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邻里之间(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邻里之间(散文)


作者:萧燕 白丁,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4发表时间:2023-08-26 06:16:02
摘要: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汹涌而来,使我们来不及审视自己的内心,经常处在焦躁,半失控状态,惶惶不可终日,而不自知。现在的人们多么需要一处宁静而又温馨的心灵花园啊!

(一)
  
   我搬来这个小区整整一年了。开始时对小区印象不好,总觉得这里的居民有点冷漠。小区不大,原来是某单位的家属院,如此老人居多。原居民之间熟悉,自然我们这些外来者,一来便是陌生人。
   下楼后,四五个老人聚在一起打扑克,或是聊天纳凉。总觉得眼睛里什么也没有,干巴巴的,自己总是有外来者意识,距离感好远好远。老人们的心地大都是慈善的,坦然的,这陌生感完全来自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早晚会搬走,不会跟人家做永久的邻居。我们住这里,是为了孩子上学离家近。
   其实,冷漠的也许并不是别人,因为我们不熟悉,所以有疏离感,有戒备心理,这好像是源自原始的自我保护的天性。
   三楼有一家邻居,老两口。那位老先生看着面熟,原来是经常在图书馆碰到的。附近新建一个图书馆,环境雅致,图书齐整,是我们一家常去的地方。独有一位老者让我印象深刻。老先生高大儒雅,背稍微有点前倾,面容慈祥,眼神矍铄。面带文雅书生气,让人想起古代的秀才或者举人这样的知识分子。身着白衬衫,穿梭在书架里,一副眼镜,手捧两本书。图书馆老人不少,但像这样经常光顾的,又认真的老人少见。
   搬过来后,在楼道里碰到了,对女儿小声说:“这不是图书馆里那位老人吗,经常见。”因为之前我们对这位爱读书的老人议论过,女儿也表示印象深刻。不用说,老先生手里拿着书,不是从图书馆回来了,就是准备去图书馆。老先生也望向我们,是否对我们有印象,不可知。我想应该是有点熟悉的。
   可是。我们都不是爱说话的人。
   打照面了,也只是在心里表示敬重,不曾打招呼。
   后来慢慢也知道,老先生跟谁是一家人了。那位阿姨。阿姨满头银发,面容温和,看起来比老先生更精神,更健康。老先生看起来腿脚不太好,上下楼的时候很慢,有些吃力。有时候还会一边上楼,一边“哎”“哎”给自己加油打气的样子。这样文质彬彬爱学习,爱看书的先生真的是老了。阿姨却不是,精神状态更好,很有力,没有半点虚弱状态,精气神非常好。他们看起来七十岁左右的样子,阿姨仿佛还年轻一点。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是我们这邻居,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有时候也讨厌自己,怎么就不能突破自己,给他们打声招呼问声好呢?也可能是习惯了,这习惯真是冷漠啊!也可能是性格问题。像我们一家人都是这样,表面上沉默,心却是热的。虽然不善于表达,说优雅些是含蓄,但内心可以说是古道热肠。
   有一次,去楼下小房,阿姨碰巧也在小房门口。也是阿姨先跟我说话的:“这个小房啊,有时候那锁关不严实,容易开,谁看到了,帮忙互相关一下。我看你们家小房没关好,刚给你们关上了,得使劲摁一下。”
   我连忙答应,表示感谢。
   那是初春,心里顿时觉得很温暖,周围的一切都明朗起来了。
   原来的时候,对小区居民我有点偏见。
   社区有一个微信群。群里经常有居民发生一些摩擦。比如,哪里的车被刮蹭了;谁家小狗撒尿了,没处理粪便啦;谁家乱扔垃圾啦等等,总有人发这些信息的时候,骂骂咧咧的,有的在群里爆粗口。有个别的老太太,也是那样,用语音在群里骂人,骂的更凶。
   我们是六楼,还有七楼呢。五楼有一家人看起来与我年龄相仿。女人打扮得很时尚,男的却总爱在门口擤鼻涕,哎,没法说,可就有这样的人。那门口的台阶你得小心迈过去。而且,经常拍打我们家的门,说漏水了。我们不知情,他们的语言激烈,由此,闹了不少矛盾。还好,后来双方澄清了,找到原因了,矛盾消除了。突然又发现那女人还可以。男人表面上人模人样的,但面带浮躁感,有些玩世不恭的样子。女人也只是爱打扮,爱漂亮,心眼不错,蛮热情的,比较爱笑。
   后来了解到,他们是重组家庭,都经历过一次破碎的婚姻。看来他们也不易,也有心酸的故事。还好,我们已经冰释前嫌了,见面了彼此也打招呼。但,那位男邻居,我没理过,真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不喜欢那样邋遢的人。有时候我想,他们是否会幸福,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能说得清呢?而对于人家,我们没有资格评判,这些也只是建立在最初的印象上,到底人怎么样,性格如何,都不在我们考虑范围。
   邻居之间,看不上的也只是互不打扰罢了。各人过各人的日子。
   我们对面也是老两口,不怎么出门。一年多了就没见过几次面,见了也很陌生。
   记得我们刚搬过来的第二天,打开门,突然被对面邻居大门上的门神吓了一跳。两位大将军,高举武器,双目怒睁,好一副威武雄风,但是着实给吓着了。像这样小区里贴门神的不多。而且又是初秋时分,不过节的,贴门神像是要防着什么一样。门神嘛,保一方平安,不仅保护自家,对门难道不保护吗?这样想,我们也踏实了。
   有一次,对门的老太太竟然大声敲门,可以说是砸门。并且在门口骂人。那个字,我都不好意思打出来。一位老太太“口吐芬芳”,一副霸道样子,实在是让我惊讶。原来是我老公出门的时候,拎着一袋垃圾,垃圾袋漏了,不小心洒他们家门口一点。老太太竟然这样责问我们:“谁把垃圾水洒在我们门口了!……你看,这一地……”我也呆住了,至于这样生气吗?至于大动干戈吗?最后道歉,拿墩布拖了。对于老太太骂人,我是零容忍的。就算不了解我们,也没必要把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我们虽然不了解邻居们,但我们与世无争,不交往,或者少说话,大家相安无事便好。
   老了老了还是气焰不低,有一点小事要剑拔弩张的。哎,有些老人可能到老也是幼稚的,年龄的数字增加了,完全不等于成长啊!
   我想如果他们也像三楼那位老先生一样爱学习,爱阅读,那么身心自然通达,自然心胸宽广,更加礼让包容,思想也不狭隘。脾气也不会那么乖张。但,老年人脾气暴躁,也许是一时激愤,也许是身体不舒服,又或许是当时心情不好。其中当然有对人不了解的因素,对陌生之人的排斥与防备心理。
   即便是当时发生不愉快,那么也不能断定,这个人就是好或者坏。误解在于没有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的为人,也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没有加入思考,也没有做到设身处地的理解。这种防御心理,使我们的判断失误,富有偏见。一旦发生争执,或是来自陌生人无意间造成的不适,如果双方都互不相让,那么双方便陷进无谓的争吵中。这争执完全是无意识的,也是毫无根据的,毫无意义的。
   看似是自己要占据上风,其实是自己跟自己的情绪在争吵,自己在发泄。多么恶毒的语言攻击对方,或者更严重,一旦爆发,都是自我沉迷在情绪大战里。事后必然会后悔。所以,在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需要一方完全隐忍的,无条件隐忍,即便是对方很嚣张。相信,对方的情绪只是暂时的,他们只是启动了自我保护意识,只是对陌生人加以防御而已。所有相互攻击的语言都是错误的、失控的。
   等时间长了,彼此熟悉了,也就会发现原来对方根本不是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不好。发现对方身上有很多优点。所有的误会全部消散了。都说社会上人心复杂,人情淡薄,如此人们之间越来越冷漠,导致人们不敢交往,不敢多言,怕惹是非,招致祸端,但要相信,每个人自有善念。冷漠也只是自我保护模式的开启。只要我们挂上笑容,去融化横亘在彼此之间的坚冰,建立信任感,那么误解的隔阂必然会消散,也可以搭起友谊的桥梁。
  
   (二)
  
   我觉得,最初我是犯了个错误。就算是租房,暂时住,我们做为外来者,陌生人,应该主动跟邻居们打招呼,联络感情。这样大家有事了也好商量,也和气。可是,我们做的不好。以至于后来就算是人家态度不佳,也不能只是别人的原因。虽然人们表面上冷漠,但是心都是热的,熟悉起来,多说话,了解了彼此,谁又能把谁怎么样呢!有时候,人们只是心里想多了。
   前几日,我出门买了一大堆东西,放在小房门口,正在归拢。三楼的阿姨过来非要帮我提。她说正好要上楼,顺便帮我提点,看我东西太多,又要爬到六楼。我觉得实在是不好意思,于是拒绝了阿姨的好意。认为自己还年轻,无需一位老人帮助;又觉得没必要。可是,事后也很后悔,老人一片好心,我这样坚决拒绝,不是决绝接纳老人的一颗善意的心吗?自己反而不近人情了。
   而且,后来见了阿姨,竟然还是没有主动打招呼。有好几次碰到了,或远或近的,总想张口,又欲言又止,总是说不出来。也好几次,想说话,也是跟哑巴一样,只是望着阿姨的眼睛,算是表达了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了。
   性格使然是吗?或许是与邻居注定萍水相逢,用不了多久我们会离开,平生不会有瓜葛。也许是我个人原因,在一个城市,孤单了太久了,冷漠了太久了。失去了热情的能力,友好交流的能力了吗?
   只有我自己知道,只有认识我,了解我的亲人朋友知道,我有一腔热情,满腹的真诚,一心的善意,只是无法相赠,只好藏匿。那么我所表现出来的不也是冷漠吗?
   只有我这样漂泊多年的人,谁能知道,我多么渴望亲情,渴望一份友谊;只有孤独的我,了解自己,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微笑,一次帮助,一次热情的交流,一句友好的话语,是多么让我感动,让我发自真心的感慨,是那样让我珍惜,并且久久怀念。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暖心的话,一次善意的相助,一次微笑的对视,足以让人瞬间感动,如沐春风。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放的开,不要吝啬真心。
   我们自古是礼仪之邦。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老子的“博爱,上善若水,顺道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等等,百家争鸣,不一而足,所传达的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始终围绕着真、善、美这一真理展开。伟大的中华文化贯穿着我们民族的信仰。只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汹涌而来,使我们来不及审视自己的内心,经常处在焦躁,半失控状态,惶惶不可终日,而不自知。现在的人们多么需要一处宁静而又温馨的心灵花园啊!
   人们或许是忘记了如何表达,或许是根本不想表达。每个人自有一方小天地,用于接纳自己,自我释放。对于外界的交流好像不需要了,也变的不重要了。冷漠成为理所当然了。这样,容易生出自私之心,容不得半点委屈,火气一点就着,没有包容之心,处处怀疑,处处防备。这样岂不是人人带着冰冷的面具吗?该是多么沉重。
   亲人之间的交往亦然。金钱财富至上。不问你财富的来路,只要是有钱,就和气、欢喜。这样冷漠的坚冰扩散到亲情之间。使亲情越来越疏离。什么样的联系也需要财富去维系,那么没有办法维持的,也只能逃避。人心越来越远。如果能用爱心,真挚的感情,毫无保留的真诚来维系亲情,友情,不是会万古长青吗?
   生活是面镜子,当你想让别人怎么对你的时候,你得首先怎么对待他人。你笑意融融,对方自然报以微笑;你敞开心扉,对方自然卸下防备;与人为善,于己为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家都知道,而后要真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清风明月,摘下那副本来就是伪装的面具。什么是轻松自由?如此,朗朗乾坤,一生爽朗;轻装上路,背上感恩,包容,善良,大义无私的行囊,如此,走路带风,自在随心且从容。
   邻里之间还是需要用心去经营的好。带上微笑便是好。心中有善念,有爱便是一道光。愿这道光永远点亮在你我心中。
  
   ——8/20日
  
  
  

共 44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邻里之间相处之道的散文作品。作者为了孩子上学方便,租住在一个以前属于某单位职工宿舍的小区里,周围住的大都是这个企业的老职工,自己是外来的,感觉有些融不进去。作品用了较大的篇幅描述了自己的内心活动,对小区居民的看法,对那些邻居的印象,可以说是一篇以描写自己内心感触为主的散文作品。作品文笔流畅,叙述了自己在这个小区的际遇,遇上了一些性格不那好的人,但也感受到了邻里间的善意和友好,这些善意和友好一点点地清除着自己以前的误解和戒备心理,对小区和小区的居民有了新的认识。【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8-26 06:17:33
  感谢你的赐稿,期待更多佳作在这里首发。首发作品请在摘要中注明“原创首发”,以免延误为你申报精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回复1 楼        文友:萧燕        2023-08-26 06:33:16
  好的
回复1 楼        文友:萧燕        2023-08-26 06:49:40
  编导你好,摘要里写上“原创首发”吗?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8-26 06:18:17
  拜读佳作,为你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8-26 06:18:36
  恭祝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萧燕        2023-08-26 06:26:17
  谢谢编导老师。
5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3-08-26 09:11:09
  如果作品是第一次发表,请在摘要中注明“原创首发”。这样可以节约社团查询的时间。现在各种媒体很多,查询也变得不易。而要申报精品就必须是首发于江山的作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