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旧时光】母亲河源头这家人(散文)

精品 【晓荷·旧时光】母亲河源头这家人(散文)


作者:劳神 秀才,2017.8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64发表时间:2023-08-14 11:17:05

流经鄂西7个少数民族县(市)的800里清江,被誉为土家儿女的母亲河。在母亲河的源头利川市汪家营镇,有一位母亲用上善若水的情怀,养育了两家人的8个孩子,并让大爱无私的家风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这个特殊大家庭里传承升华。
  
   一
   1979年农历3月下旬的一天,身患白血病的民办教师邓品柱从昏迷中醒来,精神一下子回光返照,他把4个儿子叫到弟弟邓品书和和弟媳乔武香跟前,邓品柱拉住12岁的大儿子邓端江的手,气如游丝地嘱咐:“从今往后,你们就跟幺叔幺娘一起生活。不论有多大的风浪,你们四弟兄尽量莫散群;不管有好大的困难,你们要多读书才有出息!”
   说完,邓品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到黄泉路上追随他早已离世的妻子去了。看到二哥眼里饱含着浑浊的泪水,邓品书轻轻地替他抹上眼皮:“二哥,你尽管放心去吧!”
   安葬了民办教师邓品柱,大队干部把邓品柱的亲戚叫到一起,商量4个孤儿的抚养问题。大家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想出更好的主意来。最终只好将邓品柱遗留的4个儿子,摊派给他们的大伯、幺叔、姨娘、姑妈四家抚养。
   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几个亲戚家里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愿意多添一张吃饭的嘴巴呢?正在邓品柱的亲戚们七嘴八舌叫苦连天的时候,孩子的幺婶娘乔武香站出来说话了:“这事我看没得商量,他们四弟兄都归我一家抚养算了,何况二哥临死前,也希望他的四个儿子不散群呢。我和孩子他幺叔就是讨米要饭,磨骨头熬油,也要把这四弟兄拉扯成人!”乔武香的话一说落口,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没有人不感到吃惊:“她乔武香刚才说的未必是真心话?”
   其实众人的怀疑并不是没有来由,事情还得从乔武香与她二哥的一段积怨说起。
   那些年,民办教师报酬是凭工分在生产队分口粮,自从妻子去世后,邓品柱一个人的工分养活五口人,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生性耿直而又书呆子气的邓品柱心里总是不服气:生产队每月人平均基本口粮难道只有9公斤?肯定是队委会搞了鬼!于是邓品柱到汪营区公所报告了自己的怀疑。
   区公所马上派出工作组进驻生产队开展明察暗访,清账盘存。乔武香是生产队会计,自然脱不了干系。可是她和队委会成员都一直蒙在鼓里,满心希望这次清账盘存后,上面会增拨供应粮食指标呢!工作组经过几天调查,没有发现问题,临走时向乔武香透露,这次清查是因为队里有人到区公所上访引起的。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乔武香怀疑是生产队与她有过节的一户人家告了“刁状”。现在既然事情已经真相大白,乔武香对这事也不想去理会了。后来乔武香到区里开会才打听到实情,原来告状的不是别人,恰恰是邓品书的二哥邓品柱。为这事,乔武香与二哥结下了梁子。
   活人不结死人怨。想起二哥弥留之际上气不接下气的托付,想起二哥久久闭不拢的眼睛,想起二嫂生前她们妯娌间的感情,面对眼前二哥二嫂留下的这一窝可怜巴巴的崽儿,乔武香当着大队干部和三亲六戚,慎重作出了独自承担抚养4个孤儿的承诺。
   在以后漫长的艰难岁月里,乔武香夫妇俩为信守这个承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
   什么叫家大口阔?你到乔武香家里一看就知道:煮一大锅菜粥,十口人一人舀一碗就见了锅底。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社员在房前屋后种瓜种菜和红苕之类的杂粮补充生活,就会被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统统割掉,更不准社员上街做买卖搞“投机倒把”,违者就要遭到批斗。乔武香夫妇俩唯一的出路就是拼死拼活地在队里多挣工分,来养活一大家子人。
   生产队规定,社员们除了上工劳动,还可以利用工余时间打青积肥挣工分。无论天晴落雨,酷暑严寒,乔武香身上总是背着一个大背篓,割草、捡粪。每天上山割一大背草回来天才开亮口,乔武香把背篼一放,又匆匆赶到队里打早工。
   有一天清晨,乔武香割了冒尖一背篓青草,起身时因为用力过猛,一个倒栽葱趴在下坡,沉重的背篓压在她的头上,一双手臂反扣在背带里。乔武香拼尽全力怎么也爬不起来,幸好队里一位捡牛粪的老人遇见,搭把手帮乔武香脱了险。
   无论春夏秋冬,乔武香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马达不停地运转。一年下来,她凭着廋小羸弱的身躯,一个人挣了三个劳力才能够挣到的工分。
   尽管如此,乔武香两口子顾了一家人吃的又顾不上穿的。8个孩子除了两个女儿每年缝两套衣服,6个男娃每年就只能缝一套。一次,最小的侄儿问幺娘,为啥子女娃子要比我们多一套衣服啊?乔武香回答说:“女娃比男娃爱面子,她们虽说是多了一套衣服,可是布料比你们的要便宜得多!”
   8个孩子没有换洗的衣服,常常等孩子们晚上睡觉后,乔武香才把孩子们的衣服洗干净,围在火坑边一件件烤干,又一针一线地缝补好了,再放到孩子的枕头边。忙完了这一摊子活路,乔武香又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孩子们做布鞋,山区路烂雨水多,一双布鞋穿不了多久,乔武香几乎一年四季的夜晚都在赶做鞋子。
   夜深人静,清江源头寨子里家家户户熄了灯。乔武香还坐在煤油灯前“呼啦呼啦”地扎鞋底,一边还轻轻地哼着山歌提神醒瞌睡,哼着哼着就耐不住上下眼皮打架,脑壳触到煤油灯,头发烧焦了才恍然惊醒。有时昏昏沉沉地一针锥在手指上,急忙伸进嘴里把血吸吮了又继续忙她的针线活。
   那些年,国家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随着孩子们上学的年级越高,开销也越来越大。无奈之下,乔武香到教育站诉苦来了:“邓品柱生前教了多年的书,死后留下一窝娃儿都要上学读书,教育站能不能给点照顾唦?”教育站站长双手一摊,表示爱莫能助:“邓品柱不是公办教师,国家现在没有这个政策。你把他的娃儿拉扯大,就已经仁至义尽了,至于读书嘛,你有多大的腿就穿好大的裤,实在送不起又有么子办法呢?”乔武香偏不服这口气:“既是这样,我两口子就是奔生奔死也要送孩子读书!”
   话是这么说,眼看别的学生都报名上学了,乔武香家里8个孩子都眼巴巴地盼望她想办法。想来想去四路无门,乔武香心一狠,把家里仅有一头还没养大的过年猪卖了,一次性给8个孩子交齐了书学费。
   为了孩子们读书,家里常常几年没杀过年猪,夫妇俩也是几年没添置一件衣服。可是家里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乔武香每场买两斤肥肉熬油炒菜,让孩子们带到学校去;把油渣积攒到周末,让孩子们回家改善生活。
   农村包产到户以后,乔武香夫妇俩满怀信心扩大面积种植烤烟,增加家庭收入。可是这一带属于冷沙地,不适宜种植烤烟,烟叶烤出来色泽、油润达不到收购标准,卖不出好价钱,甚至连煤炭、肥料的本钱都挣不回来。
   地里不出钱,孩子们上学费用没指望。乔武香两口子每天清早一个挑柴担,一个挑菜担,后面跟着一群孩子,大的挑柴背菜,两个女儿挎着提篮,里面装着刚出笼的米泡粑,一家大小浩浩荡荡来到集镇上沿街叫卖。每次买卖做完,大人孩子肚子饿得咕咕叫,都舍不得在街上吃掉一分钱;两个女儿守着篮子里香甜的泡粑直咽口水,不敢吃掉一个,害怕吃了粑粑拿不出钱交账。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寨子里很多家庭都建了新房,乔武香一大家人依旧挤在不避风寒的老屋里。乔武香夫妇经常鼓励孩子们:“人比人,怄死人。我们家没得条件跟人家比住的,比穿的,比吃的,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从这寒窑里飞出几只金凤凰!”
  
   三
   乔武香夫妇俩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这样一个信念:“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家庭,没别的出路,只有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可是,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对于乔武香这个特殊家庭来说,走下去又该是多么的艰难啊!
   乔武香出生在齐岳山下一个土家山寨,11岁才发蒙读书。小学毕业那年父亲去世,哥哥残疾,从此乔武香就再没机会走进学校门。
   每天早上,乔武香都倚在门框眼泪汪汪地看着伙伴们上学,自己却没有这个机会了,她常常在梦里哭得伤心欲绝。正因为乔武香有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她对二哥弥留之际的嘱托也有刻骨铭心的感受。乔武香夫妇俩要竭尽全力让孩子们多读书,用知识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为了激励孩子们发愤读书,乔武香夫妇俩立了一条家规:“你们8姊妹只要考到哪里,我们家就是砸锅卖铁,拆房揭瓦也要送到哪里!如果考不起,一个都莫指望复读。”
   命运常常捉弄人。1982年乔武香的儿子邓端文高考落榜,邓端文是家中8姊妹的老大,又是第一个最有希望的大学生。老大的落榜,对这个满怀希望的家庭意味着最大的不幸!乔武香夫妇俩常常暗自落泪,弟弟妹妹一个个没精打采。
   不甘心失败的邓端文,苦苦哀求父母说:“我离大学的门槛只有五分之差,跨过这一步,我会过上另一种生活;走不出这一步,只能跟你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苦熬一辈子!”
   其实乔武香夫妇俩也明白,邓端文在一个三流高中就能够考出这样的成绩,如果再去好一点的高中复读一年,应该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
   面对大儿子的苦苦哀求,夫妇俩左右为难,想来想去,要把一碗水端平,这个口还是不能松:“你是家里的老大,出头檩子先遭烂(难),你开了复读这个头,后面还有7个弟妹怎么办?”
   不管父母怎么劝阻,邓端文还是不肯放弃复读的机会。一天下午,风刮得一阵比一阵猛,雨“哗哗啦啦”下个不停。天黑了还不见邓端文回来,乔武香夫妇俩害怕儿子想不开,两口子和大的几个孩子分头出门去寻找。乔武香在半路上遇到大儿子满身稀泥,背着背篓一步一滑地回家来,乔武香心里忽然一块石头落了地。一问才知道邓端文打算卖猪草挣钱复读。雨幕中,母子俩的泪水掺着雨水落到地上。
   这无比揪心的一幕,让娘的心到底还是软了下来。乔武香连夜把猪草剁细,让儿子一清早上街去卖。可是靠卖猪草又什么时候才能攒起复读的费用呢?乔伍香只好让儿子上甘溪山黄连场打工,很不容易挣到了一个学期的钱,邓端文如愿以偿进入到一所高中复读。
   邓端文坐在教室里读书,他的心里却总是安静不下来,精力也无法集中到学习上。“家里还有7个弟妹在读书,我就算考上了大学,家里哪有钱送啊?为了我一个,影响几姊妹,我将来如何面对他们呢?”就这样,邓端文复读了一学期,就无奈地放弃了。从此邓端文把他的心思放到了7个弟妹的学习上。邓端文加入了农村小商贩队伍,成天风里来雨里去,搭乘流动大篷车辗转鄂渝边界齐岳山下的各乡场摆地摊,后来又进城当泥瓦工搞建筑,不辞千辛万苦,挣钱支持弟弟妹妹读书。
   1982年以后,乔武香的大侄儿邓端江、二侄儿邓灿东、二儿子邓端武先后考上了大学。寒窑里接二连三飞出三只金凤凰,乔武香一家人感到从没有过的幸福,寨子里的乡亲们也对这个特殊家庭羡慕不已。
   邓端江高考以408分的成绩名列恩施地区第四名,远远超过当年一类大学370分的录取线,由于填报志愿失误,无缘进入武汉大学。本来他可以复读再考,但是幺娘立下的家规在前,邓端江只好选择了恩施师专(湖北民族大学前身),这样可以早点就业,为家里分担困难。
   上大学那天,邓端江提出希望幺娘陪他到学校。邓端江是个最懂事的孩子,平时没有向幺叔幺娘提过任何要求。乔武香夫妇俩觉得,这一回哪怕多花一个人的路费,也得满足侄儿的要求。
   在学校报到办完手续后,乔武香给邓端江整理好床铺,天色已经不早了。乔武香刚走出校门,侄儿邓端江急上气不接下气地撵出来,毕恭毕敬地站在乔武香面前,一声“幺娘!”喊出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滴。这时,乔武香的眼泪再也无法忍住了……
   乔武香催促侄儿快回学校去吃饭,要不就晚了!乔武香说完,硬起心肠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校园。
   乔武香匆匆赶到舞阳坝汽车站,开往利川的长途客运班车已经收了班。没办法,她只好找个最便宜的旅馆住下来,交了12块钱住宿费以后,乔武香身上就只有从恩施到汪营的车费了。
   忙了这一天,乔武香的情绪一直在兴奋中,这时才感觉饿得心慌,她这才想起还是清早在家中吃过早饭的。乔武香身上的钱一分也不敢花,她只好在旅馆自来水龙头前猛喝一气,暂时解决了腹中的饥渴。
  
   四
   1984年,恩施师专升格鄂西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的名气随之上升。1985年毕业前夕,邓端江因学习成绩优异被新疆大学选中。当时去新疆大学任教,不仅工资待遇优于内地山区,新疆大学还提供住房、报销假期探亲往返路费。
   能够一步进入省会城市教大学,对于大山里的贫困学子有着极强的诱惑力。可是,邓端江想到除了大哥,自己是家里的老二,是这个家的另一根顶梁柱,不应该远离家人自顾前程。邓端江忍痛放弃了到新疆大学教书的机会,回到离家最近的利川二中担任高中教师,协助幺叔幺娘照管好正在上学的几姊妹。
   当时邓端江每月工资加补助才47元,他节衣缩食,每月拿出20元给幺娘补贴家用,还要负担四个弟妹住校的生活费,自己的开支就微乎其微了。
   邓端江既对家庭尽责,更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忠诚。他觉得这是对幺叔幺娘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
   因为教学成绩突出,邓端江从利川二中调入利川一中这所全市重点高中。20多年来,他教的语文等学科高考成绩一直位居恩施州8县市前茅,多篇教学论文获省级、国家级奖,成为湖北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健康课堂”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从事的教学、高考阅卷等各项工作分别受到国家、省、州、市各级部门的表彰奖励,邓老师的照片曾经上过《中学语文》杂志封面人物,2012年10月被湖北省教育厅选拔推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后又入选湖北省中学特级教师。
   乔武香夫妇俩苦撑苦熬,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往事,还有她们的儿女、侄儿们求知上进的精神,在这个大家庭里一代影响着一代,大爱无私的家风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这个大家庭不断发扬光大。乔武香夫妇的孙子辈已经有7个读了大学。邓端江的儿子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工作,邓端武的儿子邓宁瀚在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就职于中铁三局,邓灿东的女儿邓宇晴被武汉大学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
   在我动手写这篇文稿的时候,乔武香已经去世了一年多。在生前的最后几年时光里,乔武香忍着病痛,给儿女和侄儿每家刺了一副十字绣。乔武香一针一线秀出的“家和万事兴”几个字,成了这位伟大母亲的遗愿。

共 563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凭着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精神,挖掘出一个具有教育启迪意义的现实生活题材。乔武香,虽与哥哥邓品柱有过节,在邓品柱离世后,毅然承担起抚养四个孤儿的义务。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乔武香用瘦弱的身板,挣三个人的工分,来养活一家十口,这几乎是拿命在拼呀。母亲无私,儿子也会受到影响。乔武香的大儿子,本可以复读,考上心怡的大学。可他考虑到弟弟妹妹们后期的学费,不得不放弃学业,做小生意挣钱,来补偿家庭开支,帮母亲减轻负担。她的二儿子邓端武为了照顾家里,只得选择离家近的地方工作。乔武香的侄儿们既懂事,又自强,凭着勤奋努力,获得工作后,对国家,对家庭都做出了自己贡献。这是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个伟大的母亲和一群孝顺懂事、努力发光发热的孩子们组成的家,一个模范先进而又温馨十足的家。一篇主题鲜明、语言精美、行文布局老道的散文。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14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8-14 11:19:45
  老师独具慧眼,善于观察生活,细细品读作品,受益匪浅。向老师学习,感谢无私分享,敬茶!
2 楼        文友:劳神        2023-08-14 11:53:35
  多谢芹芹老师辛苦编发此稿,老师精彩的编按对文稿进行了深度解读和精准提炼,为拙文增色不少。在此深表感谢!遥祝编安!
   采写此文是为了参评全市最美家庭作准备的。我几次到现场,通过外围采访,知情人座谈,本人交谈等方式,挖掘了不少的细节。可惜没来及写稿,就去武汉做了心脏手术,错过了评选期,文稿就此搁下了。
   为了参加江山文学网晓荷社团《旧时光》征文,现在才赶写出来,实在对不起!谨以此文纪念已经离世一年多的主人公!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8-14 11:59:10
  老师的文写得深情并茂,特有感情,学习老师佳作,问好!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4 楼        文友:劳神        2023-08-14 12:07:35
  谢谢小雨社长的热情鼓励鞭策,我还得继续努力!
5 楼        文友:何叶        2023-08-14 20:56:30
  恭喜精品!劳神老师社团的骄傲!加油。
何叶
6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3-08-14 21:02:27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7 楼        文友:芹芹森        2023-08-14 21:16:17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8 楼        文友:陌小雨        2023-08-14 21:18:40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9 楼        文友:劳神        2023-08-14 21:32:45
  谢谢各位老师鼓励!多向老师们学习!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