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老娘(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老娘(散文)


作者:鄢陵宋玉 白丁,1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62发表时间:2023-09-02 21:14:37
摘要:原创首发

二〇一七年一月六日,老娘因病未能好,和我们永远的诀别了。也因为我远离家乡,未能够赶上和老娘见上最后一面,更没有唠上一句诀别的话儿。走的是那样的悄无声息,是那样的敛声息语。老娘的一生,就像空气和水一样,让我这辈子特别的受用。当下的老娘,虽然已经离开我数年,在我的心里,她老人家依然健在,依然活在我的心中。
   老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生人。一辈子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一个字,更没有做出一件像模像样、轰轰烈烈的大事情。在我姥姥、姥爷跟前,虽说不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大小姐,可也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几个姨妈和舅舅的待遇,都不及我老娘。尽管,舅舅是姥姥、姥爷唯一的儿子。老娘是我姥姥、姥爷的老大,都比较溺爱她,从小就养成了好强的脾性。我小姨倒是和老娘的脾性极像。和我老爹结婚后,虽说受到了爷爷家里做人的熏陶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但是,她依旧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做着她妇道人家该做的事情。从不多事儿,用她的一辈子生育了我姊妹五个。听说我的那位大哥比我现在的大哥还大了四岁,在三岁上时,命丢于一场火灾,后来就成了我们姊妹四人。
   老娘的一生都是将自己的智慧生变成了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我姊妹四人成长起来的。也有对她这样的智慧而持左者,说老娘是偏心眼儿、穷大方、滥亲人,甚至有人说生前的老娘没怎么为我留下啥好处。还啥好处,这已经足够了。作为老娘的儿子,已经让我深深嗅到了老娘的可贵,并得誉和影响着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在我的孩童年代,全国都是正处于物资匮乏,经济困难时期,日子过得都比较清苦、困难。我家当时的情况也还行吧,叫人勤地不懒!不至于是那种吃不饱饭、穿不上衣的人家。尽管如此,老娘还是要我们从小养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在艰苦环境中求生存的勇毅能力,哪怕是在穿衣还是吃饭方面,老娘也都是刻意在打磨我们。打我们的意志、磨我们的能耐。有几件事刻在了我的心上,确实给了我不少的正能量,教我在逆境中求生存,引我勇毅,促我向善向阳,我也非常感激我的老娘。
   其实,我们那年代的小孩儿,不用多说,个个都是小馋猫儿、小馋嘴儿,总会在吃东西的时候想多捞到一些。在我们家里,老娘不会因为我是她的老小儿,就能够得宠、多沾到些便宜。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不是偶尔,是一直都这样。之所以这样,不是老娘不爱我,也不是不包容我,是在用她独特的方式倾荡着她独特的爱。那年月的生活,也不是一家、两家,缺吃少用情况都是常事儿,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包括日常用电。当年的用“电荒”也较为凸显,经常在晚饭前后用电的刚需时间段,没有电用。即使在晚饭后的七八点钟有电用,也是很低很低的低压电,电灯泡发出的光都是泛着红黄色的弱光。独有在夜间十点的时候,会准时准点的“换电”,由此,才算是正常的用电情况。所以,当年,老百姓都管这种电叫“照屁股电”。意思是说老百姓正刚需用电的时候,没电用,到了都要睡觉的时候,倒是来电了,所以,也就成了“照屁股电”。尤其在那年月里,中秋节前后期,老家农村那地儿盛产棉花,又是棉花采摘高峰期。棉农们为了高效收摘棉花,大都是起五更并趁着太阳出来前的潮湿露水和傍晚有潮气的情况下,急匆匆的赶时间,尽量多的将盛开的棉桃先摘回到家里,再利用夜间时间,再行播棉花。确实,挺繁琐的!没办法,这就是老棉农的生活。在晚饭后,正是因为那种“照屁股电”,我们一家人不得已,全聚在一起的煤油灯下播棉花。播到夜间八九点钟的时候,肚子里开始闹意见了,就和老娘说。老娘就会起身取过来一个月饼转给我爹,我爹再用菜刀对等的切下四刀,刚好成了均等的八小块儿。那时候的月饼,每个半斤、标准的,可怜的一小块月饼呀,仅有三十一点二五克,我们都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往口中近似嘬的情况而慢吃细品,还吃的津津有味儿。完事后还想吃第二块儿。不行!老娘强调说,要留给已经睡下的我爷爷明天吃。言者无心的这句话,就这么刺在了我的心里,多年来,每当忆起这句话时,我的心都有些扎心,也很敬重我的老娘。
   二哥比我大三岁,大哥比二哥大三岁,姐姐比我大十四岁。平日里,老娘就比较看重我们的穿戴,再加上老娘的手也巧,我们穿戴的衣服即便使有补丁、破损情况,也都是打理的平展舒适、干净利落。不像有些人家的孩子,漏洞错钉、外漏不净,还有袖口,前胸带有明晃晃、油乎乎的脏东西,邋邋遢遢的。听姐姐说,老娘和老爹年轻时的穿戴皆以洁净示好。和我老爹同年代的的人都羡慕我老爹,那身上穿着的白衬衣从来都是干干净净、平平展展、一尘不染的。后来,姐姐长大了,会使用缝纫机了,这些活儿都是姐姐在做,老娘也就轻快多了。即使到了再后来,姐姐出嫁了,我大哥也学会了使用缝纫机做缝缝补补的一些简单的活了。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在最后穿的那件民警蓝的上衣褂子。那件民警蓝的上衣褂子,是如何出现在我们家的,是谁先穿上的那件民警蓝的上衣褂子,我不知道。也只记得那件衣服穿在我二哥上小学的时间里,由于常年写字磨损,其衣服领子、胳膊肘、袖口、甚至是扣眼儿处,都被磨碎了。再后来,那件衣服被我姐姐翻新改动后,再穿到我身上时,衣服领子、胳膊肘、扣眼儿处、袖口磨碎的洞口、毛边也都没有了,但是,其颜色倒是褪去了不少。那件衣服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真实写照啊。后来,听姐姐说,在她印象里,自我应征入伍前,我就穿上了一套老娘为我买下的秋衣秋裤。那套新买下的外套没来得及穿就留给我大哥了。此前都是穿我哥哥因为不合身不能再穿的衣服。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姐姐结婚后,尽管大哥学会了用缝纫机做缝缝补补的事儿,很多活儿还是由姐姐帮着打理。所以说,姐姐为了这个家确实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老娘有着老娘的教育方式,让我和二哥学着做这个,做那个,并且是那种很自然又严厉的教育。一次,具体细节我记得不是很清晰了,是二哥告诉我的。当年的二哥大概也就六、七岁吧。是炎热夏天的早晨,二哥穿着一个小裤头和背心,和老娘一块弄侍早饭——烙小厚馍。老娘烙小厚馍的面胚,是那种用小麦面团儿包住玉米面坨再擀开的小厚馍。二哥负责烧鏊子翻动小厚馍期间缺乏经验,不是将鏊子上面的小厚馍弄熰弄糊了,就是鏊子下面的用火或大或小了,根本顾及不到两块儿。老娘好强性情又急的脾性哪能耐得住二哥的所为,稍不留神,就会抓起小擀面杖去敲二哥的头部。说实话,我在学这些的时候,也确实没少挨过老娘的敲,头上时常会有被敲起的小疙瘩。说不疼是假的!二哥受不了老娘的敲和疼痛,就跑出去了。二哥说,那一次的敲,记忆犹新,后来,二哥还专为此事问过老娘。和二哥的同样经历,令我俩都刻骨铭心。挨一次敲儿就长一次记性,以至于现在的我俩在这方面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即使在求学方面,我也是深有同感。生活中不是有持左者,说老娘是偏心眼儿、穷大方、滥亲人吗?而我认为,老娘之所以这样处事儿,自然有她老人家的道理。那年上,适逢家乡遭旱灾至绝收,并赶上为我大哥挖土坯、做瓦坯、烧窑和顾及我未过门大嫂家中又遭火灾等情况,对于一个靠天吃饭的农家人,即使有些家底,又怎能熬过这么多的滥愁事儿,在为我和二哥预交来年学费上也确实犯了愁。当年的二哥是高中二年级,我是初中二年级,并且两个人的学习成绩也都很好。如果让二哥辍学留我继续上学,家中又要为此多缴三年的学费,并且那三年下来有什么变故,都是无法料定的情况。衡量再三,还是让我辍学了。后来的情况是二哥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工作。我不甘现实,应征入伍并拼苦自学,直至转业留在了部队驻地参加工作。其实,我对这件事非常理解老娘,也从来没有计较,更没有记恨,而是更加重了对老娘的崇敬之意,是老娘教会了我求生的本领。
   老娘在我们吃穿用学方面如此的“吝啬”、“刻薄”,在对待周边邻里和村里爷们间的时候,倒是出手阔绰,大方的很呀。没有丝毫做作,真心相待。尤其在对待东西两边邻居,恨不得把心掏出了给他们。只要是她有的,还认为是好些的东西,宁可让我们不吃或少吃些也要馈赠给他们一些,心方则静。只是后来,西边邻居哥嫂外迁,老娘就把所有的这些爱全赐给了东边邻居哥嫂的三个孩子了。老娘一心向善,遇到个捐款的,献爱心的,从不落后,还积极主动,慷慨大方,真是个大善人!受其影响,我也被同化了。
   那是我服义务兵役的一次回家省亲,至老家县城时,专程到东边邻居儿子当时就读的县城学校去看他,将唯一一根没舍得吃的大火腿肠,毫无吝啬的送给他吃。同时,在此前了解到,他的爷爷有胃病和买药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在部队一次性采购了五六百块钱的专用药送给他。对于我当时每月津贴才三十来块钱的情况,确实够奢侈的。不过,也值了!听说,那些药没有用完,老人家的胃病就好了。还有,遇到社会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都会尽己所为的帮一些,尤其是一些慈善情况,也都是积极地善行善远。其实,我们也不图什么,就是一些很自然的事儿。这些事儿,就像是一种召唤,一种依恋。我这是在召唤我的老娘,召唤她的魂魄能早些回来。继续教我在逆境中求生存,引我勇毅,促我向善向阳。
   老娘是一个非常非常传统、非常非常善良的农村女人,她的一辈子都很辛苦,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实实在在的用己所行的特殊教育方式,在影响着我们,感化着我们。其实,老娘以身示教的良苦用心,我早已懂,也非常感恩于我的老娘。

共 37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片怀念母亲的文章。人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言传身教可以影响孩子一本子。作者就是这样的一个深受母亲影响的人。作者历数了老娘对自己潜移默化般的教育以及用她独特的方式倾荡着她独特的爱。老娘虽然“一辈子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一个字,更没有做出一件像模像样、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是,她依旧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做着她妇道人家该做的事情。”“老娘的一生都是将自己的智慧生变成了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我姊妹四人成长起来的。”“作为老娘的儿子,已经让我深深嗅到了老娘的可贵,并得誉和影响着我的生活、我的人生。”“平日里,老娘就比较看重我们的穿戴,再加上老娘的手也巧,我们穿戴的衣服即便使有补丁、破损情况,也都是打理的平展舒适、干净利落。”“老娘在我们吃穿用学方面如此的“吝啬”、“刻薄”,在对待周边邻里和村里爷们间的时候,倒是出手阔绰,大方的很呀。没有丝毫做作,真心相待。尤其在对待东西两边邻居,恨不得把心掏出了给他们。只要是她有的,还认为是好些的东西,宁可让我们不吃或少吃些也要馈赠给他们一些,心方则静。”“老娘一心向善,遇到个捐款的,献爱心的,从不落后,还积极主动,慷慨大方,真是个大善人!受其影响,我也被同化了。”正是老娘的这些言传身教,作者再后来参军后,也表现的非常有爱心。邻居的一个老人有病买药苦难,“我就在部队一次性采购了五六百块钱的专用药送给他。对于我当时每月津贴才三十来块钱的情况,确实够奢侈的。不过,也值了!听说,那些药没有用完,老人家的胃病就好了。”所有这些,都是老娘教育的结果。文章叙述详略得当,语言朴实自然,事例平常感人,把对老娘的思念和崇敬溢于字里行间,让人在一件件小事中感受到老娘勤劳、慈祥、睿智和伟大。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3-09-02 21:15:23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2 楼        文友:鄢陵宋玉        2023-09-02 22:03:58
  感谢老师辛苦。祝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