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老龙潭印象(散文)
六盘山腹地的泾源县的老龙潭是闻名遐迩的泾河源头,被人们称着泾河脑,这里风景独特,文化底蕴丰厚,是一处老了还想去的地方。
我在今年夏日暑期驱车又来到这里。
从平凉出发,沿崆峒山后峡胭脂河谷的平沿公路西行,胭脂河谷两岸怪石林立,陡峭,胭脂河水缓缓流动,绿山绿水,已嗅到犹如江南七气息。过胭脂峡,翻过姻脂梁,就进入了泾源县城所在地的香水镇。泾源县宋时为安化县,县城不大,从县城到老龙潭是一条宽阔的马路,马路沿泾河南岸西行马路两旁,泾河两岸风景如画,青砖红瓦的村庄隐在青山绿水之中,泾源镇有一处围泾河而建的湖犹如江南一般,驻车后岸边行走,四周环顾,一幅水墨画天然自成,我便成了“画中人”。风轻云淡,天空湛蓝,远眺青山绿峰,近看湖边大树繁茂,柳丝拂水。河水碧绿,青荷如伞,一片一片紧紧依偎,或浮于水面,或细茎支撑立于水上,荷花和荷包稀疏在荷叶间亭亭而立,清秀典雅,妩媚妖娆。通向村里的画桥,如玉带横跨在湖水中央,拱形桥上人流如织,倒影浮现成圆,动静相宜。青砖红瓦建筑村庄,在湖边成为画中的主角,黑白分明、错落有致,简单清晰,质朴自然的风格,就像是用水墨勾勒成图,周围景致相互交融,端庄秀美。虽然这个村是新建的,但称为“泾河源镇画乡村”的美誉还是是恰如其分。
据介绍,老龙潭为泾水的源头。从地质结构上说,是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中山体断裂形成的大峡谷,俗称“泾河脑”,又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潭区山高峡深,山青水秀,潭边松径幽雅,竹林萧萧,流水潺潺。两侧悬崖怪石嶙峋,石缝间泉水渗出,山、水、林、石景色秀丽,情景交融。老龙潭在宁夏的旅游景点中名字很响,不仅是因为老龙潭山高峡深,风景优美,而且老龙潭有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描写的“魏征梦斩泾河龙”和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书》的感人故事。
今年夏天有缘,得以再次一睹泾河的源头—老龙潭的风采。
景区的大门就很有“龙”的气息,宛然一座龙头的模样。坐上景点的敞篷车,凉风吹来,酷热一驱而散,好不惬意。车子沿着一条山谷蜿蜒而行,依次可以看到“飞龙台”“龙王打赌”“柳毅传书”“曼苏尔”“龙女牧羊”等景致。
车到高大的“中华龙文化宫”前停了下来,一排古朴素雅的图文浮雕映入眼帘,原来是《柳毅传书》的神话传说,分为“龙女托书”“传书洞庭”“骨肉团聚”“义重情深”四个部分,每块文字后面,都配有一副栩栩如生的浮雕画,将人带回到那个美丽缥缈的爱情故事中。
再往进走,就是珍珠湖,相传唐朝仪凤年间,洞庭湖龙女嫁给了泾河龙王二太子,然二太子生性暴虐,龙女饱受欺凌,被放逐到泾河沿岸牧羊,泾河岸边有一池清水,龙女牧羊之余常来此梳妆,对湖神诉说情怀,后得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王,方才脱离苦海,龙女留恋湖神和周边善良村民,遂将随身佩戴的定水珍珠项链投入湖中,为当地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珍珠湖自此千年不竭,造福泾河两岸儿女。
老龙潭由头潭、二潭、三潭、四潭组成。头潭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四五个小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喷珠溅玉,蔚为壮观。二龙潭由两个葫芦形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下,注入后潭,给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龙下巴”,这里已筑起大坝,“高峡出平湖”变成了一座碧绿的水库;四潭是老龙潭的门户。老龙潭流出的泾水清澈不污,引发出了“泾渭分明”这样脍炙人口的成语。乾隆皇帝对此非常感兴趣,并派平凉知府胡纪谟亲往泾水源头考察,并撰写成《泾水真源》。老龙谭不仅以湍湍清澈之态,百泉汇流之势而闻名,也以其雄险的风韵,美妙神奇的传说著称于世。
相传这里正是魏徵梦斩泾河老龙的地方,现在潭内红色的石头,相传是龙王的血。老龙潭峰环水抱,山势峡窄,峭壁嶙峋,崖势曲斜而陡峭。头潭三潭水波汹涌,潭水翻滚在深邃莫测的石槽里,水浪激石腾飞,风吼雷鸣。老龙潭周围群山突起,峰峦叠嶂,悬崖松茂,流水清清。这里的三眼古潭似块块宝镜,映照天光。石潭两侧危石峭壁,龙门瀑布飘然垂挂。每逢春夏季节,波光暗绿,水激流滚,林海深处,水雾弥漫,飞瀑直泻。峡中石峰林立,钟灵毓秀,清洌的泾河水,经潭而出,似银龙腾舞;近看狂涛巨澜腾天,银花四溅;远望飞泉击石,浪卷竹帘。
头潭的东山,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广场,有一座纪念亭和五个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龙潭战斗中牺牲的5位烈士而修建。再往前不远处,依稀可以听见流水声,水流自高处奔流而下,响声震耳,浑如碎玉琼屑一般,以手探水,方觉流水甚是冰凉,全身寒意顿生,果然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沿着一组扶摇而上的木桥,依着山路前行,就到了一潭,潭水宽阔清澈,群山树木倒影其中,我与好多游人一样,在此拍照留念。再往里走,就到了二潭和斩龙台,这里就是相传当年大唐股肱之臣魏征梦斩泾河老龙之所,潭内红色的石头,相传就是老龙王的血。这个故事受益于经典名著《西游记》而广为流传,我虽然一直敬重魏征的执法公正,却也为泾河老龙深为惋惜。
从二潭到三潭必须经过一处隧道,随道门两侧为两条巨龙浮碉,洞内有大形声控龙影,非常毕真。三潭是一处水库,潭水、白云、蓝天,绿山之景犹如九寨沟的长海,非常美丽,我很诧异,午时我用手机拍出的照片里的潭水中竞然出现了一条龙影,犹如泾河龙王显了影,观看照片的所有人都觉得非常离奇。三潭里面四潭暂不开放,也就无法探寻。
怀着依依不舍之情我们原路返回到中华龙文化宫,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占地达3000余平米,据介绍,中华龙文化距今已有8千年的历史,文化宫整体按照龙的起源、演变、习俗、艺术、故乡和精神六部分摆布。进入展览馆,先看到一条金龙盘旋的动态图,墙壁上是一副巨大的各种龙飞舞的浮雕,下到地下厅,先看到的是关于龙的起源的介绍,中华文化里图腾的形成和龙图腾的地位,然后是龙与道教,佛教的密切关系,各种道教、佛教图画中龙的形象。最醒目的要数敖光、敖明、敖顺、敖吉四海龙王的塑像,各个威风凛凛、气势恢宏。接下来是关于龙的衣饰和器物,有龙袍、龙椅、龙旗、铜龙首、双龙浮雕熏炉、双兽锅鼎、雕龙苹果尊、飞龙盘、九龙玉玺、龙凤瓷埙、龙柄青铜剑、如意、瓷枕、云龙笔筒、以及各种雕龙或有龙纹的玉璧、玉佩、玉环、玉砚、玉杯、玉带、玉斧、铜镜、瓶、壶、罐、缸、灶、瓦当、镇石、笔架、琵琶、剪纸等。龙文化宫设计别致,文物众多让人目不目不暇接。
这里还有各种神话传说中的雕像和图片,黄帝与蚩尤大战、盘古开天地、秦始皇、屈原、龙生九子、伏羲与龙、女娲与龙等历史或传说里的故事和人物。以及历史上一些名人,如孔子去拜访老子后赞美老子说:“吾所见老子也,其尤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还有贺龙、李小龙、成龙和身着“龙”服的奥运冠军,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的杰出人物,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最后,就是各种民间习俗的介绍,如祭龙求雨、春节舞龙灯、二月二龙抬头等习俗。
另外,还有大型多媒体演绎立体场景《柳毅传书》,借助现代3D技术,实现了传奇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再现了那段传奇的现代魅力。墙上还装裱有各代文人墨客如吕牧、赵时春、赵汝翼等人的诗篇,试举赵汝翼《泾源吟颂》一诗:“浩渺泾源势最雄,后梁宏济接崆峒;千重雪浪翻银练,一道霞光护彩虹。水泛桃花催驶急,桥抵秋雨卧波空;轩辕渡处今何在?留得湍声万石同。”
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龙族的诸夏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本位文化,所以数千年来我们自称“华夏”,历代帝王都说是龙的化身,而以龙为其符应,他们的旗章、宫室、舆服、器用,一切都刻画着龙纹。总之,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现在变为每个中国人的象征了。”
平凉离老龙潭不远,每年夏季周未,好多人都会驱车去避暑旅行,我也是第八次旅行,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六盘山森林公园已与老龙潭景区连成一片,老龙潭景区还是那么的原始,是啊,泾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泾河谷自古就是穿越六盘山区的交通要道。秦有鸡头道,近代有青兰、福银高速公路;古代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泾河龙王、柳毅传说的故事流传深远,不用去商业化的装饰,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而富有诗情话意。
老龙潭,不仅是滋养万世的泾河的发源地,而且是六盘山文化和中华龙文化的重镇,我们每一位龙的传人,应该到这里欣赏这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这里悠久的传说和神话;缅怀那些为了自由和独立而捐躯的革命先辈;解读和弘扬龙的文化;让其彰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润泽每个“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