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留一份纯粹,给生命(随笔四则)
◎留一份纯粹,给生命
从山里归来,一直念念不忘山泉的甘冽清甜。泉的晶莹剔透,冰肌玉骨,只因保全了一份生命的纯粹。
纯粹,不掺杂任何异物,呈现生命原有的本色:不杂不染,是为纯;心志专一,是为粹。
考量生命、心灵、情感的优劣,纯粹,是唯一的参考标准。人类社会在不断演变中,厚积的贫困,激烈的竞争,繁杂的人际生态,使得一切让位于生存,服务于生存。于是,生命再无纯粹可言,爱情也少有纯粹之说。
生命,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活,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不长的一生,历经光明,也会走进黑暗;尝过甜,也吃尽苦。
初临人世的纯,是未经世事磨染,纯在一无所知,纯在没受任何伤害,纯在对未来,抱有无限的希望。看婴儿、童年、少年,都是元气满满,生机昂然的。
及至青年和中年,在职场、情场、社会中,经历了一些脏人脏事。有的,顺应潮流,走上了黑化之路,变得脸厚心黑,冷酷无情;有的,变得悲观消极,厌倦尘世。最可贵的人,是见过了、经历了尘世的不堪,与之剥离,依然保持最初的美好。
活着的过程,是对生命的再提炼,去伪存真,留下的都是精华,是为“粹”。
使人性扭曲的,从来不是金钱,而是内在的贪欲;使爱情变异的,也无非是以爱之名,行买卖之实。人性有多贪婪,就有多肮脏。
金钱、名利、权位、爱情,假如排序的话,在成年人的选择里,纯粹的爱情不会是首选;在功利主义者眼中,爱情只是锦上添花的调料。
所以,爱情这东西,人人都在听说,人人都在向往,只有少部分纯粹、勇敢、坚定的人,才能真正拥有。
尽管,有没有爱都是一生。假如这一生中,没有一次纯粹的情感体验,生命将是多么苍白、多么遗憾啊。
上小学时,常听老师说:你们都是一张最新最白的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每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执笔者,画成什么样,全靠一己功力和修为。
少年似水彩,润泽透明,轻快活泼;青年似油画,色彩明丽,丰富多姿;中年似水墨,褪去杂色,走向纯粹。
所有画中,最爱是水墨。生命最好的状态,当如水墨画,纯粹无杂,有水的空灵,墨的沉静。水,生命的本源,水养万物而不争;墨者,静默如大地,载万物,不喧哗。
人们向往山水,敬仰大地,无不是折服于山水潜德懿行的纯粹本色。
人,活得有多纯粹,就有多轻松。人生一场,总要拥有一些纯粹的东西,活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才对得起这短暂又珍贵的一生。
最能净化生命的,就是爱了。那就将生命活成爱吧:爱天地,爱万物,爱亲人,爱朋友,爱同类。没有爱的心灵,何异于沙漠;没有爱的生命,何异于工具。
留一份纯粹给生命,也就留住了真、留住了善、留住了美,留住了对自我的最大尊重与敬畏。
2022年8月22日
◎独语黄昏
时间好不经用,眨眼间,又近黄昏。
一天,最令人懊恼的,是没做几件喜欢的事,时间就无情地溜走。
一生,最令人遗憾的,是没有尊崇内心而活,就老之将至。
世间,太多杂乱之音,塞人耳目;太多无益之事,占据生命。
一天之中,若没能静下心来写几行文字,读几页闲书;若没能看看蓝天,吹吹晚风,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辜负,对时间最大的浪费。
虚度时光的人,总会暗自心生焦虑和惋惜。如此,错过了晚霞,也错过了繁星。
时常对自己说:你要做自己的将军,守护好生命的城池,别被突如其来的风沙、暴雨、冰雪、洪流,浸染,蚕食,瓦解,软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人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你的敌人不在城外,而在城内。
你要守护好自己的元气,无益之书,不读;无益之事,不做;无益之话,不说;无益之人,不见。
世间,有太多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花与草,风与云,月亮与星星,微笑与善意,正是这些看似很轻很轻的东西,陪我们一道,承受着生命之重。
听,夕阳又在窗外呼唤,推开窗子,把孤独放飞吧。
一天最美是黄昏,骄阳褪去了白天的浮躁,炽热渐收,光芒内敛。可以直视,可以欣赏,值得信赖。
不是吗?每当人们遭遇逆境,总会对自己说:太阳总会照常升起,天又塌不下来。
假如这一天是平静的,你会在夕阳里感受世间的美好;假如这一天正经历着风暴,你也会在心里安慰自己,一天就要过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永恒的太阳啊,给我们无尽的希望,又给我们有力的安慰。
短暂一生,不过是黄昏到日落的距离。我们有时追赶,有时拥抱,更多的,是静静地欣赏,默默接收太阳的能量。
2022年8月18日
◎放下滤镜,直面真实
昨晚散步公园,被远处的歌声吸引,循声走去,一普男对着镜头直播唱歌。
讲真的,那声音乍听很有磁性,就是音调欠准。走近,听主播在话筒之外,和周围人讲话,其原声,和刚才经过话筒过滤之声迥异。
一会儿,歌声又响起,再听,就无感了。科技过滤了真实的气息,带着电子声的味道。
一旁的朋友说,现在的主播,说话唱歌都用“声卡”,可以让原本很普通,甚至粗砺之声,变得好听悦耳。
晨起,依旧散步公园,又见大妈们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载歌载舞,其神态甚是陶醉。
镜头开“美颜”,美化了容貌;说话用“声卡”,修饰了声音。让原本资质平庸,年迈老丑之人,在虚幻的世界,找回了青春,找回了自信,过了一把围观者众的明星瘾。
这看似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世界,原来都活在虚幻里。在自我麻醉,自我催眠中,不愿醒来。每见此情景,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悲哀袭来。
以前,翻看朋友圈照片,见水印上有“B12”标记,起先不懂。
后来,有次腿疼,医生给开了B12药,阅其说明,乃是营养神经的药,能缓解疼痛。遂,瞬间恍然。
向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理解。曾经,我也喜欢用美颜相机拍照,看着照片中,变得年轻光洁的脸庞,似乎光阴倒流,心生几分喜悦,确有营养神经之功效。
但瞬间,就厌倦了这缺乏质感、缺乏纹理、缺乏个性的技术产品。
世间,但凡有形之物,背后都由无形之气在支撑,万物的辨识度,就藏在这无形的气里。
科技再神奇,也只能改变有形的东西,那些无形的东西,比如眼神、气质、风度、磁场,那是绝然无法改变的。
一双眼睛,并非美在大小、单双,而是美在眼神。善意、平和、有温度的眼神背后,写着个人的学识修养。
美是多维度、立体的,一切鲜活、有力量、有个性的,都有其美。我们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特点,去迎合公众的审美呢?
滤镜流行,千人一面,畸形审美的背后,是自我认同感的薄弱,是文化的缺失。
靠科技营造的有些东西,犹如黎明前的雾,太阳一出,无所遁形。你还是你,什么都没改变。
放下滤镜,直面真实,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只有从内在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开不开美颜,有没有滤镜,你都可以保有自己的特点,活出独特的风采。
2023年8月19日
◎漫谈奢侈
“奢侈”一词带着时代和社会的色彩。不同的人,对“奢侈”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绝然不同的。
在暴发户眼里,将高昂的消费和浪费等同于奢侈。那些所谓的奢侈品店,就是专为这一类人量身打造。昂贵的物质消费,可以为他们带来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满足感。
对一类人来说,有钱就是奢侈,一掷千金就是奢侈。衣食住行,都要极尽奢华,才能证明自己是有钱人,进入了食物链上层。
在另一类人眼里,钱,高昂的消费,和奢侈没有半毛钱关系。
从心理本源上来讲,奢侈是心灵的体验,和付诸实际的行为。
自己心中向往到达,却没有实现的,对他来说就是奢侈。
一直记得上次去湘西,遇见两个女孩,隐居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落,过着与世无争的静修生活。
我看到那半山腰的小木屋,隐逸在花木丛中,视野开阔,朝可观云海日出,晚可赏七彩云霞,又没凡尘俗事打搅,何等清幽安宁。
闲谈中得知,她们平时就弹弹琴,看看书,做个瑜伽,侍弄一下花草。
当时就感叹,这种散淡的生活方式,真是奢侈啊。
不仅隐逸桃源是一种奢侈,在我看来,一幅画,一首诗,一封手写的书信,都是奢侈品。
艺术的奢侈在于:稍纵即逝的灵感,别出心裁的创意,厚阔的文化积淀,深邃的心灵体验,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经历,都不可重来,不可复制,是为奢侈。
一字一句的写书信,恐怕现在早已绝迹了。有了电话、微信、视频,随时可以联系,谁还会亲手写信投往邮筒呢?
我一直珍藏着孩子小时候写给我的信。有段时间,和孩子有数月的别离,每天除了打电话外,我们经常书信来往。孩子长大后,就再也没有给我手写书信了。那曾经的信,对我来说,价值千金,成了我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奢侈品。
丰富、安定、清澈的心,更是人间的奢侈品。想拥有,不容易,也并非难得。
要耐得寂寞,守得静笃,潜心修炼,深耕厚养。当有一天,名利荣辱打不动你,是非得失扰不乱你,恭喜你,拥有了世上千金不易的奢侈品。
2022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