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远去的百水井(散文)

精品 【东篱】远去的百水井(散文)


作者:红花草 举人,396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34发表时间:2023-09-05 05:13:30

百水井,观其名,便知是很多人用水的井。百家姓,百水井,扯上了美妙的关系。我爱已经远去的百水井。
  
   一
   百水井,不单只藏在我的记忆里,也藏在熟悉它、得到它恩惠的所有人的内心深处。现在,尽管井已不在,人也分散到了四面八方,但这份记忆永存。
   我儿时生活的地方,是湖南省石门县的一个大山脚下。因为修建规模庞大的皂市水库,乡里乡亲已远离故土,重新落户。曾经居住过的地名在新版地图已取消。昔日赖以生存过的房子、田地、河沟、堰塘、水井等都成了过去式。曾经洒落在故土的欢笑、滴落在山间的忧伤都已随着渫水(湖南澧水支流)流走。日子向前,步伐不能停。分离的感伤埋在心底,时间会冲淡,新结识的邻舍,通过岁月来交往,会加深感情,随着时代的进步,注入了新的元素,像一滴水重新融入新的江河,感受新的精彩。
   乡音难改,故土难离。思乡思亲思土之情,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朝代,都不会成为过去式。回不去的故土,人们靠着回忆,都要来慰藉漂浮不定还没有完全落实的灵魂。
   现在真好,有网络。山再高,能牵;水再深,能连;路再远,一叫便应。有好心人组建了移民前的原村群,让远去了的村落重新激活。我也被拉进了此群。进去便发现熟人还不少。有离我家较远但不太熟悉的人问我是谁,曾经住哪里,都有哪些人认识。说着说着,很快有人便说:“我知道了,你是住百水井边上的,百水井我熟悉,但你,我却不知道。”
   随即,好几个都附和起来,话匣子因一口井而打开。有印象不太深的,经他人一点,恍然大悟,模糊的影像渐渐清晰。
   百水井,因很有亲和力,便影响并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与它亲近。它比我出名,很正常。
   我的记忆似泉水涌出。
  
   二
   水,命之本,是生命的最初,也是生命的最后。百水井,我不知道此名谁取,也不知道哪个年代谁人发现,我也没听长辈说起过。我只知道它养活了周围无数代乡民,它成就了我们的生命。它的甘甜清纯,也成就了我们朴实无华的灵魂。
   百水井,在我家的西南方,离我家不到一百米,地势比我家要低一些。井的背面有一条灌溉用的流水沟,二者不到五米,井水与沟水并不相通。井里经常溢出来的水,首先是到了旁边的田里一条简易的小沟中,需要往田里排,也往沟里去。不下雨,沟里平时没多大的流水。天干时,水牛困水要到它经常碾泥的小水坑里才能打滚降温。这个小水坑是百水井流出来的水。有时候,牛为了打湿身子,翻来覆去也只碾得一身湿泥,牛尾巴一甩,牵牛人一不小心就是满身满脸泥巴,别人戏说唱花旦不用化妆。
   百水井的井口,呈方形,井内椭圆状。故乡多石头,井的内部用周正的石头砌得很牢固。井口周围专门用粗糙的片状石头铺平,很是防滑,衔接口用金刚泥锤得很严实,后来用了水泥加固。水深四五米,底部有小碗口粗细大的一股水,从来不休息匀速地往上冒。这股水不知从地下哪个岩石层来,一直都是清纯甘甜,冬暖夏凉。它是居住在这里的好几百口人的生命之泉,周围至少有四个组的人在这里长期挑水吃,还有多余。
   不通汽车不曾有公路的年代,我家的下方,像南汇村,施山村,对河的北汇村,兴龙村,樟树角村等几个村的人到黄厂(湖南雄黄矿)赶集,抄近顺山脚的路走,会经过我家门口。中途有不少人在百水井歇脚。尤其是在大热天,三五人坐在井边的大树下抽烟休息,喝水解乏后继续赶路。我妈好客,南汇村是我妈的娘家,这个村的人妈妈比较熟。常常有路过的熟人在百水井喝水,妈妈若在家,便会叫他们到我家里坐下休息。妈妈见他们来回走了那么远的路,估计都饿得没力气走回家。那时都没钱,谁也舍不得买东西吃。我妈说“过门是客”。家里尽管米缸见底,妈妈也会做顿简单的饭菜,或者煮些粥,让他们垫垫肚再走。有的人还不止一次在我家吃过饭。有时候,因为有妈妈的娘家人一块儿吃饭,我们兄妹都不曾吃饱。小小的我们心里尽管不舒服,嘴里也不敢有半点怨言。后来,我家修房子,有好几个为报一饭之恩,和舅舅一同到我家来挑砖递泥巴。他们干活都非常卖力,我家的房子只十多天就修好了。这,有亲友的功劳,也有百水井牵线搭桥的功劳。
  
   三
   夏天里,我爷爷常说要“喝新鲜水”才止渴解凉。“新鲜水”就是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略放了一会,就受了高温侵染,就成“旧”水,不再凉,味道也差很多。新鲜水透心儿凉,悠悠的、爽爽的,沁人心脾,与现在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来的水差不多,但比现在市场上买的水甘甜清纯。水入口,总是有一股淡淡的纯正清香味。喝下,顿觉精神一振,像获得了不少能量,吸收了不少养分,疲劳马上溜走。附近地里干活的人,常被井水吸引,以口渴为由耍滑。山里干活的人,队长会临时派人到井里专挑一小担水,取水后迅速上山。为保证水的新鲜凉快,不带半点磨蹭。收工晚了,有的人不到大河洗澡,干脆提桶井水趁天黑在树下冲个凉快澡,那叫一个畅快淋漓。
   “水至清则无鱼”,百水井的水是通透清澈的,里面从来没见过鱼虾之类。尽管有几米深的水,无风时水底是一目了然。要是不移民,用百水井的水做矿泉水卖钱的话,不知要养活多少人,估计周围都没人插田种地了,靠那取之不尽的地下水就可以过上小康生活。自来水都比粮食作物值钱,何况还是不可多见的优质矿泉水。
   看来我们百水井附近的人还是差了命运,有不花钱的地下宝藏却必须移民,无福享用。不,应该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是时代让我的故乡人重新获取新的生活,再次创造人生价值。
   冬天里,无论下多大的雪,结多厚的冰,井边不会有积雪不会结冰。井里冒出的热气就像大锅里烧开了的热水不间断地冒热气,温度越低热气越大,雪落井里马上不见。手冻僵了,将手放进刚从井里打来的水里,一会儿便暖和。附近的农户煮饭烧茶,用及时从井里挑回家的温水,可以节省不少的柴。这样的水还是叫“新鲜水”。我家离井近,用新鲜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别人挑回家的水,新鲜度要高几分。
   人的日子都是在精打细算中过的。大冷天,有人干脆拿了大盆子,带上脏衣服,提个小木桶,到井里提热水上来洗,暖和了身子又节省了柴,有同伴还可以拉家常。
  
   四
   我记得,百水井,是我伯奶奶专门看管着。她不允许有任何人在井边捣乱玩耍,尤其是小孩。我伯奶奶的嘴厉害着呢,孩子们惧怕她,我也是。一旦有小孩子在井边周旋,她会嚷出她最高分贝的音量,大山有回音,几里路都能听到。孩子的父母赶紧过来,将孩子拧着耳朵领回家,教训着让孩子长记性。过路人喝水没工具,伯奶奶会递给水瓢;想歇会儿脚,她会搬来凳子;抽烟若没火,她会递来火柴。伯奶奶是小脚,许多时候就是坐在大门口看着来来去去的忙碌人,有事没事就想与路人攀亲说话。路人礼貌性地答着,心急火燎地边走边说,走老远了,伯奶奶一人还在说。
   遇到大旱年,到处的井都干了,百水井久经沙场愈挫愈勇的战斗力就发挥出了它的绝对优势。这里的水还是一如既往、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义无反顾地保障周边的人正常用水。挑水的人实在太多,井边常常是排队取水,小碗口大的出水,有枯竭之势了,水位不断下降,出现供水紧张,因此周边的人甚至出现“抢”水的势头。那段时间半夜就有零零散散挑水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小小的百水井几乎成了日夜连台的热闹水码头。路上都跑出了厚厚一层灰。尽管如此,几个小时没人来挑水井又会满。
   我们住在井边的人,从不参与“抢”水,会主动让远来人先挑先走,远者是客嘛。再者,近处的人更知道此井源头的活水充足,不会干涸,没必要参与争抢。
  
   五
   百水井,每年的冬季都会清洗一次。大伯与众人商量后,一声吆喝,周围的人全备足三天的用水量。好劳力不用叫唤便来,背长梯,提水桶,套长绳,挑撮箕,拿锄头。因为底下的水在不断往上冒,提水的速度必须超过冒水的速度,且还不能停歇。团结就是力量,拧成一股绳。这人累了那人上,几班人员轮流,歇人不歇工。直到见底,将底下的淤泥迅速铲出,洗干净为止。
   百水井,已成为了历史,它最后的形象只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那时也没手机,也没谁用照相机给拍个照片。现在只能在被激活的历史村群里偶尔被人谈及。自我们这代人以后,不再有人知道它在何处,是什么样儿。
   渐行渐远的百水井,其实是幸运的,它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实现了它的理想。它已经融入了渫水河,与澧水与洞庭湖与长江连在一起,为大海的浩瀚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发挥了应有的力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是幸运的,故乡的人也是幸运的,我们都赶上了美好时代。只是我们的人生价值都真的实现了吗?我时常在路上苦苦思索,我当也和百水井一样融入到大海中,才不会干涸。
  

共 34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我”的家乡要修建一个大型水库,乡里乡亲只好搬离,重新择地落户。虽离开,但故土不忘,乡情乡谊不忘,更不忘那口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百水井”。它成就了我们的生命和灵魂。百水井水底虽只有一个碗口大小的出水口,却日夜不息,源源不断地往外冒着清泉,解决着几百口人的饮水问题,也灌溉着周围的田土,方便着牲口。时有过路人取水喝。“我”家离百水井近,妈妈经常招呼着“过路客”进来吃饭,有时米缸见底,母亲也会煮些粥,让他们垫垫肚子再走。夏天里,爷爷就是要喝百水井里的“新鲜水”。附近干活的人,常被井水吸引,要来此坐坐。收工晚了有人不到大河洗澡,干脆提桶在井里打水,在树下冲个痛快。冬天里,无论下多大的雪,结多厚的冰,井里却冒着热气,人手冻僵了,将手放进刚打上来的井水,一会儿便暖和了。冬天用新鲜井水洗衣做饭,节省了不少柴草。文中的伯奶奶刀子嘴,却有一副热心肠,管着想玩水的孩子们,也忙碌着为过路客递瓢搬凳子拉家常。文中也呈现着乡亲们团结一致的“爱井、护井”劳动场面。体现着乡亲热爱家乡的心情。这是一口井的故事,更是一段历史,文中透着浓浓的乡情乡谊,思乡情怀如井水源源不断、深情、深厚。作者对井的解读有着深度,带着暖意,带着精彩的感悟。在本文中,读者看到了真诚、善良、纯朴的画面,领略到了人间极致的温暖。文章歌颂了时代,歌颂了人们,并以井为镜,思索着人生的价值,这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思索,给人启迪。好文,推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905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9-05 05:25:20
  一个“百”字,写尽了那口井的重要,不知多少年来,她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时代变了,一切都变了,连着那口井也没入了时代的浪潮中。可不管怎么变,情感不会变,爱人爱家乡爱时代的心不会变。好文,力荐品读!遥握问候老师,谨祝秋好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27:12
  谢谢湘莉老师精彩编辑,老师辛苦了,编按十分精彩,让百水井的“百”更形象更有神韵了,感恩遇见!祝老师工作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5 08:35:05
  百水井的故事很美。百水如百姓吧,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襟怀的表达。围绕一口井,多少故事都活了,多少人都出现了。红花草老师的文章,充满温馨,也有深刻的感悟。一口井的水,汇入江湖,一个人应该融入群体,这是多么恰当的联系啊。就像四面八方的人,辐辏东篱,于是有了故事,有了温暖。为红花草老师的佳作点赞。遥握,问候秋祺,继续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30:53
  老师好,谢谢老师辛苦润笔,让文章更精深了一层,百水井的魅力更难忘了。再次感谢老师,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3-09-05 08:50:18
  很好的真情散文,我地的泉水井也都被破坏了,毒药侵袭,杂草丛生,变成污水汤,去年天旱,自来水都断了,农民没得水源,很是艰难的,没有水也难得活命!如今提倡保护环境,不知何时得到落实,希望水源水井好起来!祝福你有好水井!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34:45
  老师好,曾经的水井几乎都没了,现在都是用自来水。也正如老师所说,农村的自来水往往差了保障,我们这里也一样。我想以后肯定会慢慢好起来的,等着吧。谢谢老师长期的支持和鼓励,感恩!
4 楼        文友:野山梅        2023-09-05 09:07:33
  百姓的清泉水井会回来的,五百年以后到处都是极好的清泉,请你尽情享用吧!好文学习,祝福作者万福!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35:36
  希望每天都在,感恩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祝老师秋安!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9-05 10:31:21
  百水井,造福了作者家乡的百姓,是人间烟火的命脉。一口井,看似普通,实则是提供生命之动能,在当时的作用无可替代。作者围绕百水井,娓娓道来那些温暖的故事,唤醒了远去的时光,乡亲们的纯朴、互助互爱的氛围很感人。如今百水井被自来水取代,但曾经与百水井相关的过往仍温馨暖心。好文,忆苦思甜,歌颂了时代的发展进步,不忘过去,懂得珍惜。文辞质朴,表达精当,精彩,大赞,问候红花创作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37:38
  莲香老师好,百水井远去,记忆长存,故土亲情常在,谢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感恩遇见,祝老师工作愉快!
6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09-05 10:50:57
  一口井,供养了多少代人,流出了多少故事,寄托了多少情怀。本文突出了这口井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写出妈妈、伯奶奶和乡亲们的热情纯朴、真诚善良的品质,最后点睛之笔,道出主旨,引发感悟。拜读欣赏草儿老师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40:53
  花开老师好,百水井,曾经生命的源泉,在当地小有名气,也留下了太多的故事,我也只能写个皮毛,更深的也差水平。谢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感恩遇见,祝福老师!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9-05 11:04:05
  文思如井水,清澈见底,又透着一股清凉。这是读感。一眼井,一方乡情。世界上的事情,总有着联系,红花草老师挖掘出美妙的底色了。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43:01
  谢谢老师的谬赞,有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我会更有信心,希望在学习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感恩遇见,祝老师秋祺!
8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09-05 11:23:04
  一口百水井,一部永不止息的摄像机,存储了大量昔日生活的珍贵画面!重新放映,释放着浓浓的情愫……结尾精妙:小小的水井,已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而我们人呢?遥祝,秋安!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45:18
  郑老师好,小小的百水井,储存了太多的故事,我也只写个点滴,深层的还很多,以后有机会再写。谢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感恩遇见,祝福老师!
9 楼        文友:枫桦        2023-09-05 11:23:30
  一口井的情意是让人难以忘却的,它给人们带来的恩泽是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真的要离开它的时候,舍不得啊!老师的文章不离乡音乡情,对一口井的浓情蜜意,倾注笔端,让人感动!文字静雅,于乡土间舒展开来,让人感觉到那股厚味!拜读好文!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46:49
  枫桦老师好,一口井养活了不少的人,也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人们是忘不了的。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感恩遇见,祝福老师!
10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3-09-05 11:25:32
  回忆过去的井水,内心似乎溢满了甘甜。那时的井水,清澈透明,冬天暖和,夏天冰凉。盛夏用井水浸泡西瓜,去除了暑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井水在逐渐干涸……
   湖南是个好地方,特别是看到澧水,洞庭湖,特别有亲切感。是的,一切都在变,只是那份对美好事物的执念却不会改变。将逝去的美好存放在文字里,是纪念,是对心灵的洗涤,也是对未来的追问……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9-05 15:51:05
  秋风老师好,澧水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贺龙曾经经常在澧水一带活动,并留下许多的传说,是一块宝地哦。老师对澧水有亲切感,应该是到过这一带吧,欢迎下次还来。感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祝老师工作愉快,健康快乐!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