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云阳山散记(随笔)
茶陵县云阳山,在茶陵县城城西2.5公里处,属罗霄山脉武功山系,最高峰正阳峰海拔963.2米。 云阳山峰连七十二,方圆七十公里。古木参天、老藤龙蟠;怪石嶙峋、涧水潺潺;花繁树茂、林幽禽鸣。晴天若站在紫微峰顶的祈丰台上观日出,只见一轮红日,初如赤盘,稍后如金轮,在东方冉冉升起,霞光万丈。到了冬天,满山银装雾淞,雪岚弥漫,极目一望,纯洁安静。云阳山海拔500多米,在炎热的夏季,这里的气温一直保持在25℃左右,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云阳山乃湘东名山,地处茶陵县城近郊,峰连七十二,方圆七十余里,为湖湘境内不多见的城市森林公园暨国家森林公园,规模之大尤为罕见,享有“湘东第一园”之誉,堪与天下南岳媲美。 云阳山中还有茶陵古八景中之两景,即“紫微叠翠”、“赤松丹井”。古八景中另一景“洣水环流”也在山脚下,洣江河一江清水环绕茶陵县城,在云阳山下抱山北去,流入湘江。 云阳山为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云阳山人文历史比南岳衡山还要远古悠久,是神农福地,古岳圣山。黄帝之子少昊云阳氏始封于此,山由此得名。云阳山又是炎帝神农氏故封地。炎帝在此制耜教农耕、尝百草。炎帝在茶乡野外发现了茶,所以有“千年国饮,始于茶陵”之说,现在茶陵县的高山上不时发现已有上百年树龄的古茶树,茶陵也因此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炎帝也因此尊为茶祖。炎帝崩葬于茶乡之尾,即今天的炎陵县鹿原陂。
民间传说茶陵的姜、蒜、白芷也是炎帝在茶乡野外采药所发现。因炎帝姓姜,所以把发现的“姜”这种野草命名为姜;茶陵白芷又叫楚芷,位列杭芷、川芷之首;茶陵大蒜皮紫肉白味辛辣,大蒜素含量高,与生姜、白芷并称为“茶陵三宝”,是湖南著名的农产品。
云阳山又称小南岳,是南岳圣帝的避暑行宫。民间神话传说圣帝受封南岳,要建南岳宫。为了对应七十二家地煞星,以保封地风调雨顺,必须寻一个有七十二峰的地方。圣帝来到云阳山,坐在紫微峰上数山峰,怎么数也只有七十一峰,于是只好弃云阳而选衡山。后南岳宫建成,众仙来贺,太上老君问圣帝,云阳山如此好地方如何不选?圣帝说云阳山少了一峰。观音娘娘听后,在返回南海途中转道云阳山,来到紫微峰数山峰,发现紫微峰岩石突露皱折,上有圣帝的屁股印和足印,顿时明白圣帝没有数到自己坐的紫微峰,观音菩萨将这件事告诉圣帝,圣帝非常后悔,于是在云阳山建了一座行宫,每年六、七月来此避暑。云阳山秀美的自然风景,浓郁的人文色彩,曾吸引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都曾到此寻幽探古,徐霞客将云阳山胜景记录在《徐霞客游记》里。
云阳山是道佛圣地。同时它也是一个儒家灵山,是士子读书悟道的最佳之地。云阳山中有云阳仙道观、紫云寺、白云庵、赤松观。云阳山道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了。这里的寺、观每日梵呗磬声不绝于耳,香客信徒虔诚礼拜、馨香祷祝。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夜,云阳山香烟缭绕、万头攒动,人车塞途。人们齐聚云阳仙道观,迎接南岳圣帝来此避暑。云阳山紫微峰下还有全国面积最大的《道德经》石刻。
云阳山钟灵毓秀,是儒家灵山,风水宝地。古代士子或依山结草而居,或借住山中寺庙,穷经悟道。茶陵历史上127名进士中,有二名状元、一名榜眼出自云阳山下。 云阳山近邻县城却远离尘嚣,世外桃源与人间烟火相通,是养身养性的好地方。林下幽静清凉,能使人远离闹市的喧嚣,忘记市井世俗的烦扰。云阳山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清新。夏天气候宜人,许多人晚上都来山上过夜消暑。
我的家与云阳山隔江相望,大概只有三、四公里路程。因有地利之便,曾几次登过云阳山,对云阳山的幽、奇、秀有深切的感受,对云阳山也有深深的感情,特作短文以记,并作习作一首附于后。
七律•云阳独秀
神农封地莽苍生,
圣帝行宫小岳衡。
古木蟠藤秾翠岭,
松呜鸟啭合禅声。
萧森草径通丹井,
半抱清流过北城。
春色秋光兹独秀,
人文风水最钟情。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