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蓉城】闲话读书(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蓉城】闲话读书(杂文随笔)


作者:乂二 白丁,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33发表时间:2023-08-20 23:41:05

杂文:闲话读书
   1、为啥不读书?
   年界不惑,也算有了一些社会阅历,就自己这点认识来分析,这里的读书不是说所有的书,而是有所特指的文史哲之类的看上去无什么用的“闲书”。专业方面和考试方面的书,市场还瞒广阔的。现在的人不读这些有所特指的闲书,无非有四个原因:
   一、没市场
   现在的人是身体越来越胖,心胸越来越小;娱乐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恋的越来越多,爱的越来越少;活动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现在的人有上班的有做官的,有经商的有种地的,有当兵的有闲逛的。这么说吧,干什么的都有,就是缺少读书的。人们都那么忙,那有功夫读书。再说,读这些书短期内又看不到什么经济效益。
   今天上午在见一位二十几年没见的同学,同学问我:你现在做什么工作?我说,建筑。同学诧异,真想象不出那么热爱的文学的你,现在搞建筑是什么样的心情。我说,文学只是业余爱好罢了。纯文学的东西现在是没有市场的。我要专职搞文学根本养活不了自己,更不要说一家人的柴米油盐了。
   二、没心情
   三千块能雇一个大学生,却雇不到一个农民工。这话说了十几年了,就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看,并没有改善,而更趋向于愈演愈烈。
   老爸在工地上辛苦十几年,以为孩子大学毕业就好了,结果毕业了工作都成问题。就算工作了,磕磕绊绊,委曲求全的工作了,也并不是万事大吉。等着的房子的首付,房贷,车子,结婚,生孩子,似乎真的没完没了。
   人生就是这样被无情的阶段化定义:前三十年披星戴月的读书考试,中间三十年起早贪黑的工作还贷,后三十年无可奈何的交给医院。
   读书越多,社会给你就业的机会就越少。女孩子读书越多,单身的几率越大。等你博士毕业时,你的小学同学已经是儿女双全,你的中学同学也在拿着二十万的年薪。这是也算一种心态。拼爹时代不绝对,但是很现实,不靠爹,房子都买不起,媳妇娶不上。就算靠了三代在北上广深也未必能凑出一套房子的首付。都在生活泥潭里,挣扎的灰头土脸的人,除了生活的一地鸡毛,哪还有什么风花雪月?
   心情多了去了,就是读书的没有。说白了,就是人们没有了那种安谧的心情。一杯清茶,一本书。你还敢想吗?烦透了!说什么都行,千万别跟我说读书。
   三、没啥用
   家里的表兄弟多数受过中高等教育,并不是那种“刘项原来不读书”。但是毕业之后,拿起书的时候,估计不足拿起酒杯的万分之一。有一次家庭聚会,表兄弟十数人,推杯换盏,好不开心!唯我一人默然角落,不知所云。大家都知道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唐诗,偶尔自己也信手涂鸦一首。有一个表弟,醉醺醺的问我:哥,我一直不明白,你读那么些书,尤其读那些诗词,有啥用?
   是啊!我这些诗词有啥用?读了三十年了,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能告诉他“无用便是大用”,我也不能告诉他“陶冶情操”,更不能告诉他“都怪自己没文化,一句卧槽闯天下。”我竟无言以对!
   后来我也反思了,读书,读诗,到底有啥用呢?久久没有答案!
   朋友聚会也大抵如此,有一个中学同学近几年喜欢读书古琴,每日吟风弄月,好不快活,偶尔聚会,即席诵读一首,以调节气氛,竟为笑谈。我这点文学,也只好低头吃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四、没时间
   工人。干了一天活儿累的跟驴似的,得坐着不站着,得躺着不坐着。读书?开什么玩笑。别理我,烦着呢!
   农民。孬蛋,三缺一啊,你快点儿!你再看孬蛋,三口两口把剩下的半碗饭划拉进肚,丢下碗就跑。老婆从外边回来还以为他有什么急事,赶忙问:你干吗呢?跑那么快!一边走一边骂:妈的逼,要不管,回去洗碗去。
   商人。一斤萝卜三毛钱,十斤萝卜,三块钱。十三斤半萝卜多少钱?四块零五分。读书?你等等会儿,我算完了,再跟你说这书。一斤白菜……我那儿还一堆堆的西红柿、西葫芦、黄瓜、茄子、辣椒……
   学生。可逮着一读书的。错!我们每天的日程排的比总理还满,那有那功夫。干吗?小学生有上不完的舞蹈、钢琴特长班,中学生有刷不完的题海卷山。大学生有打不完的游戏和学妹。
   你怎么走了?我这儿还没说完呢?切!弱智!神经病!现在那书写的,还有值得一看的吗?你想看,我写一本给你?
   谁有读书,请举手!?好半天没人答应。终于,有一位东瞅西望的怯生生的站起来,这算是书吗?手里举起一本《户口本》。
   还有一个很多人不愿意说,但是却失致命的原因:历朝历代的文字狱太多,因文获罪者,杀头者,灭族者不可胜数,所以读书,说话,写字,在国人尤其谨慎了!
   2007年成文
   2、书都卖给谁了?
   “十亿人民九亿商”“十亿人民九亿赌,还剩一亿在跳舞”是流行于十几年前的顺口溜儿。如今看来除了“人民”的数量的变化之外,其比例似乎也有了太大的变化。据笔者观察如今格局如下:十三亿人民,至少有六亿在商场,还有五亿在上网,剩下两亿在迷茫。但是不管怎样算读书的人总不能占到一席之地。
   常听人说:“现在写书的比看书的人还多!”似乎一点儿也不夸张。我观察了一下造成读书今日之尴尬境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书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
   笔者自幼喜欢看书,购书。也曾有一月之中每餐节食若干去购《红楼梦》的经历。三十余年来也薄集了万余册。对书价的巨大的变化有着比较深刻的感受。这几年没有听说什么没涨价的,但是书也涨的忒狂了。二十五年前,一本三四百页的书,顶多五块,现在那本书不得几十块。关于卖书的利润我没有调查过,但是打着滚儿涨上来的书价,一时间真叫人有“洛阳纸贵”的感觉。
   笔者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工资虽然由每月的四百涨到了几千元,但是对于到书店购书从来没有敢放手大肆“搜掠”了。尤其近五年来,竟然连新华书店的门都未进过。一本书动不动十几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更有甚者上千元。用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本书,笔者没有这种勇气和魄力。相信有这种魄力的人似乎也了了无几。因为我虽然“嗜书如命”,但是我还是觉的命比较重要一些。不能为了一本书,让一家老小喝一个月的西北风。
   我虽然不怎么赞成盗版,但是面对令人忘而生畏的正版书,也不免有些理解了。需要就是市场,至少人家实惠。我们打击盗版首先应该从源头上去解决,似乎不能单纯的盯着人家的利润一禁了之。如果正版书也象盗版书一样八块钱一本,十块钱两本谁都买的起了,鬼才愿意去买盗版书。就象前二十几年前,“掬碗”的行当好象就是在瞬息之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那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极不丰富,碗打破了要补好了用。现在谁还会为一个一两块钱的碗去费那么多周折?
   时代不同了,思路也变了!
   二、现在出版的新书,写作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这是十几年前的购书感受,有了网购之后,似乎又好了很多,但是鱼龙混杂,难免鱼目混珠。现在是个人就敢出书,就象小品里说的:“看书还看不下来的还敢写书。”书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明星出书,一塌糊涂!”和这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同时也诠释了人们的价值趋向,正在悄然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万般皆下贫,唯有读书高”的时代已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东拼西凑出来的,或者东拉西扯的,甚至东抄西借的东西,实在不敢恭维。
   这些书又都卖给谁了呢?我想既然有卖的肯定就有买的。我想大多是被那些附庸风雅的大款或者墨吏们买了亦或收了,拿了装点门面了吧!反正在我辈读书人的书架上却没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望着满书架从旧书摊上淘回来的“宝贝”,一个个跟“黄脸婆”似的,也的确拿不出手。怎奈咱囊中羞涩,除了无奈还能做什么?
   与我有同感的绝不止笔者一人,此感绝对能代表绝大多数囊中羞涩的“书痴”的真实感受。但是真正看书的还是如笔者的此类人。既然“书痴”都买不起新书了,那么上千元的新书都卖给谁了?
   2008年成文
   3、国学之没落
   各种选秀大赛年年举行,年年都有选手在文化测试时,特别是有关国学的问题总会答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或者有的干脆是一问三不知。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大赛之后,不该错的依旧在错,不该出的笑话依旧在出,大骂了若干年浅薄的国人依旧在看。
   大赛依旧还要举行,令人悲哀的灰色幽默依旧还要出,骂都懒的骂的国人估计还要看。可是是否有人真正的想想歌手的的素质为什么会这么“低”呢?这些题目我们自己能答上来吗?恐怕也不尽然吧!?国学为什么会一下子没落的连国人自己都快要感到陌生了呢?
   综观世界,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国学象我们的国学一样,没落的这么迅速,没落的这么彻底。我国的近代史也可以说是国学没落的的历史。
   从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文化大举入侵以来,我们的国学就以惊人的速度从国人的视线里逐渐的离开。到“五四运动”前后发展成国学没落的黄金时代。一直到如今经历的不足两百年里,国学几乎已经退化成了我们识字的工具。对于大赛上歌手的差强人意的表现不是意外,应该是必然。
   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国学不但没有没落,恰恰相反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日本人不但保留了自己的国学的风格,在发展上还取得了许多的成就。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在穿衣上,在日常生活和比较正式场合还是要穿传统服装——和服。可我们不管是唐装还是清朝服饰只有在演出的时候和古装电视剧里才能见到。谁要穿了传统服装(少数民族服装除外,因为他们受到文化入侵的程度相对较小,而且对自己的传统没有象汉族同胞那样丢弃的这么彻底)走在大街上肯定回头率极高。大家都当稀罕来看。象这样丢失了自己传统而不以为怪,反怪“同类”的民族实在不多见。试想那一个组织会把奖颁给一个连自己国学、国服都完全丢弃的民族和国家呢?
   这几年,汉服,仿佛一夜之间有街头巷尾了,但是文化并没有跟着汉服一起醒来。
   笔者是学理工的,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和一起工作的同仁中,不知国学大师王国维、季羡林是何许人也的大有人在。当然,没听过王维也不影响理工直男的专业水平,不知道王国维也并不影响,当下的一日三餐。曾几何时?我们叫嚣:“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受重理轻文思潮的影响,也许是国学在近代、现代、乃至当代没落的主要原因。
   国学在结构上和西学比是存在很大的缺陷(文理的侧重比例),但是不是我们的国学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在历史的长河里,书籍浩如烟海。能流传下来的可以说都是人们的实践中检验之后剔除了糟泊留下了精华。我们读过几本我们的文化精髓呢?《唐诗三百首》你能背几首?这是个可怕的问题。如果有人去做调查的话,结果肯定会叫有良知的国人惊出一身冷汗。
   国学的没落是全方位的。
   中医为什么没落?一方面大约是看上去没有西医那么直观,那么快捷,手起刀落干脆利索(外科是中医不足,我们要正视)。另一方面大抵是缺少生存的文化土壤吧!?能读懂诘屈聱牙的古典文献,本身就是一个挑战。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更需要一个静能生慧的过长。在这个全民赚快钱的时代,匆匆忙忙的国人,大抵缺乏这种耐性和时间。因为三年(多数还达不到)还没有经济效益产出,项目多数就被断供了,生存都成了问题,谁还能有心情“静”下来呢?
   戏曲在凋零,当然有她自身的原因。节奏缓慢,唱腔老套(这也许正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四平八稳,淡雅淑静。就像品茗,初入口,些许苦涩,慢慢品,后味回甘)。我们年年都在竞相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喊着抢救,但是年轻人依旧不买账,大抵也是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缺少欣赏的底蕴吧!?也许更多的是缺少那份儿“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之闲庭信步的心情吧!
   我们传统的节日,还有几个在牵动国人?有几个国人还讲得清我们传统节日的由来?这不是故事,这是文化!这是传承!这是我们的根!有几个人知道我们的情人节比西方早的多?《诗经》之中早有此记载。我们的情人节是农历的三月三,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连小动物都知道干什么,青年男女来到郊外,来到河边,钻进树林……这是符合中国老祖宗一直延续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的。我们的情人节不是什么七夕。牛郎织女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是真的很惨。男女二人一年就七夕这一天能够约会,这不是祝福!按现代人这个节奏,织女跟隔壁老王,娃都生满炕了。
   有人总结说,中国大唐文化在日本,明清文化在越南在朝韩,民国文化在台湾,不管国人如何的义愤填膺,如何的去伪存真,大抵不是没有一点影子!大唐在今世之国人眼中,不过是一段艳羡的历史云烟罢了!
   有人说,我们是不断吸收了外来文化,经过消化吸收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但是吃惯了洋垃圾的肠胃和穿惯了洋装的七尺,还是我们自己吗?有人说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我们需要正视不足,要么迎头赶上,要么弯道超车,因为落后就要挨打。不管经济、文化、技术等等,多么发达,但是我们必须先是自己,而不是全盘否定我们自己。如果我们都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意义何在?“裹脚”有人说是国粹,有人说是糟粕,高跟鞋呢?伤害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共 860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问好先生,品读两遍您的《杂文》大作,确实不错!题目是《闲话读书》,作者用了五大论点来阐述当今“不读书”的社会的好多现象来证实:读书的人太少,并且从社会上的乱象,都做了精准的论述,并且还分年两儿。 提一点不成熟的建议:①本文有爆粗话,②字数太多,杂文不属散文或小说。你不也是在论说:国人为什么不爱读书吗?问题也在此——篇幅太长。③所谓的杂文,就应该一事两到三议,“速战速决”既省时间又能说明问题。④杂文不可用积存好几年来论述。几点纯属个见,若有异议可以忽略!感谢投稿蓉城,也感谢支持蓉城!【编辑:心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雨姐姐        2023-08-20 23:43:43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荣城文学社!
2 楼        文友:心雨姐姐        2023-08-20 23:47:49
  您所论述的问题确实是现在的社会现象,更是国家的悲哀——爱读书的人太少啦!也看好你的观点,这是社会风气!
3 楼        文友:心雨姐姐        2023-08-20 23:51:26
  总体您的杂文很有水准,看出先生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学习欣赏!值得推荐学习,也给国人一个警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