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中元,独属于思念(散文)
月夜独坐孤舟上,暗把心事付流觞。
中元思亲悲难禁,怅望江秋泪两行。
思念是一种隐痛,潜伏在身体里,总会在某个时刻醒来,如锋利的刀片,划过寂静的心房,离殇的鲜血,染红了明月的眉梢。
中元,找一处无人的地方,在最深的夜里,对一地清泠的月光,任由泪水肆意流淌。
沉溺往事,用思念的浪涛,层层叠叠将心环绕。江水抚摩着礁石,凉风掠过树梢,秋虫唧唧低鸣……岁月无情,苍天有爱,中元夜的天籁,似呜咽、似挽歌、似述不尽的思念,虔诚复浓重,只为奏一曲回忆的交响。
今夜,凉风轻拂,云动月移,每一个细微的沙沙声,都交织着亲人的殷殷叮咛,谆谆教导,抚慰着尘世的苦,平息了累积的伤。
中元,独属于思念。放下倔强,撤下心防,仰望明月,把心种在原野的故乡,那是爷爷奶奶栖息的地方。
心,在追忆中,一寸一寸回暖;情,在往事里,一点一点复苏。
思,是心在心田;念,是心在今朝。亲爱的爷爷奶奶,你们离开后的每一个日子,孙女在时光的每一页信笺上,都写满了浓浓的思念。
只要有心,故人从未离去,他们只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天上看着我们。我相信,每一个徘徊在夜空下,独自凝望星空的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月亮,笃定地悬挂在海一般深蓝的夜空,散发着圣洁的光芒。
那温柔的月光,是爷爷奶奶慈爱的眼神,要不然,怎么在每一个有月亮的夜晚,心都有一种无言的安定;要不然,怎么每次经历尘世的风沙,只要一想到月光,就点燃了内心的希望。
人世一场,孤独地来,孤独地走,其实什么意义也没有。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亲人无微不至的爱,为原本平凡的生命,镀上了一层晶莹的光。
从此,有了牵绊、有了思念、有了行囊、有了软肋、有了铠甲、有了舟楫、有了桥梁……
亲爱的爷爷奶奶,您们给予孙女的爱,已经铭刻在血液里、骨髓中,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永远记得,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日子,爷爷为我用木柴烧炭,然后放在土钵里,给我烘手烘脚。我腊月出生,天生怕冷,小时候经常冻手冻脚冻耳朵。每年从十月份开始,爷爷就会把上好的木柴劈好,在院子里架成一个个井字形。秋天的阳光依旧火辣,柴禾很快就晒得干干脆脆的。爷爷指着柴禾说:有了这些柴禾,霞儿就不怕冷啦。
永远记得,只要孙女一回老家,爷爷就放下手里的活计,兴高采烈地赶去集市买鱼买肉,让奶奶做一顿美味佳肴,像款待贵宾一般。
永远记得,盛夏的中午,爷爷每天给我一元钱,买冰棒吃。那时的冰棒,真是清凉入心,甘甜可口。
永远记得,盛夏的夜晚,在门口乘凉时,爷爷守在一旁,边摇扇赶蚊,边讲故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是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
爷爷待人宽厚仁慈,像老黄牛一样,做事任劳任怨,大多时候都是沉默的。只有闲下来,讲故事我听时,像换了一个人,神采飞扬,口若悬河。长大后,一路走来,认识了不少人,爷爷依然是我最崇拜的人,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敦厚,是我人生旅途最珍贵的行囊,也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永远记得,奶奶做的棉靴,蓬松柔软,特别暖和。每到秋天来临的时候,也就是九月十月吧,奶奶就把不穿的旧衣服找出来,裁剪成一片一片的,然后用面糊一层一层糊在门板上,让太阳晒干。这是做鞋底的原材料,以前没有橡胶底,都是棉布底,透气散汗,穿在脚上特别舒服。缺点是雨天不能穿着在湿地淌水。
纳鞋底是个力气活,农闲的时候,奶奶就坐在屋檐下纳鞋底,我就在旁边安静地看着。纳鞋底需要把一个叫顶箍子的铁环环套在手指上,鞋底太厚,就用顶箍子一推,针线就穿过去了。
我看纳鞋底挺有意思的,趁奶奶不注意,就拿起试试,结果总是把手指扎伤。一个看似简单重复的活计,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全神贯注,沉下心来。小时候,一家人过冬的棉靴,都是奶奶一针一线缝制而成,那一双双棉靴,凝聚着奶奶最深的爱。
永远记得,奶奶的阴米鸡蛋羹,香甜软糯,浓稠馥郁,至今都是我最爱吃的一道美食。以前,乡下没有什么好吃的,每到初冬季节,奶奶把糯米蒸熟,摊凉,然后捻成一粒一粒,晒干后,收藏在一个土罐里,那就是我儿时的早餐。爷爷奶奶舍不得吃,自己吃剩饭剩菜,把好的都留给我。
奶奶说阴米补虚,时间证明了奶奶的话有道理。也许小时候基础打得牢,我韧性特别好,爬山,长途步行几小时,熬夜,都不觉得累。新冠来袭时,只有轻微的感冒症状,咳嗽了几天,根本就没躺床上休息。这些都源于爷爷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奶奶是个小脚,每当看到那呈弓状的脚背,我就万分憎恨这残害人的恶习。奶奶嫁给爷爷之后,爷爷有个待字闺中的妹妹,按照当时的规矩,也是需要裹脚的。奶奶自己受过苦,不忍心再让姑子重蹈覆辙,拿出强硬的态度制止了这场惨剧的发生。
爷爷的妹妹,就是我的姑婆,现在88岁了,还很健康。每次家庭聚会,姑婆谈到奶奶,都格外感恩,神色格外敬重:“别人总说姑嫂不好相处,你奶奶对我,就当亲妹妹一样疼爱,有好吃的,总是给我留一份;有重活,自己抢着干。你奶奶脚又小,却跟男人干一样的重活,下田割麦子,摘棉花,挑棉梗,一样都不输别人。回家了还要洗衣做饭,真是吃了不少苦。”
听姑婆赞美奶奶,我格外心酸,格外难过。那个年代的女人,忍着身体上的疼痛,既要下地劳作,又要操持家务,活得有多苦有多累。我爷爷年轻时当兵在外,解放后回家务农,担起了一份责任,奶奶的日子好过起来。只可惜,没享几年福,不到七十岁就去世了。奶奶病重的时候,爷爷一直尽心照料,让幼小的我,见证了人性最珍贵的一面:爱就是无论贫穷疾病,不离不弃,相伴到老。
世上的人那么多,值得倾心交付的却很少;世上的人那么拥挤,真心疼爱你的就那么几个。只有在爷爷奶奶面前,才能享受到做“孩子”的滋味:喜怒于形,无须城府,坐卧由心,坦坦荡荡。
也许有人会问:父母呢?难道父母不爱你吗?父母的爱是严厉的,有期待有要求有标准,他们总想把孩子塑造成他们喜欢的样子。人对外力的束缚,总会感到不自在,从而产生一种抗拒感、疏离感。
爷爷奶奶不同,他们只是去爱,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这种无求的爱也影响着我,我从不要求孩子来为我增光添彩,光耀门楣,我只希望孩子活得是自己,活得开开心心就足够了。
中元节,专属于敬祖孝亲的日子。今夜,就让我在月光下痛哭一场吧。有时,流泪并不表示悲切,而是一次虔诚的浇灌,以泪水洗涤的记忆,总如明月般,澄澈清透。
世间最令人追悔的,莫过于亲恩未报。爷爷奶奶,你们真切无私的爱,深比海洋,阔比天空,孙女如何能报之万一?
爷爷奶奶,您们在那边还好吧?是否听到了孙女的呼唤?如果有时空隧道那该多好。哦,对了,梦境就是个神奇的时空隧道,爷爷奶奶,您们今夜入梦来吧。中元的月色这么明亮,那是上天在指引久别的人,看清回家的方向,辨认亲人的模样。
“好好活下去”。着一身爱的铠甲,无论世道多艰险,只要一想到你们,内心就充满了力量。
亭上秋风完稿于2023年8月30日
9月7日发表于江山文学