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秋的散板(散文) ——秋景、秋词、秋韵
秋景
儿时的秋天,意味着碗中新米饭的晶莹飘香,意味着河中撑船采菱的快乐;儿时的秋天,更是柿子缀弯枝头的甜蜜与喜悦,是菊黄蟹肥的美好。
站在家乡十月的田埂上,秋色迷人。成熟的果实缀满了农人的欣喜,低头的稻穗挂着农人的希冀。爬满墙壁的藤葛,绿黄交织,象一幅幅壁立的气势磅礴的写意画,生动而自然;墨绿丰腴的荷叶,盛托着一团团来回滑移的水晶球;少数快要枯败的荷花仍然在秋风中快乐招摇。空旷的天空,雍雍大雁,驮载着北方的执着与爽朗;盈盈燕影,剪裁着水乡的清风流云;秋风,越过宽宽窄窄的河塘,拂亮了农人们的心坎;秋雨,飘过迷迷朦朦的尘世,荡涤着人间的悲欢。
乡村的月夜,更是美丽至极,秋虫在带着苦涩清香的蒿草丛中热闹地鼓噪着,你方唱罢我登场;苍穹柔和的天光云影,缥缈又澄寂;水一样的月光,将秋夜冲洗得清辉四溢,月光缓缓滑过熟睡的窗前,妆饰了一个个旖旎的梦境。
秋,具备着诗人、画家无法描摹的唯美。
秋词
秋风漫过禾尖遁入树林,裹携着风华一季的树叶划出了优美的弧线。温柔心际的桂香,令人陶醉澹然。孤鹜展翅于秋水长天之间,落霞灿烂于黛山苍穹之隅。“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梧叶唱响的秋声把秋韵渲染。
古代文人是最易生悲秋之情,无论是“留得枯荷听雨声”,还是“槛菊愁烟兰泣露”,均写满难寄的惆怅和不知落入谁家的秋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满怀愁绪的千年一叹,又缔结了多少人的伤秋情结。无数的秋词,道出了对秋不同的感悟。“古人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人刘禹锡明朗的词句抒发了对秋的偏爱,透露着诗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其豪放之气直冲云霄。
秋色与心境相得,心境与诗意益彰。我喜欢“轻寒正是可人时”的温怡,我更欣赏“兴是清秋发”的浩气。
秋韵
人生就如这季节更替。有像春天山花烂漫般多彩无忧的欢乐童年;有如夏日枝繁叶茂蓬勃向上满怀豪情的青年;有如秋季走过苦涩困顿赢得收获尚需奋斗的中年;有如冬日夕阳下从容闲适安享天伦的老年。其中最值得咀嚼,最丰满的人生季节,当属日正当午的中年。中年告别了花季,告别了激情,日渐成熟的路上有失意时的伤感,有得意时的忘形,更多的是一路走来,岁月打磨出的一份来自遥远心底的的平静和慰藉。中年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风风雨雨的人生历练增添了成熟与智慧。
秋,像是从古埙里悠悠飘来的音符,古典,低沉,柔美,犹如天籁。秋,像身着亚麻布裙的美妇,朴实、内敛、优雅而成熟。秋,去掉了春的浮艳,夏的浮躁;秋,没有浓烈似酒的激情,但有着莹澈似茶的淡定;秋,没有离离山上苗的轻佻,却有郁郁涧低松的沉稳;秋的味道,秋的色彩,秋的意境,秋的姿态,让人永远赏玩不够。秋的纯、秋的厚、秋的甜、秋的涩、秋的柔、秋的烈,秋是一个让人彻悟参透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