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堂屋的燕子
小时候,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山村的老家,最让我牵挂的就是老家堂屋里的那窝燕子。我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间住进来的,也许是房子盖好就搬来的吧?那可是一百多年的老房子了。
土改时我家分来这套房,带有一个条案,一张八仙桌,两把太师椅都摆在堂屋的正中间。
它们很会选地方,把窝就搭在了我家堂屋里,条案的正上方。奶奶就睡着堂屋东侧的火炕上,随时都可以看到它们。
燕子每年秋天飞走,每年春天回来,非常准时。
它们都穿着黑色的燕尾服,围着白色的围脖,打扮的很漂亮,像从舞会回家的绅士。飞起来尾巴张开,三月燕尾似剪刀,修的杨柳万千条。
它们的精力非常旺盛,不知疲倦,每天叽叽喳喳的聊天。两只大燕子每年要下一窝小燕子,小燕子等大燕子回来的时候,都挤在一块儿,伸着大脑袋,张大乳黄色的嘴巴,争着等妈妈喂食。
有一次,一只小燕子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奶奶督促爷爷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到窝里。
两只燕子在外面寻食,累了飞回来,就落在院里的晾衣绳上休息。小脑袋摇来晃去,还时不时的秀恩爱,光天化日之下就亲嘴,真的不害臊。
爷爷奶奶说燕子是益鸟,吃害虫,燕子来家里搭窝是好事儿。
但是文化革命来了,我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关了起来,奶奶整天忧心忡忡,每天把挂在墙上的话匣子打开,雷打不动地听新闻广播。
那段时间,奶奶是新闻联播最忠实的听众,一边听,一边念叨:“什么时候开九大呀?什么时候开九大呀?”
奶奶认为,党的九大开了,我父亲的问题就能解决,就能回家。
“你爸爸怎么还不解放啊?你爸爸怎么还不回来呀?”奶奶焦虑不安地每天问我。
小燕子可不知道什么是九大,深更半夜继续叽叽喳喳地聊天。
这一天半夜时分,奶奶突然勃然大怒,挥舞着拐棍,指着那燕子窝,大声喊:“把它铲掉!赶紧铲掉它!这个不吉利的东西!”
在奶奶的催促下,我们万般肯求都没有作用,小燕子温暖的家被爷爷用铁锹捅掉了。
说来也巧,没过几天,我父亲被解放了,三结合到革委会,安排去宁晋县任副书记。
奶奶额手称庆,端详儿子的脸,嘴里喃喃我父亲的小名说:“咱不干了,咱不干了!太让人提心吊胆了。”
在父亲的百般劝说下,奶奶的情绪很久才平稳下来。
但是,那窝小燕子再也没有来我们家筑巢了。
时光荏苒,奶奶和父亲相继乘风西去,老家的房子已经30年没人居住了,堂屋门头的通风口还在,可那窝小燕子却依旧没有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