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我这四十年的书法生涯(散文)
说起我喜爱的书法艺术,还得从我的童年时代开始,那时候,由于贫穷,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很少,尤其对于我们刚上小学的孩子,在业余文化活动上,除了打球,就是玩游戏,因为没有条件,也缺少活动设施,只能重复着单调和简单的活动。儿童时代的我,性格内向,不愿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当同学和伙伴们正玩得开心的时候,我都坐在课桌上,或呆在家里,翻看着各种小人书,常常被小人书里画出来的人物和景物而痴迷。书里绘画出的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还有那些花草树木,江海湖泊,都显得气势磅礴,美不胜收。我看着绘画中那质感的线条,深深被吸引了,让我总想拿起铅笔,模仿着小人书里的各种事物,认真细致地描摹起来。
自从我喜欢上了绘画,就花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临摹上。这时候,细心的父亲也发现了我的爱好,就时常在谈吐中支持着我的爱好。在当时,才刚刚有了十二吋黑白电视机,但有钱购买电视机的家庭更少,每个村也就一两家有十二吋黑白电视机。为了购买黑白电视机,父亲和母亲商量了大半年,最后,把母亲节省下来半年的工资,才把十二吋黑白电视机抱回了家。那时,一到晚上,来我家看电视的人犹如看电影一般,纷纷带着凳子,按顺序坐在我家门口。天刚擦黑,就到了播放电视剧的时间,父亲会把吃饭的桌子搬到屋外,再把电视机抱到屋外的饭桌上,打开电视机,让村上的所有村民都能一饱眼福。记得那时,播放的《上海滩》、《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等电视剧,都成了家喻户晓的话题。
也是在那时起,我们到了双休日,都会在家里做家庭作业,只有做完作业,才能像父亲一样,收看电视节目,父亲有个习惯,准会收看中央教育频道。因为父亲也喜欢书法,那时叫写字,每周的中央台都会播放学书法的电视节目。这时,父亲看得津津有味,还用手指在空中胡乱比划着。那天又是星期天上午,父亲打开电视后,按时收看书法课程节目,看到兴奋的时候,父亲突然叫我的名字:“小龙,快来看看人家的书法艺术,字写得太漂亮了。”我听到父亲喊了我三遍,我顿时坐不住了,急忙丢下手上的笔,直奔父亲的房间,跑去一看,电视中正播放一档艺术之星栏目,节目中,正在介绍一位书法家的书法艺术成就。只见那颜体正楷字,气势恢宏,苍劲有力,一排排正楷字书写在宣纸上,犹如士兵布阵,整齐划一,浩浩荡荡,让人的视觉顿感赏心悦目,如同发现了神奇的秘密,使我目不转睛地盯上了这档节目。
当又介绍了书法家的大草作品时,那场面犹如万马奔腾,波澜壮阔,我看到大草作品,内心惊叹不已,那笔画大起大落,笔断意连,欲左先右,枯湿对比,都把大草的章法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时,我还是个书法小白,尽管不懂其中的法度,但我知道线条的美感,父亲看着我似乎在发呆,也猜到一半是被这字法震撼到了,就鼓励我说:“小龙,这种字体你喜欢吗?想跟书法家学写字吗?想把字练漂亮吗?”父亲一连的追问,让我心潮澎湃,我站在电视机前,两眼紧盯着节目,看到这苍劲有力,变化多端的线条,我深深被吸引了。当时,站在那里发愣,想着,世上还有这么漂亮的书法线条,我也要努力学习书法,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学成功,将来做一位合格的书法家。
有了目标,我就说干就干,父亲给我列了个学习计划表,每周一到周五先把家庭作业完成,每天完成作业后,坚持临习《颜真卿书多宝塔碑》,这本字帖是父亲推荐给我的,因为《多宝塔碑》是颜真卿较早期的作品,笔画还没完全形成浑厚遒劲的书风,还保留了晋代的影子,这本帖比较容易入门,父亲叮嘱我一定要细心观察,尽力笔笔都得临像。父亲为了提供我练习书法的纸张,就把母亲工作用的旧账本找来,在账本反面,用复印纸垫在底下,然后用尺子,一横一竖划上线条,把账本页面上划上一个个米字格,方便我把毛笔字写在米字格中,
在练习《多宝塔碑》时,我仔细揣摩每一个笔画,细心观察字体中的起笔和运笔,以及收笔,我尽量把每一笔写成字帖中的样子,还尽力夸张出颜体的神韵,让《多宝塔碑》的字体,更具有神彩和姿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认真临摹,经过半年的时间,我已基本能背临《多宝塔碑》的全文了。父亲把原帖和我的摹本对照了一遍,发现我的笔画和神态基本逼真到位,而且,字与字的错落和承接都能复原原帖,父亲看到我基本达到入门的水平了,内心很是高兴,脸上时常带着自豪和满足。
记得我一路走来,还经历过不少艰辛和困难,回头看看以前的书法水平,这些辛苦和烦恼都立刻烟消云散。在取得一点成绩后,心里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记得在炎炎夏日,哪时,唯一能降温的电器是一台旧电风扇,当我满头大汗废寝忘食临帖的时候,那些疯狂乱咬乱飞的蚊子,几乎把我的皮肤叮得都处是红疱,又痒又疼,为了不分心练字,父亲拎来一个塑料桶,向桶里装满一桶水,就让我把双腿双脚伸进水桶,蚊子就再也没机会叮咬我的腿脚了。上半身,我穿上了长袖衬衫。让蚊子无法下口,决不让一块皮肤暴露在外,尽管热得汗流浃背,但没了蚊子干扰,我心静如水。
冬天时候,在临帖时,时常把双手暴露在冷空气中。被寒风一吹,那刺骨般的疼痛,时间一长,就长出了冻疮,冻疮一破裂,十指连心,就会钻心般的疼痛。每次临帖时,伸出伤痕累累的双手,内心又要经历一段煎熬,开裂的伤口,还带着血迹,只能顶着寒风,在冷空气中书写,等把字练完,就急忙去找煤炉,让冰冷的双手给旺盛的炉火烤一烤,等烤暖了双手,皮肤又开始奇痒难忍,只好用指甲挠挠手背,一不小心,碰到了冻疮,又一阵钻心般的疼痛,那段艰难的日子终于熬过来的时候,心里如同让我放了一段长假,特别兴奋和满足。第二年,母亲见我手痒的厉害,就下定决心,终于学会了用毛线给我织了一双半截手套,就是把十根手指裸露在外的手套,有了这双手套,我对学好书法,更有了信心和决心。
第三年,父亲高兴地告诉我:“小龙,你的颜体字已入门了,可以临习颜真卿的大楷了。”这时,父亲就推荐颜真卿的《告身帖》和《颜勤礼碑》,因为,在颜真卿的书法碑帖中,只有这两种碑帖字形较为统一和相似,也是深度临习颜真聊楷书的最佳范本。父亲为了我练好颜体,特意带上钱去了趟省城,找到新华书店,把《告身帖》和《颜勤礼碑》两本崭新的字帖买来,并交到我手上,我看着颜体字的磅礡气势,内心也激起一阵阵波澜,仿佛我见到了颜真卿本人,正通过心灵对话,和颜真卿滔滔不绝交流着书法。这时候,由于我对颜体已入门了,父亲就去文房市场买来很多毛边纸,给我专门临帖的,让我在不打格子的宣纸上临习颜体字。父亲说,这对你更透彻理解颜字的结构和章法大有好处,听到这番话,我有时也反问父亲说:“爸爸,你没学过书法,怎么会懂得怎样指导我呀?”这时,父亲才告诉我一个大秘密说:“小龙,电视上,每星期的学书法节目,我都认真地收看了,一旦学到了新方法和新理论,我都会一字不落地传授给你,让你老老实实按照专业老师的方法临习,所以,你的进步很大,吸收消化就很快,这都源于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听着父亲为我学好书法,竟不辞辛苦一期不落地收看着书法教学课,让我一直行走在学习书法的正路上。
为了临习《告身帖》和《颜勤礼碑》,我竟用了初中三年的业余时间,把颜真卿的重要碑帖又系统地学习了一遍。当老师知道我在学书法时,就鼓励我参加全国中学生书法大赛,由于老师的再三叮嘱,我放学后,在家里创作了一幅颜真卿大楷书《观沧海》。老师拿着我的颜体大楷作品,在班上给同学们浏览了一遍,高兴地宣布道:“小龙同学,通过多年努力,把颜体书法写到了一定境界,值得同学们向他学习呀!”之后几天,老师把参赛作品寄给了大赛组委会,一个月后的下午,老师高高举起一张获奖证书和五百元奖金说:“同学们,小龙同学的辛苦与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竟然在全国中学生书法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可喜可贺呀!”这时,全班的同学都齐刷刷看着我,眼神中充满着羡慕和喜欢,此时,我抑制住喜悦的心情,内心仿佛也安静了许多,只是觉得我的努力没白费。
在上高中时,由于学习竞争太激烈,我占用了很少时间,把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又系统地临习了三年,在这三年中,由于学校宿舍在晚自习后九点就熄灯了,我只好把闹钟调早半个小时起床,利用早上这半个小时,把《麻姑仙坛记》认真临习一遍。《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的晚年作品,其作品质朴遒厚,豪宕开阔,忠义之气贯于书迹,在书法中属于凝重雄伟一路,是临习颜体的上等范本。
通过高中三年的不断临池,我基本写像了《麻姑仙坛记》,并有所神似,毕业那年,我参加了南京市临帖大展,我认真临习了几十张《麻姑仙坛记》,并从中选出一件最为满意的作品,参加了南京市临帖展,可喜的是,我获得了一个优秀奖,二〇〇〇年,我光荣地加入了南京市书法家协会,有了会员证以后,我的心里更有了底气,继续临摹和创作颜体书法作品。
一年后,我参加了工作,这时,我有了固定的收入,于是,一心想向更大的荣誉冲刺,我报名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习,那次,通过书法考试,我被书法研修班录取,在二〇〇一年到二〇〇三年间,通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研修班的认真系统地学习,在导师刘洪彪的传授和指导下,我在二〇〇三年学有所成,并成功毕业了,并参加了当年省级书法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并被聘请为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那时候,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研修班,我对颜真卿的第二大行书《祭侄文稿》作了系统而深入的临习与创作,二年后,并以创作作品《沁园春雪》成功毕业。
毕业后,我继续在研习颜真卿的字体,创作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二〇〇八年,我参加了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大赛,最后,我以作品《沁园春长沙》获得了二等奖,同年,被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如今,我一路走来,有时回头展望,有辛苦也有收获,有汗水也有幸福,在中国书法艺术这条大道上,我依然坚持临创颜体,把颜体书法一直发扬光大。
感觉辛苦的时候,我会稍作停留,这时,我清醒认识到,只有不断努力,艺术才能进步,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