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乐亭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乐亭)世事翻腾似转轮,守住底线好做人【赏析】

编辑推荐 (乐亭)世事翻腾似转轮,守住底线好做人【赏析】 ——《金瓶梅》妙语品读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29.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2发表时间:2023-08-21 09:55:35
摘要:著名作家张爱玲在回顾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说:“《红楼梦》和《金瓶梅》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创作的泉源。”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天书,写的是现实中人冀望于理想的那一场梦;那么《金瓶梅》就是一部地书,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每一个烟火日子。

著名作家张爱玲在回顾自己的创作经验时曾说:“《红楼梦》和《金瓶梅》这两部书,在我是一切创作的泉源。”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天书,写的是现实中人冀望于理想的那一场梦;那么《金瓶梅》就是一部地书,写的是实实在在的每一个烟火日子。
   《金瓶梅》开篇运用“借树开花”的手法,从《水浒传》武松杀嫂一节中衍化开来,讲述了西门庆一家的食色生涯。它从日常琐碎的生活着手,写尽了人生百态,道尽了世态炎凉。年少轻狂,看《金瓶梅》痛恨西门庆的无耻和潘金莲的狠毒。岁月迢迢,年老时再读它时,才发现《金瓶梅》好比一面镜子,映出了世道人心。我们来品读《金瓶梅》中几句妙语,你就会明白,人性到底有多复杂。
   @堂前切莫走三婆,后门常锁莫通和。
   品读:西门庆与潘金莲本是偶然相遇,可“人精”王婆却看出了西门庆的心思,于是替西门庆出主意引诱潘金莲。她先是假装叫潘金莲到自己家里做针线,然后安排潘金莲与西门庆见面。又以买酒菜为借口,故意给两人制造机会,一手促成了他们的奸情。
   事成之后,王婆露出了她的真面目,变相要挟西门庆给“封口费”。后来,她又在两人奸情败露后,教唆潘金莲毒死丈夫武大郎,酿成惨剧。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不乏王婆这样的人。他们表面上迎合你,让你通体舒畅,私底下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旦识人不清,就有可能为自己带来灾祸。正如《孔子家语》中所言: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人相交,一定要看清人品。远离居心叵测之人,才能避免让自己误入歧途;择善而交,才能提高未来的人生质量。
   @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品读:张竹坡曾高度评价一位女子为:“高人”、“真正的美人”她就是西门府中唯一的“人间清醒”孟玉楼。丈夫过世后,孟玉楼通过薛媒婆的介绍,认识了西门庆。但她的嫁人原则是只做正妻,不做小妾。西门庆觊觎她的丰厚财产,联合薛媒婆一起欺骗她:“小人亡妻已久,欲娶娘子管理家事。”等孟玉楼嫁过去后,才发现自己只是个妾室。没过多久,西门庆又娶了潘金莲和李瓶儿。得知真相的孟玉楼,虽有满心委屈,但从未抱怨过。因为她知道,成年人的世界,各有各的苦楚。有时候,你认为的不幸,在别人眼里不过是个笑话。发牢骚没有用,更别提感同身受。
   于是,孟玉楼安心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冷眼旁观西门府的妻妾争斗。这个世界上,天遂人愿是惊喜,事与愿违才是常态。与其抱怨生活的不公,不如试着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少说多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到了亦如然。
   品读:在错误的路上重蹈覆辙,似乎是每个人的通病。西门庆也不例外。花子虚是西门庆的邻居兼结义兄弟,两人经常一起鬼混。
   西门庆知道花子虚贪花好色,时常流连烟花之地,就趁虚而入勾引他的妻子李瓶儿。在花子虚锒铛入狱的时候,他以打点官司的名义,将花家的财产据为己有。阴谋得逞后,西门庆洋洋得意,完全没想过自己也会在同样的地方栽跟头。书中写道,西门庆死后,几房小妾无一人为他守节,家产也被信任的伙计、恶奴席卷一空。人生最通透的活法,就是总结前人失败的经验,精进自己的生活。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绕道而行。别人吃过的亏,我们吸纳教训。不在同样的地方跌倒,用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能更好地迎向未来。
   @金逢火炼方如色,人与财交便见心。
   品读:莎士比亚说:“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杖,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金钱虽然无法衡量一切,但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行和底线。钱品好的人,爱财取之有道,而钱品差的人,则想着处处占人便宜。应伯爵是西门庆的第一帮闲,平日里很受西门庆的照顾。有一回,他得知另一好友被封了官,需要钱打点。
   于是,就帮忙向西门庆借钱。应伯爵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忽悠西门庆无息借款一百两。一来一回间,自己从中赚了十两银子的回扣。俗话说:“人用财试,金用火试。”在金钱面前,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一个在小钱上精明算计的人,往往也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出卖朋友,毁掉友情。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藏着他的人品。能平衡好金钱与感情的人,才值得我们深交。
   @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怎保不怀毒。
   品读:李瓶儿自从生下儿子官哥后,西门庆对她百般宠爱,经常留宿在她房里。这引起了潘金莲的嫉恨,她想方设法要害死官哥。
   李瓶儿不经意间透露,因为官哥体弱多病且胆子小,所以要用红绸包裹着以保平安。潘金莲将此事记在心上,然后开始训练她的宠物雪狮子,让它一看见用红绸裹着的鲜肉,就去扑食。最后,雪狮子把官哥吓成了失心疯,没过几天就死了。《论语》中有句话,发人深省:“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生活中,不少人会因为一些简单的交往,就把别人当作知己,因为一时的投缘,就对人家掏心掏肺。殊不知,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会被别人当作有意之图;你信任别人的人品,别人却未必值得你的信任。
   当我们分不清良莠,辨不了敌友时,就要多留一分心,不可一味轻信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品读:常言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曾经风光无限的西门府,如今竟是门可罗雀。自西门庆死后,西门府的光景便大不如前。往日里称兄道弟的应伯爵不仅没有上门慰问,还在西门庆尸骨未寒之时,就跑去投靠了财主张二官。为了给自己谋利,他不仅撺掇张二官纳潘金莲为小妾,还将西门府中的大小事情都告诉张二官,煽动他去抢夺西门庆的生意。杨绛先生有句话,一针见血:“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更不要低估人性逐利的规则。”大多数情况下,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你与他人的关系,并不取决于你对他有多好,而是取决于你手中是否有与人家交换的筹码。在你成功时,每个人都想围过来沾光,希望能分得一杯羹。而在你落难时,即使是至亲好友,也会对你避之唯恐不及。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无论何时,深耕自己,才是硬道理。你若有实力加持,一切关系都会很顺畅。
   哈佛大学教授田晓菲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中说道:“只是一部书而已。一部书,只是文字而已。然而读到后来,竟有过了一生一世的感觉。”《金瓶梅》的故事虽然已历经百年,但留下来的道理却仍然警示世人。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不是非善即恶。许多事情本无对错好坏,区别只在于每个人的利益和立场不同。然而,世事翻腾似转轮,守住做人的底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唯有深解其意,方可从容度余生。愿我们历遍山河,心中仍有所坚信,穿透黑暗,心中仍能永葆光明。
  
   2023年8月21日卧薪斋原创首发
  

共 26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金瓶梅》的故事虽然已历经百年,但留下来的道理却仍然警示世人。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性也不是非善即恶。许多事情本无对错好坏,区别只在于每个人的利益和立场不同。然而,世事翻腾似转轮,守住做人的底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唯有深解其意,方可从容度余生。愿我们历遍山河,心中仍有所坚信,穿透黑暗,心中仍能永葆光明。作者选取《金瓶梅》中的警句,加以分析品读,给读者有很好的引导,《金瓶梅》是部好书,对市井人物市井生活都有生动的刻画,肤浅的人只看表面文字,而穿透社会的人就可以发现其中含有许多社会哲理,告诉如何做一个好人,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一个不损害社会不损害他人的人。好文推出欣赏!【编辑:野山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8-21 09:57:35
  《金瓶梅》是部好书,对市井人物市井生活都有生动的刻画,肤浅的人只看表面文字,而穿透社会的人就可以发现其中含有许多社会哲理,告诉如何做一个好人,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一个不损害社会不损害他人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21 12:02:35
  谢谢编辑推荐!名著可以多读,比那些狂热地追星族强!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21 12:01:30
  谢谢编辑老师!读书是老人的开心事,静心读书才有可能品出内涵的滋味。老人读金瓶梅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21 12:03:01
  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一个不损害社会不损害他人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8-21 20:47:05
  老师解析出的泉水为人处世的经典,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哲学,是人生智慧。读老师的文,受益良多。祝福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8-22 10:52:14
  谢谢,有缘人才能看到此文。我是自己玩,无缘者看不到!
5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3-08-22 15:55:54
  学习孔子与黄子的名言金句: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与人相交,一定要看清人品。远离居心叵测之人,才能避免让自己误入歧途;择善而交,才能提高未来的人生质量。
   致敬大师万福金安!
6 楼        文友:巧眉        2023-08-22 21:07:50
  经典好文,品读学习。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