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草原走笔(散文)

精品 【东篱】草原走笔(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66.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32发表时间:2023-08-27 05:51:26
摘要:草原风光,不像一处景点那样集中,但绝不缺少美,这些散落在草原的美,值得我去思考揣测,想到“走笔”的形式,于是记下我的思考和那些精彩。


   草原之袤,可任我思绪驰飞;草原之绿,可让我蘸彩走笔。
   第二次去往内蒙古草原,我的目光努力捕捉着精彩,同时,我也在思考着草原。草原就像一部圣经,每一种现象都产生着佛意;就像一本诗词,除了平仄的韵律,还透着意境,这些意境并非是以接受的状态扑向我的眼球,而是让我陷入了思考。我立即觉得自己深刻起来了,或者说草原让我变得深沉了。
   我已经不满足“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我的画面美了,我在想,牛羊为何喜欢生在草原上呢?因为有草?这个逻辑这么简单吗?想起那首歌,“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歌词,哦,小草应该是寂寞的?团云如絮,片云似缕,低垂吻草;熏风柔柔,缓缓而至,唤绿摇叶。这是大自然给草原的礼物,人类呢?牛羊是人们投给草原的精灵,是锦缎上的花朵,是绿色海洋里的风帆,是人类模仿的在地上飘荡的云,是一股无拘无束的精神,是把明星送给草原,是要给草原绘一幅动感唯美的画。所有的寂寞,只能属于歌词的哀婉,不属于草原的气质。人在诗意里,会感到寂寞吗?草原也是,在这样生动的游戏里,牛羊才恋恋不舍,千万年在草原上织绣着图案,每一幅都不同于以往,每绣每新,就像一个人甘愿一辈子做同样的工作,依然深爱着,寂寞远遁,趣味无尽。草原是一个生命体,也有自己的节奏和欢乐。
   牛羊懂得草原的寂寞,于是长相依;牧者懂得草原的乐趣,于是搭起了蒙古包,为了日夜不息地聆听着小草的声音。春萌草儿泛绿有声,夏荣草儿滴翠轻吟,秋天草儿结籽成熟如炸响一个个小型的雷,凌冬草儿安眠有细声温语,生生不息,构成一曲大团圆交响曲。牛羊和蒙古包都是草原的家庭成员,和乐一家,何来寂寞一说!
  
   二
   小草属柔性的,柔情如怀。尤其是相聚一起的草儿,编织成绿色的地毯,软绵绵,润舒舒,曾酥倒了我,几次仰卧,草香弥漫,清新入肺,闭目而不能眠,如母亲温柔的怀,似孩儿的摇篮,可能是感觉新奇,才不能缓缓入眠吧。我三月失亲母,二十岁时养母撒手人寰,我自己都原谅我的这种放肆,想找回失去的温柔怀抱。草,成全了我的思母情,无以为报,结草衔环,唯有怀念可慰藉一颗空落的心啊。
   草是柔弱的,草的柔弱并非是情感的短板。我想起那些叫“草儿”的名字,几乎都属于女子,但接触后,我观其言行,她们几乎都是把自己活成一棵树。我在江山文学“东篱采菊”文学社团就遇到“红花草”,我习惯称她“草儿”,她是常德大山中的一株草,一个种地养猪的农妇,从土地到文学,让这株草的生命活得摇曳多姿。
   草是绵软的,草也有骨,骨子里藏着韧性。绵软的力量不仅仅是温暖,草原的草养育的牛羊,簇拥着英雄的脚步,顽强超常,强悍无比,不要“以貌取草”,柔弱的外表,极度的严寒,较高的海拔,有一股“蛮荒”之力注入体内,于是有了顽强不可抵御的生命力。就像在水中打捞上来的不都是软体动物。草原涵养了小草,小草育肥了牛羊,牛羊养足了草原人的精神,他们的马匹,我们称作“铁骑”;他们的眼睛,我们称之“鹰隼之光”。他们如一抹绿色的闪电,闯过长城,闯入了西伯利亚,闯入亚马逊,要把草原和热带雨林衔接起来。我觉得,我读懂了草原的草,我相信这个逻辑是一条真理。我找到了佐证的理由。岳母的一根细针,可以刺出“八千里路云和月”之下的民族英雄;一个不见经传的无名氏母亲,可以养育出一位三国猛将,把长坂坡一声吼,退了曹操百万军的张翼德,推给历史,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
   世界上的群体,皆不可用“庞大”来形容,唯有草原,我们怎样想象如何大都不为过,况且这样的“大”是由微不足道的小草构成。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草儿在用浩瀚的绿证明着一个普世的逻辑——小可成大,弱也可示强。
   于是,我还是想到成吉思汗,这是一个人的称谓?显然不是了,这是属于一个民族的英雄,从荒漠草原到热带雨林亚马逊,他扬起的是绿色的风,我想象到一个细节,当蒙古马队站在亚马逊岸边,一个武士下马摸摸那只马蹄,上面还挂着一根绿草。
   于是我又想到了那句歌词——我是无人知道的小草,意境那么逼仄,怎么能没有人知道,亚马逊都记得世界上的一根草,蒙古草原是最强大。我还是喜欢那句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把太多人一生的文化记忆定格在“莽莽苍苍”上。所有的诗,对辽阔的审美,都显得局促,而力不从心,辽阔这个词,多么为难纤毫点墨啊,不是文采不飞扬,不是才气不够足,而是不踏足草原,与草呼吸,就无法捕捉到草原的旷世绝尘的灵魂。
  
   三
   我所能做的,就是不惜时间去草原旅行。旅行,是一种朝圣,是对美的膜拜,是对庸常的暂别,因为世界的熟稔最终都会变得平庸,一个人的想象力会受到约束和限制,我不想平庸,再怎么卑微的草也可以给我“手捧新书吻墨香”的美妙感觉,所以我必须去草原,获得无羁和奔放的气质。
   扑向草原,就是扑向文明的怀抱,可能我的理解过于感性了,但我喜欢这种由浅入深的过程。浩瀚而恣肆的海洋,是“蓝色文明”的宝库;走进西北广袤的大陆,无边的黄土,千万年渍染出“黄色文明”;一望无涯的茫茫草原,以难以计数的绿草编织成“绿色文明”。我们的美好世界不正是由水、土、草构成的?我对祖国疆土的理解,就这样划分为三段论。
   遇见,几乎和美好、缘分是同义词,而我们常常局限于某一个人,但在草原感受到的“遇见”则是幸运和大美。熏风缕缕,和草原的每一株绿草遇见,于是有了诗句;牛羊和绿草遇见,于是就顾不得我们注目,一个劲地亲吻;星星和蒙古包遇见,于是就装饰了草原的图画;草原遇见了蒙古包,于是就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我和草原遇见,于是有了眼睛的惊喜,内心的美妙。
   调动所有的才情,枯尽所有的词汇,用到所有的感观,我所能做的就是阅读,阅读是人获得美的最好途经。
   色彩可以演奏出大地最优美优雅的旋律,一面绿,一块黄;一片深,一抹浅,就像音符在旋律的驱使下,匆匆奔跑。切割一面绿,种下希望;裁减一块黄,做出一条锦带;留住一片深,染我的心房;把眼睛投给一抹浅,洗润我的浊眼。色彩的音乐,谁说只给我们的耳蜗。
   我问自己,为什么草原产生音乐,回荡着旋律?为什么可以诞生马头琴?因为小草寂寞?因为蒙古包空间单调逼仄?因为牧者无聊?我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因为有风,我想到了“风情”这个词,所有的音乐都是用来表达风情的,风情就是风采和情怀,草原一样也不少,人类除了发明了绘画和文学,能够最准确表达风情的就是旋律,所以,草原风情就被一把马头琴给演绎得乐音袅袅,千年不绝,可令驷马仰秣,钟磬失声。
   草原是平阔的,但并非单调。隆起的山丘,就是草原握紧的拳头。以草原人的性格解读,拳头是在宣誓,表达着不一样的博大和顽强。我注目山间的峡谷,就像打开了一个通道,多么像一支支羌笛。风拨动着曲子,吟着铿锵的歌,伴着我们去流浪。我问草原,我是不是一个知音?起码,我是一个听得懂草原语言的人,尽管只是懂得几个蒙语单词,我已经学到了几个表达对草原爱意的关键词。所以我遇到草原的美景会说出“其赛白努”(你好)。不必学太多,“其赛白努”一个词就拉近了我和草原的关系。
  
   四
   春天是最适合恋爱的季节,或许是因为积蓄了一冬的激情,耐不住春风的轻抚吧。而我则喜欢夏天的草原,最适合此时去跟草原谈一场恋爱。因为草原永远有着不老的诺言,她总是对喜欢她的人保持着绿色的状态,绿,成为恋爱的色彩,怪不得苏轼劝说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王安石抢了个早,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哪知夏绿的草原更萋萋,萋萋之色留住我们的眼,怎么会轻言“萋萋满别情”。于是,我便频繁地在草原留影,以草原的绿为背景色调,我相信,这个绿色在照片上可以不断洇漶,时光即使远去,色彩会更加浓重。我比古人幸运,不必“相望徒倚楼”。(米芾句)
   什么“绿肥红瘦”,什么妖冶多娇,在绿绿的草原面前都失色,都不能催动一个人体内的多巴胺。一个当医生的同车朋友说,在这里,多巴胺指数爆棚,化验单上的数字后面一定有好几个箭头。我反驳他的专业性说,草原检测多巴胺是看眼光如何着迷,是口中流出的诗句有多少吧。一顿畅怀大笑,无所顾忌。其实,我还是相信他的话,那些照片上的绿都蕴含着多巴胺成分。
   别说什么“忘我”,我,永远是草原的兴奋点。把自己比作什么都合适。绿是放肆的,是撒野的,我就是绿中的一朵花,因为我的野性野不起来。我就是绿野上的一只蝶,没有心思恋着一朵花,巡舞于绿色中,忘记了本分。我是一匹马,将欢快的灵魂带进远方去安顿,去寄存。
   我常常想,为何婉约派的诗词都写不了草原?那时的填词,几乎都生于香闺短巷、里闾楼阁,用以娱宾遣兴,打发枯燥的日子,离愁别绪,闺情绮怨,才是填词遣句看中的东西,宛转柔美之风盛行,草原之风会把那样的柔风吹得四零八落的,“香软”不堪,自从有了苏东坡,豪放才兴,可惜他只是被朝廷当作一个棋子,调遣随意,可惜未至内蒙古大草原,留下一段诗歌的空白。
   盛夏八月,人们躲避着阳光,而在草原,阳光的炽热被绿色消减,阳光却有了闲情逸致,拿捏着天云,撕成缕缕,或揉成棉团,或换成颇费心思猜读的各式图画,在草原上镂着暗花,刻着图案,草原是一张超大的宣纸,是一处几千里的画室,草原对于太阳永远是一种静谧的等待,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淡定和受用。格局大了,一切都安然。在荣耀面前,镇定的为什么永远是小草?我明白了。
  
   五
   我多么想遇见一个蒙古包,不要再赶路了,跟主人租借一宿。不必包外歌舞,不必敬我酥油茶,马上安然入睡,我无异于一只羊,一头牛,一匹马,一棵草,睡去,没有任何角色,没有什么头衔,也没有晨起道早晚寝问安,我变成一个简单的草原生物,没有名字,不必命名。我没有红尘杂务的打扰,也生出这样的非分之想,不知为何?其实,我太想体验另一种幸福的状态吧。我觉得这种不满足,草原不会指责的。
   我必须有一个问题问我在哈日哈达嘎查的蒙族兄弟谢银庄,草原为什么有马?因为我的思绪为何如奔马,这样无羁。他说,就像人没有腿就无法行远,马因辽阔而生。这个解释,颠覆了书本上的动物学,我非常喜欢。就像在草原上每一个人都会跳舞,舞台足够大,什么样的舞姿都是好看的,只要双臂可以摆,两胯可以一左一右地晃,就成了舞步。看过蒙人摔跤的场面,摔跤的步子也是这样,被他们美化了。哦,是草原的包容,成全了舞蹈,没有挑剔,没有谁指出瑕疵,一切皆以欢快开心为原则,谁会瞪大求全责备的眼睛呢。为什么草原的天是瓦蓝碧蓝?因为草原一片无际的绿,能够与之对称的只有蓝天,只要襟怀足够大,就会找到知己,天的蓝是草原绿的知己,如果我们仅仅是看作两种色彩的映衬,我觉得还是没有读懂这部色彩学。
   我在草原马上明白了,每个人来到草原为什么都想唱一首歌。唱什么?一定和牛羊马有关的,那就乌兰托娅的《天马》吧,歌词说“日月星辰装进我的行囊”,不必追逐着什么,就是一个劲地飞奔。西藏,我唱《天路》,草原我学唱《天马》,我的喉咙适合那种粗犷。说到草原之歌,朋友老谢要求我学会两首草原的歌带回去,这是怎样奇怪的逻辑。他读过我的文章,可能感觉我应该是一个歌手。是这个逻辑吗?
   记得作家张晓风说,在内蒙古草原碰见一只动物,一处村庄,都是幸运。朋友老胡就告诉我一件事,他在一群羊的边缘坐下,一只羊远离了羊群,原来那只羊在看着一只松鼠发呆。我没有遇见这样的画面,遗憾。老胡仿佛是在告诉我,为什么不和草原靠得再近些?在草原上,我还是没有靠近。因为在远处是找不到生动画面的,是不幸运的。是的,我从未感觉到我和别人之间的距离有些远,对远和近的理解仅限于距离,于是就无法感受到别人的气息,发现不了故事。
  
   六
   草原上的奇迹总是让人惊讶。那些不生小草的地方是裸露的沙海,一丛丛沙棘,担负着守护的任务,枝上结着小小的浆果,如在草原黄沙中点亮的豆灯,令我不解的是,这是什么样的魔法可以如此神奇!没有地力,没有养分,而沙棘一定要捧出自己的浆果。暮春时节,我曾注目过那些沙棘,曾为它的顽强而行过注目礼。狂风袭来,细沙翻卷,千万年刻画的沙海波浪线,重复着同样的涛声依旧,这样卑微的植物居然可以同巨大的无常和恶劣持续地抗衡,还要给人类留下口舌之福,唇齿之甜。所以,不要说给了多少待遇,才有多大的贡献。人类严谨的逻辑有时候并非无懈可击。有些现象,是颠覆我们的认知的,也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
   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有着遗憾。草原的勃勃生机,让今天的蒙民活得很滋润。这是我蒙族兄弟谢银庄的话。余秋雨在《我一定复活》里记述了一位雅典的文化部长的一封信的一段话——
   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
   老谢告诉我,他们也有朋友在蒙古,想回来,但显然不行。内蒙的人均GDP早就超过了蒙古,人口是蒙古的十倍之多,这片草原的繁荣,况且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还有蒙民的精神状态。民族的繁衍,历来是一个兴衰的指标。老谢告诉我,他的世代过得都很好,没有遗憾,只愿安定下去。老谢是这块土地的守候者,也是幸福的创造者。他有三个孩子,一个大一,一个高三,费用不菲,他很坦然,给他草原的一块边角,就可以淘金。一个人活在哪里,活在什么时代,无法选择。创造者可以靠幸运获得最好。老谢说,那个朋友可能只有“复活”才可以回来吧。
   一路穿行科尔沁草原,我一直在问自己:“这块土地,究竟隶属于谁?”我用眼睛占有了,足够了。土地,不属于人类,我们应该换一个提问:“谁可属于它?”牛羊属于它,松鼠属于它,蓝天白云属于它,勤劳的牧者属于它,蒙民的幸福属于它赐予,诗意属于它,热爱草原的我,也属于它。不然,为何我的文学没有离开她。献给草原最美的文字,我愿意。不仅仅因为草原的博大和包容,更是归属感使然。我们常常为归属问题而打官司,颠倒了隶属关系,一切都纠结不清了吧。
   走笔草原,放飞心情,我的笔拙,难飞草原神韵,一支笔也无法写尽草原的美,笔下还有多少遗漏,未历数也自知。笔毫未枯,继续涂彩。
  
   2023年8月27日原创首法江山文学
  

共 563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数语,却绘就了草原之碧绿,草原之辽阔。团云、片云、柔风、牛羊、蒙古包……这些景致在作者的笔下款款流出,形成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可作者并不满足“风吹草低见牛羊”带来的画面之美,用如椽之笔深挖草原内涵,由“草”及人,想到母亲,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东篱的文友,也想到草原育肥了牛羊,养足了草原人的精神。作者以史学家的眼光,用流畅优美的文字,生动地还原了草原上有关的历史人物。从而使读者增长了历史知识,开阔了眼界,得到了艺术享受。作者的眼光不只是放在“草”上,还投放在那没有生草的沙海上,那一丛丛沙棘,没有地力,没有养分,与风沙抗衡,担负守护的任务,还不忘捧出浆果,为人类留下口舌之福。作者的眼光,也放在了牧民的身上。作者用笔不俗,没有直接写牧民对家乡的热爱,而是借用“复活”,表达出了草原的兴旺,表达出蒙人对土地的深情,同时也表现了蒙人生活的状况!本文洋洋近六千字的大篇章,包含的内容纵贯古今,笔涉历史人物,自然风景,社会生活风貌……总之,像草原一样广泛丰富。作者并将情语融景语,用独特之情贯独特之景,使之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从而构成传情达意的艺术境界。要把如此丰富的材料成就一种精美的珍品,没有精到的谋划与构思是不堪想象的。说明了作者有着深厚精湛的文学思维修养和文学功力。作者将描绘、议论、感悟及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多种语言手段的综合运用,笔触细腻,文姿绰约,风格委婉,格调清雅,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造就了具体可感可触的画面。作者又在画面中,融进自己的独特的感悟,达到不同凡响、令人震惊的艺术效果。对,既有诗的情调,又有绘画的明丽色彩,将一切景物人格化,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惊艳着读者的双眼,濡染着读者的情思,令人忍不住拍手叫绝!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828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8-27 06:04:29
  草原,在怀才老师的笔下流泻的是一首首诗,一幅幅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撩人情思,令人神往!真的,我不知如何赞美,我绞汁脑汁找遍所有的词都不够表达此篇文章写得有多好,多美!好文,妙文!力荐再三品读!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09:05:07
  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你的鼓励。深入地走进草原,让我月亮一些思考,可能这也是旅游的含义吧。所以就对草、草原、牛羊马登做了一点有联系的思考,觉得自己深刻了一点。一处风景,总有我们读不尽的东西,可能我们往往满足于走马观花,视觉的享受是一部分,内心的感悟和震撼,应该也在其中。所以就有了这篇小文。草原系列还在继续,将更加深入地解读草原。遥握,问候秋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8-27 07:53:31
  这样的文章,只属于老师,洋洋洒洒几千字,竟层次清晰,感怀有序。老师一直在草上重笔,足以看出对草的热爱之情。草是草原的魂,写活了草,就写活了草原。沙棘,也是这些年内蒙兴起的一个产业,老师也给予足够的关切,升华了文章主题。进入尾段,老师以哲学的眼光,着笔人与草原的关系,相亲相融,难解难分。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一篇大格局大视野的美文,拜读学习,老师创作辛苦,保重身体,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09:10:51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草原的美,一篇文章无法道尽,每当想到草原的所见,似乎总觉得还有遗漏,所以这次就来一个走笔,重在对草原做一点有深度的思考。沙棘,让我很感慨,在沙丘上生长,虽寿命无法与胡杨树匹敌,但它的形象带给我们的思考一点也不肤浅。哲学是文学的兄弟,草原上演绎着更大的哲学,只是我们捕捉到感悟到的不多。有时候我们的境界显得那么局促,简单地说,走进草原,就认识到了我们的狭隘。走一走,胜过坐下来读一本书。遥握,问候秋祺,期待韩老师的佳作,不断开创创作领域。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吴孟友        2023-08-27 09:15:47
  怀才老师写文,不能不让人感慨:到过一地,能捕捉无数精彩,写成篇篇精品,化作颗颗明星,升腾宇江山上空,让人炫目、让人敬佩、让人享受。常常,我们写作的时候,总觉得没有鲜活的材料,甚至无病呻吟。为什么怀才老师心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素材呢?这应了一句话:“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怀才老师的文章后,不能不思考啊!我们不仅要学会怀才老师捕捉精彩,还要学会思考、学会提炼写作主题。当然,知识储备是基础,像老师那样学富五车,不说纵观天文地理,上下五千年,至少老师的心中的文库也让我们仰望,从老师发表的作品里没有重复的观点,也没有累赘的表达,跟没有庸俗的主题,不得不让人敬佩!读过老师去蒙古草原的文章,但这篇让人看到画面、挖掘的内涵也不一样,由“草”及人,想到母亲、想到自己的身世,想到文友、想到草原上的牛羊、想到草原上牧民的精髓,思路如溪流,联想铺开,一气呵成,洋洋几千字大作,令人叫绝。语言灵动唯美,文采飞扬,格调清雅,大美之作,饱眼福,得体会。问好怀才老师,辛苦了,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09:30:46
  非常感谢吴老师对怀才小文的美评和肯定,自知肤浅,于是就不断努力。也是江山哺育了我们的才情。从吴老师的成长看,每读吴老师的文章,我便感觉到那种用词精当和唯美,善于创设意境,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去草原,我心中原本装着一些知识,但局促了,草原反而成了铺展在眼前的一部大书。我是相信只要用心读书,一定有所收获,怀才写的草原散文,就算是个人读草原书的体会吧。曾经有些知识储备,但称不上学富五车,只能算的沧海一粟,不断学习,丰富知识吧。努力写出个性化的东西,不去重复,这是创作的要求,所以一直探索新的境界。一个人的提高,可能写作来得最快,尽管我们个人感觉不到,但长期坚持,必有突变。我是这样想的。愿我们一起在创作路上不断努力。遥握,问候秋祺,期待吴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8-27 09:40:42
  “格局大了,一切都安然”。老师之所以对草原有着如此深的情谊,也是与老师的大格局息息相关的。草原,博大的胸襟,草,虽柔弱,但强韧,知劲风,晓沧桑。因为草,点缀了世界的美丽,激发了人的斗志。我是一棵无名草,谢谢老师文中提到的“草儿”。老师的文是集文学哲学历史地里生物等为一体的经典文。读老师文,受益良多。问候老师,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10:16:50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第一时间就读,我最希望你先读。因为我倒草原就满眼是草儿,也包括你这棵成长的江山文学沃土的“草儿”,你带给了我深度思考,从你的经历里,我得到很多,也钦佩你这株草。第一次穿行科尔沁大草原,我说车上的朋友,感觉自己太渺小,第二次去,我感觉草原的大格局给了我太多的启迪。惊惊慌慌,猥琐不安,可能就是格局不足,一切都可以像一阵风,随风而去,也就没有了那些纠结。原谅一个人,可能就像原谅一阵子风吹歪了帽子一样,何必在乎。哈哈,扯远了。遥握,问候秋祺,期待草儿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8-27 10:04:27
  构思精巧,草原风光聚集笔下,个个画面精彩,引人目不暇给,诗情画意,境界高雅!学习,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10:10:32
  谢谢梅子老师的美评。每次有文章出,名字老师第一时间留墨鼓励,非常感动。就像每一次走在路上,旁边有一个朋友在欣赏,心中踏实,也惬意。去过草原几次,但已经不限于自然的风景的收纳了,还应该也深层的思考,这也是旅游的个中含义。遥握,问候秋祺,谨祝梅子老师佳作频出!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8-27 11:09:36
  草原走笔,真乃大手笔,挥笔如剑,持剑走原,驱墨如云,草原秋点兵!怀才老师的想象力惊人,小草是寂寞的,于是牛羊相依,星辰凝望,白云投影。作者由草思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山丘像拳头,立下铮铮誓言。牧民对草原的热爱,就像草的生生不息。作者由草想到与草相关的女子,定然温柔美好又顽强,就如东篱社团的“红花草”,活得丰盈美丽又坚定。草原上的沙棘,担负着守护草原的使命。作者行于草原,视野无垠,胸襟坦荡,思绪飞奔,想象自己是草原某种生物,那么贴近草原,亘古相依的存在。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草原兄弟对草原的感情是赤诚倾情,骨子血脉里奔涌着激情。作者构思奇绝,言辞铿锵,情怀豪迈,挥洒自如。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与历史人文景观交错斜织,内容丰盈,很有看点,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同时也让读者对草原有了更深更多更全面的认知。好文,写得摇曳生姿,辞藻唯美深邃,表达恢宏恣肆,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11:26:14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每次行走草原,感觉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就像去看望一位故交老友,带着激动。有时候也是冷静的,冷静带来了深沉的思考。穿行草原,会有很多的想法涌来,有时候自我回答,很有趣的。想象力会受到一个人的学识心胸的影响吧,怀才努力调动腹中那点知识,解读这个草原,这是深度旅游的意义。就像我问草原属于谁,马上意识到不太对,应该问我们和草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属于草原。写作是开心的事,很多不开心在草原里就化解了。遥握,问候秋祺,期待罗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夕泠        2023-08-27 12:53:59
  草原走笔,是怀才老师又一美文。老师在草原深处兜兜转转,意识与文字一起飞舞。美,便在笔下流动。老师不再满足“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画面,从深处挖掘草原的内涵。草原这样的大,由微不足道的小草本构成。哲理尽在其中。草原有怀才老师这样的知音,永远也不会寂寞。我也喜欢夏天的草原,可以领略最蓬勃的生命力。虽然未到草原,跟随老师的足迹以及思维,一起畅游。是美的享受!欣赏问好老师,秋祺!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14:53:20
  谢谢夕泠老师的美评。知我心者,夕泠老师也。的确,自春及今,我始终处于知音的怀抱,情感和笔墨没有离开科尔沁大草原,她是怀抱,也是知音。我的确相信,草原是懂得我的文字的,即使幼稚,她也包容。我们相遇在东篱,也如知音一般,彼此懂得,以文字为媒介,结下一段文学缘。夕泠老师的文字清纯,就像一壶竹叶青,我早年喜欢喝这个酒,所以感受还在。遥握,问候秋祺,期待夕泠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丰!
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8-27 13:30:05
  怀才老师这篇文章立意新颖,眼光高远,审美独特,对大美草原的解读深刻、透彻、深邃,融合自己深度的思索,从宏观角度展现出草原的博大与辽阔,包容与胸襟,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草的柔情、柔弱、坚韧、顽强等品性,情景交融,由草原的景物联想到人的精神,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赞美了蒙族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劳动者创造的精神,也表达了怀才老师对草原的无比热爱以及浪漫诗意的情怀。文章内容厚重,思想深邃、对风景的感悟深刻,富有哲思,启人心智,读完受益匪浅,回味无穷。拜读老师大美之作,大赞特赞!盛赞才情!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14:42:32
  走到辽宁的熊岳放进,想到了如菊老师,你距离科尔沁草原更近,更有发言权,我只是作为一个草原初行人,感觉那种新奇,蓬勃,每读便有感悟,所以不肯放过那片草原了。常常想,人生多幸运,幸运遇见,遇见一位知性多才的女子,遇见一个博大的草原,都值得留在笔下,放在生命里。怀才努力写出自己的解读,也让更多的人,热爱草原,热爱生活。遥握,问候秋祺,期待如菊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枫桦        2023-08-27 13:46:18
  笔走龙蛇,我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了。老师的文字神韵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述,唯一用心灵的尺度来揣摩。我也想用和诗的形式来与老师唱和,怕的是不通神韵,贻笑大方。文字是一个季节的成熟,到了该成熟的季节,它自然会成熟。我一直感念老师的恩典,是阅读了老师的文章,有切身的体验啊!灵与艳,只是表象,最真的东西是心中最纯粹的!那是什么,我已经学到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14:35:55
  非常感谢枫桦老师的美评。文字的成熟,可能标准很多,我觉得自己去了科尔沁草原,喜欢说话了,很多花,藏着心底,不吐不快啊。一本书读完,再度一遍,可能兴趣锐减,而草原有着太多需要我们用心用诗的眼光去角度、繁华善良提出一个很值得琢磨的词——灵与艳,草原兼具,尤其是灵魂,太多人的文章可能无法解剖,描写一段行程足以了,但我觉得不够,灵魂,每个人把握的不一样,我努力去把握,就像多少次读“床前明月光”,这束光,在每个时期的亮度和穿透力的不同的。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挖掘。写这些,也受到枫桦老师写大森林写东北的雪色世界的影响,感受那种我们所不具备的气质。遥握,问候秋祺,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枫桦        2023-08-27 13:51:20
  其实,每个人想表达的东西也就那么多,为什么呢?因为与每个人的阅读深度有关。读风景就是在读自己,专一的性情是谁都拿不起的。读老师的文章,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有爽一下的想法!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8-27 14:38:22
  枫桦老师所言极是。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受到阅历理解等因素的影响,深浅不一,感受不同,很正常。但一定要把自己放进文章的空间,走进去,成为文章的一个字,文章才有不一样的读感。草原容我反复写,因为情感不断发酵。遥握,顺祝午安!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