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我小学时期的课文(散文) ——小学记事之九
我上小学时期,正走上文革时期,那时的文都有哪些呢? 那些被我揉的皱皱巴巴的书本,早已无影无踪,只剩下点点滴滴的记忆。直到现在,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的前三篇课文:
第一课:毛主席万岁!
第二课:共产党万岁!
第三课: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第一课,配了一张毛主席彩色画像,主席微笑着,举起右手挥动着,自信、从容、淡定,气度不凡。
第二课,配的是国旗的图片,鲜艳夺目,党徽图案金黄灿烂,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
第三课,配的是天安门广场的彩色图片,蔚蓝的天空,雄伟壮丽、金黄色的天安门城楼,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正在迎风飘扬……
从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图片起,我就向往北京,向往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圣地。直到2001年暑假,心中的夙愿才得以实现,我终于来到了心中的圣地——天安门广场!终于看到了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鲜艳的五星红旗!
那时,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一些共同点:宣传革命者的英雄事迹,揭露敌人搞破坏等政治化的选文内容。当然,宣传革命者的文章占大多数,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中记叙的: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一天,毛主席看见一个老乡挑着浑浊的水往家里走,就问:“老乡,这水挑来做什么用呀?”于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一起挖了一口井。直到现在,这口井依然完好地保存在沙洲坝镇,成为红色革命旅游的一个著名景点。而毛主席一心为民,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经历,也在这口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罗盛教》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落水的朝鲜儿童崔莹,光荣牺牲的感人事迹,文章赞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飞夺泸定桥》写的是1935年,红四团战士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踩着铁链,夺下桥头,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为北上抗日、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文《刘胡兰》,在1947年1月12日,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毫不退缩,自己坦然躺在铡刀刀座上,光荣牺牲;刘胡兰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董存瑞》,描述的是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方军队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桥形碉堡被炸得粉碎,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黄继光》,记叙的是被评为“特级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地堡枪眼,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597.9高地;还有《邱少云》,讲述的是获得"一级英雄"称号邱少云,在志愿军赴朝作战时,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而壮烈牺牲,年仅26岁。
……
课本上,除了文字,都配有插图。插图上的人物,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凛然正气,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在想,为革命献身的英雄们,他们的心中,有多么坚定的意志?为了信仰,面对凶残的敌人,他们是怎样铸就的钢铁般的意志的?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把个人的利益生死置之度外。正是千千万万这样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英雄,我们才拥有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有些课文是揭露敌人坏人搞破坏的。如《半夜鸡叫》中,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钻到鸡窝里学鸡叫,把刚入睡的长工喊起来干活,后来被长工识破,周扒皮掉进了长工们设的一个圈套,被长工痛打一顿的故事。当时听到老师讲到“周扒皮”的“恶毒”时,不禁心生憎恨;同时也为穷苦的无产阶级感到无限的怜悯与同情,也为以高玉宝为代表的机智和勇敢点赞!
又如《泥塑收租院》,“妈妈搀着我的手,往泥塑收租院里走,我见有个女孩子,也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她的年纪和我差不多,可却长的非常瘦,衣裤破烂赤着脚,流干了眼泪哭干了喉。她的妈妈交不起租,地主逼她去做马牛,女孩离不开妈妈呀,她死死拉住妈妈的手……”大地主残酷剥削农民,庄园里设有收租院,家里有水牢,关押反抗的农民。从文章中得知,那个时代刘文彩就是最坏最残暴的大地主。课文配有插图, 有农民送租、验租、风谷、过斗、算账、逼租等。
学了这篇课文,回家后我对母亲讲课文中的故事,母亲听了也觉得非常吃惊,说是也许其它地方的地主生性凶残,对长工、对租地种的农民不好。母亲还告诉我,在咱们关中地区,解放前多数地主对长工很好,不仅佣金给的不少,而且在长工下地干活时,地主给他套好牲畜,准备好工具;估计长工快收工之时,泡好茶或者准备好糖水,长工回到门口,地主叫长工赶紧喝水,给牲畜解套,收拾农具,都是地主亲自做。其实,那些能成为地主的人,都是做事有计划,精打细算、省吃俭用而致富的人。
2009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年,我去了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刘氏庄园参观。庄园里有刘文彩故居,还有一组由四川美院创作的当时世界上最新、最现代的泥塑作品。这组群雕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参观之后才得知,真实的刘文彩,作为地主,恶行颇多,称得上是罄竹难书,但他发家不是靠土地,而是经商。刘文彩真正发迹,是在小弟刘文辉当上军阀开始的。为支持弟弟争夺“四川王”位置,刘文彩出钱出力,弟弟也对兄长倍加信任,将防区内的关卡都交给刘文彩经营,鼎盛时期两兄弟几乎控制了四川省的一半,干了不少坏事。“二刘之战”后,刘文彩的堂侄刘湘胜出,刘文辉被迫退守西康,刘文彩回到老家买田置地,过起了大地主的生活。购买土地,专门用来收租,同时还盘下许多店面,开了许多当铺。一时间,“刘扒皮”的恶名传遍四川全境。事实上,刘家中并无水牢,而流传甚广的行刑间也只是刘家摆放瓷器、名贵书画的储物间。
除了这些,还有讲述农业生产的文章。如《种蓖麻》等。其实这篇课文我都不记得了,但是我的闺蜜党秋芳却印象深刻。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有一位同学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就罚一个小组的同学抄写这篇课文,不幸的是,她也是这个小组的成员。因为抄写课文,她心里十委屈,抄写的痛苦经历也铭记于心了。
在小学尝过的课文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文采的课文,当数毛泽东的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
《纪念白求恩》一文开头就不俗:“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这位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无私地帮助中国抗日战争,确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还有文章的结尾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者用如此文采斐然的排比句,热情洋溢地赞美白求恩,确实是文质兼美!
《为人民服务》,为了纪念张思德,毛泽东引用了司马迁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心中常常琢磨,一个人活着的价值,怎样才能有“泰山”之重,怎样才算“鸿毛”之轻呢?司马迁用这样的比喻,是多么神奇,多么贴切又多么令人难忘啊!同时,也很佩服毛主席博览群书,活学巧用的智慧呢!
《愚公移山》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词。毛主席巧用古代神话故事,讲述当智叟嘲笑愚公移山太愚蠢之时,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件事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了。愚公的精神是可贵的,中国人民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座大山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现在封建思想已经被推翻了,可是中国人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依然没有结束,愚公移山的精神还需要发扬光大呢。
所有的课文,和日常听到的新闻,看到的各种活动,报纸上的文章,多数是围绕阶级斗争之类的事情。
也有些课文很有趣,如《种铁瓜》“越南小战友,革命志气大,跟着游击队,学会种铁瓜。公路上,竹林下,一个一个埋好它。不发芽,不长叶,敌人一碰就开花。轰隆隆,哗啦啦,美国鬼子回老家。” 另外还有类似的课文:“小板凳,排的齐,我们打开收音机。小花小红快来听,印度支那好消息。人民战争威力大,打得美帝害了怕。我们听了真欢喜,写封信儿表心意。湄公河畔叔叔们,我们永远支持你。誓把美国侵略者,统统赶出亚洲去。”那个年代媒体大力宣传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只要看到我国打赢了,美国打了败仗,就感到兴高采烈,无比自豪!
与《种铁瓜》类似的课文,还有不少。例如:“贫农张大爷,右手有块疤。大爷告诉我,这是仇恨疤。过去受剥削,扛活地主家。地主心肠狠,把我当牛马。吃的糠菜粥,饿得眼发花。干活慢一点,就遭皮鞭打。年底要工钱,地主把我骂。心中怒火起,一拳打倒他。地主哇哇叫,狗腿子把我抓。砍伤我的手,留下这块疤。大爷讲到这,半晌没说话。抬头望恩人,双眼泪流下。救星毛主席,领咱闹革命。打倒狗地主,穷人翻身啦。听完大爷话,我把决心下。阶级仇和恨,牢牢记住它。跟着毛主席,永远听党话。”
还有一篇《守晒场》,原文是“晒谷场,四四方,谷子铺在晒场上。队长叫我守晒场,我拿竹竿站场旁。我家有只老母鸡,带群小鸡要进场。我拿竹竿赶呀赶,赶得它们逃得慌。恰好队长看见了,夸我爱护队里粮。我说队长不要夸,热爱集体理应当。”
这些课文,通俗易懂,读着也琅琅上口,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年龄特征。
在一个偶尔的机会,得到了一本从前小学课本,封面早已不见了,只剩下中间若干部分。几个小孩偷偷地读,读到了与我们学的课文迥然不同的文章,如获至宝。记得有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太阳山里背金子》等,觉得非常新奇,特别有趣,读过之后,惊叹于乌鸦的聪明,也悟出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运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帮助自己,在一次次的坚持过后,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太阳山里背金子》的故事,则告诉人们不要贪心。
那时就想,为什么现在的课本不选一些这样有趣另类的文章呢?心里不由得对以前小学生课文的神往。正因为这样。最近几年,我陆陆续续阅读了古代儿童启蒙的一系列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千家诗》《古文观止》《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增广贤文》《菜根谭》《龙文鞭影》等,此外还有《论语》《诗经》《世说新语》《古文观止》、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散文等,真是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感觉收获颇丰。虽然其中夹杂了一些封建迷信、荒诞不经的神怪故事,但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也为人们所公认,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
现在的教材选文,早已和过去不同:寓言童话,诗词歌赋,古典名著,现代美文,科学政治,地理山川,人文哲学……总之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这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志吧?
二〇二三年八月二十一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