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特殊“采访” (散文)

编辑推荐 【风恋】特殊“采访” (散文)


作者:常林 白丁,1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68发表时间:2023-08-27 19:51:29
摘要:三叔一生:有贫穷,有富有;有艰辛,有欢乐;有创业,有辉煌;有执着,有豁达。他敢想敢为,看准的事,正确的事,一做到底,从不含糊,在他身上看到了人的美好本质和做人真谛!

人生中总有出生纪年和年龄相重叠的时候。我本家三叔,十年前的今天,即:2013年8月23日(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这一年,他56岁,也是56年生,年龄和出生年份正好重叠。出于好奇心,我借三叔的生日之机,特意带上两瓶好酒,到三叔家特殊“采访”他,以唠唠家常的方式,让他谈谈56年的人生经历。当时的“采访”场面,十年后的今天,还记忆犹新。
   那天,午餐准时开始,家人们按着程序走完了该走的环节,开始自由交流敬酒。此时,我们叔侄二人,几杯酒下肚,开始近距离接触,从此,“采访”的话题打开了。
   我有意地问三叔:“我没记错,三叔您是56年出生,今年是56岁,是吧?”“没错,我是56年出生,今年是56岁。唉,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哈哈,我就是为着这个而来的,想借着您生日的机会了解一下,您是怎样跨入家乡致富名人录中的。”我这么一问,打开了三叔尘封的记忆。
   他有点激动地说:“现在,我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半,多舛的命运使我懂得了什么叫做人生风雨路。”他开始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述了他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他接着说,“听我娘说,我刚一出生,就阴云密布,伴随着雷声,下起了瓢泼大雨。这预示着我一生中的坎坎坷坷。”三叔呷了一口酒,又讲起了他56年的人生路。
   他说:“共和国的初期,我来到人世间,当时我还小,也不记多少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寒冷,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遮体和御寒。我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姐姐哥哥穿过的,出门时都是借用姐姐哥哥的衣服。听我娘说,我一次出门,穿哥哥的鞋子,一不小心,把鞋子掉进我家饮羊的水槽里,水槽浸湿哥哥的鞋子,害得哥哥几天没有上学。凭我的朦胧记忆,在我七八岁时的冬天,都是在我家的炕头上度过的,和弟妹几人瑟瑟地挤在炕头上,熬度时光。食不饱肚是常有的事。建国初期,又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我家和全国人民一样,在生死贫困线上挣扎。
   我小的时候,给我的第二个感觉就是饿。由于家里粮食少得可数,经常挨饿是常有的事。记得一次春天里,我可能是饿极了,过多食了杨树叶,竟药得我险些送了小命。听我娘说,我昏睡几天,家里人认为我没救了,都愁眉苦脸地守在我的身旁。没想到几天后我奇迹般地苏醒过来。那一刻,我的父母抱头痛哭,自责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兄弟姐妹也为我能活过来留在人间,淌下了亲情的泪水!
   我9岁那年上学读书,由于家里贫穷,连书包也没有,我就拿着书本、铅笔去读书。年级高,书多了,作业本也多了,拿着书本、铅笔等东西,总不是办法。我娘就把她心爱的围巾给我做书包用。我终于有‘书包’了,那时我高兴极了!特殊时期的学校很热闹,我的小学、初中读书生活都是在那个时期度过的。那时上课前都要说:‘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上课时,学习‘老三篇’‘红六段’;下课时跳‘三忠于’‘四无限’舞。课余时间‘抓特务’,搞批判。即使上课学知识,也是‘删繁就简’,学的知识零零乱乱,没有系统性。尽管这样,我还是愿意过这样的学校生活,因为那时我觉得很充实,也很热闹。现在回想起来,我忐忑不安,心有余悸,这是咋的啦,怎么会这样? 
   70年代,家乡罕见的出现大旱,年年颗粒不收,水成了生活的命根子。我初中毕业后的第一天,就参加了生产队劳动,到砂石沟里找水源打井。我本家族大哥,就是你的大爷,在打井中丧生,留下了一双儿女,大嫂改嫁至今未归。还好,大哥家的孩子,都已成人,有了工作。邻居尹三哥在打井完工的时候,不慎掉进深水井中,虽然他没有丧命,至今回想起来,他落井的那一幕,真触目惊心。打井,我虽然平平安安,但这是我步入社会,开始人生旅途的第一站,它使我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容易。
   开始了新生活。走进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咱们的屯子里,我自觉地融入社会。土地承包,分田单干,咱村从那时起,搞得红红火火。怎样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我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挨饿,有钱花;第二,就是带领家乡人告别贫穷,共同致富,开始新生活。打造人生品牌,创造人生辉煌。”
   我接过三叔的话茬说:“三叔您说的‘开始新生活,打造人生品牌,创造人生辉煌’,就是您跨入家乡致富名人中的人生经历吧?”三叔说:“可以这样说吧。”这时我说:“三叔这个不用您说了,还是我给你说吧,您看对不对?”此时的我,脑海里立刻开启了《敖汉旗改革开放以来名人集锦》一书中,关于三叔发家致富的尘封记忆,我如数家珍地向三叔说起了他成为家乡致富名人中的先进事迹。
   三叔,您科学种田,解决家乡人的吃饭问题,家乡人最佩服您。您贯彻毛主席的农业八字方针:“水、肥、土、种、密、保、管、工”等一系列农事举措,使得农业年年都有好收成。其中,您的‘缩拢增行,增加密植’,粮食产量直线上升;您把玉米、杂交高粱移种在丘陵山地的种植理念,给农业种植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玉米、杂交高粱的上山,家乡人总是和您“三叔”的名字相提并论。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朋友吃饱了肚子,又自然想到了三叔您。三叔,您是家乡人种田的能手,研究农业的土专家,您成了家乡的种田名人!
   三叔,您搞致富业,解决家乡人的花钱问题,家乡的笼养鸡,您是第一家,您养鸡成功后,又帮助左邻右舍养起鸡来,后来您又带领全村人普及了养鸡技术,家家不但有了鸡蛋吃,还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您不但养鸡,还搞了绿色蔬菜大棚,解决了穷山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的问题。农民朋友把自己吃不了的蔬菜运到城里去卖,换来的是“鼓鼓”的钱包。您带领乡亲们开山劈石,搞起了採石业。让农村资源投向城市,为桥梁奠基,为花园添彩,为甬道铺路,为楼宇“穿衣”……您的信念只有一个,就是用家乡的资源换取丰厚的经济收入,让家乡的人手中有钱,挺起腰杆走路。家乡人谁不说您是致富的能手,抓钱的摇钱树,您成了家乡致富的名人!
   三叔,您是创造生活美的人,用您的巧手,装点山村的家园,您最拿手的技艺,就是垒石墙。您垒的石墙,面平如镜,缝隙如蚊足,凡目睹者,惊叹不已!连声叫绝!三叔,您是家乡创造生活美的名人!
   三叔,您会享受,也在家乡出了名,第一台摩托车是您从城里骑回来的;第一辆农用四轮车是您从城里开回来的;第一辆豪华家庭轿车也是您从城里接回来的,您的会消费、会享受,家乡人羡慕,您在这方面,也成了家乡的名人啊!
   我正在起劲地说,三叔又“呷”了一口酒,说:“打住,你所说的这些,让我有点‘汗颜’,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你说的那么玄乎。我所做的一切,是社会制度好,社会政策好。是社会造就了我的人生,又是我的人生融进了社会。让我一生最感动的是:社会的风风雨雨历练了我的人生,让我懂得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更让我懂得如何去做人!
   我例数了三叔前半生的经历和他所做的贡献,三叔不一定“汗颜”,因为我所说的事都是三叔亲历而为,他让我“打住”,是他一种委婉的说法,是谦虚的表现。三叔说的富有哲理的话语,倒让我有些“汗颜”了。我在三叔面前顿时渺小了很多,三叔的伟大,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终于从三叔的话语中回过神来,说:“就凭三叔您方才说的话,我敬您一杯,来表示对您的尊敬,祝您生日快乐!”三叔说:“什么一杯两杯的,三杯都可以。”说着,他把我倒的酒一饮而尽。
   三叔酒量不减当年,饮酒还是那么豪爽;说话也添了些幽默和随和的语气,总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我乘势又向三叔问了一个问题:“三叔您前半生经历过了风风雨雨,也迎来了道道彩虹,国家和人民需要您的时候,您总立足于时代的潮头,引领一班人,向着美好的愿望前行,并实现了人生最美好的憧憬,不知您对现实生活还有什么期待,请您说说,让我们分享学习一下,可好?”
   三叔“哈哈”两声,说:“还有啥期待的?我们所期待的,国家都做到了,国家对老百姓出台的政策,那是好上加好,诸如:免去千年来的农业税,免去交公粮,免去农民义务工;责任田承包,土地30年不变;小康路上让我们农民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享受着国家的太平盛世,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你说还要什么期待?就我现在这把年纪,虽然前半生风雨彩虹过半,但到了后半生,可以说阳光灿烂,风雨无阻,因为有伟大祖国做后盾,怕啥?再说我交了大额养老保险,再过五六年,我可以领到养老金了。现在不有这么一句很火的话吗?‘过去挣钱吃饭,现在吃饭挣钱!’以后我可能就过这样的生活。要是这样的话,我还是有期待的。那就是,身体棒棒的,不给儿女添麻烦,实现‘吃饭挣钱’的理想生活,晚年享清福。”
   这时,三叔异常兴奋,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他又把酒倒上,说:“今天高兴,三叔敬你一杯,咱爷俩再干一杯,常言说,‘酒后吐真言’,我喝了这杯酒,说不定又向你说些什么。”我说:“三叔您尽管说,我洗耳恭听!”“好,那我就说。方才,我说了我的期待,现在我要为我们的孩子们、60岁以上的老人们,说说他们期待的话。青年们:要求国家给他们多提供一些生活就业空间,让他们人人有工作干,有经济收入。为他们创造和谐共生的社会发展的大环境。60周岁以上的老人们,要求政府给他们适当增加一些养老金,以解决他们自身的养老问题……”
   我接着三叔的话说:“现在的青年人,通过考学,自主择业;考编入职;自由创业等形式都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不也很好吗?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不也有100多元的生活补助吗?增加他们的生活补助金政府是迟早的事。”三叔接着说:
   “是呀,国家提出‘千人创业,万人创新’的就业举措,缓解了年轻人就业难的问题。但总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呆在家里啃老!即使找到了工作,他们扛着还房贷、还车贷的生活压力,整天心情沉重。小孩读书开销,也成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所以,有的年轻人,为了工作,为了生计,产生放弃生孩子的想法。以前实行计划生育,现在恐怕让他们生育孩子,都不大可能,因为他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这就是青年人的生活现实。我期待国家为青年人,创造和谐共生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不是空穴来风,是有根据的。60周岁以上的老人,应该给他们适当增加一些养老金待遇,现在他们生活很清贫,经济手头紧,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他们很无助。但他们对国家贡献很大。他们从解放之初走到现在,哪一天,哪一年(即便现在也在辛勤劳作)不为国家做贡献?就说他们人生经历过的两件事吧:一是为国家交公粮,他们从一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交公粮。从1958年开始至2004年交公粮结束,他们整整交了46年公粮。你说有贡献没?二是出义务工,他们从16岁开始出义务工(义务工从1958年开始至2004年结束)到2004年结束,又出义务工30年。按每月一天义务工计算,一年至少10天。30年,就是300天义务工。如果换算成财富,你说贡献大不大?现在总有一部分人,一提到给60周岁老人增加养老金,就耿耿于怀,认为老人们没用,提什么养老金?这些人是不懂历史,无知,没有同情心的表现。我对老年人增加养老金的期待,希望国家一定要变为现实!”
   三叔上述的话语,听后,让我心灵震颤,思想上又一次受到了新的洗礼。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如此心情豁达,国事、家事他都知晓明白,特别国家大政方针,他了如指掌,理解透彻。他关心政治,不忘亲情。想问题,看问题,思维活跃,有超前意识。他提出问题委婉,又不失敢于直言。这种与时俱进,永不落伍的思想理念,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要知道,三叔说的话,特别是期待的话,是十年前说出的,今天看来,是何等的先知先觉,跟上今天时代发展的节拍呀!不是吗?现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取消,鼓励年轻夫妇多生孩子,但现在年轻夫妇哪一对敢贸然行动!关爱老人,关心老人,提高他们晚年的生活水平,今天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正是三叔十年前提出的期待。
   三叔一生坎坷。有贫穷,有富有;有艰辛,有欢乐;有创业,有辉煌;有执着,有豁达。他敢说敢为,看准的事,正确的事,一做到底,从不含糊,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人的美好本质和做人的真谛!
   十年前,三叔,56岁,十年后的今天,三叔已经66岁,实现了他“吃饭挣钱”的美好愿望,晚年他有了社保工资,享了清福!愿这不仅是三叔个人的愿望,而是全社会人的愿望!
  
  

共 49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文章,感同深受。作者描写的三叔,是有经历的人。三叔见证了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国家变迁。以亲身经历与祖国的命运相结合,一种爱国,爱党,爱政府的行为,始终紧紧围绕党的正确路线前行。又在不断发展中,三叔始终不忘初心,心系群众,乡亲们。三叔是好样的。就如文章中所说:“ 三叔一生坎坷。有贫穷,有富有;有艰辛,有欢乐;有创业,有辉煌;有执着,有豁达。他敢说敢为,看准的事,正确的事,一做到底,从不含糊,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人的美好本质和做人的真谛!”都说伟大来自于平凡,平凡中见伟大。三叔如雷锋似的好同志,好乡民,故事值得推广,好人好事值得弘扬。作者的采访,也是一次了解历史 ,读一段历史,从中认识什么是平穷于富裕。三叔见证了。作者也见识了。读书是学习,与人交流也是学习。可喜的是,作者将文字记录,它会永久传递下去。好文,推荐阅读。【编辑 文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绮        2023-08-27 19:55:08
  问好作者创作辛苦,全文以纪实的手法,抒写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历史,读来感同身受。好文。感谢作者赐稿风恋。作者秋祺笔丰。
文绮
2 楼        文友:常林        2023-08-27 21:26:54
  文绮老师,感谢您悉心编发稿件,您辛苦了,为您敬茶!
3 楼        文友:张忠福        2023-09-06 15:41:10
  好文。“三叔”的人生,就是共和国长大的历程。这其中有痛苦、有欢笑,更有期待。读书、就医、就业、养老等发展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和问题,程度不同的引发了人们对发展方向的疑惑和胆忧。其实大可不必。不是吗?看看我们身边,尽管每个人都是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绝不会是“三叔”当年吃杨树叶、穿哥哥的鞋外出、抱着书本去上学等问题。一句话,生存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才能生存的更好,这当然仍需要在发展中去解决。
回复3 楼        文友:常林        2023-09-08 10:39:33
  张老师的评论,真知灼见,恰到好处。向您学习!佩服,
回复3 楼        文友:常林        2023-09-08 10:40:46
  张老师的评论,真知灼见,恰到好处。向您学习!佩服,
4 楼        文友:常林        2023-09-08 10:45:33
  张老师的评论,真知灼见,恰到好处,佩服。向您学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