落地生根,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不死鸟,大约是兼具形态和品性的。可通篇读下来,又觉得不是。若只是写植物,则有“跑题”之嫌。为什么这么说呢?
文章第一部分写图书馆搬家,低位打拼的群体代表出场:助手小查、小顾、蚂蚁搬家公司一干就是六年的老王夫妇。搬家中邂逅了落地生根。“一群紫苗环围着母株,母株细长的紫竿上撑起一顶袖珍华盖,绛红而古秀。”瞧瞧,这句子虽然不长,这用词虽然不多,但形、色、意全齐活儿。
“是一种南非原生态海岛泊来的多肉,喜阳又耐寒,花叶有微毒,不定芽播种,灌木花开,自成围篱,深得粗放管理的花友垂青。”产地、习性、受欢迎程度全有了。
“蘑菇见风长,不死鸟遇土即活。”就一句话,有惜墨如金之感,但读者恍然大悟:所以才叫落地生根啊!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则根本没提到这植物。第二部分写她所在的大学图书馆包括自己在内的一群人的工作态度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断舍离和环保节约理念;第三部分浓墨重彩,写大学图书馆搬家过程中诸位同仁的辛苦和同心协力。这样一群人,日复一日做着繁重的工作。如作者,在这个岗位上已工作了二十余年。二十年如一日,做程式化的工作,过简单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阐释落地生根,一点不为过,当然她没有点明这一点,这正是她一贯的含蓄文风。
直到第四部分,她好像重又想起了落地生根。
“出于私心,棒叶和宽叶不死鸟,我捎带回了家。开辟出西南一片露台,任由它们子孙繁衍,和仙人掌比邻而居,攻城略地。”
之后的文字我该怎么形容呢?如果引用,篇幅过大;如果舍弃,均为精华,又实在无从取舍。为不失本文的和谐,我狠狠心,像修剪我的茉莉花那般,大刀阔斧略掉,只做少量摘抄,供读者欣赏:
“一串悬垂在深紫杆上的碟状花序,荡起一曲春三月的彩伞舞,高枝成林,他们是雄性的棒叶家族。”
然后,她以落地生根的生根、发芽、抽枝、萌绿,喻人财两旺的人间美好;从叶缘的锯齿想到犬牙交错的母爱之苦;从轻盈向上的雄姿赞父辈放飞儿孙的自得与通达。最后重新回到落地生根,并生发出如下人生感悟:
“搬运工老王,门卫师傅,图书馆人,低位打拼,自在做人,漂流之所,即是安居之地,不都是人生长河里的落地生根吗?纵然是平凡世界中最朴素而卑微的存在,也会自食其力,奉献人间绿的生机和希望。”
至此,她书写的主旨方开始呈现。但你要是把这个当作她文章主题的全部,实在是挂一漏万。“舍去无明,滤清妄念,还给身心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提速精神的新陈代谢,回归简素生活。”落地生根也许容易,但若没有这样的态度,生根之后呢?荒烟蔓草吗?所以啊,有这样的理念做支撑,顽强的生命才会更具神采。
这样的文章,没有点儿耐心怎么能读得懂?
芦汀宿雁此文发表于2022年6月。当时读完,我写了简单的留言:
“此文开篇就很抓人。一幕幕场景转换,不死鸟道具一般,在人物的对话动作中沉默,有心如作者却一刻不曾忽略它。第二部分不写不死鸟,只写不死鸟一样落地生根的人。第三部分仍然写人,一个做到断舍离的女子,学会放下的女子。第四部分呼应开头,写落地生根的蓬勃的生命之体悟。”
现在重读,仍然有强烈的感受:不死鸟是个道具,一个时刻被作者记得的道具,不用时先放着,需要了随手拿起。芦汀宿雁的写作就是这样,看似旁逸斜出,实则摇曳生姿。文章含蓄雅致,华彩与哲理兼具,让人由衷感叹散文之美,并由衷喜欢上这一文体。
我前面说,此文,没有点儿耐心读不明白。忽然便想起目下的刀郎。刀郎的新专辑《山歌寥哉》引爆网络,大部分网友都说,没有点儿文化都不明白歌词说得是啥。此言不虚。我也是一遍遍看网上的解读视频,《罗刹海市》《花妖》《翩翩》……我想,幸亏有原著可以参考,幸亏有众多的人愿意解读,不然,即便网友喜欢那些曲子,刀郎依然会无比寂寞的吧。
我和芦汀宿雁聊天时候很少,只是偶尔群里听到她说起有些文学书籍。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书虫一般的她,也是有些寂寞的。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重读她的《落地生根》,在文章最后读到了一个成语“洋洋盈耳”,甚是诧异。这个成语今年之前我几乎没啥印象,虽然去年在她的文中读到过,但不求甚解的痼疾还是让我选择了视而不见。前不久写一篇读后感,总是苦恼没有合适的名字,后来很费了一番功夫,才认识了“洋洋盈耳”这个成语。这就是我和芦汀宿雁的差异啊。这个例子不小心暴露了我的没文化,但我确定,在江山许多很有文化的人当中,芦汀宿雁的文学素养仍然让人仰视。
芦汀宿雁是2012年2月入驻江山的,一年后加入流年社团。相熟之后我和她曾一起到其它网站溜达过,就像去邻居家串门那般。别人家里看起来也很热闹,也很好客,也会端出七个碟子八个碗来待客,但我们还是留恋自己的家,出去两小时就惦记着回去。有什么办法呢?已经在江山、在流年落地生根了啊。
今年没见芦汀宿雁好好写文,心里很惦记。都有自己的烟火家常,心里是理解的。但是善写如她,不写实在太可惜。有时候开玩笑说等她的文章,其实也是真心话。歌迷们等刀郎,等他十年磨刀,等他重出江湖刀锋如虹,我等芦汀宿雁,等她如落地生根那般,“如盖绿荫之中,翠鸟亮开了嗓,新一季秋歌赛洋洋盈耳。”
谢谢鸟儿,又写又按的,感觉你就像个精力充沛的鸟儿,一会儿飞上枝头,一会儿又落到地面,忙忙叨叨,勤勤勉勉。辛苦啦亲,抱抱!
谢谢巧眉的鼓励,昨天读了你的爱摄影的闺蜜那篇,很棒!
雁子写文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文字简净但韵味十足,花儿解析如同《庖丁解牛》,深入原文肌理,游刃有余。读这样的文真是享受啊。
我在你们的文里“落地生根”了。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