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又到中元节(散文)

精品 【菊韵】又到中元节(散文)


作者:紫悦聆心 布衣,14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3发表时间:2023-08-28 17:06:55

【菊韵】又到中元节(散文) 每年中元节大抵如此,买纸、写祖辈姓氏、然后在月半前后某日午后一处偏僻,将哀思一点点随着青烟燃烬。发黄的冥纸,上面写满祭祀的经文,我知道那是《大悲咒》,一咒往生,一咒顿灭。所有往昔来去皆随轻烟远去。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里的故事已乘仙而去,剩下的却是一地尘埃。遇秋,有种说不出的凉,这并非生于发肤,而是寄生心底的寒潮。随时可以把你推向寂静深处的浪涛。
   中元节相对从前简化了不少,适时而生,它如文字一般要顺便演变的趋势。读小学时,每年都有些不胜其烦,要将先人的包袱单数叠好,要认真叠,叠前要净手,态度一定要恭敬,且不允许嬉笑打闹。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面对我的祖辈先人,对于这些未识得的陌生人,即是莫名亲切,仿佛他们的存在是种无形的依赖,能在无名世界佑护我们的未来。这或者便是种没由来的希望,是人在自我创造出来的安慰。这是在给自己划圆、划圈;划得心灵的圆满。从前,要依照母亲吩咐用毛笔一笔一划的写,不允许有黑污,要在那张裁剪得当却不大的白纸上,落款上家里所有人姓名。我的天,一个祖人一般要写二十个包袱,算上姥姥以及太公太婆,以及他的几个续弦,有六人之多。最少的也要写十五个包袱。数数大概一百来个吧,大清早吃过饭,这便成了一天中最重大的事情。母亲、姐姐负责包,我负责写,原本以为可以练练书法,可这哪是练的事,我的手被这些重复的文字摆弄得有些厌倦了。
   神情萎靡,三年级那会该有多大,也不够懂事,只能算故作懂事吧。越写笔墨愈渐潦草,特别是包袱后面那个“封”字,简直便是一挥而就。母亲大概注意到我的漫不经心,把字要写好,你看你刚写的几个字,太随意了。母亲说着皱了皱眉,似乎欲言又止,想说些更加严厉的话。她用眼神瞪了我一下,那种不用举手你便能感觉到的痛。母亲一直就有这种气势,她很少打人,但凡生气只是几句责备,或是拿不寻常的目光扫你一下,我心上便是如临大敌了。母亲没读过书,但她每年七月中元总会雷打不动的做着同样的事,大年夜里,亦是如此,不同的事,春节祭品比较丰富,鱼肉是绝对少不了的。母亲说,先辈们也要过年,也要有吃些好的。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个树有时其时不并是享乐,而一种遗风遗世的承传,若不是母亲让我一遍一遍的写着太公太婆的姓氏,我哪里会知道他们的存在,哪里知道这代代相传的意义。自古以来,血脉相连是恒古不变的延续,那些先祖的确如陌生人般的存在,但因他们的存在才点燃了我们的生命之光。星火相传大多如此,这是一笔写不出两种情愫的纪念。”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祀节,被称”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而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中元节从唐代开始盛行,一直沿迄至今。
   盂兰是梵文,汉译为“倒悬”,形容饿鬼之苦,如人倒悬。唯有以盆盛食品斋僧,才能解除倒悬之苦。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便有了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动,以珍贵的果品祭祀祖先,以迎接秋神的降临。秋神既是掌管收获又掌握生死大权,因此便有了秋后问斩这一由来。七月的文化内涵丰富,它以孝道为先,遵从儒家孝悌观念,又有中国自古的鬼神观念,人鬼是两个不同世界,以冥纸祭祀仿佛在暗示,他们依旧在未知的空间活着。这算是一种美好愿望的想象。就如我们在河里送灯,那一盏盏光明闪烁于宇宙星河的边缘,闪烁在无尽的黑暗。
   七月十五的夜,时亮时黑,它一半是月圆一半是深切的怀念。对于鬼神,很少有谁不畏惧几分,是心怀鬼胎还是心底的恭敬。孩童时的我并不懂得鬼神之说,只知道那是如何恐怖,那可能是随时随地的化身,大概是这类电视看多了,对心理造成了影响,但同时对善恶有了黑白分明的认识。人有善恶,鬼亦有善恶,世上因果循环,皆是环环相扣的道理。七月月半,当然多是善的烟火,孝道、施舍、缅怀,那些离我们远去的亲人,一直在与我们遥遥相望,他们以一秋之隔,在阴阳两岸默送萤火。
   想想,那些用毛笔写包袱的年月,那种庄重,母亲那份对亲人倾情投入的尊重,在我心口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她虽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子女,知恩图报的道理。如今,太多人喜欢用快意恩仇的方式解决问题,太多人喜欢任意妄为,许多恩怨在生死之间。那些为逞一时之气的交通事故,那些为报复的一刀之仇,那些得不到回报的爱恋。太多太多被一时夺去的生命,他们应该也飘忽在时间的银河,他们是在愧疚还是在祈祷?七月月半,是折下一枝柳树埋在春天的土壤,还是叠下一只纸鹤,送它飞出,去找寻记忆的儿歌?​​

共 18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七月半,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悼念祖先,祭祀已故的亲人的日子,放河灯,焚纸锭,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我国人民把七月半称为“鬼节”。因而,每到中元节,全国各地的居民在酷热的夏夜,忙着为自己的故去的亲人烧点纸钱,将哀思化作点点青烟。作者在读小学三年级,便参与家里的中元节祭祀活动,并且用毛笔写包袱写到手发软。稍有差池,便受到母亲的责备,可见,中元节,作者一家是重视的。母亲虽未读书,却对作者要求苛刻,潜移默化地教导子女,要知恩图报。我国历来讲究血脉传承,已故的先人虽已作古,但活着子孙一脉相传,不能忘祖,中元节,是鬼的节日,活着人应尽孝道、施舍、缅怀,那些离我们逝去的亲人。文章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将生涩的中元节诠释得美轮美奂,不避讳鬼神,把人间真情融入文字中,读来让人动容。佳作推荐欣!【编辑:明月千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3090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3-08-28 17:52:12
  中元节,悼念祖先,祭祀已故亲人的节日。将哀思随着一丝丝青烟燃尽。人间烟火,代代相传,
2 楼        文友:乐歌        2023-09-01 19:52:36
  恭祝紫悦聆心老师佳作《又到中元节》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